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德武裝主導的「敘利亞民主軍」10月17日收復了「伊斯蘭國」的「首都」拉卡市,這意味著這個極端組織2014年宣布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建立的「哈裡發國」即將被瓦解,國際恐怖主義生態將進入「後伊斯蘭國」時期。
經過四個月的戰鬥,「敘利亞民主軍」將「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圍困在拉卡市的一所醫院及其附近一座體育館。「民主軍」與拉卡民事委員會10月12日達成協議,允許「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和平民在15日總攻開始前撤離,275名繳械投降的敘利亞籍武裝分子和3500名平民於10月14日撤離拉卡,退往敘東部代爾祖爾省。「民主軍」從15日起對拒絕投降的外國武裝分子發動最後進攻,17日宣布解放拉卡。
自5月下旬展開「偉大黎明」行動以來,敘利亞政府軍9月5日與堅守在代爾祖爾的政府軍官兵會合,現已收復了該市大部分市區,並解放了代爾祖爾省重鎮馬亞丁市。敘政府軍和民兵收復了大約92.6%的「伊斯蘭國」控制的土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有可能收復該組織在敘利亞控制的所有地區。
伊拉克政府軍今年7月收復「伊斯蘭國」控制的伊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後,繼續清剿「伊斯蘭國」武裝殘餘,目前大規模軍事行動已結束,該組織只控制伊拉克與敘利亞的邊界地區,今年底之前有望收復「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控制的所有地區。
伊拉克和敘利亞軍隊及民兵收復「伊斯蘭國」控制的所有地區,意味著結束「伊斯蘭國」2014年6月宣布建立的「哈裡發國」作為一個準國家在敘伊兩國的存在,國際恐怖主義生態將進入「後伊斯蘭國」時期,國際社會將面臨新一輪挑戰。
所謂「後伊斯蘭國」時期,其主要特點是:在國際社會的打擊下,「伊斯蘭國」統治的「哈裡發國」被瓦解,其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以及經濟體制被摧垮;「伊斯蘭國」作為一個恐怖組織在軍事上被嚴重削弱和打散,退縮到沒有土地控制權的傳統常規的恐怖組織。
具有宗教和意識形態性質的極端組織或者恐怖組織一旦被打敗後,很少被徹底消滅或者消失。實際上,上世紀90年代後期「伊斯蘭國」的前身「伊拉克統一聖戰」組織成立以來的歷史表明,這個組織具有在沒有控制任何土地的情況下進行活動和運作的能力,能夠承受重大損失和具有回歸早期的行動並進行重組的能力。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在阿富汗生存空間極度萎縮的「伊拉克統一聖戰」組織轉移到伊拉克,隨後遭到美軍的重創,於2006年改名為「伊拉克伊斯蘭國」,促使該組織重新復活並變成威脅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敘利亞戰亂和伊拉克中央政府軟弱、民族矛盾和教派分歧嚴重,軍隊和安全情報機構不能維護國家安全。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根本性解決,未來「伊斯蘭國」在這兩個國家重新復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伊斯蘭國」在摩蘇爾最終失敗以前進行了殊死的抵抗,實施了900多起自殺式行動,其實施者大部分是來自摩蘇爾的伊拉克人。這些人在摩蘇爾被佔領後受到「伊斯蘭國」意識形態的影響。這意味著「伊斯蘭國」總體來說在摩蘇爾等伊拉克遜尼派穆斯林聚集地區具有一定的民眾基礎。因此,「伊斯蘭國」可能採取耐心等待的策略,以便重新武裝自己,訓練其剩餘戰鬥人員,屆時採取新的行動。
巴格達迪2010年成為「伊拉克伊斯蘭國」的頭目以後,吸收了大批伊拉克薩達姆時期的安全情報機構人員並把他們安排在該組織的軍事、政治和行政機構的領導崗位上。這些人加入「伊斯蘭國」並不是由於意識形態和聖戰觀念的原因,而是由於對伊拉克什葉派主導的中央政府的復仇和恢復遜尼派主導伊拉克政權的原因。他們已經成為「伊斯蘭國」的骨幹,儘管該組織及領導機構遭到了沉重打擊,但他們不願意放棄伊拉克而轉向該組織的其他行省,他們的主要目標很可能還是在伊拉克的範圍內。
至於敘利亞,「伊斯蘭國」領導機構成員在收復拉卡行動開始前就已在該城市之外進行活動,他們可能轉移到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外的其它地區。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說,在過去的幾周內,在拉卡和代爾祖爾的「伊斯蘭國」領導成員秘密潛入土耳其境內。他們每人行賄2萬美元至3萬美元,在走私人員的幫助下,從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控制的敘北部阿勒頗省的一些地區進入土耳其。
「伊斯蘭國」失去了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大本營和重要據點後,其殘餘勢力盤踞的地盤已越來越小,大批極端分子在大本營和據點被圍困前或在遭遇打擊時都已逃脫或化整為零,有的潛伏在伊敘兩國境內,有的逃亡到周邊國家,有的偽裝成難民流竄到歐洲國家隱藏起來,將對敘利亞、伊拉克及其鄰國和歐洲構成安全隱患。
一些智庫研究報告認為,「伊斯蘭國」傾向於重新部署在與伊拉克邊界接壤的地區。這些地區多為中東國家中央政府忽視的地區,從而可能導致這些地區成為極端組織的安全庇護所。
據美國媒體透露,「伊斯蘭國」已經在伊拉克與敘利亞之間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帶修建了碉堡和避難所,儲藏了大量武器和糧食,以期躲避難關並在幾年內東山再起。
美俄等國深度介入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伊斯蘭國」的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域外大國與參加打擊該組織的地區力量能否在反恐方面長期保持夥伴關係,繼續幫助敘利亞和伊拉克提高政府軍和安全部隊的實力以及情報工作的水平。
預計,在打擊「伊斯蘭國」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後,敘伊兩國的安全部隊可能對潛伏在其境內的「伊斯蘭國」成員進行長期的清剿行動。
國際社會應當幫助敘利亞和伊拉克儘快結束戰爭,實現兩國局勢的穩定,維護兩國領土完整和統一,在「後伊斯蘭國」時期繼續推動國際反恐合作,促使兩國的民族矛盾和教派分歧逐步緩和,協助兩國建立強勢的中央政府和較為強大的政府軍以及安全部隊和情報機構。這可能是避免「伊斯蘭國」在敘伊兩國捲土重來的有效途徑。
- END -
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 | 拱振喜
更 多 專 家 解 讀 可 按 國 家 查 看 文 章
長 按 下 方 二 維 碼 , 關 注 本 公 眾 號
專家 | 深度 | 權威 |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