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延安八路軍

2021-02-23 黑則鳴

八路軍召開大會,大家知道空地上的武器名字嗎?

1944年春夏之際,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福爾曼·哈裡森從重慶出發,突破重重阻礙來到革命聖地延安。

福爾曼在延安期間拍攝了大量關於八路軍的照片,包括八路軍參加戰鬥、日常生活以及使用的武器裝備情況。

延安作為八路軍當時的核心地區,駐守在這裡的八路軍擁有最先進、最強大的武器。

山坡上的一塊玉米地裡,八路軍埋伏在這裡,準備打一場伏擊戰。照片中我們能看到的武器裝備有擲彈筒、"歪把子"(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三名八路軍戰士展示他們使用的武器,每人一把重機槍,型號是日軍九二式重機槍。

一隊日偽軍即將經過伏擊點,八路軍戰士準備戰鬥,重型武器是繳獲的日軍九二式重機槍。

八路軍指戰員們使用的手槍,有駁殼槍、「王八盒子」(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等。

演習間隙,八路軍戰士坐在山坡上休息,人手一個擲彈筒。

八路軍359旅旅長王震正在觀看一臺燃油發電機,對於當時整個延安來說,僅此一臺。

這是1944年美軍觀察組帶來的,主要為搜集日軍情報,採集軍事氣象情報的器械發電,後送給八路軍。

八路軍戰士們演習時休息的場景,每人配備了一把三八式步槍。

毛主席和彭老總。這是兩人在接待美軍延安觀察組時拍攝的,兩人都面露微笑。

正在戰鬥的八路軍戰士,使用的重型武器依舊是九二式重機槍。

面露微笑的毛主席。

朱德

彭德懷

賀龍和哈裡森·福爾曼

表情嚴肅的聶榮臻

哈裡森·福爾曼在向朱德介紹一個小物件,很像一個小鬧鐘

自行車偵察連的八路軍兵士

三名八路軍兵士正在研討機槍的瞄準器

三名八路軍兵士坐在門前

一名女八路軍宣傳員,正是她們的存在讓革命的火種傳播各地。

一名八路軍民兵,身上掛著的是自製的土雷。儘管武器裝備落後,但這名民兵臉上還是掛滿了笑容。

相關焦點

  • 1944年的延安八路軍最強武器裝備一覽
    1944年春夏之際,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福爾曼·哈裡森從重慶出發,突破重重阻礙來到革命聖地延安。福爾曼在延安期間拍攝了大量關於八路軍的照片,包括八路軍參加戰鬥、日常生活以及使用的武器裝備情況。延安作為八路軍當時的核心地區,駐守在這裡的八路軍擁有最先進、最強大的武器。圖:八路軍召開大會,大家知道空地上的武器名字嗎?
  • 直擊1944年的延安八路軍:擁有最強武器裝備,圖7全延安僅有一臺
    1944年春夏之際,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福爾曼·哈裡森從重慶出發,突破重重阻礙來到革命聖地延安。福爾曼在延安期間拍攝了大量關於八路軍的照片,包括八路軍參加戰鬥、日常生活以及使用的武器裝備情況。延安作為八路軍當時的核心地區,駐守在這裡的八路軍擁有最先進、最強大的武器。圖:八路軍召開大會,大家知道空地上的武器名字嗎?
  • 剛剛才曝光的1944年延安八路軍絕密照!
    八路軍召開大會,大家知道空地上的武器名字嗎?1944年春夏之際,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福爾曼·哈裡森從重慶出發,突破重重阻礙來到革命聖地延安。知己,就像另一個自己,彼此守望,彼此欣賞,彼此慰藉,無關乎年齡、性別、距離、貧富,他能懂得你的一舉手一投足,能讀懂你的言外之意與欲語還休,會珍惜你如自己的生命。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莫過如此。
  • 【軍融文化】生產戰線上的英雄——追憶八路軍兵工戰士劉貴福
    1943 年被評為八路軍總部軍工部勞動英雄,並榮獲「技術能手」稱號。1944 年被評為八路軍總部軍工部模範技術幹部。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在軍工戰線工作,為我國國防工業作出突出貢獻。1966 年 9 月 3 日在北京病逝。劉貴福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軍工英雄,為八路軍武器裝備做出了傑出貢獻。70多年前,曾在河北省邯鄲市武安梁溝八路軍兵工廠戰鬥生活過。
  • 我在延安炮兵學校的日子
    1944年12月, 中央軍委、中央組織部、西北局聯合發出指示:「一切適合條件青年與幹部踴躍報考炮兵學校, 為建設我們的炮兵而努力!」看到指示後, 我眼前豁然一亮, 立即報了名。1945年, 抗日戰爭進入第八個年頭, 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 「土八路」手中的高端武器,顛覆你對八路軍的認識!
    「土八路,土八路」說的是咱們八路軍裝備差,在大家印象中八路軍都是用的小米加步槍,大刀長矛什麼的。
  • 八路軍的日語學習培訓
    [1]1944 年到 1945 年間,美國軍事觀察團訪問延安,深入考察了中國共產黨的對日政策,並向美國國內發回系列《延安報告》。《延安報告》的第 60 號也有這方面的記錄: 「抗戰初期,八路軍在前線接受過日語教育的幹部很缺乏,因此敵軍工作組織並未有活動。但是,著名的平型關戰鬥( 1937 年 9 月)讓八路軍認識到了敵軍工作的必要性。
  • 趙新利:八路軍的日語學習培訓
    [1]1944 年到 1945 年間,美國軍事觀察團訪問延安,深入考察了中國共產黨的對日政策,並向美國國內發回系列《延安報告》。《延安報告》的第 60 號也有這方面的記錄: 「抗戰初期,八路軍在前線接受過日語教育的幹部很缺乏,因此敵軍工作組織並未有活動。但是,著名的平型關戰鬥( 1937 年 9 月)讓八路軍認識到了敵軍工作的必要性。
  • 勝利迴響 八路軍挺進山東成為重大戰略成就
    第四十二講:八路軍挺進山東成為重大戰略成就從1938年底直至1944年,日本軍隊對國民黨正面戰場不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早在1937年10月,即日軍攻佔濟南之前,中共山東省委就發出「每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應該脫下長衫到遊擊隊去」的號召,要求抓緊時間舉行抗日武裝起義。不過當時省委只有8名從延安來的紅軍幹部有遊擊戰的經驗,其他幾百名幹部大都是沒有打過仗也不大懂軍事的知識分子。
  • 東江縱隊大事記(1944年)
    編者按 1944年12月2日,《前進報》發表東江縱隊一年來戰績統計:共進行大小戰鬥
  • 用兩天時間 陳剛帶隊專程到延安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延伸閱讀:延安精神的由來和體現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三五九旅是八路軍的一支主力作戰部隊。遵照中共中央的命令,1941年3月起,王震率三五九旅官兵高唱「一把钁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戰歌,浩浩蕩蕩開進荒無人煙的南泥灣。七一八團政委左齊在戰爭中失去了一隻手,開荒時拿不起鋤頭,便在營裡給戰士做飯,挑上山去給戰士們吃。七一八團模範班長李位,在開荒大競賽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 八路軍抗戰有多難?92式步兵炮打3發炮彈,還要首長特批
    換句話說,當時八路軍全部的炮兵加起來都沒有日軍一個師團的零頭多,至於火炮性能和炮彈數量的差距就更大了。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與日軍首戰平型關,在這次作戰中115師的迫擊炮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在這次作戰中八路軍首次繳獲了日軍的92式步兵炮。如前所述,92式步兵炮是日軍的大隊炮,其口徑70毫米,總重只有212千克,還可以分解攜帶,極其適合山地作戰。
  • 王實味叫板延安供給制真相
    1937—1938年,延安普通戰士每人每天的夥食標準僅為5分錢,一般幹部為7分錢;棗園「中央敵區工作委員會」(即以後的「社會部」)的工作人員為1角5分,這是當時延安一般幹部的夥食標準(每月法幣4圓5角,約合人民幣135元)。軍隊團級幹部和邊區廳級幹部的夥食為一菜一湯,師級和中央黨機關部級幹部為兩菜一湯,政治局委員則為四菜一湯。普通幹部則是「高粱米飯、大鍋菜、粗布服」。
  • 八路軍抗日十大名將排名
    以陝北紅軍為班底組建的八路軍,更是在敵後戰場給了日寇很大的打擊,使得日寇在1940年後,將大量的兵力投入到所謂的「華北治安戰」中,大大減輕了國軍在正面戰場上遭受的壓力,八路軍,也成為抗日敵後戰場上的中流砥柱。那麼,八路軍抗日戰爭中戰績最為突出的十位將領是誰呢?且聽筆者一一道來。第十位:楊得志。
  • 延安水滸傳
    1941 年,日本記者、「中國通」波多野乾一寫了本書,把當時中國共產黨高層文官武將編成了一百零八將來評價。這本書叫做《延安水滸傳——中共高級領袖解明》,在侵華期間,是當年日軍高級將領進入中國戰場前的必讀書。作為了解共產黨抵抗力量的重要參考資料,還在日軍內部廣泛使用,岡村寧次中將和南次郎大將都曾為這本書題詞。
  • 榆社:八路軍修械所誕生韓莊 共和國軍工業崛起太行
    11月,八路軍總部作出「除了每個師外,各旅、各團,每個支隊以及地方政府和自衛隊都要招募技術工人,開辦修械所和炸藥廠(製造地雷和手榴彈)」的決定。1938年5月21日,朱德、彭德懷又向各部發出「要有計劃創建軍事工業」的號召。此後,八路軍各部在招募技術工人和繳獲日軍小型機具的基礎上,先後建立了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修械所等8個修械所。
  • 【連載 一】《生產戰線上的英雄:八路軍軍工英雄劉貴福》
    1991年離休,現居住石家莊。《序》《生產戰線上的英雄——八路軍軍工英雄劉貴福》這本書,展現了人民軍工在那火熱的抗日戰爭年代,英勇奮鬥的歷史,這些鮮為人知的史實十分珍貴。在延安創製了我國第一支自行設計製造的新式輕型「無名式馬步槍」,是我國第一位步槍設計師。在1939年「五一」延安的「工展會」上劉貴福當選為勞動英雄的代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勞動英雄」的稱號。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評價,題寫了「劉貴福同志你是生產戰線上的英雄--毛澤東」。人民軍工首次受此殊榮。
  • 國曆|抗戰時期八路軍、國軍、鬼子都吃什麼?
    日軍種菜,隨著戰爭深入,就地徵發成了日軍主要的補給手段1944年以後,嬌貴的日軍也出現了斷糧。八路軍也有享用瓶裝水的時候湖南人趙貴徵在1938年2月參加了八路軍進入了抗大學習,他發現陝北人不吃下水,豬牛羊的下水都埋在地裡,於是他便聯繫了當地人做內應,看誰家宰羊,就偷摸把下水起出來,與戰友們煮了吃。
  • 【原創連載】危機四伏,延安不安——驚心動魄的中共情報戰(八)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進駐延安,標誌著中共的武裝力量終於有了一個穩定的城市據點。從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打響第一槍算起,已經過了整整十年!其中的艱辛困苦,外人實在難以想像。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中央,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還主動建議:取消兩種政權對立的局面,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