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八十年代的老山防禦作戰中,全體參戰官兵以「中華民族不可辱,中華兒女不可欺」的英雄氣概,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前赴後繼,打出了新一代軍人的戰鬥雄風,湧現出許許多多氣貫長虹的英雄集體和戰鬥英模。他們的事跡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一個戰士就是一座山峰,一個連隊就是一道長城」。在此,我們編發原67軍199師595團鋼鐵6連在老山作戰中的英雄事跡。
作者張慶秋(左)在軍史館和韋昌進(右)、胡國橋(中)一同回顧戰鬥歷程
該連現為71345部隊摩步第2營第6連,1938年誕生於平西地區,前身為八路軍第四縱隊第11支隊第33大隊第6連,1945年10月改為晉察冀軍區第7旅第19團第6連。先後參加了保衛懷來、攻克滄縣、奔襲陽原和太原臥虎山等戰鬥。1951年,在抗美援朝中參加了金城阻擊戰和反擊轎巖山戰鬥。1985年赴滇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在著名的「7.19」戰鬥中,全連官兵英勇戰鬥,湧現出了王成式的「戰鬥英雄」韋昌進、「戰地模範指導員」王效章、「戰地模範衛生員」劉賢軍等一大批英雄模範。1986年5月,中央軍委授予該連「老山堅守英雄連」榮譽稱號。
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第六連先後擔負老山戰場主要防禦方向那拉地區111、142等8個陣地的堅守防禦和17個前沿陣地的軍工任務,在「5.31」和「7.19」戰鬥中,該連都處在敵人的主要進攻方向上。在堅守防禦的100天裡,全連先後打退敵軍從排至營規模的進攻37次,殲敵300餘名,摧毀六0炮2門、機槍3挺,繳獲槍枝彈藥一批。尤其是在「7.19」戰鬥中,第6連在傷亡較大的情況下,勇猛無畏,頑強奮戰,徹底粉碎了敵軍的「M2」進攻計劃,為扭轉戰場局勢,爭取主動權,作出了突出貢獻。
六連當年堅守的陣地
第六連上陣地的第一天,指導員王效章在全連大會上宣布:「在戰鬥中連指揮所除留一至二名黨支部委員負責聯絡、指揮外,其餘支部委員都到最前沿貓耳洞去,同戰士一起生活、戰鬥,最艱苦、最危險的陣地,都由支委來帶兵防守,支委中只要還有一個人在,就要帶領全連奮戰到底,與陣地共存亡。」連黨支部同時宣布了對黨員的要求:最艱苦、最危險的哨位,黨員首先去堅守;最激烈、最殘酷的戰鬥,黨員要衝鋒在前;凡組織突擊隊,都由黨員任隊長;尖刀班班長和尖兵,都由黨員擔任,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1985年5月31日,第六連剛上陣地,敵軍就向他們發動了進攻,第2排防區的戰鬥首先打響了。炮彈在身邊爆炸,槍彈在頭頂亂飛。從來沒打過仗的戰士們心裡有點發慌。支部委員、排長鄒松柏大喊:「大家隱蔽起來,我先打!」他對班長張振香說:「你是黨員,跟我上!」倆人躍出掩體,衝入滾滾硝煙之中。他倆把爆破筒、手榴彈擲向衝上來的小股敵人,又端起衝鋒鎗、機槍向敵群掃射。幾分鐘後,敵人丟下3具屍體,拖著4個傷員,倉惶潰退。皺松柏拍拍身上的塵土,揮著手說:「同志們,看到了吧,仗就這樣打!」在他的帶動下,全排戰士奮勇抗敵,又一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取得斃敵3人、傷敵8人、自己無一傷亡的戰績。在這次戰鬥中,全連指戰員英勇頑強,奮起抗擊,打退了敵人3個波次的進攻,取得了殲敵55名的戰果。
六連戰士在堅守陣地的戰鬥中
戰鬥中,與六連陣地相鄰的211高地急需增援。增援這個高地必須經過一片300米長的開闊地,敵軍的輕重火器組成交叉火力網,死死封鎖著這條通道。第六班奉命為增援分隊帶路,衝在前邊的戰士陳偉剛剛越出塹壕,就中彈倒下,第二小組戰士恆孝進繼續帶頭向前運動,也不幸負了重傷。班長江玉平大喊一聲:「同志們,跟我衝!」迅速順著山坡向前滾去。途中,敵人的炮彈炸斷了他的左腿,戰士徐志將趕來為他包紮,江玉平推開他說:「我們的任務是帶路,快帶增援分隊往前衝!」說完,拖著一雙斷腿,向211高地爬去。當他爬出七八米時,右腿又被一顆地雷炸傷,腹部也中了彈片。醒來後,他拖著兩條傷腿繼續艱難地向前爬,身後留下了斑斑血跡。在200多米的小路上他幾次昏厥,終於在第2天凌晨3點爬上了211高地。臨犧牲前,他還請求把自己抬到洞口擔任警戒。
1985年7月19日晨,敵軍實施「M2」進攻計劃,用超過一個營的兵力在炮火掩護下,向第六連堅守的111等陣地發起了輪番進攻。堅守在高地上的戰士,在副連長王國安的指揮下,先後打退敵人21次連排規模的進攻,殲敵200餘人。戰鬥中,第4班的5名戰士堅守的最前沿6號哨位被炸塌,堵在洞裡的4名戰士有2名犧牲、2名重傷。堅守在洞外的班長程玉山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隻身抗擊敵人,用手榴彈、爆破筒和衝鋒鎗連續打退敵人5次進攻,殲敵20多名。程玉山因與上級聯繫中斷,擔心哨位失守,在戰鬥間隙爬回離哨位30多米遠的指揮所報告情況。上級多次派人增援6號哨位,因敵人的炮火阻攔,未能奏效。此時,哨位上還剩下被堵在洞內的韋昌進和昏迷不醒的田廷榮,韋昌進左眼被彈片擊中,他忍著劇烈的傷痛,隱瞞了自己負傷的實情,通過報話機向排長匯報:「請放心,有我在,就有哨位在!」他用報話機呼喚炮火,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反撲。韋昌進利用戰鬥間隙,給處於昏迷中的田廷榮包紮好傷口,又把手榴彈放到洞口,準備同敵人血戰到底。傍晚7點多鐘,韋昌進聽到洞外有石塊滾動和敵軍說話的聲音,意識到敵人已爬上了陣地。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韋昌進對著報話機大聲呼喊:「首長,為了陣地,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師指揮所集中火力對6號哨位進行環圍射擊,終於打退了敵人的第8次進攻。韋昌進隻身一人,在哨位上堅守到當晚10點多鐘,直到增援人員接替哨位後,才被背下陣地。他以自己的行動實踐了「人在陣地在」的誓言,隻身堅守哨位11個半小時,呼喚炮火打退敵人8次反撲,牢牢守住了陣地,為「7.19」戰鬥的全勝作出了突出貢獻。戰後,韋昌進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成為我軍歷史上又一名王成式的英雄戰士。
第六連官兵在抗擊敵人進攻襲擾的同時,還要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帶來的種種困難。在雨季作戰,戰士們以頑強的毅力忍受著雨水浸泡、高溫蒸烤和蚊蟲叮咬的折磨。全連107人有75人爛襠、爛腳,有的為了減少痛苦,在襠部扎塊三角巾,赤著身子與敵人作戰。由於敵人的炮火封鎖,哨位上經常缺糧斷水。沒有水喝他們就接雨水,舔石壁上的水珠。「7.19」戰鬥中,戰士邢玉華、陳富貴堅守在111號陣地2號哨位。因戰鬥激烈,東西送不上去,他倆靠哨位上僅有的一瓶水果罐頭,堅持了3天3夜,打退了敵人10多次進攻。第7班班長孟慶振的腳、腿、襠部嚴重潰爛,加上體力消耗過大,幾乎無力站起來,但仍堅守哨位,頑強作戰。在一次戰鬥中,一塊拇指大的彈片崩進他的頭皮,他咬緊牙關把彈片摳出來繼續戰鬥。副連長王國安患胃潰瘍,胃病發作時,他就用膝蓋抵住胃部,咬緊牙關堅持指揮戰鬥。「7.19」戰鬥中,正值盛夏高溫時節,王國安的胃病犯了,疼如刀絞。他告誡自己:「你是黨小組長,戰士們都看著你,決不能趴下!」經過幾番激戰,陣地上沒有受傷的只有5人了。王國安一邊指揮殺敵,一邊激勵戰友:「同志們,還有共產黨員和你們在一起,只要我不倒下,就要衝在你們前頭!如果我犧牲了,願意成為共產黨員的就站出來替我指揮,跟敵人拼到底!」這位堅強的共產黨員,成了大家的「主心骨」、陣地的「靈魂」。 他們堅守的這個陣地被前線部隊譽為「英雄陣地」。
從1985年11月下旬起,第六連擔負了向前沿陣地運送作戰物資的軍工任務。在「1.28」 戰鬥中、新任連長張雲清和指導員嶽喜申親自帶領以幹部黨員為主體的突擊隊,不分晝夜地向前沿陣地搶運作戰物資。當時全連94人中,14人身上帶著彈片,3人被評為殘疾,多數同志襠部潰爛未愈,仍堅持上陣地。運輸途中要經過4道火力封鎖線,許多戰士腳和背磨破了,鮮血直流。但是,當他們看到幹部率先垂範,走在前頭,沒有一個人叫苦。10個月中,第六連搶運傷員、烈士52人,運送彈藥18噸,給養200噸,物品3000多件,到位率達100%。
正是因為第六連指戰員都牢固樹立了敢打必勝的信念,幹部黨員的模範作用好,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強,才取得了「7.19」大捷,徹底粉碎了敵軍的「M2」進攻計劃,為扭轉戰場局勢,爭取主動權,作出了突出貢獻,成為雲南老山前線一個頑強堅守的英雄連隊,在炮火硝煙中,為祖國、為人民立了大功。
六連參戰人員合影
勝利凱旋
六連部分英模簡要事跡
2015年10月22日,韋昌進和胡國橋、劉海洋等戰友們來到英雄六連
中央軍委授予該連「老山堅守英雄連」榮譽稱號的錦旗
在老山作戰沙盤前,「戰鬥英雄」韋昌進向劉海洋、胡國橋、馬興、王春文、王寶忠等戰友講述當年戰鬥情況
「戰鬥英雄」韋昌進在戰場上使用過的報話機
六連榮譽室英模事跡展板上記載著英雄的事跡
胡國橋給六連留言:「傳承英雄紅色基因」
老戰友們與陸軍199旅領導及「老山堅守英雄連」官兵合影
【編輯:胡國橋 劉靜 胡凱 攝影:劉靜 圖片資料:六連連史宣傳資料】
《英雄旗幟》高舉中國英雄的旗幟,高唱時代英雄的讚歌。「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講述英雄故事,維護英雄形象。歡迎投稿。郵箱:hgqsany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