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底不見天日,潛艇兵如何堅持數月的?這樣的安排很人性化

2021-02-07 勇哥傳媒

眾所周知,在部隊中,一些兵種的待遇是非常好的,比如說大家熟知的飛行員。由於每一個飛行員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因此任何一個都是國家的財富,所以待遇好一點也是應該的。其實除了飛行員之外,還有一個兵種的待遇也是比較好的,這個兵種就是潛艇兵。不過,在工作的辛苦程度上來看,潛艇兵是要遠遠超過飛行員的。原因無他,潛艇光是內部狹小的空間就已經足夠讓人難受了。在海軍裡,潛艇兵是最艱苦的。艇裡的每一立方空間都是精打細算地利用的。


每個人的戰位,活動場所,局限非常嚴格。正常巡航還好,遇上戰鬥警戒時,每個人必須飛快地守好自己的戰位,各司其職。保持靜默。早期的中國潛艇都是柴油動力常規潛艇,一般潛艇都是在二千噸級左右的,艇內空間狹小,所以在招收海軍時,專門有一個心理測試的檢測和辨別,身高要求在1.7米左右,身體素質必須是最好的。


雖然潛艇兵的夥食費與飛行員接近,但是他們的食物質量卻遠遠趕不上飛行員,這和潛艇中封閉的生活環境有關,新鮮的蔬菜只能在潛艇裡存數日,之後的他們的主要食物就會變成罐頭等易存放的食物。而且潛艇上不會使用上明火,多功能烤箱烤就變成唯一的工具,這裡不得不讚嘆一下潛艇上的炊事,用一個烤箱搞出這麼多菜品也挺不容易的。而潛艇官兵吃的食物一般都是潛艇通常攜帶易於保存不易變質的食物。潛艇兵可以說是全軍之中夥食標準最高的幾個兵種之一了,與飛行員吃的一樣。不過,出海期間,潛艇裡面不容易吃到新鮮飯菜。所以一般上潛之後,潛艇官兵都能吃到比較不錯的食物。


特別是有時候潛艇兵執行任務時潛艇要在海底潛行數月的時間,那麼在海底不見天日的情況下,潛艇兵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的部隊也是有考慮到的。對於潛艇兵來說,在海底的時候,最艱難的不是面對敵人而是海底的幽暗和潛艇內部空間上帶來的壓抑,這非常容易使潛艇兵產生心理問題。因此,潛艇兵的工作循環時間是18小時,其中就有6個小時是用來休閒的。


不過潛艇也是隨著時代而發生改變的,以前我國的蘇式潛艇最難忍受的是悶熱和噪音,不知道白天還是夜間,空間狹小得局外人難以想像,緊急集合和快速反應時經常會磕到各種機器上,休息的地方也很小,床鋪緊挨著一排冰冷的管道,頭部上方僅20多公分處還有閥門等東西。還有發射彈藥時的猛烈震動,長時間靜默時的枯燥,缺氧時的憋悶等等。不過現在的新式潛艇較之前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這樣的一個安排是非常的人性化了,在這期間潛艇兵可以鍛鍊鍛鍊或者是聽聽音樂什麼的。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勇哥傳媒



相關焦點

  • 潛艇兵是怎麼堅持在潛艇裡生活幾個月的?這裡告訴你答案
    在海軍裡,潛艇兵是最艱苦的。艇裡的每一立方空間都是精打細算的利用的。每個人的戰位,活動場所,局限非常嚴格。正常巡航還好,遇上戰鬥警戒時,每個人必須飛快地守好自己的戰位,各司其職。保持靜默。早期的中國潛艇都是柴油動力常規潛艇,一般潛艇都是在二千噸級左右的,艇內空間狹小,所以在招收海軍時,專門有一個心理測試的檢測和辨別,身高要求在1.7米左右,身體素質必須是最好的。
  • 潛艇題材小說:《從海底出擊》第四十二章 海底出擊結局
    他雖然沒有指揮潛艇的職責,但是作為海上臨時黨委書記,他肩上的擔子一點也不輕。這次遠航所遇到的各種大事小情,遠比他想像的要多得多,複雜得多。現在潛艇進入關鍵階段,他就更不能掉以輕心了。聲納班長報告,聲納沒有發現異常噪音。水手長報告,海水比重××。比重正在變小。說明潛艇正在從液體海底中鑽出來……水手長報告:「海水比重××,我艇已脫離液體海底!」李正文詢問聲納有沒有發現異常噪音,聲納班長回答沒有。
  • 潛艇題材長篇小說:《從海底出擊》第一章,百裡挑一
    不過,寫作《水下陽光》的作家本人也未當過潛艇兵,是根據深入潛艇部隊的生活經歷撰寫的小說。    以上列舉了中外幾部出名的潛艇小說,都屬於創作成功的代表性作品,但是作者卻都沒有在潛艇上服役的經歷。那麼,有沒有既當過潛艇兵又成為作家的作者寫過潛艇題材的小說呢?回答是肯定的。    近期,作家出版社即將出版由海軍作家李忠效所寫的長篇小說《從海底出擊》。
  • 《從海底出擊》:二戰時期,德國潛艇部隊戰鬥力到底如何?
    不得製造及擁有潛艇。不得組織空軍。(摘自某度百科)《條約》籤訂後,為發動下一場戰爭,德國大力發展了飛機、坦克等新型武器裝備,陸軍和空軍的實力迅速恢復,某些方面作戰理念和模式甚至領先了世界先進水平。與陸軍和空軍相比,德國海軍的實力還是受到了《條約》的較大影響。20世紀軍史界經常流傳這樣一句話:「五年陸軍、十年空軍、百年海軍」。
  • 從海底出擊:分享8部關於海軍潛艇的電影
    個人點評:我是慕名看的這部《從海底出擊》,豆瓣超過9分的軍事題材電影不多,它是類似題材電影評價最好的一部。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會覺得節奏過於緩慢了,對軍事題材電影不感興趣的人很可能會看的昏昏欲睡。電影的看點也在於此,衝突的兩方都有正當理由堅持己方的觀點,都認為對方的行為會導致嚴重後果,甚至不惜動用武力使對方屈服。
  • 長篇小說《從海底出擊》​第四十二章 海底出擊
    他雖然沒有指揮潛艇的職責,但是作為海上臨時黨委書記,他肩上的擔子一點也不輕。這次遠航所遇到的各種大事小情,遠比他想像的要多得多,複雜得多。現在潛艇進入關鍵階段,他就更不能掉以輕心了。聲納班長報告,聲納沒有發現異常噪音。水手長報告,海水比重××。比重正在變小。說明潛艇正在從液體海底中鑽出來……水手長報告:「海水比重××,我艇已脫離液體海底!」李正文詢問聲納有沒有發現異常噪音,聲納班長回答沒有。
  • 瑰麗神秘的海底世界長啥樣?一生必有一次的特內裡費島潛艇巡遊
    【檔期】6、7、8、9月【出發地】全德各大城市 各別城市需聯程火車【自由行時間】客人自由安排時間,推薦5天4晚(自由行可擴展或刪減行程,每晚80歐/雙人間,平均40歐/人)【推薦行程】Day1 德國-特內裡費Day2 特內裡費Day3 潛艇巡遊  1小時 下潛至30米Day4 特內裡費Day5
  • 長篇小說《從海底出擊》第三十章 水到渠成
    不過她在接受葉嘉棟追求的同時,還提出了一個非常苛刻的條件:必須離開潛艇,到陸地上工作。在這個問題上,葉嘉棟猶豫了好幾天。他在潛艇上和李正文一樣,都是潛艇部隊的佼佼者,已經如魚得水,前途難以估量,如果到了岸上,就如同魚兒離開了水,瓜兒離開了秧。他問水韻蘭:「到陸地上我能幹什麼呢?」這個回答讓葉嘉棟一下就打消了顧慮,可他還是有些不放心地問了一句:「艦隊機關是那麼容易進的?」
  • 長篇小說《從海底出擊》第四十一章 誤入敵陣
    潛艇兵在海上吃自己捕的鮮魚,在中國潛艇史上這大概還是第一次。不過具有「歷史意義」的這道菜,並未贏得大家的讚譽。也許是廚師的水平不夠高,也許是鯊魚肉本來就不好吃,總之,這道菜的味道遠不如這條魚的來歷留給大家的印象更深一些。吃過鯊魚的第二天,156潛艇進入55號海域,那裡是一片火山活動區,開始大家並沒把這個情況太當回事,海上臨時黨委也沒將此事列入議題。
  • 長篇小說《從海底出擊》​第三十五 打撈沉艇
    李正文和葉嘉棟住進空潛科,被安排在一個房間,接著就被安排做各種檢查。等檢查完了,兩人一起回到病房,只見一個女人站在窗前,從背影上看,像水韻蘭,葉嘉棟快步走過去,李正文則準備迴避一下,退了出來。這時那女人聽見腳步聲轉過身,葉嘉棟見了,不由得嚇了一跳。不是水韻蘭,是浦丹梅!「是你!你什麼時候……出來的?」葉嘉棟說。「你是誰?你認識我?」那女人也是滿臉詫異。
  • 夥食標準全軍最高之一,但他們的生活方式普通人堅持不了3天…
    潛艇兵就餐不像岸勤單位或者水面艦艇部隊那樣有專門的餐廳,但他們可以圍坐在會議室(手術室),享用海底的「除夕宴」;可以掀開床板,數人一盆面;也可以找個空曠地,一個班席地而坐……很難說清潛艇兵在「龍宮」裡屬於自己的天地有多大,走廊裡兩人相向而行要側身相讓。睡覺得用可拆卸式吊鋪,睡時裝上,起床拆下,否則就會影響正常的機械操作。很多常規潛艇,由於潛艇內部空間不足,基層官兵住艙分隔成上下4層,甚至是多人共用的「熱鋪」:三個士兵共用兩張床鋪,上一個班次的士兵睡完了,你下了班,接著他的「熱氣」,鑽進被子接著睡!
  • 全軍夥食標準最高的兵種之一:他們的生活方式普通人堅持不了3天
    潛艇兵就餐不像岸勤單位或者水面艦艇部隊那樣有專門的餐廳,但他們可以圍坐在會議室(手術室),享用海底的「除夕宴」;可以掀開床板,數人一盆面;也可以找個空曠地,一個班席地而坐……        很難說清潛艇兵在「龍宮」裡屬於自己的天地有多大,走廊裡兩人相向而行要側身相讓。睡覺得用可拆卸式吊鋪,睡時裝上,起床拆下,否則就會影響正常的機械操作。
  • 史上最好看的潛艇電影《從海底出擊》
    《從海底出擊》原名《DAS BOOT》講述的是一艘德國潛艇在二戰中的一次出海的經歷,船員中有記者、有屢次出海的老鳥、有千裡迢迢從墨西哥趕來支援祖國戰爭的毛頭小子還有跟法國姑娘訂婚的小夥子
  • 阿根廷潛艇失蹤一年後終於被發現 沉沒於大西洋海底800米處
    11月17日,阿根廷海軍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宣布,美國海洋無限公司已經確定了聖胡安號潛艇(S-42)的沉沒位置,殘骸位於800米深的海底
  • 網絡媒體國防行丨神秘潛艇兵的「吃喝住行睡」與「陽光空氣水」
    先點開唱給潛艇兵的歌兒咯↓作為藍色海軍方陣裡最神秘的隊伍之一,特殊的戰鬥崗位使潛艇兵的生活也蒙上了一層面紗。一般的觀光潛艇可以開有舷窗,它的下潛也不會超過十米。我們都是在幾百米的深海裡航行,沒有這樣抗壓的舷窗材料,就算有,這樣的海底深度也是一片漆黑的。所以,看啥「美人魚」之類的是不可能的。李建海:最久的一次是60天,都在艦艇裡待著,沒有出去過。
  • 電影《從海底出擊》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從海底出擊的劇情簡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發明了一艘出沒無蹤的潛艇,在海戰中無往不利。
  • 潛藏在俄羅斯Kara海底的核潛艇生態環境危機
    在俄羅斯北部冰冷的海水中,廢棄的潛艇核反應堆躺在海底,有些仍然充滿了核燃料。
  • 潛艇題材小說:《從海底出擊》第九章、事在人為
    《從海底出擊》李忠效 著李正文對於「不明國籍潛艇侵入我國領海事件潛艇靠上碼頭以後,很多人都在議論這件事,不用問,就是在旁邊聽,也聽明白了。經過幾次出海鍛鍊,他的耳朵開始漸漸適應內燃機的噪音,現在出海回來以後,耳朵不像原來那麼嗡嗡響了,所以聽別人說話也不再那麼費力。李正文對這件事的第一反應是:怎麼會這樣?上層那些決策者們……簡直太……那個了!第二天是政治學習,主要是討論國際鬥爭形勢。
  • 【幀好看】別出心裁的潛艇電影:黑海水下「摸金校尉」歷險記
    ▲看起來非常不正經的烏克蘭海軍中將(2015年後軍銜就比較波蘭,不那麼蘇/俄了)你說這個奇特的艇員隊業餘吧……那肯定不行,以前都是專業潛艇兵,而且在退役後依然在海底討生活。比如在這場不同於軍事行動但同樣極其強調隱秘的潛航裡,有位老潛艇兵用長波電臺收聽廣播發現自己中了彩票云云……
  • 從海底復活——角鯊號潛艇的小奇蹟
    這個詞對於海軍部隊——尤其是蟄伏深海之下、生死命懸一線的潛艇部隊來說,不啻於一紙死亡通知書。不過,歷史上曾經出現一艘運氣爆棚的潛艇,它在失事沉沒之後,不僅擺脫了全軍覆沒的慘劇,而且最終還創下若干可圈可點的事跡。這是本文的主角,美國海軍潛艇角鯊號(SS-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