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不宣而戰,對位於夏威夷的珍珠港的美軍基地發起了突襲,直接導致美軍太平洋艦隊喪失戰鬥力。
日軍潛艇3D圖
根據日本軍部的推算,美國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才能重新恢復太平洋艦隊的作戰能力,因此日軍準備抓住這一空隙儘快擴大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優勢局面。為此,日軍制訂了進攻澳大利亞的戰略計劃。
為了阻止日軍吞併澳大利亞的戰略計劃得以實現,美軍在獲悉日軍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之後立刻進行了積極的戰略部署,雙方戰艦先後抵達珊瑚海周圍海域,一場航空母艦和航空母艦之間的對決即將拉開序幕。
珊瑚島海戰美日雙方部署示意圖
戰前背景雖然日軍原本想要對澳大利亞全境實行軍事佔領,但因陸軍大部已經陷入東亞戰場中無法脫身,因此只好對作戰計劃進行了修改,即切斷美軍進入澳大利亞的通道。對此,德拉瓦大學歷史系的軍海歷史專家Kennedy Hickman(甘迺迪·希克曼)在《World War II: Battle of the Coral Sea》(第二次世界大戰:珊瑚海戰役)一文中詳細提到了日軍的戰略構想:
"···This plan was vetoed by the Imperial Japanese Army which lacked the manpower and shipping capability to sustain such an operation. To secure the Japanese southern flank, Vice Admiral Shigeyoshi Inoue, commander of the Fourth Fleet, advocated for taking all of New Guinea and occupying the Solomon Islands. This would eliminate the last Allied base between Japan and Australia as well as would provide a security perimeter around Japan's recent conquests in the Dutch East Indies."
(譯文:···這個計劃被否決了,因為他們缺乏人力和運輸能力。為保衛日本南翼,第四艦隊司令井上慎太郎海軍上將主張佔領紐幾內亞全境,佔領索羅門群島。這將消除日本和澳大利亞之間的最後一個盟軍基地,並為日本最近在荷蘭東印度群島的徵服提供一個安全防線。)
太平洋戰爭打響後,日軍曾想要在索羅門群島建立起軍事基地
而美軍想要以澳大利亞為跳板,進攻深入東亞的日軍和日本本土就必須通過水路運兵。因此雙方之間必然會再次爆發激烈的海戰,這也為後來的珊瑚海戰役埋下了伏筆。
與此同時,美軍也意識到了澳大利亞對於太平洋戰爭的重要性。美軍的航母編隊也已經在結束轟炸東京的任務後拔錨起航,駛向珊瑚海海域,戰爭一觸即發。
美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美軍其實早已經在日軍聯合艦隊駛進珊瑚海地區前就已經在此完成了戰略部署。
而美軍之所以能夠搶在日軍之前,主要是因為美軍曾於年初,在一艘損毀的日本潛艇上找到了日方的無線電密碼本。通過對日軍情報的破譯,美軍提前掌握了日軍的下一步部署計劃,因此才能夠搶佔先機。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即便美軍已經提前知道了日軍的作戰部署,但依舊難以痛擊日本聯合艦隊。這是因為美軍曾在年初至年中對日本東京進行了轟炸。此時完成轟炸任務的美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編隊正在返航補給的途中,根本沒有機會和足夠的時間趕到珊瑚海參戰。因此,美軍只能夠派遣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兩艘航空母艦緊急駛向澳大利亞備戰。
也正是因為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的缺席,才導致了美國海軍在珊瑚海戰役中遭受重創。
載滿艦載機的美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
日軍航母爆炸起火,美軍取得初步勝利5月6日,日軍開始強攻位于于紐幾內亞島東南部的摩斯比港。在美軍偵察機發現日軍的行動蹤跡之後,司令官法蘭克·傑克·弗萊徹立刻下達了進入戰備狀態的命令,並要求兩艘航空母艦上的戰機緊急起飛,對正在進行登陸任務的日軍進行攻擊。
對此,德拉瓦大學歷史系的軍海歷史專家Kennedy Hickman(甘迺迪·希克曼)在《World War II: Admiral Frank Jack Fletcher》(二戰:弗蘭克·傑克·弗萊徹上將)一文中曾經詳細提到:
"···Fletcher received orders from the Commander in Chief, US Pacific Fleet, Admiral Chester Nimitz, to intercept the enemy. Joined by aviation expert Rear Admiral Aubrey Fitch and USS Lexington (CV-2) he moved his forces into the Coral Sea. After mounting air strikes against Japanese forces on Tulagi on May 4, Fletcher received word that the Japanese invasion fleet was approaching."
(譯文:···弗萊徹接到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上將的命令,攔截敵人。在航空專家奧布裡·菲奇海軍少將和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的幫助下,他將部隊轉移到珊瑚海。在5月4日對圖拉吉日軍發動空襲後,弗萊徹得到消息說,日本入侵艦隊正在接近。)
指揮列剋星敦和約克城號航空母艦編隊的司令官弗蘭克·傑克·弗萊徹
與此同時,一架日軍偵察機也發現了美軍航母編隊的蹤跡,日軍立刻終止了登陸計劃。因當時突然下起了大霧,因此美軍也沒有找到日軍的具體蹤跡,雙方都暫時停止了行動。
次日清晨,日軍的航空編隊發現了美軍戰艦。但在貼近偵查後才發現,這是為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加油的尼奧肖號油輪,還有為其護航的驅逐艦西姆斯號。因日軍並不想空手而歸,所以還是對這兩艘美國艦艇進行了轟炸,西姆斯號和尼奧肖號相繼沉沒。
與此同時,美軍的航空編隊也發現了日本海軍的蹤跡,即祥鳳號航空母艦。經過一番狂轟濫炸,祥鳳號航空母艦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裡就沉入了海底。
有趣的是,當轟炸西姆斯號和尼奧肖號的日軍戰鬥機在返回航空母艦上準備進行補給之時,才發現了美軍的航母編隊。此時日軍戰機已經投下了所有的炸彈,只能眼睜睜看著美軍從視野中消失。
不難發現,美軍之所以能夠在戰前取得較大的優勢,即一輪轟炸就擊沉了祥鳳號航空母艦,主要是因為運氣比較好。和日軍一樣,美軍起初也並沒有找到日軍的主力艦隊,而祥鳳號航空母艦則只是一艘落單的航空母艦而已。
但是即便日本聯合艦隊損失了祥鳳號航空母艦,也並沒有因此遭受重創。原因在於這是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其本來的任務就是為了掩護登陸部隊強攻摩斯比港。而聯合艦隊真正的主力是瑞鶴號和翔鶴號航空母艦,這兩艘大型戰艦尚且未被美軍發現,並且周邊還有許多重型巡洋艦的保護。
所以說,美軍僅僅在第一輪攻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並不足以左右戰局最終的結果。
美軍航母遭受重創被迫退出戰場,珊瑚海海戰宣告結束到了5月8日,美日雙方的偵察機都發現了對方主力編隊的蹤跡,雙方隨即都派遣了大量的戰機向對方撲去。但因日軍的零式戰鬥機更加靈活,機動能力遠超美軍戰鬥機。
因此,美軍幾乎沒有抵近日軍航空母艦的機會,且錯失了許多勉能夠對日軍戰艦進行打擊的機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裝備的零式戰鬥機
當美軍戰機準備返回航空母艦進行補給之時,卻發現了日軍的戰機也抵達了編隊的上空。也正是因為零式戰鬥機過於靈活,才使美軍陣腳頓時大亂。慌亂之中,列剋星敦號被日軍擲下的魚雷命中,徹底喪失了戰鬥機。
約克城號雖然躲開了許多致命的攻擊,但船體也有多處中彈起火。經過緊張的搶救,約克城號終於恢復了機動能力,但列剋星敦號已經無力回天了。
德拉瓦大學歷史系的軍海歷史專家Kennedy Hickman(甘迺迪·希克曼)在《World War II: Battle of the Coral Sea》(第二次世界大戰:珊瑚海戰役)一文中提到了列剋星敦號在沉沒前的狀況:
"Damage crews raced to save Lexington and succeeded in restoring the the carrier to operational condition. As these efforts were concluding, sparks from an electric motor ignited a fire which led to a series of fuel-related explosions. In a short time, the resulting fires became uncontrollable. With the crew unable to extinguish the flames, Captain Frederick C. Sherman ordered Lexington abandoned. "
(譯文:援人員奮力營救列剋星敦號,並成功地將航母恢復到工作狀態。在這些努力即將結束時,一臺電動機發出的火花點燃了一場大火,導致了一系列與燃料有關的爆炸。在很短的時間內,由此引發的火災變得無法控制。由於船員們無法撲滅火焰,船長弗雷德裡克·C·謝爾曼下令放棄列剋星敦號。)
美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中彈點示意圖
當夜幕降臨後,美軍指揮官弗萊切選擇放棄與日軍交戰,率領重傷的約克城號即兩個航母編隊撤離了戰場,珊瑚海之戰隨之宣告結束。
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之所以會在日軍的一輪攻勢下就遭到重創,主要在於美軍的指揮出現了錯誤。當日軍戰機抵達美軍上空之時,兩艘航母都脫離了戰前制定好的固定陣列,只顧著自行躲避。隨著日軍攻勢的加劇,兩個航母編隊之間的聯繫就被日軍所切斷了。在這種情況下,美軍的兩個航母編隊都無法給予對方有力的火力支援,最終才會落得被日軍逐個擊破的下場。
美日戰鬥機正在進行激烈的空戰
也正是因為美軍在遭到日軍攻擊時慌了陣腳,才導致美軍戰機無法對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進行進一步打擊。其實在第一次轟炸中,日軍的翔鶴號航空母艦就已經受到了重創。只要美軍再發動一次進攻,必然能夠擊沉對方一艘主力戰艦。
可惜的是,美軍在受到攻擊之後的慌亂已經意味著美軍失去了一切主導戰場節奏的能力,只能被動挨打進而走向失敗。
結語從珊瑚海海戰結束後雙方的損失來看,這場戰役無疑是日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即便日軍的一艘航空母艦被擊沉,那也只是一艘輕型的航空母艦而已。而翔鶴號雖然遭受重創,但依舊能夠保證退出戰場並回到船塢進行維修。反觀美軍,不僅在戰前就失去了一艘油輪和一艘巡洋艦;還直接損失了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至於約克城號,已經無法在短時間內再次投入戰鬥。
但是當我們將珊瑚海海戰前後發生的各個戰役結合起來看時就會發現,美軍不僅沒有因此失去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優勢,在某種程度上反而進一步強化了自身優勢。由於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並未參加戰鬥,使得美軍在後來的中途島海戰中依舊能夠保持一定的戰鬥力。
而日本,則因主力戰艦的受損而直接導致在中途島戰役中投入的力量大幅縮減,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翔鶴號航空母艦無法參與作戰,只能夠停留在船塢裡維修。因此,美軍才能夠在中途島之戰中取得對日本聯合艦隊的優勢,也為中途島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聲明:本號內容部分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