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中途島戰役於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在此戰役中成功擊退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日軍在海戰中大敗,使美軍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因此該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10月13日,在小小的教室裡爆發出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伴著掌聲而來的是「嘖嘖」的讚嘆聲。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呢?原來是初一年級16班的「二戰老兵」、「超級軍事迷」彭暉翔同學正在繪聲繪色的給同學們講解著中途島戰役。
從戰役背景到戰役過程(歷史上有名的兩次攻擊),從分析戰爭結束的情況到日軍失敗的原因,再到戰役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足足五十分鐘的講座,彭同學一直雙手疊在身後,穩穩的站在講臺前,流暢而清晰的講述著。
彭暉翔在總結日軍失敗的原因中談到:「中途島戰爭是使日軍從戰略進攻,變成戰略防禦的戰役。此次戰爭美軍以少勝多,在日軍強大的聯合艦隊面前美軍憑藉著先進的戰略思想和日軍驕狂,以自己損傷307人的輕微代價,擊沉日軍四艘重型航母並使日軍損失3500人。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日軍的驕傲輕敵、情報站的失敗、作戰計劃的錯誤、作戰觀念的落後、作戰指揮的錯誤以及兩國科學技術和工業經濟實力的差異。為便於同學們了解,增進故事的生動性,彭同學還採用了類比論證、以古喻今、引用名言等形式。如他在分析美日戰局時說到:「自古便有一句古話叫:『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美軍掌握著一切日軍的行動計劃,這就好比你拿著答卷參加考試,而其他同學就算再優秀,也無異於是一場明眼人與瞎子的搏鬥。」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據悉,為準備這場講座,彭同學花了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三易其稿,在家多次與父親商討演講的內容、流程、方式等,在校多次向老師請教課件的製作、視頻的剪輯、演講的方法等,並在課後經常給同學們試講戰役的內容等。
附一:同學的觀後感
戰役與學習
——聽彭暉翔《中途島戰役》講座有感
今天下午,我們聆聽了來自彭暉翔的一場軍事講座《中途島戰役》。中途島戰鬥是日本海軍350年以來的第一次決定性的敗仗。它結束了日本的長期攻勢,恢復了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均勢。聽完講座,我有很深的感觸。
這不僅僅是一次激烈的戰役,更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對象。日軍太過於狂妄自大,連作戰計劃都沒有考慮周全,並且非常輕敵,這也許識日軍失敗的重要原因。而美軍不驕不躁,在日軍航母接收飛機是時的時間差,抓住機會,將日軍打得片甲不留。美軍不是用蠻力而是用頭腦打仗,並且美軍的工業實力也是比日軍高出一大截,這樣,美軍獲勝也就不奇怪了。
我們要將此次戰爭的經驗與教訓運用到學習與生活中去,汲取日軍失敗的教訓,學習美軍做事考慮周全、多用腦子、隨機應變等方法,不盲目死板、機械固執。我們也懂得驕傲是萬萬不可的,一次成功並不意味著永遠成功,我們要把每次開始都當成一個新的開始,這樣才能在將來的日子裡,打好每一「戰」!
——1516班劉楚鵬
附二:教師點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彭同學對軍事方面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閱讀了大量的軍事書籍,對戰役過程了解透徹,尤其是在戰役分析上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我們學生的知識不應局限於幾本教科書,而是應該由書本知識點出發,多去拓展、或質疑、或探究而得出新知識。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二戰雖已結束,然而戰役留給人們的思考卻是深遠長久的。彭同學能夠由海上之戰聯想到學習之戰、生活之戰,得出準備者與未準備者的戰役就是明眼人與瞎子的戰役、每一次勝利都不意味著永遠的勝利等結論,實屬不易。
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住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只是給準備好的人。彭同學為準備此次演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雖然我一次次給他提要求,然而他總是能欣然接受,認真修改。總是在課後主動向我請教演講的方法、流程的設計等。正是他這種精益求精、細緻虛心的精神才讓我和其他55名同學感動。
期待孩子們下一次更加精彩的演講!願景仁班的孩子們能快樂的學習、幸福的成長!
通訊員:溫馨
指導老師:肖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