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月球亮8倍!原定於2020年升空的人造月亮,為何沒消息了?

2021-02-08 儒思維

我國近些年來的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並且說給各國展現出來的中國也都無不很強大。甚至已經讓很多國家都非常的震驚了,的確,如果能夠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就能夠一躍的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各個領域都享有非常卓越的成就,確實是非常厲害的。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其實光憑這一點就不難看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強,中國的起步非常晚,和西方的發達國家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但卻仍然在這種條件前提之下,得到了讓各國所吃驚的強大發展。也從側面詮釋了中國是有成為世界頂尖強國的資本的。

中國此前有傳聞在2020年將會發射人造月亮,可如今已到了2020年的中旬,卻並沒有出現關於人造衛星等任何風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延緩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嗎?但是我國今年不是剛剛發射了天問一號去探索火星嗎?如果天問一號可以如期而至,那麼曾經所傳言的人造月球也應該發射,不是嗎?

人造月亮,顧名思義便是科學家通過人為的力量所製造的月亮,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和真正的月亮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是也能夠在夜晚為人們提供照明的作用,比月球亮8倍,是非常方便的一種新型的手段。從人造月亮發出的亮度來看,比正常的月亮亮了八倍,也就是說,人類在夜晚出行安全性會提高很多。可是這樣方便人類的技術,為何沒有成功的發射到天空如期而至呢?難道我國的人造月亮技術是假的嗎?其實中國根本無法製造出人造月亮嗎?

事實上,我國確實有製造人造月亮,而且在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但當時僅僅只是一個初步的計劃,我國還並沒有能夠完善的獨立的製造人造月亮的能力,比如說曾經在上個世紀的時候,俄羅斯就發射過近地軌道人造月了,但是卻並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效果,引起了國際笑話。中國也應該要慎之又慎,否則鬧了笑話就不好了。不過國人也要對此抱有信心,畢竟中國能夠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發展到如今的模樣,就說明中國是有潛力的。

雖然如今中國並沒有能夠在2020年就將人造月亮成功研製出來的能力。但是在特殊時期,中國確實應該要對每一步的計劃都要抱持著謹慎的狀態,如今我國的天問一號剛剛發射,所以所有的一些研究的重點應該在觀測天問一號上,而中國的地理位置,實際上也不缺夜晚的月亮照明。不知道大家對於謠傳的2020年,我國將會發射人造月亮的這一言論有何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外媒鋪天蓋地狂炒成都人造月亮,這次恐怕丟臉丟大了!
    成都一家公司準備在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的消息鋪天蓋地,持續發酵,現在連國外的媒體,包括BBC、Time在內的知名媒體,以及很多科技媒體
  • 國家傳來重大好消息!讓人興奮不已!中國可能首發「人造月亮」衛星
    前幾天網上關於「人造月亮」的話題被中國網友熱議,沒想到西方也很關注中國這個話題。最近西方媒體發布報導稱,中國會在2020年又完成一大創舉,美國媒體更是直接點出,2020年的這個大項目就是,中國可能會發射一顆「人造月亮」衛星。
  • 中國要送人造月亮上天,是福還是禍?
    此消息一出,不但引發了英國《衛報》等國際媒體的大範圍關注,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除了為項目的大膽創舉讚嘆外,也有不少人表達了對「人造月亮」可能帶來的生態災害的擔憂。事實上,「人造月亮」的想法由來已久,卻從未實現,而其對地球生態、氣候等系統所可能造成的影響,需要在項目設計和進行過程中審慎周全的考慮。
  • 2020最後一次「超級月亮」將登場!
    今天(7日)晚上,2020年最後一次「超級月亮」將登場。
  • 太陽的體積是月球的7600萬倍,為啥天上的太陽和月亮看似一樣大?
    而小小的月球,其質量大約為7.342×10^19噸,相比之下,太陽的直徑是它的400倍,質量是它的2700萬倍,體積是它的7600萬倍,兩者之間的大小相差實在懸殊。但是當我們抬頭仰望,看到天上的太陽和月亮似乎是差不多一樣大的,雖然太陽比月亮離得遠,但為什麼不是其中一個明顯大一些,另一個小一些呢?
  • 嫦娥4號著陸月球背面,這事NASA也想過,不過吹了
    作者 石豪,科研工作者、航空航天觀察者備受關注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初步定於北京時間2018年12月8日凌晨2時20分發射升空,前往人類從未踏足的月球背面,執行歷史上首次月背著陸探測。 從今天開始,筆者將與各位讀者一起,回顧月球探索的發展歷程,追蹤嫦娥四號的任務進程,品讀中國航天人的開拓精神。
  • 你在中國忙著賞月,卻總有人密謀著炸掉月亮
    E-1飛往月球、E-2和E-3繞月飛行並拍攝其表面,最後偉大的E-4則是在月球表面引爆核彈。只是這次蘇聯人精明了一次,還沒正式進入研討可行性的階段,這個項目就已經被直接否掉了。如果冷戰沒那麼快結束,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國的人民還可能真的有機會一睹月亮核爆的風採。
  • 人類移居月亮這事兒到底靠譜嗎?
    2018年8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位於休斯敦的詹森航天中心發表演講
  • 中國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黃色代表阿波羅號任務曾經的採樣地點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半,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大型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量達8.2噸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面採樣後,攜帶約2千克月球樣本於升空後23天回到地球,這也標誌著中國的探月工程所規劃的環繞探測、落月探測和採樣返回探測(簡稱「繞、落、回」)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收官。
  • 1969年美國登月成功,公布了太空人和月球合照,卻飽受質疑!
    從古至今關於月亮傳說數不勝數,甚至有很多詩人都把月亮當成寄託,讓地球上的人類對月亮特別好奇。1969年美國成功實現登月,這是人類首次進入月球。值得一提的是,1969年美國成功登月給人類開闢了一項新時代,1969年的7月16號的下午,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走上了月球,他的一步讓人類科技進入一大步,並且他攜帶相機留下了另一位太空人在月球上的腳印,他們一共在月球上停留超過20個小時,拍下了很多照片。
  • [原]2020公曆、農曆、伊斯蘭教曆對照表
    此外,伊斯蘭教曆9月為伊斯蘭教齋月,對這個月的起訖除了計算之外,還有看月的規定,即在8月第29日的傍晚,如見新月,翌日即為9月1日(進入齋期),8月仍為小建; 否則,第3日為9月1日(進入齋期),8月變為大建。到了9月29日傍晚,亦須看月,如見新月,翌日即為10月1日(開齋節),使9月變為小建;否則,齋戒再延1天,9月仍為大建。
  • 月球傳來一封喜訊,她拽住了她!
    昨天晚上8時58分在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後迷人的月面距離嫦娥五號探測器
  • 阿波羅11號升空!人類首次載人登月獲得圓滿成功
    月球室有兩個平臺(LM):一個下降平臺用於著陸,一個上昇平臺用於太空人返回月球軌道。在被土星五號運輸到月球以後,太空人將月球室和飛船分離,在太空中飛行三天直到進入月球軌道。之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移到「鷹艙」並在6月20日降落於月面的靜海基地。太空人利用「鷹艙」的上昇平臺從月面升空,加入在控制室等候的柯林斯。
  • 我們為啥要到月亮背面去?這回終於弄明白了!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預選著陸區,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你知道多少?
    1967年前蘇聯出版的月球背面圖,已經有4000個新發現的月球背面地形標識,同一年,蘇聯又發布了完整月面圖和月球儀。1968年美國阿波羅8號任務,太空人威廉安德斯作為人類首次親眼看到了月球背面的狀況,他還這樣描述:月球背面看起來象我在孩提時玩過一段時間的沙堆,它們全都被翻起來,沒有邊界,只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
  • [原]2022公曆、農曆、伊歷對照表
    伊歷,即伊斯蘭教的曆法,又稱希吉來歷(الهجري  Hajra),在我國也叫回回曆或回曆,通常用A.伊斯蘭教曆的星期,使用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法(與日本相同),逢金曜即陽曆的星期五為「主麻日」,穆斯林在這一天舉行「聚禮」。此外,伊斯蘭教曆9月為伊斯蘭教齋月,對這個月的起訖除了計算之外,還有看月的規定,即在8月第29日的傍晚,如見新月,翌日即為9月1日(進入齋期),8月仍為小建; 否則,第3日為9月1日(進入齋期),8月變為大建。
  • 《流浪地球》裡的邪惡符號 月球才是流浪星球
    月球是空心的,月月殼分為兩層,外殼是自然的星體,外殼厚度至多五英裡,因為目前最深的隕石坑深度不超過5英裡。月球內殼是堅硬的人造材料層,極有可能是輕而堅韌異常的納米材料,或者人類所不能了解的超級材料。厚度不詳,但足夠堅韌。月球內殼是堅硬的人造金屬層,厚度不知道,也許只有十哩,成分含有鐵、鈦、鉻等,能耐高溫、高壓、腐蝕,是一種地球人未知的合金。
  • 睡前消息【2020-7-28】種太陽
    可控核聚變被稱為「人造太陽」,能用極少量的清潔燃料產生大量能量,被視為解決能源和氣候問題的理想方案。接下來,ITER 計劃用 4.5 年完成安裝,到 2025 年進行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最終驗證核聚變商業化應用的可行性。
  • 月球基地丨中國空間站即將升空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總設計師表示這完全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協作,我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並投入使用,到時我國會為請求方提供免費的上行發射和空間站運行時機,還包括測控、收回等保證性服務支撐。美國也是請求方之一,但是我國卻拒絕了其宣布的「好友請求」,很多人疑惑,難道是為了報當年的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