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式自動步槍,是中國陸軍大規模列裝的新型突擊步槍,不過自發布以來,不斷的遭受著軍事愛好者的批評,認為這是一款爛到骨子裡的產品。真是這樣麼?今兒咱們不說鬼話,就聊聊這款已經裝備十多年的自動步槍。
首先介紹一下95式自動步槍。該槍是中國研製的第二種小口徑步槍,1989年提出研製指標要求,1995年設計定型,1997年香港回歸時候作為駐港部隊的制式武器第一次公開亮相。該槍的優點眾多:穩定性好、精確度高、造價低廉、配件豐富;槍身較短;攜帶方便;平衡性優良,5.8毫米彈藥在100米內擊穿8毫米鋼板仍帶有殺傷力,性能強勁。
可是就是這樣一款產品,卻遭到了眾多的批評,比如臥射太高容易暴露位置;比如口徑太少殺傷不足;比如沒有皮卡汀尼導軌不能加裝戰術模塊;比如塑料槍身不適合高強度作戰等等。不少人都認為,這款槍甚至不如當年留下赫赫威名的56式突擊步槍。
其實,這些觀點太片面。設計一款槍械真不是隨隨便便就設計出來的,不然也不會在1989年立項,到1995年才定型。這中間,已經淘汰過太多的方案。
首先說說臥射高的問題。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現代比較火的突擊步槍,不管是德國的G36槍族還是法國的FAMAS小口徑突擊步槍,其臥射都不低於95式。為什麼會這麼設計呢?主要是因為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開始縮短槍身。拿95式來說,743毫米的槍身遠遠低於950毫米的八一槓,甚至還低於758毫米的G36突擊步槍。
較短的槍身帶來的好處就是增加了士兵們的反應速度和更廣泛的應用場景,未來戰爭大多數會在城市中進行,短槍身更利於巷戰和緊湊空間的戰鬥,增加士兵們的戰鬥力,減少因為槍身較長帶來的傷亡。另外大兵團作戰時候,並沒有多少選擇臥射的機會,臥射高的問題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再說說口徑的設計。以往中國的突擊步槍是採用7.62毫米口徑,這更大限度的提高了殺傷力和射程,往往在擊穿一個人時候還有餘力殺傷後面的人。現代戰爭,強調的是快速反應,儘管突擊步槍的射擊射程都在400米以上,但是交火距離往往在200米甚至更近的距離,高射程並沒有什麼作用。
而且小口徑槍械的初速更快,射速更高,往往一瞬間就能向對方傾瀉大量的子彈,形成火力壓制。更重要的是,小口徑預示著子彈也變小,士兵們的攜彈量能再次增加。戰場生存,歸根到底還是子彈對拼,擁有更多的子彈和更快的射速顯然能夠笑到最後。
有人說95式不能加裝戰術模塊,這其實是個誤區。第一代95確實不能加裝,但是隨後的改進型不僅可以加裝瞄具,還能加裝30毫米槍榴彈以及戰術手電。大規模列裝款確實依然沒有皮卡汀尼導軌,主要是這個功能其實不太實用,對於大兵團作戰,並沒有時間給你一對一瞄準對方的機會,往往是一陣彈雨結束戰鬥,槍械上增加皮卡汀尼導軌,只會增加成本。另外95-1、95-1B、95短突等等型號上,其實都已經加入了豐富的戰術應用,並不弱於同代其他槍族的產品。
最後說說95式的塑料槍身。工程塑料應用於槍械其實有一段歷史了,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AUG突擊步槍,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才用塑料槍身模塊結構的無槍託突擊步槍,而且做的很成功。如今很多國家的槍械基本上都採用了工程塑料,一來降低成本,二來降低重量,使用更加自如,也不用擔心腐蝕的問題。95式才用塑料槍身最讓人詬病的不是主體,而是彈匣。
受制於當時設計時候的技術水平和製作工藝,95式的塑料彈匣存在著天然的缺陷。而成品槍為了規避這一缺陷,導致95式沒有空倉掛機的功能。這個實在是一種缺憾,因為相對於來說,空倉掛機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不僅能夠提醒士兵彈量耗盡,還體現在快速換彈匣以及日常保養方面。
不過在95的外貿版上,空倉掛機已經實現。之所以還沒有給列裝部隊更換,應該是為了讓部隊更好的適應無槍託步槍。95式列裝部隊時候,習慣用八一槓的士兵很難駕馭這款槍,特別是習慣八一槓缺口準星的士兵,對於95式白光準星有著天然的牴觸。相信隨著95式改進型的出現,這款槍會越來越好,畢竟部隊訓練中的使用反饋能夠給工程師們帶來更直觀的意見和建議。
另外有人吐槽95式槍械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這槍不適合列裝特種部隊。或許大家不知道,解放軍的小股部隊和滲透部隊,採用的是03式突擊步槍,並沒有接觸太多95式。03式成本更高,做工更加優秀,應用更加廣泛,相對於95式更適合特種部隊。
如今,中國製造的槍械越來越多,95式從單一的標準型已經衍生出來了多個版本,加上03式極其衍生品和新式狙擊槍的列裝,在槍械方面,中國已經不弱於任何國家。
最後,我想說的是,好多影視劇和網絡小說中都涉及到了特種兵境外任務的情節,這些情節可以寫,但是中國特種兵出境已經,用的不是中國的槍械武器,而是國際上流行的那幾款。出國之後,身上不攜帶任何具有中國元素的身份標識和武器裝備,這是最基本的保密措施,希望有些人注意,不要貽笑大方。
喜歡請轉發,讓更多朋友看到。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財迷道長」,更多有姿勢有內涵的文章等你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