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敘利亞內戰,為何變成了俄、土、敘混戰?

2021-02-19 李涵說歷史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點擊右上角推薦給你的朋友


我們都知道,在世界地理版圖上有個著名的「火藥桶」,那就是中東地區。二戰後,全世界大部地區重歸和平,唯有中東地區,以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矛盾為故事主線,大大小小的戰亂從來沒有停止過。

而近幾年,敘利亞突然成為中東這個「火藥桶中」的「爆點」。開始是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及「伊斯蘭國」之間的衝突,後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俄羅斯、以色列、土耳其、伊朗等勢力相繼參與其中,或明裡大打出手、或暗裡軍事援助,原本的敘利亞內戰也最終演變為大國博弈。

那麼,一場敘利亞內戰,怎會引得眾多大國爭相出手?原本是仇敵的敘利亞與俄羅斯,如今怎會成了盟友?土耳其又為何冒著激怒俄羅斯的風險,對敘利亞大打出手?李涵說歷史,今天就來聊聊:敘利亞內戰,為何引得俄、土等國大打出手?

 

無論是回看歷史,還是了解國際政治,李涵都有個習慣,先看地圖。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敘利亞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是連接地中海與黑海的交通要道。敘利亞西面臨海,遠眺歐洲,其他三面被土耳其、伊拉克、約旦、以色列、黎巴嫩等國環繞,西南面隔著以色列就是埃及。處於歐亞非三大洲接壤處的敘利亞,正好位於中東「火藥桶」的核心地帶,戰略位置異常重要。

自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中東成了名副其實的「火藥桶」,阿拉伯國家結成聯盟,共同對抗以色列。當時,全球冷戰格局剛剛形成,中東地區也劃分出兩個陣營:一方是美英支持的以色列,還有少數阿拉伯國家與美國暗通款曲;另一方是蘇聯支持的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領頭的是埃及。

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中,英法兩國為控制蘇伊士運河,聯合以色列對埃及開戰。蘇聯趁機在政治和軍事上大力支持埃及,取得了納賽爾政府的信任。戰爭結束後的1958年,敘利亞與埃及合併,成為蘇聯陣營中的一員。1961年,敘利亞重新宣布獨立。蘇聯深知敘利亞的重要性,於是繼續對其援助,以保持對敘利亞的影響力,加強在中東的話語權。

不過,蘇聯派出的專家經常對阿拉伯國家事務橫加幹涉,各國的不滿情緒持續發酵。1970年,阿薩德發動軍事政變,登上敘利亞政治舞臺中央。迄今為止,阿薩德家族執掌敘利亞已達50年之久。


 

阿薩德

按理說,一個推翻了親蘇政權上臺的政變者,肯定會遭到蘇聯的打擊報復。但阿薩德卻一轉身成了蘇聯的密友。這是怎麼回事呢?

浸淫政壇多年的阿薩德深知,自己立足未穩,蘇聯是得罪不起的。自從1967年,以色列發動「六日戰爭」後,敘利亞連首都大馬士革的「門戶」——戈蘭高地都丟了。面對死敵以色列的步步緊逼,必須找個靠山。當時的選擇只有兩個:冷戰兩巨頭——美國和蘇聯。但美國和以色列交好,自己別無選擇,只能倒向蘇聯。

於是,剛剛上臺的老阿薩德立即去莫斯科拜碼頭,謙遜的表達交好的誠意。時任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聽到敘利亞發生政變的消息後,本來惱羞成怒,準備出口惡氣,這時看到老阿薩德很識相,心裡的火氣立刻消了大半。在勃列日涅夫的心裡,不管是誰執掌敘利亞,只要聽話就行。於是,蘇聯重新將敘利亞列入「小弟」的名單裡。

1972年7月,埃及與蘇聯的關係越鬧越僵,敘利亞卻與蘇聯走得更近了。蘇聯甚至曾考慮過力挺敘利亞取代埃及,作為自己在中東的代理人之一,於是要求與敘利亞籤訂友好條約。不過老辣的老阿薩德明白,如果答應了蘇聯的提議,肯定會得罪阿盟老大哥埃及。敘利亞的政治地位和軍事實力跟埃及還差得遠,他可不想做那隻被人瞄準的出頭鳥,於是委婉的拒絕了蘇聯的「好意」。

雖然碰了個軟釘子,但因為埃及與蘇聯漸行漸遠,蘇聯就將更多心思放在了敘利亞身上。1972年,敘利亞準備聯合埃及對以色列開戰,老阿薩德請求蘇聯給予軍事援助。蘇聯二話不說,當年9月就在兩國間專門開闢了空中運輸線,各種裝備物資源源而來。為了表達謝意,敘利亞主動拋出橄欖枝,將地中海邊的塔爾圖斯港借給蘇聯。當缺少出海口的蘇聯聽到這個消息時大喜過望,那感覺完全是飢餓時天上掉下了大餡餅,瞌睡時有人送上了軟枕頭。這是蘇聯唯一的海外軍事基地。有了這個港口,蘇聯海軍艦隊終於可以直接面向地中海進行部署了。


塔爾圖斯港衛星圖片

 

有了蘇聯援助的武器裝備,敘利亞的底氣足了,於是醞釀從以色列手中奪回戈蘭高地,而埃及也想奪回西奈半島,兩個國家一拍即合。1973年10月6日,埃及、敘利亞聯軍突然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一度打得準備不足的以色列狼狽不堪。但戰爭後期,以色列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扭轉了戰局。冷酷的現實讓埃及認識到,虎口奪食並不容易,想要實現真正的和平還是要靠談判。於是,時任埃及總統納賽爾請美國出面當和事佬。面對現實,蘇聯也主動提出參加談判。

但長期積累的仇恨,加上民族宗教矛盾,敘利亞不甘心與以色列和談,因而與埃及漸行漸遠,其他阿拉伯國家也紛紛孤立埃及。1975年10月,老阿薩德突訪莫斯科,表示要與以色列血戰到底,希望得到蘇聯的支持。但勃列日涅夫認為老阿薩德的想法並不現實,與其無休止的消耗國力卻得不到好處,不如和談。於是,蘇聯勸敘利亞與埃及一起與以色列談判。沒想到老阿薩德斷然拒絕,揚長而去。

勃列日涅夫看到這個小弟如此不聽話,不禁怒從心起,下令停止向敘利亞運輸武器,並再次要求老阿薩德停止戰事。而已經坐穩了總統寶座的老阿薩德選擇以牙還牙,趕走了一部分蘇聯專家,並限制蘇聯艦隊在塔爾圖斯港的進出。兩國關係由此進入冰點。


勃列日涅夫阿薩德


到了1978年,眼看埃及就要與以色列達成和解,勢單力孤的阿薩德開始著急了。自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老阿薩德就將其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宗教矛盾是仇視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阿薩德對現實情況考慮得很清楚:就算不能消滅以色列,但最少也要與它保持武力上的均衡。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有超級大國蘇聯的支持。於是,阿薩德的臉上重新堆滿笑容,多次訪問蘇聯尋求修補兩國關係,爭取重新獲得蘇聯援助,尤其是新式武器。

這一回,蘇聯人咬緊牙關不鬆口:「我們的新式武器只提供給盟友,籤署了兩國友好條約再說吧。」有求於人的阿薩德只好答應。1980年,雙方籤署了為期二十年的友好條約,敘利亞終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新式武器。在蘇聯的援助下,至八十年代中期,敘利亞軍隊從裝備、訓練、指揮,基本實現了現代化,雖然還不能與以色列抗衡,但在中東也算是軍事強國了。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政治和軍事資源。蘇聯海軍地中海分艦隊雖然解散了,但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仍由俄羅斯繼續租用,成為俄羅斯在地中海唯一的立足點,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普京執掌俄羅斯後,用三個圈子來闡釋自己的外交政策:第一個圈子是俄羅斯認為的核心利益圈,包括親俄的白俄羅斯等國家;第二個圈子是其他獨立國協成員國;第三個圈子則是與蘇聯籤署過友好條約的國家,如朝鮮、古巴、越南、敘利亞等。俄羅斯力求通過圈子外交,確保自己的大國地位。

中東在全球的戰略意義毋庸諱言,美俄等國都不會輕易放棄對這一地區的影響。但近年來,中東地區的一些親俄國家如利比亞、葉門等國紛紛發生變故,剩下的國家紛紛倒向美國。伊朗、敘利亞成為俄羅斯爭取的對象。

巴沙爾

2000年,阿薩德去世,他的二兒子巴沙爾繼任總統。2005年巴沙爾第一次訪問莫斯科向俄羅斯示好,俄羅斯免除了敘利亞大部分債務,敘利亞則採購了大批軍火,並允許俄羅斯進一步擴建塔爾圖斯港口。

如今,擴建後的塔爾圖斯港已經可以停泊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各類軍艦。有了塔爾圖斯海軍基地,俄羅斯艦隊可以扼地中海、黑海、紅海、印度洋這些海洋要衝,保持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

除了軍事合作外,敘利亞與俄羅斯還保持著重要的經貿關係。俄羅斯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軍火買家就是敘利亞;俄羅斯在敘利亞還有大筆投資,其中包括能源、基建等。

還有一點讓俄羅斯不能放棄敘利亞,那就是大批來自車臣的武裝分子投入到敘利亞內戰之中,他們在「伊斯蘭國」的戰地指揮官中,佔據著重要位置。一旦巴沙爾政權倒臺,大量經受戰火考驗的武裝分子回流俄羅斯,將帶來不可預知的內亂。與其如此,不如在敘利亞將這些武裝分子消滅。所以,俄羅斯決不能容忍巴沙爾政權垮臺,否則將極大損害俄羅斯的利益。

那麼,土耳其與敘利亞又有著怎樣的仇怨,以致不惜激怒俄羅斯,出兵打擊敘利亞政府軍呢?


說起土耳其和敘利亞的恩怨,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

歷史上敘利亞曾被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帝國統治長達三個世紀之久,後來成為法國殖民地,直到1946年才獲得獨立。如今的土耳其具有強烈的大國野心,一直夢想著重現奧斯曼帝國昔日的榮光。所以,土耳其不放過任何可能影響中東地緣政治的機會,以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這也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左右逢源,卻又左右互懟,不惜火中取慄的重要原因。

從2011年初敘利亞爆發內戰以來,土耳其便不斷介入敘利亞內戰,支持反對派,企圖推翻巴沙爾政權。

那麼,土耳其為何要推翻巴沙爾政權呢?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其實,這與宗教派系有關。伊斯蘭教主要分為遜尼和什葉兩大派系,遜尼派被認為是正統,分布在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像土耳其的大多數國民就屬於遜尼派,歷史上奧斯曼帝國蘇丹還自封哈裡發,以全世界伊斯蘭教正統領袖自居。而什葉派的信徒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等國。跟土耳其一樣,敘利亞的大多數國民也屬於遜尼派,什葉派只佔大約13%。但是,長期執政的阿薩德家族卻屬於少數的什葉派,所以土耳其敵視敘利亞政府,必欲推翻而後快。而伊朗作為什葉派的主要力量,理所當然的支持敘利亞。

所以,敘利亞內戰其實就是伊斯蘭遜尼派和什葉派在中東地區的博弈,土敘兩國則成了博弈雙方的急先鋒,而俄羅斯、美國、以色列、伊朗等國則因為自身利益或明或暗的參與其中。

當然,土耳其和敘利亞的矛盾還不止於此,庫德人問題也是兩國關係惡化的導火索之一,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關注和轉發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敘利亞內戰
    [4]  [27]  敘利亞內戰交戰各方綜述自2011年3月敘利亞危機爆發後,在地區大國以及以大國的幹預下,敘利亞局勢從示威遊行到武裝衝突,從「敘利亞自由軍」出現到「伊斯蘭國」異軍突起,並最終形成敘政府軍、反對派武裝、極端組織武裝等多方混戰、搶佔山頭的局面。
  • 十年敘利亞內戰,哪些國家參與,哪些軍事力量存在
    哈菲茲·阿薩德使敘利亞從一個渙散弱小的國家變成一個地區強國,老總統功不可沒。阿薩德的二兒子巴沙爾逐漸浮出水面。2000年7月他當選敘利亞總統;2007年5月連任;2014年6月連任。2011年3月,學生塗鴉反政府內容被逮捕,由此引發騷亂,後來逐漸演變成武裝衝突,敘利亞進入內戰狀態,一直到現在都無法平靜下來。敘利亞戰爭已經走過10個年頭,並沒有平靜的趨勢,各方力量交織,錯綜複雜。
  • 敘利亞內戰進入2.0階段,已變成「袖珍版世界大戰」
    利刃/木鐸敘利亞內戰持續至今,已經有9年的歷史,雖然名為"內戰",但其中各方勢力角逐,不僅有政府軍與叛軍,還有國際列強
  • 敘利亞內戰的原因
    敘利亞內戰造成400多萬難民,逃往歐洲,難民本身受苦受難,而進入歐洲國家後也引發了一些暴力犯罪。以紐西蘭這個白人恐怖分子就寫了「告天下書」並進行了復仇。造成了及其惡劣的後果,遭到了人類的譴責。敘利亞八年的內戰,國家已滿目瘡痍,遍地廢墟,整個國家陷入危機之中。
  • 俄土之間:美國熊了
    這是土與北約秘書長會晤後說得話,這說明土沒從北約秘書長口中得到強硬支持的保證,也說明北約不敢正面公開和俄國抵牛,而這個「北約」則更多代表的是歐洲勢力。昨晚看電視報導說,美國希望土耳其暫時關閉敘土邊界,美國不敢和俄國正面交鋒的底牌也已經出來。歐美是土耳其可依仗的二個頂尖勢力。
  • 熱點:敘政府軍首次在三個戰線同時作戰 得俄空軍幫助
    據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報導,12月上旬,在俄空天軍支援下,敘利亞政府軍在北部阿勒頗省、伊德利卜省連續取得重大勝利,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 (IS
  • 敘利亞戰亂臺前幕後
    2017年4月和今年4月,美國和美英法三國兩次以「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為由發射飛彈,對敘實施「精確打擊」。  俄羅斯與敘利亞有著深厚的傳統關係。在巴沙爾政權最危急的時刻,2015年9月30日,俄空天軍應敘政府請求在敘展開軍事行動。此後不久,巴沙爾訪問俄羅斯,與俄協商對表。
  • 土耳其空軍為何沉默?阿薩德發布禁空令,俄羅斯允許敘軍動用S300
    2015年11月,土耳其空軍的F-16戰鬥機擊落了一架越境的駐敘俄軍蘇-24戰鬥轟炸機,俄土關係一度十分緊張,其後因為俄羅斯政府在2016年安拉克未遂政變中支持埃爾多安
  • 俄SU57增兵敘利亞 3月將是中俄與美激烈交鋒窗口期
    事後,美國聲明發動空襲是因為俄敘聯軍進攻庫德武裝。實際上,美軍空襲前俄敘軍隊與庫德武裝並未發生戰鬥,俄羅斯僱傭軍和敘利亞軍隊是根據與庫德武裝的協議,前往庫德控制區溝通接管油田的。下圖中的JUBAYLAH就在事件爆發地附近。
  • 俄在敘新設基地捍衛反恐戰果
    俄國防部近日證實 ,俄軍將在敘利亞東北部城市卡米什利設置一座基地並部署武裝直升機 ,為在敘北部邊境巡邏的俄軍憲兵提供安全保障 。俄方表示,未來根據形勢需要,將會在該地部署預警和防空系統。在各方圍繞敘戰後利益分配和中東格局重塑展開博弈之際,俄在關鍵地域設置軍事基地,既有助於捍衛反恐成果,維護自身利益,又有助於提升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 敘利亞政府軍宣告勝利 七年內戰步入尾聲
    原因是他在報導敘利亞內戰新聞的時候,那種一聽就讓人難以忘懷的「魔性」語調:鳳凰威獅——哈桑阿巴斯——敘裡亞打麻士革——包刀~~~這是哈桑阿巴斯有意為之,目的就是讓更多人記住他,從而注意到他的家鄉——敘利亞內戰的情況,加強國際社會對敘利亞局勢的關注。作為敘利亞的戰地記者,每次報導都冒著生命危險。
  • 敘利亞內戰摧毀了學校,讓孩子們無處上學,連參加考試都成了奢望
    美國到處賣武器,為何從不怕被仿製?我國專家拆開後明白了美國沒想到自己隨口一吹牛,我們竟真的造了出來,還更加先進!如果論起來的話,敘利亞內戰內戰已經持續10年了,這實際上就是人間的悲劇,在這場內戰當中不僅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還破壞了許多東西,其中就包括敘利亞的教育體系。
  • 從歷史角度來看:敘利亞為何會遭到美國和以色列的空襲?敘利亞到底惹了誰?
    就在此次空襲的前兩天,美國剛剛對敘利亞東部地區實施過空襲。其實這次軍事行動跟敘利亞關係不是特別大,主要是針對伊朗的,美國想簡單向伊朗示下威,可是又不敢去伊朗炸,那樣他們之間的麻煩基本無解了,於是跑到敘利亞炸了下敘利亞境內的伊朗勢力,教訓了伊朗,又恰到好處不至於完全翻臉。敘利亞為何「空襲」不斷?美國和以色列的兩次空襲有什麼聯繫?
  • 川普對普京警告無效,美俄將在敘利亞攤牌
    9月4日,俄空天軍四架戰機從敘利亞赫梅米姆空軍基地起飛,對伊德利卜省設施實施了高精度飛彈打擊。5日,法軍總參謀長勒古安特爾稱如果有使用化學武器的情況,法軍將再次對敘實施打擊。法國看似強硬,其實留有退路,它將軍事打擊的前提設定在「化學武器攻擊」上,至於是否存在化武攻擊?取決於法國對「白頭盔」提供的「證據」態度,信則有,不信則無。
  • 俄土在伊德利普設立非軍事區背後暗藏的玄機
    老朋友請轉發,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而土耳其和美國卻在伊德利普問題上出現了共同話題,這使之前幾近崩潰的美土關係一下找到了利益的共同點,美國立馬顯得興奮,開始積極介入伊德利普戰事,揚言要對敘利亞政府軍實施再次空中打擊,為此美軍開始了大規模的排兵布陣,地中海和中東上空一下瀰漫起戰爭的氣氛,不僅如此美軍還拉開架勢準備介入伊德利普地面戰。這對普京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好的消息,因為一旦美軍介入了伊德利普地面戰就會出現美土重關係新捆綁的問題。
  • 土耳其重兵雲集邊境,俄敘聯軍突破美國防線,俄羅斯已做好開戰準備!
    當天上午,俄羅斯新聞發言人瑪麗亞.扎哈諾娃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俄敘聯軍已經成功渡過幼發拉底河,並在對岸建立了陣地。在這次行動中,美軍沒有做出反應。渡過河的是敘利亞最著名的精銳部隊老虎部隊。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幼發拉底河是美國的一條紅線。俄敘聯軍在戰場上接連取得大捷之後,美國坐不住了,軍方高級將領羅伯特站出來威脅到:美國絕不允許敘利亞政府軍越過幼發拉底河。外界普遍認為,只要敘利亞突破這一底線,美軍就會發動軍事打擊。
  • 俄戰機被土耳其擊落,世界面臨大地震!
    某種程度上說,這件事是過去幾年大國博弈下背景下的一次大爆發,與10多年前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利比亞戰爭,以及2013年普京力阻白宮對敘利亞動武、烏克蘭爆發街頭革命和內戰、俄羅斯軍事出擊敘利亞、俄客機被炸墜毀、法國巴黎恐襲是一脈相承。這起事件是有策劃、有計劃的針對俄羅斯的戰爭行為。
  • 【國關青年說】曾慶學梓:敘利亞與土耳其在伊德利卜問題上的衝突及未來走向分析
    未來敘土雙方採用什麼方式解決伊德利卜問題,更大程度上取決於相關各國間的政治博弈進程。 一.敘土「伊德利卜衝突」的發展歷程及現狀伊德利卜省是敘利亞西北部與土耳其接壤的一個戰略要地是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盤踞的大本營。
  • 土耳其動用300毫米火箭炮轟炸俄軍基地:敘戰場開春第一仗打響
    土耳其為何在2月9日深夜至2月10日凌晨對俄軍基地發起火箭炮打擊,原因可能是該時段俄空天軍正在與敘利亞政府軍進行聯合行動,對敘利亞塔金市附近的土耳其車隊進行空襲
  • 上萬名僱傭兵投入戰場,200架無人機打頭陣,俄敘聯軍遇空前危機
    近日,據媒體報導,俄敘聯軍在敘利亞遭遇了空前危機,最近有消息稱西方派出了上萬名僱傭兵投入戰場,美國還提供了200架無人機打頭陣,對俄敘聯軍和俄羅斯部署在敘利亞的基地發起了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