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解放了,「後伊斯蘭國」時期即將來臨

2021-02-08 華語智庫



庫德武裝主導的「敘利亞民主軍」10月17日收復了「伊斯蘭國」的「首都」拉卡市,這意味著這個極端組織2014年宣布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建立的「哈裡發國」即將被瓦解,國際恐怖主義生態將進入「後伊斯蘭國」時期。

經過四個月的戰鬥,「敘利亞民主軍」將「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圍困在拉卡市的一所醫院及其附近一座體育館。「民主軍」與拉卡民事委員會10月12日達成協議,允許「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和平民在15日總攻開始前撤離,275名繳械投降的敘利亞籍武裝分子和3500名平民於10月14日撤離拉卡,退往敘東部代爾祖爾省。「民主軍」從15日起對拒絕投降的外國武裝分子發動最後進攻,17日宣布解放拉卡。

自5月下旬展開「偉大黎明」行動以來,敘利亞政府軍9月5日與堅守在代爾祖爾的政府軍官兵會合,現已收復了該市大部分市區,並解放了代爾祖爾省重鎮馬亞丁市。敘政府軍和民兵收復了大約92.6%的「伊斯蘭國」控制的土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有可能收復該組織在敘利亞控制的所有地區。 


伊拉克政府軍今年7月收復「伊斯蘭國」控制的伊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後,繼續清剿「伊斯蘭國」武裝殘餘,目前大規模軍事行動已結束,該組織只控制伊拉克與敘利亞的邊界地區,今年底之前有望收復「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控制的所有地區。

伊拉克和敘利亞軍隊及民兵收復「伊斯蘭國」控制的所有地區,意味著結束「伊斯蘭國」2014年6月宣布建立的「哈裡發國」作為一個準國家在敘伊兩國的存在,國際恐怖主義生態將進入「後伊斯蘭國」時期,國際社會將面臨新一輪挑戰。 

所謂「後伊斯蘭國」時期,其主要特點是:在國際社會的打擊下,「伊斯蘭國」統治的「哈裡發國」被瓦解,其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以及經濟體制被摧垮;「伊斯蘭國」作為一個恐怖組織在軍事上被嚴重削弱和打散,退縮到沒有土地控制權的傳統常規的恐怖組織。

具有宗教和意識形態性質的極端組織或者恐怖組織一旦被打敗後,很少被徹底消滅或者消失。實際上,上世紀90年代後期「伊斯蘭國」的前身「伊拉克統一聖戰」組織成立以來的歷史表明,這個組織具有在沒有控制任何土地的情況下進行活動和運作的能力,能夠承受重大損失和具有回歸早期的行動並進行重組的能力。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在阿富汗生存空間極度萎縮的「伊拉克統一聖戰」組織轉移到伊拉克,隨後遭到美軍的重創,於2006年改名為「伊拉克伊斯蘭國」,促使該組織重新復活並變成威脅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敘利亞戰亂和伊拉克中央政府軟弱、民族矛盾和教派分歧嚴重,軍隊和安全情報機構不能維護國家安全。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根本性解決,未來「伊斯蘭國」在這兩個國家重新復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伊斯蘭國」在摩蘇爾最終失敗以前進行了殊死的抵抗,實施了900多起自殺式行動,其實施者大部分是來自摩蘇爾的伊拉克人。這些人在摩蘇爾被佔領後受到「伊斯蘭國」意識形態的影響。這意味著「伊斯蘭國」總體來說在摩蘇爾等伊拉克遜尼派穆斯林聚集地區具有一定的民眾基礎。因此,「伊斯蘭國」可能採取耐心等待的策略,以便重新武裝自己,訓練其剩餘戰鬥人員,屆時採取新的行動。

巴格達迪2010年成為「伊拉克伊斯蘭國」的頭目以後,吸收了大批伊拉克薩達姆時期的安全情報機構人員並把他們安排在該組織的軍事、政治和行政機構的領導崗位上。這些人加入「伊斯蘭國」並不是由於意識形態和聖戰觀念的原因,而是由於對伊拉克什葉派主導的中央政府的復仇和恢復遜尼派主導伊拉克政權的原因。他們已經成為「伊斯蘭國」的骨幹,儘管該組織及領導機構遭到了沉重打擊,但他們不願意放棄伊拉克而轉向該組織的其他行省,他們的主要目標很可能還是在伊拉克的範圍內。

 至於敘利亞,「伊斯蘭國」領導機構成員在收復拉卡行動開始前就已在該城市之外進行活動,他們可能轉移到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外的其它地區。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說,在過去的幾周內,在拉卡和代爾祖爾的「伊斯蘭國」領導成員秘密潛入土耳其境內。他們每人行賄2萬美元至3萬美元,在走私人員的幫助下,從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控制的敘北部阿勒頗省的一些地區進入土耳其。

「伊斯蘭國」失去了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大本營和重要據點後,其殘餘勢力盤踞的地盤已越來越小,大批極端分子在大本營和據點被圍困前或在遭遇打擊時都已逃脫或化整為零,有的潛伏在伊敘兩國境內,有的逃亡到周邊國家,有的偽裝成難民流竄到歐洲國家隱藏起來,將對敘利亞、伊拉克及其鄰國和歐洲構成安全隱患。

一些智庫研究報告認為,「伊斯蘭國」傾向於重新部署在與伊拉克邊界接壤的地區。這些地區多為中東國家中央政府忽視的地區,從而可能導致這些地區成為極端組織的安全庇護所。

 據美國媒體透露,「伊斯蘭國」已經在伊拉克與敘利亞之間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帶修建了碉堡和避難所,儲藏了大量武器和糧食,以期躲避難關並在幾年內東山再起。

 美俄等國深度介入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伊斯蘭國」的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域外大國與參加打擊該組織的地區力量能否在反恐方面長期保持夥伴關係,繼續幫助敘利亞和伊拉克提高政府軍和安全部隊的實力以及情報工作的水平。

 預計,在打擊「伊斯蘭國」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後,敘伊兩國的安全部隊可能對潛伏在其境內的「伊斯蘭國」成員進行長期的清剿行動。

 國際社會應當幫助敘利亞和伊拉克儘快結束戰爭,實現兩國局勢的穩定,維護兩國領土完整和統一,在「後伊斯蘭國」時期繼續推動國際反恐合作,促使兩國的民族矛盾和教派分歧逐步緩和,協助兩國建立強勢的中央政府和較為強大的政府軍以及安全部隊和情報機構。這可能是避免「伊斯蘭國」在敘伊兩國捲土重來的有效途徑。

- END -


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    |  拱振喜

更 多 專 家 解 讀 可 按 國 家 查 看 文 章

長 按 下 方 二 維 碼 , 關 注 本 公 眾 號

專家  |  深度  |  權威  |  原創


相關焦點

  • 拉卡收復,「伊斯蘭國」何時覆滅?
    分析人士認為,解放拉卡是打擊「伊斯蘭國」行動的重要裡程碑。隨著「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重要據點接連失守,該組織實體正在加速潰敗,但國際社會打擊極端組織和恐怖主義仍面臨長期挑戰。艱苦一役拉卡位於敘利亞北部。2014年年初,「伊斯蘭國」佔領拉卡後宣布其為所謂「首都」,拉卡成為「伊斯蘭國」的行政中心和軍事指揮點。
  • 美軍已進入「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大本營拉卡
    新華社華盛頓7月12日電(記者陸佳飛 周而捷)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瑞安·狄龍12日說,美軍已經進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大本營拉卡,協助當地武裝同「伊斯蘭國」作戰。  狄龍當天在記者會上說,已有美軍及其主導的打擊「伊斯蘭國」國際盟軍進入拉卡,主要任務包括根據地面情況呼叫空襲支援。
  • 五角大樓說美軍已進入「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大本營拉卡
    新華社華盛頓7月12日電(記者陸佳飛 周而捷)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瑞安·狄龍12日說,美軍已經進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大本營拉卡,協助當地武裝同「伊斯蘭國」作戰。  狄龍當天在記者會上說,已有美軍及其主導的打擊「伊斯蘭國」國際盟軍進入拉卡,主要任務包括根據地面情況呼叫空襲支援。
  • 「敘利亞民主軍」說完全收復拉卡
    新華社大馬士革10月17日電(記者 鄭一晗 車宏亮)庫德武裝主導的「敘利亞民主軍」(簡稱「民主軍」)發言人塔拉勒·西洛17日對新華社記者說,「民主軍」當天下午完全收復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大本營拉卡。
  • 敘利亞拉卡之戰關乎中東反恐前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奪取塔卜卡空軍基地之戰很可能是即將展開的拉卡戰役的預演。如果美軍以同樣方式參與拉卡戰役,那麼拉卡戰役就有可能成為美軍在敘利亞境內針對ISIS的最大規模軍事行動。作者 | 邵傑敘利亞庫德武裝「敘利亞民主軍」3月26日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手中奪取了塔卜卡空軍基地,該基地距離拉卡市僅有45公裡。
  • 拉卡「解放」了,但後IS時代的博弈將更激烈
    事實上,美國已在今年5月成立了一個由來自不同族裔的約100名敘利亞人組成的「拉卡平民委員會」,試圖在戰後過渡時期接管拉卡,該委員會也得到「敘利亞民主軍」的支持。後者在20日稱,將把拉卡及周邊區域的治安管理權移交給「拉卡平民委員會」。但是,分析認為,這一計劃存在漏洞,並觸及敏感的庫德問題。
  • 【恐怖主義】餘燼難滅「伊斯蘭國」走向後巴格達迪時代
    這個人是否確已離世,目前已不再是核心問題,人們有更重要的事需要關心:摩蘇爾解放之後,「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境內控制的領土就只剩下尼尼微省和薩拉赫丁省兩塊不相連的孤立佔領區,以及安巴爾省的乾旱草原與沙漠;在敘利亞,他們佔據的霍姆斯省東北部和代爾祖爾省大部同樣為廣袤的沙漠無人區所覆蓋,經濟、軍事價值微乎其微。這個活躍於全球媒體頭條已有三年半之久的恐怖主義團體,即將喪失其賴以逞兇的基本根據地。
  • 新華社記者直擊伊拉克收復「伊斯蘭國」建國清真寺,有視頻有真相!
    摩蘇爾或在幾日內解放努裡清真寺收復後,整個摩蘇爾老城區的戰事進入最後階段。持續了8個月的摩蘇爾收復戰,有望在數日內以伊政府軍的勝利結束。(新華社記者程帥朋攝)伊拉克總理阿巴迪29日發表聲明說,努裡清真寺的解放標誌著「伊斯蘭國」的終結,伊政府將對恐怖分子追擊到底。美國防部發言人瑞安·狄龍同一天在記者會上說,預計伊拉克軍方在未來數日內收復整個摩蘇爾。努裡清真寺又稱摩蘇爾大清真寺,據信始建於1172年左右,名字取自當地一個抗擊歐洲十字軍的鄉紳貴族。清真寺位於摩蘇爾老城區南部,是該城主要地標。
  • 為什麼說ISIS「首都」敘利亞拉卡是塊難啃的骨頭?
    隨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在伊拉克戰場上節節敗退,美國開始把目標轉向敘利亞境內。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日前表示,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將在數周內在敘利亞展開軍事行動,包圍該極端組織的所謂「首都」——敘北部城市拉卡。
  • 【恐怖主義】沈曉晨:後「伊斯蘭國」時期恐怖意識形態蔓延:一個新的討論框架
    [8]應該說,當前豐富的研究成果,已經足夠我們拼貼出一個關於後「伊斯蘭國」時期的全面圖景,但卻仍然不能回答本文開始所提出的困惑——國際社會贏得了這場與「伊斯蘭國」的戰爭了嗎?什麼才是打擊「伊斯蘭國」的勝利?更關鍵的是,「伊斯蘭國」自己認為這場戰爭「失敗」了嗎?從傳統戰爭角度而言,作戰雙方對於結果的共識而非絕對的勝負,是決定作戰方後續行動乃至能否實現持久和平的關鍵。
  • 進入最後關頭 拉卡總攻箭在弦上?
    敘利亞庫德人武裝「人民保護部隊」一名發言人3日說,奪取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位於敘北部的大本營拉卡的總攻將在「幾天後」開始。【強弩之末】「人民保護部隊」是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敘利亞民主軍」的主力,自去年11月以來,「敘利亞民主軍」已經從多方包圍了拉卡。
  • 摩蘇爾全面解放 IS要玩兒完了嗎?
    伊拉克總理正式宣布摩蘇爾全面解放伊拉克總理阿巴迪10日在位於摩蘇爾前線的反恐部隊指揮部宣布,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摩蘇爾的統治已被徹底推翻,這個城市於當天全面解放。阿巴迪說,伊拉克軍隊在付出巨大犧牲之後終於在當天全面解放了摩蘇爾,「我要向全世界宣布,『伊斯蘭國』在摩蘇爾的統治已被徹底推翻,這個恐怖組織全面瓦解」。阿巴迪向伊拉克軍隊和全體人民表示祝賀,並呼籲國民團結起來,繼續展開反恐鬥爭,解放那些仍被極端分子控制的城市。
  • 剛剛,伊朗宣布「伊斯蘭國」被剿滅了!
    伊朗總統魯哈尼21日宣布,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已經被剿滅。
  • IS高級領導人在敘利亞被打死 「伊斯蘭國」走向末路?
    他是「伊斯蘭國」的創始人之一,經常出現在「伊斯蘭國」發布的影片中,面貌為外界所熟知。據說參與策劃了對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恐怖攻擊。他是1977年在敘利亞北方城市巴納什出生的,原名是Taha Sobni Falaha。美國官員說,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他是首批在伊拉克反對美國領導的聯軍的外國戰鬥人員。美國懸賞500萬沒有捉拿阿德納尼。
  • 在更高一層面上,相對於「阿勒頗-拉卡」的「整幅牛角說」,「阿勒頗-拉卡」與拉卡-摩蘇爾,又是兩個牛犄角
    【嘮叨】光合(2536093104)  下午 12:02:16美防長稱只有俄朝兩國對華盛頓構成核威脅 http://sputniknews.cn/military/20160927/1020836093.html
  • 黑暗的伊斯蘭國靠什麼崛起?
    因兒時女性玩伴加入曾綁架及謀殺義大利總理的恐怖組織「赤軍旅」並擔任幹部,於1993年遭到逮捕,拿波裡奧尼在前往監獄與「赤軍旅」領導人晤談時,發現對方的談吐竟然與投資銀行的理財專員非常相似,促使她著手分析恐怖組織的財政體系,更不惜賣掉房產成立私人研究機構,投身相關研究。很早就開始關注伊斯蘭國的發展,提出「伊斯蘭國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建國的恐怖組織」的大膽假設。
  • 貓頭鷹書簡 ISIS崛起之路——兼評《「伊斯蘭國」簡論》
    筆者根據本書第一章內容,將「伊斯蘭國」的發展歷史及其與「基地」組織的關係演變按照時間順序做如下整理。四個月後,「聖戰舒拉會議」宣布成立「伊拉克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ISI)。
  • 「伊斯蘭國」,恐怖主義3.0
    當時,「伊拉克伊斯蘭國」趁敘利亞內戰之際不斷壯大,派往敘利亞的「聖戰」人員與當地反政府武裝聯合成立了「解放陣線」。巴格達迪有意將「伊拉克伊斯蘭國」與「解放陣線」合併,但「基地」首領扎瓦西裡更傾向於兩者分開運行,分別作為「基地」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分支。雙方僵持不下,2014年2月,扎瓦西裡公開宣布「基地」組織與「伊拉克伊斯蘭國」沒有任何關係,雙方關係徹底破裂。
  • 格雷姆·伍德:「伊斯蘭國」到底想要什麼?(一)
    我們從中可以了解,這個國家原則上拒絕和平,渴望種族屠殺,它的宗教觀點使它從根本上無法進行某些變革,即使這種變革能確保其生存;它認為自己是即將到來的世界末日的預言者,而且也是首要參與者。 伊斯蘭國又稱伊拉克及阿爾沙姆伊斯蘭國(ISIS),它遵循的是一種獨特的伊斯蘭教派,它對通往最終審判之路的信念影響著它的戰略,也可以幫助西方了解它的敵人,以及預測它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