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一】《生產戰線上的英雄:八路軍軍工英雄劉貴福》

2021-02-16 河北省軍民融合促進會

長城出版社,2011.6,標準書號:ISBN  978-7-5483-0091-5/K·1022
作者簡介:劉國梁,男,漢族,中共黨員。生於1930年9月,1941年參加革命。曾任國營121廠工學院副院長,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北方設計研究院(中國兵器六院)高級工程師。從事航空工業、兵器工業工作,曾主管145毫米穿甲燃燒彈製造工藝。在《現代兵器》《現代輕武器》《輕兵器》等雜誌及兵器情報學會等撰寫發表論文、技術性總結十數篇。撰寫多篇革命回憶錄,在媒體發表。1991年離休,現居住石家莊。

《序》


《生產戰線上的英雄——八路軍軍工英雄劉貴福》這本書,展現了人民軍工在那火熱的抗日戰爭年代,英勇奮鬥的歷史,這些鮮為人知的史實十分珍貴。看了這本書就回想起在當年革命聖地的延安、在抗日烽火燃燒的太行山上以及各革命根據地、解放區,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跡。在那難以想像的艱苦條件下,「一切為了前線」,發揚不怕苦的革命奮鬥精神,自力更生製造武器彈藥供應前方,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軍隊,建立了新中國,不免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劉貴福同志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軍工英雄。在延安創製了我國第一支自行設計製造的新式輕型「無名式馬步槍」,是我國第一位步槍設計師。在1939年「五一」延安的「工展會」上劉貴福當選為勞動英雄的代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勞動英雄」的稱號。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評價,題寫了「劉貴福同志你是生產戰線上的英雄--毛澤東」。人民軍工首次受此殊榮。劉貴福同志轉戰到太行山的八路軍總部軍工部之後,先後在劉鵬、劉鼎部長的指導下,按照劉伯承有關步槍設計的理論,於1940年又設計製造了「八一式馬步槍」,軍工部各廠統一成批生產。從此我軍有了最早的制式步槍。對步槍輕型化的改革做出了新的貢獻。成為國際步槍輕型化發展變革的先驅。劉貴福同志參加革命後,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他拼命為黨工作,在生死線上不怕苦不怕累,艱苦創業,不遺餘力,鞠躬盡瘁,使人敬佩,不愧為人民軍工的一位代表、一位「生產戰線上的英雄」。他的英雄業績將更激勵當今我國國防戰線的廣大職工,為我國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防而努力。來金烈,(1928—2006),男,1928年10月出生於山西省武鄉縣,1943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器工業部首任部長,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董事長,第八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 

  劉貴福和他設計的八一式馬步槍

第一章

毛主席親蒞工展會

無名式馬步槍獲獎

1939年「五一」國際勞動節這天,有許多的人,從延安東門外穿過飛機場,湧向橋兒溝。路上豎立著不少「到工展會去!」的標語和惹人注目的宣傳畫。

設在橋兒溝大教堂裡的「陝甘寧邊區工業展覽會」,是由中共中央提議、陝甘寧邊區政府建設廳等機關共同籌備,規模最大的一次展覽會。展覽會籌委會主任陳康白同志親自撰稿,在延安《新中華報》上,從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連續進行報導,受到中央和邊區各界的廣泛關注。會場的大門是一座用翠綠的松柏樹枝搭成的牌樓,上有「陝甘寧邊區工業展覽會」幾個醒目大字,頂上安裝著一個由巨人推進的車輪模型。5月1日下午5點鐘,在夕陽的光輝下,展覽會的開幕典禮隆重舉行。會場上擠滿了機關、團體、工廠、學校、部隊等各界的群眾上千人。  

1939年5月延安《新中華報》有關「邊區工業展覽會」的報導

「毛主席來了!」會場上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陪同毛主席前來的有李富春、張浩、高自立、劉景範,還有王明等中央和邊區的領導同志,邊區副主席高自立同志主持大會。毛主席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首講邊區的政治軍事文化工業等四項建設,繼說明一打日寇,二建設新中國,是目前的兩大任務,末結論到工業建設在今天的重要。」其他領導人也相繼講了話。會後,毛主席在邊區政府領導同志的陪同下,饒有興趣地參觀了工業展品。展覽大廳原是一個舊的天主教堂,裡面寬闊莊嚴。進門迎面擺著一幅會場展覽布置圖,參展產品在當時的邊區頗顯琳琅滿目、五光十色。 四周掛滿了各方送來的賀詞。正中的一塊紅色橫幅上是中共中央的賀詞:「勞動創造一切」幾個大字。毛澤東主席的賀詞是:「無產階級是抗日的先鋒隊,應為堅持抗戰到底建設新中國而鬥爭!」還有陳雲等領導人和許多單位的賀詞。

各參展單位都有各自的產品說明,以及各種圖表。邊區機器廠(茶坊兵工廠)還有「工人生活一瞥」等照片和牆報。充分展現了全邊區的工業建設新面貌。展品近千種、2460餘件,分為原料、成品、機械、模型等幾個部分,包括工具機、石油、煤、鹽、化工原料、織布機、彈花機、棉布、農具、各種日用品及輕工產品等。展品中最為突出的是步槍、機關槍、高射機槍、迫擊炮、手榴彈、地雷、復裝子彈等武器彈藥,大多是邊區機器廠及後方修械所製造和修理的。其中最令人讚不絕口的是一支新穎、美觀、短小輕巧的步槍。口徑7.9毫米,一把摺疊式的三稜形槍刺,連接在槍管下方。這是由劉貴福和孫雲龍等人設計、製造的。新槍尚未命名,展覽會因其短小,就標了個「無名式馬步槍」。高射機槍是由劉貴福、孫雲龍、劉先惠、張慶森、曹嘉儀等人用馬克沁機槍改制而成。這些兵器的展出,在當時生產條件極其簡陋的延安,無疑是個奇蹟。對於拿著長矛、大刀與日本鬼子拚搏的戰士來說,尤其顯得無比珍貴。自從延安山頭上有了新的高射機槍,敵機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毛澤東同志走到嶄新的馬步槍前,仔細地看著,拿起來拉拉槍拴,瞄瞄準星,高興地對身旁的軍事工業局李強局長說:使上我們自己造的槍啦!槍造得很好嘛,也很漂亮啊,要創造條件多生產,狠狠打擊日寇。大家聽了很受鼓舞。展覽大廳裡熙熙攘攘,擠滿了參觀的人群。尤其是那新式的馬步槍和高射機槍,被許多八路軍的首長和戰士圍得水洩不通,他們捨不得離開,紛紛驚奇地議論:「咱們邊區也能造槍啦!真不簡單!」十幾天裡,參觀者絡繹不絕,達數萬之眾,屢有觀眾要求延緩展期。5月12日晚,在中央大禮堂舉行了隆重的工展會閉幕大會。大會主席高自立宣布毛齊華為評判委員會主任,評委包括李富春、滕代遠、張浩、高自立、高崗、陳康白、劉景範、曹菊如等同志。毛齊華宣布了評判條件和評判結果。根據製造精巧、實用;對國防有特殊貢獻;對邊區工業有特殊貢獻;對改善人民生活有貢獻等四項標準,對展品和有功人員進行評獎。「無名式馬步槍」獲甲等產品獎,製造步槍的邊區機器廠獲特等獎單位,「無名式馬步槍」的主要設計製造者劉貴福被評為特等勞動英雄。在大會上,劉貴福作為勞動英雄的代表,光榮地和毛主席等領導人坐在一起,並被邀請在大會上講了話。他說:「以前我是個窮工人,有了技術也免不了失業、流浪。如今參加了革命,有了點貢獻,想不到黨給我這麼大的榮譽。我要永遠跟著共產黨走,革命到底!」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因時間關係,獎品於會後分發」。

延安《新中華報》有關「工展會」閉幕的報導

當晚,毛主席宴請劉貴福等有功人員。劉貴福感到這是他有生以來最榮幸、最激動的一天。在晚會上,他還唱了一段京劇。這次工展會目的是促進邊區的工業建設,它對我軍建設初步的國防工業起了重大作用。從此,我國有了「勞動英雄」的稱號。劉貴福是第一批勞動英雄的代表。為此,毛主席親筆題詞:「劉貴福同志 你是生產戰線上的英雄 毛澤東」。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軍融文化】生產戰線上的英雄——追憶八路軍兵工戰士劉貴福
    1939年5月,在延安陝甘寧邊區工業展覽會上,由劉貴福設計生產的「無名式馬步槍」榮獲甲等產品獎,劉貴福獲「特級勞動英雄」稱號。毛主席為其在布巾上題詞:「劉貴福同志你是生產戰線上的英雄——毛澤東」。1943 年被評為八路軍總部軍工部勞動英雄,並榮獲「技術能手」稱號。1944 年被評為八路軍總部軍工部模範技術幹部。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在軍工戰線工作,為我國國防工業作出突出貢獻。1966 年 9 月 3 日在北京病逝。劉貴福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軍工英雄,為八路軍武器裝備做出了傑出貢獻。70多年前,曾在河北省邯鄲市武安梁溝八路軍兵工廠戰鬥生活過。
  • 其設計者曾改造機槍打退敵機,被毛主席稱為「生產線上的英雄」
    而我軍第一支自行研製的步槍——「無名式」馬步槍,誕生於1939年4月25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陝甘寧邊區,由延安茶坊兵工廠槍械製造部劉貴福、孫雲龍、劉先惠、張慶森、曹嘉儀、王玉清等人研製的。對於該槍主要設計者劉貴福,毛澤東主席曾題詞「劉貴福同志,你是生產戰線上的英雄」給予褒獎。爾後,該槍正式命名為「八一式」馬步槍,在太行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黃崖洞兵工廠改進並量產,極大地提高了我軍戰鬥力。
  • 【連載廿一】腦溝重建軍工部四所 馬廄工房造出五零炮
    52號首長、軍工部副部長兼四所政委、所長劉鵬,成了職工們的主心骨。他向職工們作動員:「同志們:共產黨,八路軍是打不垮的!敵人的破壞雖然很嚴重,但是,我們還有這麼多革命的同志!為了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不管有天大的困難,我們決不能低頭。我們一定要振奮起來,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堅決把我們的兵工廠重建起來!」 領導的決心和動員,給了職工們很大的鼓舞,大家又振作起來。
  • (連載十三)英雄的偵察兵
    英雄的偵察兵(故事連載 十三)作者 李世全
  • 【兵器譜】八路軍秘傳的「八一式步馬槍」
  • 民國時期(八路軍輕武器大全)
    八路軍總部軍工部一所副所長劉貴福設計的「八一式馬步槍」產品圖。1940年的「八一」建軍節這天,新槍實彈射擊實驗成功,新槍正式命名為「八一式馬步槍」。彭德懷副總指揮當即責令軍工部:迅速組織,按圖紙統一批量生產,分發各根據地。當年,就生產「八一式步馬槍」3300多支。八路軍後勤部將新生產的「八一式馬步槍」統一裝備給各根據地的部隊。「八一式馬步槍」是當時八路軍產量最大、分布地區最廣的制式步槍。1938年至1945年,八路軍總部軍工部總計生產步槍9718支,其中八一式馬步槍和新六五步槍7918支,佔步槍總數的81%,受到部隊指戰員的普遍歡迎。
  • 英雄模範人物|摧枯拉朽爆破王——馬立訓
    馬立訓,男,漢族,山東省淄川縣人,是八路軍著名爆破英雄。1940年4月參加八路軍。194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1940年10月在進行反「掃蕩」戰鬥時,他在拔除青駝寺據點的戰鬥中,手提澆上油點燃的公雞,燒毀敵據點。1941年春,他協助戰友炸毀萊蕪吳家窪據點,炸死漢奸30餘人。
  • 「白刃格鬥英雄連」究竟是怎樣一支英雄的連隊?
    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由原成都軍區第14集團軍某旅「白刃格鬥英雄連」官兵組成的方隊昂首向前,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2017年7月30日,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朱日和沙場閱兵中,「白刃格鬥英雄連」官兵再度登場接受檢閱。「白刃格鬥英雄連」究竟是怎樣一支英雄的連隊?他又因何被命名?
  • 70周年巡禮篇丨英雄的第二連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日寇以7000人的兵力對我太行地區發動了所謂「捕捉奇襲」的掃蕩行動,妄圖捕殲我首腦機關,摧毀我軍工建設。十一月二日,為保護八路軍總部機關轉移和黃巖洞兵工廠安全,八路軍129師新1旅2團一營副營長龐汝霖奉命率領二連百餘人赴源莊一線,阻擊從南來犯的一千多名日軍。
  • 【關注】「田家會英雄連」的退伍老兵,這樣告別軍營!
    ▲2015年「田家會英雄連」參加閱兵的照片。▲「田家會英雄連」2018年秋季退伍老兵合影。時間太快,指尖太寬。9月1日,昔日鋼鐵硬漢要惜別軍營,第71集團軍某合成旅在各營區舉行向軍旗告別儀式。「田家會英雄連」退伍老兵向軍旗敬上最後一個軍禮!
  • 老山堅守英雄連
    在此,我們編發原67軍199師595團鋼鐵6連在老山作戰中的英雄事跡。作者張慶秋(左)在軍史館和韋昌進(右)、胡國橋(中)一同回顧戰鬥歷程該連現為71345部隊摩步第2營第6連,1938年誕生於平西地區,前身為八路軍第四縱隊第11支隊第33大隊第6連,1945年10月改為晉察冀軍區第7旅第19團第6連。
  • 致敬抗日戰爭中的英雄和英雄騎兵
    八路軍在華北戰場連續作戰的勝利,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圖為挺進華北敵後的八路軍騎兵部隊。騎兵作戰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軍隊中的騎兵部隊先後有軍委騎兵團、八路軍留守兵團騎兵團、第115師騎兵團、第120師騎兵支隊、第129師騎兵團、綏蒙騎兵遊擊師、新四軍第4師騎兵團等。第120師騎兵支隊即大青山支隊。
  • 中國抗日英雄故事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抗日英雄指從1931年那個刻骨銘心的「九·一八」,一直到「對日寇最後一戰」的1945年,在這場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戰爭中,為著民族大義與救亡真理,前僕後繼,捨身忘死,無私奉獻,為國捐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