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實味叫板延安供給制真相

2021-02-13 掌上春秋


延安時代實行的軍事共產主義供給制,並非人人絕對平等,而是講等級的,主要根據革命資歷安排待遇。這自然引發了「理想主義者」王實味等知識分子的牢騷、不滿和怨言。

     1937—1938年,延安普通戰士每人每天的夥食標準僅為5分錢,一般幹部為7分錢;棗園「中央敵區工作委員會」(即以後的「社會部」)的工作人員為1角5分,這是當時延安一般幹部的夥食標準(每月法幣4圓5角,約合人民幣135元)。軍隊團級幹部和邊區廳級幹部的夥食為一菜一湯,師級和中央黨機關部級幹部為兩菜一湯,政治局委員則為四菜一湯。普通幹部則是「高粱米飯、大鍋菜、粗布服」。從現在的標準看來,當時供給制的生活標準稱得上非常艱苦。

  1939年後,隨著國共關係的惡化,中央政府停發八路軍的「軍餉」供應。延安跟外界的聯繫基本中斷,處於被封鎖的不利狀況,延安的生活領域出現了變化。1940年以後,在物質匱乏的困境下,確保高級幹部供應的大、中、小三灶制度正式在全黨推行。

  規定不同級別的人員享有不同的生活待遇,是件非常複雜的事情。當時,任弼時(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具體籌劃此事,親自決定享受「小灶」的人選,明確規定只有中央委員或相等級別的黨政軍領導幹部,才具有享受「小灶」的資格。之後,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廳為了保障高幹的「小灶」和其它生活供應的需要,開闢了從各根據地和國統區調配物資進入延安的專門運輸渠道:例如,為黨中央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張聞天等家庭保證「每家每日一隻雞」;又如,專門為江青從山東置辦阿膠等。諸如此類,引發了某些知識分子的不滿。


   1942年3月,王實味在著名的《野百合花》一文中,形容當時延安的供給制生活待遇是「衣分三色,食分五等」。這一提法引起了激烈爭論。

  當時,著名詩人艾青對此作了說明:王實味所說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是怎樣的呢?

      所謂「衣分三色」,就是高級幹部的深藍色斜紋布、中級幹部的灰青色平布、基層幹部的黑色土布之間的分別。艾青同時指出:「我們也不止一次看見毛澤東同志,穿著他那件右肘上破了一大塊的、褪色的灰布衣服。」

     所謂「食分五等」,其實,最高級的也不過四菜一湯,而最差、最普通的是小米飯加清水大鍋菜。最後,艾青為高幹們辯護說:「當時在延安,中共中央最高首長們的夥食,還不如大後方(重慶國民黨統治區)機關裡當官的來得講究呢!」

  那麼,王實味究竟對於什麼情況發牢騷呢?他「連毛澤東同志抽紙菸(太多)都在背後反對」、「指責領導人的門前掛著一串串臘腸」、「有些頗為健康的大人物作非常不必要、不合理的享受」,以致人們感覺他們是「異類」。當時,延安的重要高幹家裡,都有組織分配的保護首長安全的警衛員、專門照顧首長子女的保姆、照顧首長生活起居的勤務員或公務員(有的甚至負責為首長打洗臉水和洗腳水,在牙刷上放牙粉等)。有的首長的勤務員也由警衛員兼任,另有「夥夫」、「馬夫」各一人。在範圍不大的延安城裡,人們經常可以看到警衛員緊緊跟著首長及他們的家屬沿著延河漫步;每逢周六,人們不難看到首長派去接愛人回家度周末的警衛員早已守候在學校、機關的門口。

  正因為王實味等人對這些現象表現出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自視清高的傲慢」,因而在整風運動中受到了批判。

    艾青指出:「延安的津貼是有微小的差別的,那等級就1圓、2圓、3圓、4圓、5圓。所有的工作人員,從最高的首長到每個黨員的差別,就只有這五種。另外也有特別優待的,那就是文化人和技術人員。」


  1938年5月5日,延安馬列學院成立,附設一個編譯室,主要從事馬列著作的譯述。王實味到延安之前,除文學創作外,曾翻譯出版過西方著作共計100多萬字。張聞天早已注意到了王實味的翻譯能力,於是在編譯室成立後就點名調他去工作。

  1941年8月,馬列學院改名為中央研究院,院長由當時的中宣部部長張聞天兼任,副院長為范文瀾。在院研究人員分為特別研究員、研究員和研究生三等。特別研究員有范文瀾、王實味、陳伯達等,是「小廚幹部服」待遇,每月生活津貼為4.5圓(當時,毛澤東月津貼為5圓,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為4圓)。研究生大多為20多歲的年輕人,是「大鍋飯粗布服」待遇,每月生活補貼為1.2—2圓不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供給制乃「戰時共產主義」的生命線。

  延安時期的中共黨員都是「職業革命家」,就是以革命為職業、靠革命吃飯的幹部。文化人和知識青年奔赴延安後,吃了革命的小米飯,就成為「革命隊伍」的一員。革命隊伍的成員一律實行供給制,其範圍擴展到衣、食、住、行、學,以及生、老、病、死、傷、殘等各方面,依照個人職務和資歷定出不同的供給標準。

  供給制確定了個人的經濟生活狀況,不僅物質生活、還有政治待遇都依賴於「公家」的分配。「飯碗」是組織給的,一切依靠組織;離開組織不僅沒有飯吃,還可能淪為反黨分子。可以說,供給制保證了鐵的紀律: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其經濟基礎就是供給制。

      摘自《知識分子與人民幣時代》 陳明遠/著 文匯出版社出版

相關焦點

  • 《延安水滸傳》一百零八將
  • 1944年,延安八路軍
    1944年春夏之際,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福爾曼·哈裡森從重慶出發,突破重重阻礙來到革命聖地延安。福爾曼在延安期間拍攝了大量關於八路軍的照片,包括八路軍參加戰鬥、日常生活以及使用的武器裝備情況。延安作為八路軍當時的核心地區,駐守在這裡的八路軍擁有最先進、最強大的武器。
  • 延安水滸傳
    這本書叫做《延安水滸傳——中共高級領袖解明》,在侵華期間,是當年日軍高級將領進入中國戰場前的必讀書。作為了解共產黨抵抗力量的重要參考資料,還在日軍內部廣泛使用,岡村寧次中將和南次郎大將都曾為這本書題詞。波多野乾一從日本角度所寫的《延安水滸傳》,無論從對中共情況的了解,還是從對人物的評價、史實的描述等方面,都有偏頗乃至荒誕之處。
  • 直擊1944年的延安八路軍:擁有最強武器裝備,圖7全延安僅有一臺
    1944年春夏之際,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福爾曼·哈裡森從重慶出發,突破重重阻礙來到革命聖地延安。福爾曼在延安期間拍攝了大量關於八路軍的照片,包括八路軍參加戰鬥、日常生活以及使用的武器裝備情況。延安作為八路軍當時的核心地區,駐守在這裡的八路軍擁有最先進、最強大的武器。圖:八路軍召開大會,大家知道空地上的武器名字嗎?
  • 1944年的延安八路軍最強武器裝備一覽
    1944年春夏之際,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福爾曼·哈裡森從重慶出發,突破重重阻礙來到革命聖地延安。福爾曼在延安期間拍攝了大量關於八路軍的照片,包括八路軍參加戰鬥、日常生活以及使用的武器裝備情況。延安作為八路軍當時的核心地區,駐守在這裡的八路軍擁有最先進、最強大的武器。圖:八路軍召開大會,大家知道空地上的武器名字嗎?
  • 日本侵華高官必讀《延安水滸傳》
    這本書叫做《延安水滸傳——中共高級領袖解明》,在侵華期間,是當年日軍高級將領進入中國戰場前的必讀讀物。1941年,日本記者波多野乾一寫了本書,把當時中共高層文官武將編成了108將來評價。這本書叫做《延安水滸傳——中共高級領袖解明》,在侵華期間,是當年日軍高級將領進入中國戰場前的必讀讀物。
  • 我在延安炮兵學校的日子
    1938年1月28日, 八路軍總部在臨汾地區成立了我軍第一個炮兵團, 不久該團又奉命調往延安南泥灣進行整訓和屯墾生產。炮校成立時, 第一任校長是郭化若同志, 他到任不久因病去休養, 中央軍委又任命朱瑞同志代理校長。朱瑞, 1924年加入共產黨, 1927年入莫斯科炮兵學校學習, 曾任紅五軍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 抗戰後任中共山東分局書記。
  • 【原創連載】危機四伏,延安不安——驚心動魄的中共情報戰(八)
    延安古稱延州,向來是中國西北軍事重鎮。相傳,中國人的始祖軒轅黃帝就是延安人,因此這裡有軒轅黃帝陵。商朝,遠離中央王朝的延安一帶被稱為「鬼方」國,周朝曾有兩次討伐的記載。春秋時期,延安屬於魏國地盤,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吳起鎮,就是以魏國大將吳起命名。秦始皇統一天下,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延安為上郡,治所稱「膚施」,現在還有秦直道的遺蹟。唐朝以前,延安是首都長安的北大門,中原北抗匈奴的前哨。
  • 13萬兩黃金送延安!解放臺灣時間被美軍猜到了嗎?
    沿途根據地分段接力護送,主要路線是從山東分局駐地魯南區出發,經微山湖和湖西根據地,到冀魯豫邊區,再前往太行山根據地,之後到延安就比較安全了。時任魯中工商局監察專員的孟英講述,山東分局收集上來的黃金絕大部分送往延安,分局主要領導黎玉親自安排送金任務,哪個部隊送,誰負責,走哪條路線,都絕對保密。
  • 用兩天時間 陳剛帶隊專程到延安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延伸閱讀:延安精神的由來和體現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1942年,整風運動逐漸在延安各單位展開。而這時的延安文藝界出現了「暴露黑暗」等問題。毛澤東感到有必要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文藝界的整風,澄清一些是非。為此,他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4月間,毛澤東約請艾青、劉白羽等幾十位文藝界人士談心。通過交談,毛澤東對中國革命文藝的方向、道路和未來,有了完整的構想。5月2日下午1時半,延安文藝座談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會場氣氛十分活躍,大家爭相發言。
  • 剛剛才曝光的1944年延安八路軍絕密照!
    1944年春夏之際,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福爾曼·哈裡森從重慶出發,突破重重阻礙來到革命聖地延安。知己,就像另一個自己,彼此守望,彼此欣賞,彼此慰藉,無關乎年齡、性別、距離、貧富,他能懂得你的一舉手一投足,能讀懂你的言外之意與欲語還休,會珍惜你如自己的生命。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莫過如此。
  • 延安水滸傳:日本記者眼中的中共108將(附全部名單)
    這本書叫做《延安水滸傳——中共高級領袖解明》,在侵華期間,是當年日軍高級將領進入中國戰場前的必讀書。作為了解共產黨抵抗力量的重要參考資料,還在日軍內部廣泛使用,岡村寧次中將和南次郎大將都曾為這本書題詞。
  • 夢幻西遊:玩家曬爆傷100級武器叫板第一,結果被網友的回覆秒殺
    據爆料,近日又有玩家鑑定出100級物理系夢想的武器,屬性傷害堪稱全服第一,號主還特意曬圖叫板全服玩家,不服來辯。結果被網友的回覆秒殺,一張圖打得臉真疼!玩家曬爆傷100級武器叫板第一,結果被網友回復秒殺!
  • 《731部隊的真相》刷爆國人的朋友圈!
    8月13日,日本影響力最大之一的媒體——NHK播出了揭露二戰日軍731部隊的節目——《731部隊的真相》,發掘了日本731部隊超過20個小時的認罪錄音,完整還原了這支部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為了能向下一代傳遞出真相,保存記錄和資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叫板大炮巴雷特的新一代狙擊步槍AS50評測
    我們要說的是足以和巴雷特M82A1叫板的AS50反器材狙擊步槍。由精準國際公司開發的半自動反器材狙擊步槍,AS50發射和巴雷特M82A1同樣是.50口徑(12.7毫米)BMG子彈。目前僅裝備與美國海軍的海豹突擊隊。
  • 抗戰時期延安軍委二局(上) 進攻就無堅不摧無敵不克
    11月底,王明從莫斯科回到延安,帶來共產國際「抗日高於一切」的指示。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會議。王明在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主張,得到大多數與會者的支持。1938年11月20日,日軍飛機轟炸延安,二局遷至延安西北約60華裡的安塞碟子溝,一住就是9年。彭富九幾十年後仍然記得轟炸時的情景:「當時二局一些同志正在打球,第1架飛機來時,聽見警報。
  • 抗戰時,日軍為何寧願深入內地轟炸成都重慶,也不願轟炸延安?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日本侵略者有著強大的空中作戰力量,曾經多次深入內地轟炸成都重慶等城市,但為何不願意轟炸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地的延安呢?日本人難道不知道在他們的後方,仍然有一支頑強的抵抗力量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日本侵略者的確派飛機轟炸過延安,但是日本人經過對比之後才發現,對延安進行空襲得不償失。
  • 陝西首位遠洋女海員誕生啦,是咱延安職院一個漂亮又優秀的女孩!
    不光咱延安,全陝西,從來都沒有過遠洋女海員。但,這個歷史從現在要改寫啦!小圈從咱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得到消息,陝西第一位遠洋女海員已經誕生啦,是咱延安職院航運系的一個漂亮而優秀的女孩,她的名字叫代鳳傑。鳳傑是個00後,2000年5月12日出生,金牛座,是延安職業技術學院2018級航海技術專業學生,而且是學院航海技術專業的第一個女生。鳳傑說,自己從小就嚮往蔚藍色的大海,所以堅定的選擇了航海專業。她說,她從來沒有因為是女孩子而覺得和別人有啥不一樣,作為航運系的第一個女生,她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遠洋海員這個職業並不只是男人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