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此關注老鄭公眾號 ↑
回首今年7月1號,大陸正在慶祝執政黨的壽辰,臺灣海軍錦江級巡邏艦「金江艦」卻誤射了一枚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擊穿一艘臺灣漁船,造成1死3傷。臺灣國防部與海軍的調查說,這次的烏龍誤射,是一連串錯誤導致的重大意外。
聽到飛彈誤射,大家的表情估計都這樣……
這次的烏龍疑點還是很多,並未全部理清。但是,其中暴露出來的臺灣軍隊對的操作規範的遵守程度,以及武器設計的漏洞卻沒有在調查中被提及。
ok,先來看飛彈誤射那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根據臺灣的《聯合報》報導,金江艦共有四枚雄三飛彈,操控臺位於戰情室內。平常操控臺與發射箱之間,必須接上『』火線「」,發射臺的指令才能傳遞到發射箱。每具發射箱各有一條火線,由兵器長保管,經艦長授權同意才可領取、安裝。
也就是說,一旦火線裝上,發射臺就可以嚮導彈發射箱下發射命令。這個程序,基本上和世界上的現代海軍部隊的要求是一樣的。
我不知道臺灣的情況如何。單說我自己知道的海軍飛彈的發射程序裡,飛彈發射箱一旦裝上火線,包括艦長在內的所有人都會非常戒慎恐懼,因為火線裝上,飛彈就能通過操控臺發射。
這是海軍常識。
臺灣發射演訓,是在火線接上發射箱時,接上模擬器。就算火線連上,發射控制臺輸入目標資訊進入模擬器而不是真的去了飛彈倉。經過程序,按下按鈕後模擬器會回復「」已發射「的情況。真的飛彈當然不會射出。
臺灣軍艦的年度甲操必須模擬完整發射流程,就是以「」火線加模擬器「」模式進行的發射操演。由於雄風系統會根據目標方位,自動選擇向左舷或右舷發射,一艘船上有兩具模擬器,便在左右舷各裝一具。演習的測裁官臨場可以任意指定目標,雄風系統兩邊都能射。
失誤連連的一天
7月1日當天,金江艦的第一個失誤是將四條火線都接上飛彈。原本演習時候,你給模擬器的飛彈接火線就好。金江艦火線全上的最大問題是,裝有模擬器的一、二號彈當然安全,但沒模擬器的三、四號彈就變成真正待射的「」熱彈「」。
按照規定,飛彈接上火線後,必須有資深軍官在戰情室監看,不許操作手擅自操作。當天的第二個失誤是,但當時高級軍官們忙於準備考官前來,射控士官長陳銘修供述說,他從清晨5、6時許就在準備操演,口渴想要喝水,於是短暫離開了戰情室,將發射官高嘉駿中士一人留在戰情室。
第三個失誤是,參加考核的高嘉駿,自行溫習發射程序,卻誤將發射模式設於「」雙彈「」而非「」單彈「」。
當時金江艦船艏向東靠泊,高嘉駿設定的假想目標位於西北方,系統自動選擇左舷兩發飛彈,其中一枚裝有模擬器的就沒射出,另一枚熱彈就哧溜一聲射出去了……
而8時30分時,高雄籍翔利昇漁船正好在澎湖東吉東南八海浬處捕魚,正好位於誤射的雄三飛彈的目標區。誤射的飛彈飛行約2分鐘後,主動雷達在目標海域自行搜索目標,擊中了離虛擬目標點1.9海裡的高雄籍漁船「翔利昇」號。
漁船當然沒有軍艦結實,被重型飛彈直接擊穿了一個大洞,飛彈直接沉入海水中。是否爆炸臺灣軍方不肯說,但我個人感覺應該沒有,否則漁船肯定不會有倖存者。
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有幾點可以肯定:
首先,雄風三飛彈雖然演訓性能不夠靠譜,但戰鬥性能還算不錯。被誤射出來的飛彈找不到目標後開始雷達主動搜索,瞄準漁船,成功擊中,都說明了這個反艦飛彈的尋找目標能力和擊中目標的精度基本靠譜。被發射的飛彈為戰備彈,因此沒有安裝外界控制的強制自毀的裝置,結果打了沒有敵我標識的臺灣漁船……
幸好,臺灣在演訓時設定的目標也不敢跨越海峽中線,否則這個飛彈如果擊中大陸漁船,那事情就大條了。
其次,臺灣海軍人員確實在不斷演訓以應付大陸的壓力。但很清楚可以看到臺灣海軍官兵對裝備的反艦飛彈系統並不十分熟悉了解,才會出現模擬器只有兩個,火線卻裝了四根的問題。
此外,誤射飛彈的高中士供述的細節也很有趣。他說,要測試飛彈裝置,需先把戰情室控制飛彈發射的觸控屏幕轉為「作戰模式」,平日飛彈射控系統都設定在「訓練模式」操作。
觸控屏幕上「作戰模式」的說明字體很小且多達30-40行,而「作戰模式」文字只顯示在其中一行,高嘉駿一時緊張沒細看,還沒切換回「訓練模式」,就一路當作平常「訓練模式」復誦,並按完「檢查是否正常」、「設定目標」、「選擇飛彈」等相關程序,最後在按下「允許發射」時,彈箱發出了蜂鳴聲警告旁人走避,但因艦上沒其他人,戰情室內又沒聽到蜂鳴聲,高嘉駿就再按下了「發射」。
這說明臺灣的中研院的武器研發和前線官兵的訓練還是有脫節問題。臺灣的義務兵制,是否造成了比較專業的兵種剛訓練好沒多久就退役,之後又要重新訓練新兵的問題,也值得觀察。
演訓中,高級軍官跑去接待上頭派來考核官員,卻沒人堅守原本應該堅守的崗位,其中暴露出來的媚上情結、人浮於事,讓人覺得其實挺眼熟的……
當然,臺灣中研院暴露出來的武器安全的問題也不小。3倍音速的大殺傷力對艦飛彈,可以列入大殺器級別。可是,其發射的安全系統及作業程序,卻不具備完整的預防誤射的機制。
在我的印象裡,這個級別的武器,一般上都有安全插銷或安全鑰匙,只有在上級下達比較高的戰備狀態時才會啟動。誤射時,臺灣的部隊並沒有進入特別的備戰狀態。如果安全插銷或者安全鑰匙還處於關閉狀態,那就不會發生這種問題。當然如果雄三沒有設計硬體的安全鑰匙,就肯定是設計的問題。
這次的飛彈誤射也顯示出了臺灣軍隊並沒有美軍那樣完整的C4ISR指揮系統。一個飛彈被誤射出去,海軍的上級卻還蒙查查,需要跑下去問情況。也就意味著臺灣的指揮系統並不能即時掌握所有軍種的狀況。估計讓前線的士兵連線至指揮系統的功能也肯定欠缺。
根據我得到的消息,在中國新一代領導人上臺後,通過對部隊的大力整頓,大陸方面的戰備狀態比前幾年有所提高。
但是目前看起來《蘋果日報》說的「」大陸雷達掃描幾乎是涵蓋臺灣全島,因此當雄三一發射離開金江艦後,隨即被大陸雷達偵測到」可能並不靠譜。
我同意臺灣海軍退役老將軍蘭寧利說的,由於地球曲率的關係,大陸的地面對空搜索雷達涵蓋臺灣全島,也只能掃描到3000公尺以上的目標;對低於該高度之目標,則受限於地球曲率無法看到。
大陸這邊搜索海面與低高度的雷達,對於低空掠海飛行的反艦飛彈,一般偵測距離在15-20浬之內。
大陸要能即時偵測到臺灣的雄三發射,肯定需要通過飛得更高的預警機或者衛星等等手段。但目前大陸這邊只有四架空警2000,不太可能長期升空全天候對臺監控。根據中國目前的衛星密度來看,當時在臺灣上空有衛星的可能性不算太大。
當然,經過這次的誤射,大陸這邊肯定也驚出一身冷汗。日後我們不能排除大陸大力向俄羅斯訂購飛機,大力生產目前僅有4架的空警2000,以加大對南海和臺海的偵查監控的力度。
如果覺得老鄭寫得還行,長按以下二維碼打個賞。謝謝!
請長按以下二維碼識別後關注本號:
歡迎您在本公號界面輸入「熱門」,以獲取近期熱門文章。
本文為本人原創,歡迎讀者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轉發。但在獲得微信團隊的原創標籤前,暫時謝絕所有公號或者其他媒體出版物轉載。如有廣告合作查詢,請加zheng_wei75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