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2月9日各大媒體報導,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日前宣布將推行新的「反間諜和外國幹預法」,並以罕用強硬的措辭表示:「確有外國勢力幹預澳大利亞政治」,他還用中英文語言夾雜著說:「現代中國是建立於1949年的,當時就有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句話。這句話代表了主權及尊嚴,代表『我們站起來了』」。他隨後特別再用普通話和英文強調稱:「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這顯然是一句充滿民粹主義色彩的吶喊。
根據西方媒體進一步的報導,來自中資的政治獻金已經佔了澳大利亞全部政治獻金的八成,隨後一名接受了中資集團政治獻金的澳大利亞參議員鄧森被迫引咎辭職。
硬實力這個概念由來已久,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的綜合實力,美國著名戰略學者約瑟夫·奈其後推出了軟實力(soft power)的概念,把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影響力歸納為軟實力,並指出美國強大的軟實力決定了其引領世界的合理性和正當性,而中美在這個領域的差距足以確保美國未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繼續引領世界;接著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提出了巧實力(smart power)的概念,把有效地使用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技巧歸納為巧實力,今天,西方媒體為中國日益擴張的全球影響力創建了一個嶄新的名詞「銳實力」(sharp power),中國無論是以何種方式在世界上施加影響力,未來都被視為是挑戰西方世界的「銳實力」。
與前幾個「實力」描寫自身的優勢不同的是,「銳實力」是單純針對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擴張而言,是一個貶義詞,有著破壞性的含義。換句話說,隨著西方國家各種「實力」優勢相對中國的逐漸消失和弱化,如何遏制中國的崛起,防止被其「銳實力」所傷害,成為了西方社會集體關注的話題,澳洲發生的這個風波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發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聲音,那時候的中國國弱民窮,百廢待興,在世界上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如果毛主席的宣告是當時一個弱者向世界發出的一聲吶喊的話,70年後一個老牌的、發達的、經濟強國——澳大利亞,居然向一位曾經的弱者,發出同樣的聲音,今天聽來頗讓人感到意外,甚至覺得有一點點滑稽。客觀地說,筆者認為這位老兄的中文發音還算不錯,看來背後還是下了一番苦功,看來「銳實力」還是有一定的正面效果,至少有催人奮進的功效。
顯然他的這句話「中國影響力正幹預澳大利亞政治」不是空穴來風,只是這個影響力不是來自於政府,而是來自於迅速成長的中國在澳洲的資本力量。目前在各大經濟體中,對中國經貿關係最緊密的國家,除了美國和歐盟兩大經濟體之外,就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目前對華貿易享有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第一是韓國,第二就是澳大利亞,也就是說,這韓、澳兩個國家在與中國的貿易中獲益最大。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形成經濟上的高度依賴,而政治上不受其影響,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與韓國立足於出口加工、外向型的產業結構不同是,澳大利亞是一個原材料輸出國,羊毛、鐵礦石和牛肉是澳洲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在寰球經濟持續不景氣的情況下,來自中國的需求支撐了澳洲的經濟。而目前由於原材料上遊的業務主要壟斷在中國國有企業手裡,隨著雙方經貿活動的展開和深化,各大中資機構在澳洲社會的影響力日益擴大,這也是必然的發展結果。在西方民主政治的遊戲規則裡,資本可以通過贖買自身的利益代言人的方式,實現對政治的滲透和幹預,最終通過對政治資源的投資和獲取,以鞏固現有的既得利益,並且獲取潛在的經濟利益,這也是資本自然生長的必然邏輯,這些活動也都是在歐美社會裡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
但是,西方國家的資本可以這麼做,不代表來自中國資本可以做同樣的事情,至少目前看來還是如此,資本沒有祖國,但是資本卻有著身份。依筆者的理解和觀察,中國目前既無意願,也無能力對外輸出自身的發展模式和價值。這基於中國自身的國情條件十分獨特,缺乏可複製性,也因為目前中國的崛起處於關鍵時期,自身外部和內部矛盾十分突出,自身發展道路的探索尚在探索階段,相應的理論體系建設也尚未完備,完全不具備輸出的條件。
目前,中國向世界輸出最多的是中國製造的消費品,其次是資本和成熟的技術,而一帶一路規劃是資本和技術輸出的主要平臺,對外輸出基礎設施和成熟技術,以及某些過剩的優質產能,比如核能、高鐵、長距離高壓輸電、通訊設施等。區分資本行為和國家行為最重要的維度是其行為的後面是否有國家硬實力的支撐,今天,中國資本在澳洲的一系列引發各界焦慮的活動,顯然沒有國家硬實力在後面推動,體現出來的更多的是資本的本能行為。
翻開人類的歷史,西方世界的興起恰恰是新興的商業資本和政治結盟的結果。對於資本,馬克思有這樣的評價:「資本來到這個世界,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而古希臘先哲柏拉圖對政治有著這樣的看法:「政治是必須的邪惡(politic is necessarily evil)」。每一個政治行為的後面都有相應的經濟邏輯,自工業革命以來,資本取代了土地,成為了是最具生產性的要素,從此政治和資本成為了天然的盟友,這也是近現代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最大的推動力來源。
造成今天西方社會對中國影響力擴張的集體誤讀,主要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高度依賴政府,以至於今天走出去的中國資本,很容易被理解為是中國政府的活動,這是西方國家恐懼的根本原因。最了解你的人是對手,而不是朋友。從這些昔日的對手——西方國家眼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崛起給他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壓力,這一心理的調試目前看來才剛剛開始,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1949年的中國僅僅是實現了政治意義上獨立自主,擺脫了列強的壓迫,成為了國家大家庭的一份子。今天的中國正在從一個經濟大國,逐步地走向一個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政治大國,可以說今天的中國已經真正站起來,雖然距離世界之巔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然而,中國站起來了,世界多了一個持份者,這並不代表其他國家倒下了,歷史一再驗證了在世界大潮面前,順之者昌,倒下的只是那些堂吉訶德式的保守主義者。試問在兩個世紀前,美洲叢林中用弓箭和長矛捍衛自身傳統價值和生活方式的印第安人,他們今天在哪裡?
對於西方媒體對中國影響力的消極看法,筆者看來我們確實可以做的事情不多,畢竟發展到了今天,中國即使什麼話也不說,什麼事也不做,中國存在也會被視為他們的威脅,觀念的改變需要時間,一切都是習慣了就好。人類文明的舞臺從來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畢竟在大潮流和大趨勢之前,威脅傳統的西方文明主流意識形態的不是中國的資本力量,而是大潮流。今天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不是警察抓光了小偷和扒手,消滅他們的是行動支付,消滅非法經營的黑車的不是交通管理局,是滴滴快車和遍地開花的共享單車。故此「銳實力」之說只有留給時間了。
正如潤之先生所言: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節贈歐,一節留美,一節還東國,寰球同此涼熱(念奴嬌·崑崙,1935年)。今日此物不再是崑崙,而是承載中國資本和技術的一帶一路。
打賞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