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崛起世界最密大科學裝置群 營造大科學生態

2021-02-08 東方網

  原標題:上海崛起世界最密大科學裝置群

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

  浦東張江的「超級光源」將閃出更耀眼的光芒:今年夏天,能拍攝「分子電影」的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將有望得到第一束自由電子雷射;超強超短雷射裝置,將於年內完成挑戰瞬時輸出功率10拍瓦的「世界紀錄」;上海光源二期線站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算上已經建成的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已經開工的活細胞結構和功能成像平臺等,上海張江已成為世界上大科學裝置密度最高的地區。依託先進的大科學基礎設施群,這裡已集聚起全球高端創新資源,向著躋身世界一流實驗室行列的目標不斷接近。

  大科學裝置群營造大科學生態

  去年2月,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一年來,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用戶裝置、活細胞結構與功能成像平臺等頂級大科學裝置,實現了當年立項、當年開工的目標,展現出令人讚嘆的「上海速度」。

  「這些項目建成後,張江地區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之一。」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說,目前張江還在積極爭取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高效低碳氣輪機實驗裝置、國家生物醫藥大數據等項目落地。

  前沿探索的科研利器匯聚,一個世界級基礎研究平臺呼之欲出。眼下,超強超短雷射裝置正在衝擊10拍瓦的「世界紀錄」,它的未來目標是100拍瓦。

  它的「前身」———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嘉定園區內,1拍瓦的超強超短雷射裝置已開始科學實驗探索。去年,我國科學家已利用該裝置產生了反物質,成果列入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超強超短雷射裝置項目負責人、上海光機所研究員冷雨欣說,比建造一個「世界第一」的裝置更重要的,是讓更多優秀科學家利用裝置,做最前沿的基礎原創性研究。

  已建成運行8年的上海光源,截至去年底,共接待用戶3.2萬多人次,發表論文3200多篇。比這更重要的是,它更加強烈地激發出了中國科學家探索前沿的熱情和勇氣。曾參與光源建設,目前正負責二期線站工程的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邰仁忠說,8年來,光源機時一直供不應求,中國科學家已從被動使用光源,到根據自己學科的發展需求,對光源線站建設提出明確需求。圍繞上海光源,一個衝擊前沿的創新生態氛圍正在形成。

  大科學裝置群呼喚大科學計劃

  事實上,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已經引起國際科技界的廣泛關注。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趙明華告訴記者,已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同類裝置。聞訊後,「一些身在海外的華人科學家主動聯繫我們,表示想到張江工作,他們有的已在美國工作20多年,這個裝置很可能把他們吸引回國」。

  作為當今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首家綜合性大科學裝置,上海蛋白質設施已經吸引了國內外近200家單位、1.3萬多人次科學家,開展2000多項重大前沿創新課題研究。中心主任雷鳴認為,評判一個大科學裝置的功用,應該看它關注了多少根本而重大的科學問題,「張江大科學裝置群的崛起,正呼喚與之相匹配的大科學計劃。」

  放眼全球,大科學裝置的崛起無不推動和孕育著超越前人的創新。例如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聚集了同步輻射光源、成像設施、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自由電子雷射等一大批重要的科研裝置,1947年至今,該實驗室催生了至少7個諾貝爾科學獎。而作為世界高能物理研究的高地,歐洲核子中心也成就了多個國際大科學計劃,比如大型強子對撞機,以及由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領導的阿爾法磁譜儀項目等。

  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機遇下,作為趕超者的張江大科學裝置群,正等待著創新靈魂的注入。據市科委總工程師傅國慶介紹,正在謀劃的張江綜合性實驗室的主要構架是「1+N」。「1」指一個大科學設施群,「N」指若干研究方向,包括光子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能源科技、類腦智能、納米科技等。這意味著,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已在各學科領域前沿築好「巢穴」,引「鳳」前來。

相關焦點

  • 中國半導體晶片產業的崛起
    2000年初期,250位聯電系統內的菁英,在當時最有接班相的「聯電太子」徐建華領軍,到蘇州蓋和艦建廠,但遭中國臺灣地區調查、起訴,他們的上市配股夢也跟著破滅。這群人,如當年國共內戰後遺落泰緬邊界的異域孤軍。中國大陸不重視,中國臺灣地區公司無安排去處。事隔十多年,在中美貿易戰及中國「全面大煉芯」拼搏半導體產業的背景下,一切風雨已為之變色。
  • 香山科學會議三個月兩度聚焦仿生學
    2003年下半年,香山科學會議居然給了仿生學兩次研討的機會。科學界都知道,香山會議可不是一般交流經驗的研討會,只有基礎科學研究的前沿問題和我國重大工程技術領域中的科學問題才可以作為會議主題。最重要的是,每次會議都要形成對這個學科今後發展的戰略意見。主題申請的程序相當地嚴格,這個國內科學領域層次最高的研討會能兩度關注仿生學,足以證明這個學科發展的重要性。
  • 「觀點」網絡靶場是網絡空間安全科學研究、測量和分析的科學裝置
    測量和分析的科學裝置。作為先進技術的構想和研究者,DARPA在網絡空間安全的問題上,認為和其他科學研究的問題一樣,網絡空間靶場應該是研究網絡空間安全科學問題的科學研究裝置,或者說應該這樣來定位網絡空間靶場的作用。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網絡空間安全極度缺乏在科研上進行科學研究、測量和分析的裝置。
  • 張江將啟動龍東路快速化改建,科學中心如何構建創新「放大器」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目前上海光源二期、超強超短雷射、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第88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88期了,平臺一直為你提供最棒的展覽資訊,記得把平臺安利給身邊好友。上海入梅,周末兩天有雨,溫度降下來了。看展開森,看展開森。他在長達20年間自由行走在當代藝術和街頭流行文化之間,並在全球消費世界和藝術市場引發狂熱關注,這令他成為當代獨樹一幟的現象級藝術家。 『KAWS:始於終點』不僅是他近期在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研究性巡展,也是他在亞洲首個大規模的階段性回顧展。展覽將涵蓋藝術家創作至今的油畫、雕塑、素描、玩具以及街頭藝術等多種藝術作品,深度剖析藝術家近二十年來多元的藝術創作。
  • 簡述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
    2020年12月,英國科學技術裝置委員會發布了英國自由電子雷射(UK-XFEL)科學案例報告(Scientific Case),主要涉及生命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物質與極端條件等模塊。報告指出,英國擬新建不同特點的SASE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以形成面向新一代光子科學大裝置的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還將繼續積極參與例如European-XFEL及美國LCLS-II-HE類似的國際化裝置合作。
  • 中國地球數值模擬裝置首次亮相國際舞臺,解讀地球計劃正式啟動
    氣候和生態環境變化已經成為當前全球性重大科學問題。其實地球數值模擬裝置的建設從國家層面在「十二五」期間已經開始規劃。2013 年3 月,國務院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 年)》,提出在地球系統與環境科學領域需要建設「地球系統數值模擬器」。
  • 1.3未來地球氣候生態突變情況下,傳統帝國崛起要素變化
    ,傳統帝國崛起要素變化「在整個人類歷史上,凡是能夠最有效地從人類活動的一個領域邁向另一個領域的國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戰略優勢。」歷史上,大的帝國要想崛起,首先取決於其先天因素,最重要的是地理環境。首先需要帝國的起始地域幅員遼闊,有一定面積,足以迴旋支撐起整個帝國的物力、人力資源。地形多樣化,能夠產生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文明多樣化競爭協同進化。並具有一定的天然地理險隘屏障,能夠在帝國誕生嬰兒期能夠保護其渡過成長期。在全球版圖上,能夠形成帝國天然子宮的區域少之又少。
  • 這,就是我們驕傲的上海理工大學!
    學校緊抓高水平大學建設歷史機遇,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主動服務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攻關,深入推進科教融合和協同創新,以「大擔當」寫就「大文章」,在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以上理科技擔當製造強國使命。
  • 【世界知識】何為破解拉美政治生態困境的出路
    點擊 世界知識  關注並星標透視拉美變局在全球百年大變局的背景下
  • 上海:世界的「會客廳」正敞開大門
    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上海中心大廈會見來滬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主要嘉賓時說,紐約的時代廣場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上海的黃浦江兩岸將來要打造成為世界的「會客廳」。入夜,主題為「七彩聚虹、夢想築橋」的步廊燈光秀簡潔、大氣、典雅、亮麗,營造出夢幻世界。「人人都是東道主」,閔行在全區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開展「進博五彩先鋒行動」,依託區域化黨建平臺,帶動區域單位一同參與到進博會的服務保障工作中。
  • 2021那些事兒|細數信息技術4大領域
    馬斯克認為腦機接口裝置將更有可能改變世界,幫助四肢癱瘓或有身體缺陷的人更好地生活和工作,「複雜的腦機接口裝置可以讓你完全沉浸在虛擬實境中」。此外,今年5月,史丹福大學開發出一套皮質內腦機接口系統,可以從運動皮層的神經活動中解碼癱瘓患者想像中的手寫動作,並將其轉換為文本。
  • 社區營造|大數據視野下的社區營造
    最早期的時候當然可以靠發問卷,我們在最早期也發過,但這個成本非常高,我們現在就漸漸透過上微信群的方式第一,團隊成員不再需要每一次的活動派人到現場去做輔導,做追蹤,我們儘可能保持少量的人,在我們的成本可以涵概的範圍內做網上的追蹤和網上的輔導。
  • 全世界最值得參觀的二十大海洋館
    喬治亞水族館,位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奧林匹克百周年公園北側,是世界最大的水族館。它是集娛樂性,教育性和科研性為一體特點的世界頂級展覽中心。S.E.A.海洋館是世界最大的海洋館之一,儲水量超過4500萬公升。作為全球最大的水族世界——海洋生物園的一部分,遊客將被海底世界神秘的海洋生態所吸引,展開一段探索廣闊海洋之旅。
  • 行業解讀: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沒落」與大陸的「崛起」對比!
    2018年,從異域孤軍到「高級傭兵」兩個大時代,西進中國大陸的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人,命運卻大不同。2000年初期,250位聯電系統內的菁英,在當時最有接班相的「聯電太子」徐建華領軍,到蘇州蓋和艦建廠,但遭中國臺灣地區調查、起訴,他們的上市配股夢也跟著破滅。這群人,如當年國共內戰後遺落泰緬邊界的異域孤軍。中國大陸不重視,中國臺灣地區公司無安排去處。
  • 2018中國(上海)國際園林景觀產業貿易博覽會開幕!
    2018中國國際生態景觀規劃與營建學術論壇嘉賓陣容強大作為展覽會每年的重點活動,本次論壇吸引到的嘉賓既有國內的知名景觀設計大咖劉濱誼、韓鋒、馬曉暐,也有如歐洲工程師協會主席; 哈佛大學可持續城市工作組共同創建人Padraic Kelly,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副教授Daniel Roehr等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設計機構的權威專家。
  • 環保行業第一個航母戰鬥群集結完畢,競爭模式進入「兵團作戰」時期
    11月2日,環保行業的第一個航母戰鬥群悄然集結完畢——「長三角生態環保產業鏈聯盟」成立。此聯盟由江蘇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氣環保集團、浙江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鹽城環保科技城5家單位發起成立。首批成員單位由長三角地區大型國有環保企業、上市環保企業、知名高校(院系)、科研機構等組成,共43家。
  • 雷射界一周要聞回顧 | 關鍵字: 高端雷射學術論壇,雷射項目鑑定,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可見光頻率梳光源,全矽光發射器……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程院院士、浙大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楊華勇表示,以產業數位化推動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智慧融合,將構築智能製造新動能。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姚建華認為,「在產業數位化當中,實現企業機器化操作和數字感知,讓機器更智能地為人工作,是當下的難題。浙工大今年新設了機器人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中設計了更多前沿技術,著力培養新型專業人才,為現階段的行業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 周末漫遊丨鋼渣廢墟上央視了,上海吳淞炮臺灣國家溼地公園就是這麼贊
    上海吳淞炮臺灣國家溼地公園因清代曾在此建造水師炮臺而得名「炮臺灣」,改造前的公園是一片煉鋼廢渣的堆場,整個面積達到了40多萬平方米,相當於60個足球場大,最深的地方有8米深。2005年,上海為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在這裡規劃建造溼地公園,公園的生態修復以鋼渣不外運、不產生二次汙染為原則,在鋼渣地上覆蓋了一米多厚的土壤,精心挑選了適合鋼渣地的植被種類,而且在覆土時根據植物生長的需要,將鋼渣與種植土進行不同配比的混合
  • 大平臺、大系統、大數據,「網際網路+」構建「生態環境最強大腦」
    「網際網路+」已成為生態環境監管及汙染防治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武器。 以生態環境部2018年啟動的「千裡眼計劃」為例,它集合了天、空、地、人大數據,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將3公裡×3公裡的「熱點網格」汙染情況進行同化反演,精度達到500米×500米,實時智能發現動態監管的重點區域和對象,並精準推演汙染發生的原因,讓環境監管不再「跑斷腿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