從海底復活——角鯊號潛艇的小奇蹟

2021-02-08 點兵堂


沉沒!

這個詞對於海軍部隊——尤其是蟄伏深海之下、生死命懸一線的潛艇部隊來說,不啻於一紙死亡通知書。不過,歷史上曾經出現一艘運氣爆棚的潛艇,它在失事沉沒之後,不僅擺脫了全軍覆沒的慘劇,而且最終還創下若干可圈可點的事跡。這是本文的主角,美國海軍潛艇角鯊號(SS-192)。

▲美國海軍角鯊號潛艇的下水儀式,這艘潛艇的一生,註定要不平凡

 

角鯊號屬於重牙鯛級潛艇,於1939年3月1日建成服役。角鯊號的水面排水量1470噸,配備有4臺柴油引擎用於水面航行和充電,而潛航時的動力源則是4臺通用電氣出品的電動機。武器配備方面,該潛艇上配備了8副533毫米魚雷管、一門用於炮擊輕型船隻的76毫米甲板炮、4挺用於防空的機槍,堪稱火力強大。

 

▲建造中的角鯊號,可以看見其艇體的具體結構

 

1939年5月12日,角鯊號搭載了56名海軍船員以及3名造船廠工人,離開船廠前往大西洋海域進行一系列的下潛測試。在前幾天的測試中,角鯊號上的所有設備表現都非常完美,沒有任何故障的徵兆。

 

5月23日上午7點40分,角鯊號在淺灘群島附近的洋面再次進行下潛測試。隨著艇上的哨聲響起,艇員們按照既定步驟關閉所有通氣閥,順利地將潛艇潛入水中。正當人們都覺得這次潛航已經完美結束、可以浮出水面返航的時候,災難突然向他們襲來:機艙的主通氣閥突發故障,死死地卡在打開位置上,轉眼之間大量的海水通過故障的通氣閥,瞬間湧入角鯊號的機艙內!

 

「上浮!趕緊上浮!」機艙內的艇員們通過艇內的通話器,向控制室發出絕望的呼喊。艇員們立刻封閉了被海水淹沒的機艙,並且往壓載水艙內吹入壓縮空氣,試圖浮起潛艇。

 

▲在機艙開始進水後,角鯊號上的艇員開始竭力將壓載水艙中的海水排出,讓潛艇浮上水面

 

一開始,潛艇似乎的確在往水面上升。但沒過多久,情況開始急轉直下:由於海水的巨大壓力,機艙與鄰近艙室的水密隔壁上的通風管路閥門不堪重負、徹底崩潰。與機艙相鄰的艙室立刻開始進水,湧進角鯊號的海水越來越多、把潛艇重新拖向深不可測的海底!

 

與此同時,艇員們還要面對另外一個更加危急的威脅——艇上的電池艙進水越來越嚴重,而鉛酸蓄電池在與海水接觸之後,在巨大的電流作用下,會使得海水被電解,產生劇毒的氯氣和易燃易爆的氫氣,若不及時關閉,隨時都可能爆炸,屆時整艘角鯊號必將艇毀人亡!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艇上一位名叫勞倫斯·蓋諾伊的電工挺身而出,他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拼死關閉了艇上的蓄電池主開關。電池爆炸的威脅被解除了,但是整艘潛艇卻因為斷電而陷入一片漆黑之中。

 

更糟糕的是,海水開始漫過電池艙,向指揮艙蔓延。眼看著進水情況開始失控,角鯊號艇長奧利弗·佛朗西斯·納坎中尉果斷下令,封閉指揮室與後部電池艙相連的水密門。艇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關上了這扇300磅重的鋼鐵大門,將洶湧的海水阻隔在電池艙中。至此,角鯊號的進水情況得到完全控制,但是湧入艉部的海水已經無法排出。該潛艇開始不受控制地向下沉去,最終以艏上艉下的姿態座沉在74米深的海床上。


▲角鯊號潛艇艇長奧利佛·佛朗西斯·納坎中尉

 

眼看角鯊號的進水過於嚴重、上浮無望,艇長納坎中尉下令發射求救信標。這個浮標不但可以標明潛艇沉沒的位置,艇員還可以控制其發射信號彈,以向路過的其他船隻發出求救信號。與此同時,艇員們還定期地從抽水馬桶中排出一段油跡,以標明潛艇的沉沒位置。幸運的是,當時角鯊號的姊妹艦——大頭魚號潛艇也在該海域進行下潛演練。所以,角鯊號發射的求救浮標很快就被大頭魚號發現。12點55分,大頭魚號潛艇航行至角鯊號求救信標的旁邊下錨停泊。在聽到姊妹艦螺旋槳所發出的轉動聲音後,角鯊號的倖存人員一個個興奮異常:等到救星了!

 

▲角鯊號的姊妹艦大頭魚號,在事發時它與角鯊號在同一片海域中進行下潛演練

 

大頭魚號停穩後,艇長沃倫·威爾金通過求救浮標上的電話,與角鯊號的艇員建立了聯繫,問候聲如同天籟一般傳進水底下的潛艇:「你好角鯊號,這裡是大頭魚,請問你們遇到了什麼麻煩?」「船艙嚴重進水,前後機艙已被淹沒,後部魚雷艙情況不明,稍等一下,我叫艇長過來接聽。」角鯊號的船員說道。納坎中尉接過電話,剛客套了一句「你好,威爾金」,浮標的電纜就被意外地扯斷了!這樣一來,角鯊號再次與外界失去了聯繫。唯一的好消息是該船已經座沉海底,不會再隨波逐流,所以失事坐標相對固定,角鯊號接下來的事情便是坐等更多救援力量趕來。

 

水底的潛艇之內,倖存人員度過了一個地獄般的夜晚:由於潛艇沉沒在水下74米深處,寒冷的海水致使角鯊號的艙壁結上了一層薄冰,不少艇員只能打著哆嗦蜷縮在角落裡,竭力保持著自己的體溫。由於艙內空氣越來越渾濁,艇員們還將石灰粉末灑在甲板上,以吸收人們排出的二氧化碳。

 

▲蜷縮在船艙中的倖存者,只能通過手電筒的光亮保持求生欲

 

第二天凌晨,美國海軍的獵鷹號潛艇救援船搭載著麥卡恩式潛水鐘趕到。負責指揮這次救援工作的,是美國海軍潛艇救援專家查爾斯·莫森中校。在美國海軍的潛艇救援事業發展過程中,莫森中校可謂是居功甚偉,獵鷹號救援船上搭載的麥卡恩式潛水鐘就是基於他的設計所製造的,該設備可以與潛艇的艙蓋對接,救出遇難潛艇上的倖存人員。另外,莫森中校主持研發出潛水員使用的氦氧混合氣體,能夠有效消除深潛時的「氮麻醉」現象,大幅度增加了潛水員的最大作業潛深。該發明使得潛水員可以直接下潛到沉沒潛艇的位置,協助進行救援工作。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莫森中校的這些研究,角鯊號上的倖存船員可能根本沒有獲救的希望!

 

▲查爾斯·莫森,在二戰之前為美軍潛艇部隊開發出大量的潛艇逃生、救援手段

 

獵鷹號抵達事發現場之後,經過一番搜索,潛水員確定了角鯊號的具體位置,並且將一條鋼纜捆綁在艇殼上,以標定角鯊號在水下的位置。經過考慮,莫森中校決定使用麥卡恩式潛水鐘,分四批救出救出角鯊號上的倖存人員。24日中午11點30分,在多名潛水員的協助下,獵鷹號開始慢慢放出其艇上裝載的麥卡恩式潛水鐘。長達1小時17分鐘的下潛過程之後,麥卡恩式潛水鐘成功地與角鯊號艇首甲板的艙蓋對接。莫森中校後來回憶起了這歷史性的一刻:「艙門打開的那一刻所產生的刺激感,是所有形容詞都無法描述的。當我將一罐熱湯遞給這些被困人員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歡呼,而是說:『他娘的,餐巾紙呢?』接下來,這些傢伙開始盤問起我來:『你們為什麼這麼久才來救人?!』」

 

▲抵達事發現場的獵鷹號潛艇救援艦,注意其船尾的麥卡恩式潛水鐘

 

▲潛入水中的潛水員不僅成功地找到了失事的角鯊號潛艇,並且還在艇身上紮上鋼纜,標記其位置

 

隨後,角鯊號上的被困艇員開始通過潛水鐘進行疏散。在接下來的六個小時內,麥卡恩式潛水鐘來回下潛了3次,總共救出了25名倖存人員。不過,在第4次上浮中,卻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險情:麥卡恩式潛水鐘所使用的線纜纏繞在了一起。獵鷹號不得不派出一名潛水員潛入水下,解開纏繞在一起的線纜,才讓潛水鐘擺脫困境。

 

25日凌晨0點25分,當最後8名倖存人員乘坐著修復的潛水鐘抵達水面後,莫森中校決定再做一次下潛,以確定後魚雷艙是否還有倖存人員。這一次,當潛水鐘與後魚雷艙的艙蓋對接、艙蓋被打開後,迎接救援人員的只有一灘烏黑的海水——後魚雷艙內人員早在潛艇進水時全部溺斃、無人生還!看見此景,救援人員只好關上艙蓋,上浮離開。

 

25日清晨時刻,隨著獵鷹號將潛水鐘吊回船上,這次史詩般的救援終於結束了。角鯊號的拯救任務,不僅成為史上首個失事潛艇的救援範例,而且還為日後潛艇救援設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被照相機記錄下的其中一次上浮畫面,可以清楚地看見在獵鷹號船側的潛水鐘

 

▲在第四次上浮中,由於一條鋼纜的纏繞,使得潛水鐘受困水下,獵鷹號不得不派出一名深潛員在夜間下水,幫助潛水鐘脫困

 

美國海軍沒有滿足於救出33名倖存者,而是更進一步地展開了一項大膽的計劃——角鯊號事故之前,海軍內部已經發生多次類似的潛艇沉沒事故,所以這次軍方決心打撈沉睡在淺海中的角鯊號殘骸,以徹底確定事故原因。

 

不過,以二戰前的技術水準,打撈一艘沉沒潛艇尚屬難度非常高的作業。美國海軍足足花費了4個月的時間、進行了破紀錄的648次深潛作業、經歷過兩次慘痛的失敗,才最終將這艘命運多舛的潛艇打撈上岸。值得一提的是,在角鯊號事故之後的一系列救援以及打撈工作中,美國海軍有4名深潛潛水員由於貢獻傑出而獲得國會榮譽勳章。

 

接下來,角鯊號的殘骸被送回樸茨茅斯船廠的船塢中,開展調查工作,最終確定了罪魁禍首就是故障的通氣閥。最終,角鯊號的這一次事故為美國海軍潛艇部隊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經驗教訓,其貢獻堪稱獨一無二!


▲重新打撈出水的角鯊號潛艇

 

▲在打撈過程中有傑出貢獻的四名海軍潛水員,獲頒國會榮譽勳章

 

不過,角鯊號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在調查結束後,角鯊號被送進造船廠中翻修一新,並且獲得了一個新名字——旗魚號。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浴火重生的旗魚號重披戰袍,加入太平洋戰場,開始對日軍艦隊展開無情的獵殺工作。在戰爭開始的兩年中,旗魚號總共進行了九次戰鬥續航,但是運氣欠佳、戰果寥寥。

 

▲在修復之後,角鯊號更名為旗魚號,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沉多艘日本軍艦

 

1943年底,在艦長鮑勃·瓦德的帶領下,旗魚號開始了第十次戰鬥巡航,在水下逼近日本沿海。12月3日深夜,在橫須賀東南240海裡的位置,旗魚號浮出水面。只見狂風大作,風速高達50節,海面上巨浪滔天。午夜時分,旗魚號的雷達操作員報告:9000碼的距離出現日軍艦隊蹤跡。根據戰後資料,這支艦隊包括衝鷹、瑞鳳、雲鷹等三艘航空母艦,另有大量護航艦隻的支持。

 

不過,對於這一切,旗魚號上的鮑勃·瓦德是無從知曉的。由於氣候惡劣,他放棄了傳統的接敵方式,而是操縱旗魚號下潛,僅依靠水面上的雷達天線朝向目標方向前進。12月4日,0點12分,瞄準雷達屏幕上最大的一個亮點,旗魚號在2100碼的距離一口氣打出四發魚雷。接下來,所有艇員在一片寂靜中屏息等待,直到聽到前方傳來兩聲巨大的爆炸聲——魚雷命中目標!

 

轉眼間,海面上螺旋槳的轟鳴聲大作,一艘日軍驅逐艦高速衝來,迫使旗魚號緊急下潛規避。日本人一口氣投下了21枚深水炸彈,只有2枚算是稍微波及到潛水艇,其餘的19枚全部落空。

 

水面之下,鮑勃·瓦德並沒有閒著,他命令艇員重新裝填四發魚雷管,等待下一次攻擊的時機。凌晨兩點,旗魚號悄無聲息地上浮,將雷達天線探出海面。隨後,雷達操縱員發現雷達屏幕上、潛艇的前後左右都分布著大大小小的亮點。不過,在這之中,有一枚亮點的移動速度特別慢,鮑勃·瓦德認定這便是剛才攻擊的目標,於是將其再次鎖定,繼續耐心地航行至攻擊位置。

 

此時,東方的天穹上已經露出了魚肚白,旗魚號的時間不多了。在3200碼的距離上,鮑勃·瓦德命令發射三枚魚雷,並觀測到有兩枚魚雷命中,大火騰空而起。只見目標艦隻的各種口徑火炮向四周猛烈開火,一開始完全是亂打一氣,但彈道慢慢地開始向旗魚號的方向轉來。鮑勃·瓦德見勢不妙,連忙命令旗魚號下潛躲避,再次裝填魚雷、等待下一次機會。

 

7點58分,鮑勃·瓦德終於有機會從潛望鏡中觀測他的目標——這是一艘航空母艦,在水面上動彈不得,已經開始向左後方傾側。看起來,艦上的日本人已經開始準備棄艦。為了幫助日本人堅定信心,旗魚號接近至1700碼距離,再次打出三發魚雷。很快,潛艇的聲納操縱員報告聽到了「驚天動地」的爆炸聲。

 

▲停泊在特魯克錨地內的衝鷹號航空母艦,旗魚號的戰利品

 

不過,由於風浪太大,日軍護航艦隻步步緊逼,旗魚號被迫下潛規避。等到美國潛艇再次上浮到潛望鏡深度時,海面上已經空空如也。它的戰利品——排水量20000噸的衝鷹號已經沉入海底,這是第一艘被美軍潛艇擊沉的日軍航空母艦!

 

值得一提的是,衝鷹號沉沒時,艦上搭載有21名美軍俘虜,他們來自上個月被擊沉的一艘美軍潛艇大頭魚號——沒錯,就是當年第一時間趕來救援角鯊/旗魚號的那艘姊妹艦!這個巧合頗讓旗魚號的艇員哭笑不得,但絲毫不妨礙該潛艇獲得上級頒發的總統單位嘉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快落下帷幕,旗魚號以擊沉四艘日本船隻的戰績功成身退。1948年6月18日,旗魚號出售並送往拆船廠拆解,正式結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時至今日,角鯊/旗魚號的指揮塔依然矗立在樸次茅斯的美國海軍碼頭,靜靜向世人展示這艘潛艇頗不平凡的一生。


▲美國海軍碼頭中的角鯊/旗魚號指揮塔

 

 


本文作者侯戈,學校教師,國內知名軍事作家,在《航空知識》、《艦船知識》等雜誌撰文超過百萬字,專著《P-39戰鬥機全史》即將出版。



微信ID:WarriorSalon





相關焦點

  • No.1《海底兩萬裡》
    這本書書主要講述鸚鵡螺號潛艇的故事。1866年,海上發現了一隻疑似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教授及僕人康塞爾受邀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他們與魚叉手尼德·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們發現這怪物並非是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潛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水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
  • 卡-52K艦載直升機:打造大洋「角鯊」
    2015年3月7日,卡-52K原型機完成首次飛行,同時被命名為「角鯊」(Katran),即鯊魚家族中的一員白斑角鯊。接著,俄羅斯國防部就在4月訂購了32架卡-52K直升機。目前,卡莫夫公司正在按照計劃實施各項飛行試驗。
  • 角鯊不算啥,中國有更好的共軸無人直升機
    而在這次閱兵中亮相「角鯊」無人直升機或許正是這一思路下的產物。角鯊號無人機如果你對俄軍裝備稍有了解,就會覺得「角鯊」似曾相識。沒錯,經典的可摺疊共軸雙旋翼和標誌性的雙垂尾與卡莫夫的卡系列直升機如出一轍。
  • 阿根廷失聯潛艇疑似蹤跡,會有奇蹟麼?
    參與搜救的美國海軍宣布,在距阿根廷中部瓦爾德斯半島300公裡、即「聖胡安」號中斷聯繫的海域,探測到在約70米深的海底處,有一金屬熱源,並懷疑此熱源就是失聯潛艇。目前,阿根廷海軍已派出護衛艦前往熱源發現海域進行搜尋,以確定熱源是否與「聖胡安」號有關。
  • 【微課堂】《海底兩萬裡》名著視頻講解
    《海底兩萬裡》主要講述了1866年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帶著僕人康塞爾和一個捕鯨手尼德•蘭乘坐尼摩船長的諾第留斯號潛艇,在海底作了兩萬裡的環球探險旅行。我和孔塞伊穿上防水衣服隨尼摩艇長漫步海底平原,欣賞海洋奇物。我們來到海底森林。仔細觀察海底生物。還在海底睡了幾個鐘頭。來到克雷斯波島的海底絕壁,遇到巨形海蜘蛛,打到一隻海獺,躲過了角鯊的侵襲。潛艇在太平洋下穿行,令人大開眼界。一天,看到一條沉船,悽慘的海難情景令人驚悚。尼摩艇長從瓦尼可羅群島海底遺物中揭開在十八世紀末兩艘法國探險船隻失蹤的真相。
  • 潛艇題材小說:《從海底出擊》第三十三章、緊急出水
    李正文在潛艇學校學習期間,曾研究過世界各國海軍潛艇發展史。據有關資料統計,自1900年以來,在非戰爭狀態下,世界上共發生各種潛艇重大事故100餘起。主要事故有:1939年5月23日,美國海軍S-192「角鯊」號潛艇經過大修後開始試航,由於通氣管擋板沒有完全關閉,造成海水湧進主機艙,27人遇難。
  • 【微課堂】《海底兩萬裡》名著視頻講解+知識要點
    》主要講述了1866年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帶著僕人康塞爾和一個捕鯨手尼德•蘭乘坐尼摩船長的諾第留斯號潛艇,在海底作了兩萬裡的環球探險旅行。我和孔塞伊穿上防水衣服隨尼摩艇長漫步海底平原,欣賞海洋奇物。我們來到海底森林。仔細觀察海底生物。還在海底睡了幾個鐘頭。來到克雷斯波島的海底絕壁,遇到巨形海蜘蛛,打到一隻海獺,躲過了角鯊的侵襲。潛艇在太平洋下穿行,令人大開眼界。一天,看到一條沉船,悽慘的海難情景令人驚悚。尼摩艇長從瓦尼可羅群島海底遺物中揭開在十八世紀末兩艘法國探險船隻失蹤的真相。
  • 法國幽靈潛艇智慧女神號,消失50年後再現蹤跡……
    )上的艦長和海員們,經過一周緊張的軍事訓練後,正準備潛入海底做軍事演習。在這艘潛艇上,最小的船員只有17歲,最大的船員36歲。隨著艦長最後一聲指令後,潛艇漸漸潛入大海中……  潛艇內的氧氣只能維持100個小時,所以對智慧女神號的搜尋活動從28日凌晨開始,然而接連5天的搜尋工作一無所獲。
  • 潛艇題材小說:《從海底出擊》第四十二章 海底出擊結局
    扭頭對顧迪說,「你幫助航海長調出所有水文資料,把這裡的海底情況搞清楚。」顧迪應了一聲:「是!」然後走進海圖室,和海航長一起緊張地操作電腦,查找有關水文資料。不一會兒,他驚喜地報告,「艇長,我從電腦裡查到了一份資料,每年的這個季節,這裡會出現一片液體海底。」「太好了!」李正文命令水手長測量海水比重,水手長立即啟動海水比重測量儀,並不斷報告測量結果。李正文指揮潛艇緩慢下潛。
  • 日本戰爭遺物「復活」
    零式戰鬥機重返日本天空,只是日本戰爭歷史遺物「復活」的縮影。在戰爭結束70多年後,一些日本人似乎在努力復活這段歷史。近年來在此方面做的較為突出的,既有類似于靖國神社這樣的傳統右翼勢力代表機構,也有一些政府設立的場所。而在政府設立的此類場所中,既有防衛省等中央政府部門所建,也有一些是地方政府斥資開設,後者的典型就是位於廣島縣吳市的「大和博物館」。
  • 潛艇題材長篇小說:《從海底出擊》第一章,百裡挑一
    美國作家湯姆·克蘭西曾經寫過驚險小說《追蹤「紅色十月」號》,出版後引起轟動,被認為是軍事小說中描寫潛艇題材最為接近真實的出色之作,而實際上湯姆·克蘭西本人並沒有當過海軍的經歷。但是,他在作品中描寫的潛艇技術卻非常逼真,作品中有大量有關潛艇真實詳盡的技術數據和細緻的內幕細節,從而引起了好評如潮,甚至連當時的美國總統讀後都稱之為「一個在技術上近乎完美的故事」。
  • 美國潛艇消失75年,在我國東海海底被找到,美:禁止打撈
    首先非常感謝小可愛們在茫茫網際網路中點開我的文章,這是我的榮幸,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精彩的東西,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 從海底出擊:分享8部關於海軍潛艇的電影
    個人點評:我是慕名看的這部《從海底出擊》,豆瓣超過9分的軍事題材電影不多,它是類似題材電影評價最好的一部。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會覺得節奏過於緩慢了,對軍事題材電影不感興趣的人很可能會看的昏昏欲睡。美國政府急命阿拉巴馬號核子潛艇準備反攻,但就在是否要下達攻擊令的關鍵時刻,潛艇的通訊系統發生故障,無法判斷攻擊令的真偽。哈克曼飾演的潛艇指揮官決定發射,但新來的副官華盛頓卻認為事關重大,應確定訊息再說,不惜為此發動兵變囚禁上司。個人點評:這篇原創寫到這裡時我深深意識到丹澤爾華盛頓真是一個厲害的演員,高質量作品比比皆是,我寫的這四篇電影原創裡三篇裡都有他的擔任主演的作品。
  • 《潛艇總動員》|和小潛艇一起,六一總動員
    《潛艇總動員:外星寶貝計劃》依舊延續該系列動畫的精彩創意,熟悉的海底世界將迎來全新的「外星生物家庭」,為其增添奇妙看點。作為一個擁有11年IP的動畫電影,影片自宣布定檔後,受到各方大小觀眾的熱切關注,並期待今年兒童節依然可以與「小潛艇阿力、貝貝」相伴度過。
  • K-129,CIA「偷天換日」的工程奇蹟【二】
    上篇連結:K-129,CIA「偷天換日」的工程奇蹟1969年11月的一天,在位於洛杉磯市中心Havenstrite
  • 史上最好看的潛艇電影《從海底出擊》
    《從海底出擊》原名《DAS BOOT》講述的是一艘德國潛艇在二戰中的一次出海的經歷,船員中有記者、有屢次出海的老鳥、有千裡迢迢從墨西哥趕來支援祖國戰爭的毛頭小子還有跟法國姑娘訂婚的小夥子
  • 《潛艇總動員:地心遊記》周末相約去海底地心探險吧,快樂起航!
    直接掃碼註冊我們自己小程序購票更低價更方便
  • 最經典的潛艇電影 《從海底出擊》與U-96號潛艇
    U96號是一艘VIIC型潛艇,該艇於1939年9月16日在克虜伯日耳曼尼亞造船廠開工,船臺編號601。1940年8月1日下水,同年9月14日完工入役。U-96號歷任艇長為海因裡希·萊曼·威倫布魯克少校(任期為1940年9月14日至1942年3月),漢斯-于爾根·赫爾利格爾中尉(任期1942年3月至1943年3月),威廉·彼得斯中尉(任期1943年3月至1944年2月),霍斯特·威爾納中尉(任期1944年2月至1944年6月),U96最後一位艇長是羅伯特·裡克斯,他指揮這艘潛艇到了
  • 在海底不見天日,潛艇兵如何堅持數月的?這樣的安排很人性化
    其實除了飛行員之外,還有一個兵種的待遇也是比較好的,這個兵種就是潛艇兵。不過,在工作的辛苦程度上來看,潛艇兵是要遠遠超過飛行員的。原因無他,潛艇光是內部狹小的空間就已經足夠讓人難受了。在海軍裡,潛艇兵是最艱苦的。艇裡的每一立方空間都是精打細算地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