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直觀學機械
機械製圖是工程師表達自己的語言
車間下料、加工一切以圖紙為準
現在的80後、90後的工程師都是CAD製圖了
在電腦普及之前
機械工程師都是手繪製圖
使用的工具是遊標卡尺、丁字尺、三角板、圓規、2B鉛筆和橡皮
製圖在畫圖板上完成
使用的圖紙有0號圖紙和1號圖紙。。。
在大圖紙上製圖十分辛苦
厚厚的圖紙消磨了我們太多的日夜
其中的苦與甜只有經歷的人刻骨銘心
與現在不同
那會上學時都有專門的製圖室
記得小編上學那會
好像畫過減速器
大大的教室裡全都是伏案製圖的同學
很壯觀
由於大家不熟練
晚上經常挑燈夜戰
回首往事
不怕大家笑話
記得在工廠實習那會
我們這幫實習的小白之中有位小子
他發明了趴玻璃抄襲圖紙的方法
就是把別人的圖紙先固定在窗戶的玻璃上
再把自己的圖紙也貼在已經畫好的圖紙上
利用窗戶上玻璃的透光性
可以很快速的把別人已經畫好的圖紙抄襲完
這種「壓箱底」的「醜事」不知道大家做過沒有
今天算是大白於天下了
上班後就有了電腦
單位裡年輕人都學了CAD和CAXA
年齡大的工程師依然是在圖板上製圖
也許從那以後
機械製圖的方式開始掀開了新的一頁
那個年代
各大機械製造公司和設計院的設計繪圖室是什麼樣的呢
一起走進
沒有cad年代的工作室
↓↓
多年過去了
圖板已經在我們技術科裡找不到了
丁字尺也不見了蹤影
唯有遊標卡尺變成了電子數顯式的
千分尺、角度尺等測量工具成了我們機械工程師嚴謹的象徵
機械製圖也從圖板上走進了計算機
從平面空間的展示到了三維空間的展示
之後又有了幹涉、模擬。。。
小編一路走來見證了機械製圖的變化
還記得你工作時單位製圖的場景嗎
End
來源:直觀學機械
文:慧眼
部分圖片來源:藝術腔、北京世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