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特復刻一戰時期M1911「黑色軍用型」,滿足屌絲情懷黨

2021-03-02 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近日,柯爾特公司宣布復刻一戰時期為美國軍方生產的柯爾特M1911「黑色軍用型」(Black Army)手槍,以滿足囊中羞澀但又追求情懷的屌絲情懷黨需求。

所謂「黑色軍用型」(Black Army)指的是柯爾特公司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為美國軍隊生產的一批柯爾特M1911手槍,生產起止時間大約在1918-1919年,只生產了一年多,所以產量很有限。這批槍之所以被稱為「Black Army」是因為其獨特的表面工藝——採用深色發藍工藝,但金屬表面沒有像更早的商業型那樣拋光,保留了較粗糙的表面,全槍看上去沒有反光,呈現黑色,而且這批槍又是提供給美國軍隊的,故稱為「Black Army」。

柯爾特M1911「Black Army」二視圖

「Black Army」的金屬表面比較粗糙,不像早期生產的商業型那樣拋光,所以顏色比較暗淡。圖中套筒右側有「U.S.ARMY」銘文,代表這是一支軍用型。注意這支槍的扳機前緣是光滑的,扳機護圈後方也沒有開出月牙形讓位槽,這是M1911的特徵(下文會與M1911A1對比)。

套筒右側有專利註冊時間和柯爾特公司小馬的商標,套筒座上有「UNITED STATES PROPERTY」銘文,代表這是美國政府財產。

歷史上真正的「Black Army」產量不大,而且絕大多數又被美國軍方翻新,表面改為灰黑色的磷化處理,還被返廠按照柯爾特M1911A1的標準進行改造,所以今天存世的保留最初發藍處理、M1911式樣的「Black Army」極少,成為非常珍貴的收藏品,在古董槍市場上價格炒到7000多美刀一支!

這是一支軍用型柯爾特M1911A1,表面採用更廉價、塗層更牢固的灰色磷化處理,成磷灰色。與M1911不同,M1911A1的握把後面有弧形拱起,以貼合射手手掌。

M1911A1的扳機前緣有防滑紋,扳機護圈後方有一個月牙形讓位槽,以容納射手食指,這是M1911A1與M1911的一個區分特徵。

二戰時期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很多M1911A1改用這種電木塑料握把片,取代了木製握把片。

由於真正的「Black Army」實在太貴,為滿足屌絲情懷黨的需求,柯爾特公司宣稱今年將復刻「Black Army」,這種復刻版「Black Army」內部結構為柯爾特M1911 Series 70,這是柯爾特M1911的一個現代化改進型(下文會簡單介紹),但外觀儘可能模仿歷史上真正的「Black Army」,採用發藍表面,連老的軍械局檢驗合格印記都惟妙惟肖地模仿,握把、扳機等細節也模仿早期的M1911,為直握把,扳機不帶防滑紋,並且沒有手指讓位槽。按照柯爾特公司的說法,這種復刻版「Black Army」的建議零售價為999美刀。

這這些照片是柯爾特M1911手槍100周年紀念版,已經於2011年限量發售,復刻「Black Army」將與這款100周年紀念款非常相似,但表面處理更接近當年的真「Black Army」,並打上仿製的軍械局驗收合格鋼印。

最後簡單說一下前文提到的Series 70,以及更新一些的Series 80。我們都知道,柯爾特M1911系列是20世紀初誕生的自動手槍,到20世紀中後期已顯落後,一些零件結構複雜,生產成本較高,質量把控難度大;保險機構比較簡單,安全性不如同時期的新型自動手槍。為此,在20世紀70年代,柯爾特公司現推出了M1911的現代化改進型Series 70。

.45ACP口徑柯爾特M1911 Series 70手槍

Series 70是針對民用市場銷售的商業型,比較注重外觀,金屬零件表面為磨削拋光發藍處理,握把片為棕褐色胡桃木,除固定照門外,也有可調照門的型號供選擇,口徑有傳統的.45ACP,也有9mm派拉貝魯姆和.38 Super可選。

9mm口徑的Series 70,彈膛上有「9MM LUGER」銘文。

與之前生產的型號相比,Series 70最大的改進之處在於槍口帽。老M1911/M1911A1的槍口帽與槍管口容易發生磨損,裝配間隙增大,導致槍管偏移、後坐、復位後定位一致性變差,影響射擊精度。Series 70將槍口帽加長,與槍管定位方式改為4個彈簧固定爪,這樣一來既不容易磨損,定位也更加準確,對射擊精度更有利。

槍口帽就是照片中帶數字的零件

取下的柯爾特M1911槍口帽

Series 70把槍口帽改成四爪形,有四個彈簧爪與槍管配合定位。

老式柯爾特M1911A1(左)與Series 70(右)槍管、槍口帽對比。

到20世紀80年代,人們對自動手槍安全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柯爾特M1911系列手槍雖然有手動保險和握把保險,但與新型手槍相比顯得過分簡陋,為此柯爾特公司推出了Series 80。Series 80繼承了Series 70的四爪形槍口帽,還改進了擊發機構,加裝了一個擊針保險。該擊針保險平時閂著擊針,使擊針無法前衝,只有確實扣動扳機時扳機連杆才會推傳動槓桿把擊針保險頂起,此時擊針才有向前運動的空間,能正常擊發。

柯爾特M1911 Series 80手槍

套筒上的銘文

Series 80擊針保險的工作原理,擊針有個蜂腰,擊針保險卡在蜂腰上,扣動扳機,扳機連杆一邊撥動阻鐵釋放擊錘,一邊通過圖中橙、藍兩個傳動槓桿把擊針保險抬起,讓擊針有前衝的空間。

圖中箭頭指的就是上圖中藍色的傳動槓桿。

Series 80的套筒底部,能看到擊針保險露出一個圓柱形(圖中黑色原型零件)。

相關焦點

  • 「吃雞」裡的P1911——柯爾特M1911手槍(研發篇)
    這支手槍在美國擁有傳奇一般的地位,伴隨著美軍參加了一戰、二戰、韓戰和越南戰爭,服役了大半個世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被伯萊塔92F手槍(「吃雞」裡的P92)取代。在美國民用槍械市場上,柯爾特M1911對很多美國人來說是一種情懷,喜愛它是不需要理由的,直到今天各武器公司還在推出M1911的各種改裝型號。
  • 王者之路——美國柯爾特M1911系列自動手槍世紀百年(五)
    柯爾特公司在認真研究了報告中提到的問題後,決定在M1907的基礎上研製一種新型自動手槍,以滿足軍隊的需求。此時白朗寧已經從FN公司歸來,為新型自動手槍帶來了他最新的天才構思。他的新設計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了槍管上的雙鉸鏈結構,槍管前部僅採用與套筒前端的槍口帽配合的方式,套筒前部端面也設計成了「8」字形,大大提高了套筒的安全性。
  • "吃雞」裡的P1911——柯爾特M1911手槍(從M1911到M1911A1)
    反映一戰美軍傳奇人物約克中士的影片《約克中士》劇照,他們拿的就是柯爾特M1911手槍。
  • 柯爾特陸軍單動轉輪手槍的龐大家族(大量高清圖)
    ,美軍於1873年正式採購作為軍用制式手槍的都屬於這第一代。5.5吋槍管的炮兵型雖然從1892年開始柯爾特M1892雙動轉輪手槍逐步代替了柯爾特陸軍單動轉輪手槍,但前者使用的.38英寸柯爾特手槍長彈彈頭輕、動能低,在1899-1902年美菲戰爭時期因為停止作用不足被廣泛詬病
  • 美國M1911A1式手槍
    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韓戰、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1940年美國軍方對M1911正式命名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1911」,而對1924年推出的改進型M1911A1則命名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1911A1」,越戰時期的M1911A1又改名為「Pistol, Caliber .45, Automatic, M1911A1」,在整個服役時期美國共生產了約二百七十萬把
  • 美軍柯爾特M1911A1手槍的完美替代者:伯萊塔M92F手槍
    1985年由義大利伯萊塔公司研製的伯萊塔92F型手槍力壓群雄,被美軍選為新一代制式軍用手槍、並在美軍中重新命名為M9手槍。
  • 薩維奇M1907手槍 被一代名槍柯爾特M1911的光芒掩蓋了的經典之作
    一提起世界名槍柯爾特M1911半自動手槍,大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一支幾乎被美國人用了快八十年的手槍,以優越的性能和強大的威力一度成為戰場上最受歡迎的手槍
  • 情懷的力量 Mil-spec悍馬H1亮相
    不過,情懷的力量最終敗給了實際使用。基於軍標打造而來的悍馬H1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舒適性欠佳、空間利用率欠佳、經濟性欠佳以及動力性欠佳等等的問題。隨後悍馬推出的H2和H3雖然經過了全面的民用化改進,成為了一款標準的民用車,但是最終也敗給了市場。在2010年,悍馬品牌正式關停。而美軍的悍馬也開始陸陸續續的退出作戰序列。
  • 【槍】柯爾特陸軍單動轉輪手槍:「奉勸各位不要跟我比內涵」!
    所以,柯爾特公司改用 了類似現代轉輪手槍的固定式轉輪座, 並且其頂部有一道瞄準凹槽,尾部是一 個V形缺口照門,可實現近距離快速瞄 準。握把 早期的柯爾特陸軍單動轉輪 手槍一般採用木製握把,呈紅色。後期 多為橡膠製握把,呈黑色,並且握把側 面刻有柯爾特公司標誌——一匹小馬。 此外,最高級的是採用象牙制的高品質握把,握把上雕刻有圖案。
  • 戰場殺戮者,一戰時期的典型重機槍
    但是一戰結束後,密集步兵群在戰場上消失,這些大編制機槍部隊也隨之消亡,機槍仍以小編制配屬步兵分隊作戰。下面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些一戰時期典型的重機槍,這些曾經主宰戰場的殺戮者。1、Maxim gun該槍的最大特色是使用索科洛夫輪式槍架。一戰時期的輪式槍架帶額外支腿,可以方便轉換為三腳架狀態,有的還有槍手坐凳和光學瞄具安裝座。俄國人的一大創舉是在馬車上安裝機槍,這種被稱為「搭槍卡」(Тачанка)的設計在內戰時期堪稱傳統騎兵的剋星。
  • 三角洲部隊復刻CAR-15卡賓槍丨肉山大魔王的射擊之旅
    極·戰術-LAV槍械、戰術專用板塊本站發布的內容不代表任何立場;意在學習各國軍警先進理念。Honest outlaw丨十件關於AR的故事我們再說說CAR-15的歷史哈:柯爾特在1959年獲得阿瑪萊特(ArmaLite)的AR-15的專利權和技術時,柯爾特於是就把名稱定為CAR-15,這是為了在CAR-15服伇後把AR-15槍族聯繫起來。
  • 近乎完美的武器:柯爾特M1911手槍,可靠性高、故障率低
    柯爾特M1911手槍  M1911的研製計劃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開始的美軍在菲律賓和當地人發生的武裝衝突,由於當時美軍裝備的柯爾特9毫米左輪手槍的使用情況不夠理想。  1907年,美國正式招標11.43毫米口徑手槍作為新一代的軍用制式手槍, 在對該手槍項目的競標中,柯爾特公司和薩維奇公司的手槍被美國軍方選中,隨後兩個公司的產品便進入不斷地試驗和改進中。
  • 二戰時美國生產裝備的轉輪手槍,除了「勝利型」,你可知道「突擊隊員型」?
    M1911A1手槍,但面對世界大戰的巨大消耗,儘管美國政府已經動員多家企業參與生產柯爾特M1911A1,可產能還是滿足不了軍隊需求。在二戰時期,美國就曾經為這些非一線戰鬥人員和英法等盟國生產過「勝利型」轉輪手槍,這是史密斯-維森公司「軍警型」(Military & Police)轉輪手槍的戰時簡化版,知道這一型手槍的人並不少。史密斯-維森「勝利型」轉輪手槍關於「勝利型」的詳細介紹,可見以前的舊文:二戰時期的勝利型轉輪手槍是哪個型號?是M1917轉輪手槍嗎?
  • 細看:柯爾特M4「經典系列」保持軍標卡賓槍原貌 吸引資深槍迷
    柯爾特防務公司(Colt Defense)推出的M4經典系列,將讓槍迷有機會體驗到軍標M4A1卡賓槍,以及迄今為止只有「三角洲」特種部隊才裝備的柯爾特突擊隊員型
  • 百年不老一枝槍——M1911
    他最早在溫徹斯特公司工作,後來在1896年時,與柯爾特公司籤訂合同建立合作關係,成為了柯爾特(靠轉輪手槍發家的那位)公司的私人開發者和設計者。▲著名槍械設計師約翰·摩西·白朗寧(John Moses Browning)他在15年後研製了著名的柯爾特1911型.45口徑(0.45英寸,即11.43mm)手槍,而柯爾特公司生產的白朗寧手槍均冠以柯爾特-白朗寧手槍之名,白朗寧在柯爾特公司發明的手槍結構原理也被人們稱為柯爾特-白朗寧
  • 別樣型式:費茲特種柯爾特轉輪手槍
    而且這些手槍均為客戶定製型,每支槍的設計各不相同——外觀怪異的微型轉輪手槍費茲特種柯爾特轉輪手槍是以隱蔽攜帶為目的的改造型號,其設計者是約翰·亨利·費茲格蘭德。之後又將改造的目光投向了柯爾特新軍用轉輪手槍,並對2支採用0.45英寸口徑的新軍用轉輪手槍同樣進行小型化改造設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費茲格蘭德改造設計的手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短管轉輪手槍之一。柯爾特公司雖然並沒有批量生產費茲格蘭德改造設計的手槍,但卻敏銳地發現市場對於短管轉輪手槍,特別是0.38英寸特種口徑型號的巨大需求,於1927年推出握把底部比較圓潤的偵探特種轉輪手槍。
  • 曾經輝煌的一代名槍,因彈藥特殊敗給M1911:奧地利斯太爾M1912 手槍
    奧地利斯太爾M1912 9mm半自動手槍屬早期自動裝填手槍,也是在一戰和二戰中被裝備使用的一代名槍。不過,該槍採用的彈藥和供彈具非主流產品,因此在二戰後便沉寂了……多國裝備 聲名遠播起初,科恩卡的新槍並未引起軍方的興趣,因此,斯太爾公司只好從1911年開始將該槍作為民用型生產,命名為M1911手槍。但是轉過年,即1912年,該槍就被奧匈帝國軍隊採納了,軍用型定型為M1912手槍並開始生產,直到1918年生產結束,共生產了25萬支。軍用型與民用型略有不同:民用型在套筒上直接加工出準星;而軍用型的準星是一個獨立的零件,安裝在套筒前方的準星座上。
  • 柯爾特公司的興衰史
    之後近3年的時間裡,除了貼牌組裝少量軍用產品外,公司基本上處於停業狀態。後來,柯爾特的遺孀決定重建公司,並且要求新建的廠房一定要安裝消防滅火設備。1867年,柯爾特公司開始生產加特林機槍。這種機槍需要用手搖動曲柄,帶動6~10根槍管轉動,並通過設在尾部的彈倉來進行供彈。
  • 當悟新人換舊人.復刻一支MK16 URGI.
    ,BJ Tactical復刻了USASOC採購版本,而FTM和KUBLAI的ACH拉機柄則是商業帶字版本,並且KUBLAI只有黑色。我想要復刻軍版,但是沒有找到適配KUBLAI波箱的DDC色拉機柄,所以這裡使用了BJ出品的政府採購版黑色拉機柄主體+KUBLAI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