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外界對中國核武器數量的猜測毫無根據

2021-02-28 中國搜索
中國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2020年10月15日,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接受俄《生意人報》記者葉連娜·契爾年科採訪,就中國核政策和核力量發展、中美俄三邊軍控談判等問題闡述了中方原則立場。

  

傅強調,中國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並一直將自身核力量規模限制在維護國家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這一政策不會改變。中國對成為核超級大國不感興趣,不會走冷戰時期美蘇瘋狂進行核軍備競賽的老路,中國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參與核軍備競賽。

  

傅駁斥了美國對中國核力量建設的無端指責並指出,中國奉行自衛防禦的最低核威懾戰略,是基於中國自身安全需要和核武器作為終極威懾手段的性質等考量作出的戰略選擇,外界對中國核武器數量的猜測毫無根據。中方加強戰略能力建設,是新形勢下確保核武庫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客觀需要,希望外界客觀正確看待。事實上,其他核武器國家也都在進行核武庫現代化,美國甚至計劃斥資1.2萬億美元升級其龐大的核武庫。

  

傅表示,核透明包括政策和意圖透明及能力和數量透明兩方面。能力和數量透明不一定會帶來互信,一個擁有約6000枚核彈頭、並堅持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公開其核力量,與其說是透明,不如說是威懾,絕不會使別國感到更加安全。從增進互信、避免誤判等角度看,核政策和意圖透明更具現實意義。中國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這是最有意義的透明。當前,美國正持續升級其龐大核武庫,奉行進攻性的核戰略,擴大核武器使用範圍,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研發新型「可用的」核彈頭,大力發展反導和外空武器系統,並揚言要在中國周邊部署陸基中導,嚴重損害全球戰略穩定,對中國核力量的生存性造成衝擊。在此背景下,中國必須對核力量規模保持適度模糊,以確保自身核威懾的有效性。

  

傅指出,美不斷毀約、退群,提出所謂的三邊軍控談判,是為其自身擺脫條約束縛、謀求絕對戰略優勢製造藉口。中國核力量與美俄相比完全不在一個量級,要求中國參加所謂的三邊軍控談判不公平、不合理、不可行,中國不會參加。如美願將自身核力量降至中國水平,中國願參與國際核裁軍談判,但這在可預見的將來恐怕不會發生。

  

傅表示,中國不參與所謂的三邊軍控談判不意味著迴避自身核裁軍責任、拒絕參與國際核裁軍努力。事實上,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國際核裁軍努力,為《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達成作出了重要貢獻,積極支持條約核查系統建設,並始終恪守「暫停試」承諾。同時,中國一直積極推動裁談會儘早就防止外空軍備競賽、向無核武器國家提供安全保證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為激活五核國對話機制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願在聯合國、裁談會和五核國機制等框架下,與各方就事關戰略穩定的廣泛問題進行探討,也願在相互尊重基礎上與各方就戰略安全問題開展雙邊對話,但不接受任何脅迫與訛詐。

(原標題: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接受俄《生意人報》採訪)

相關焦點

  • 中國,確實到了增加核武器數量的時候了!
    正是因為如此,讓我們在外交層面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西方始終在造謠,中國始終在闢謠……造謠的言論,一般都是非常吸引眼球的;而闢謠則需要講很多道理,甚至以各種數據或論文的形式才能說清楚,效果非常的差。比如,3月12日的時候,外交部的趙立堅就提出「疑問」,要求美國回答:「零號病人是什麼時候在美國出現的?有多少人被感染?醫院的名字是什麼?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了武漢。美國要透明!要公開數據!
  • 捏造爭端毫無根據!中國警告印度不要「戰略誤判」
    印媒稱,中國7月3日警告印度不應「對中國有戰略誤判」,這是對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出人意料地到拉達克視察並與印度士兵見面作出的強烈回應
  • 美就核武器問題攻擊中國 外交部:賊喊捉賊、自娛自樂、自欺欺人
    在今天(5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美國務院發表文章指責中國核武器建設不透明且具有威脅性進行提問。
  • 全球擁有核武器的九個國家
    根據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CANW)的說法,亞美尼亞雖然加入了「禁止核武器條約」TPNW談判,但是卻投了棄權票。而白俄羅斯壓根兒就沒有參加這些談判,也放棄了TPNW的投票。該基地一直被外界認為是專用來測試海基彈道洲際飛彈、海基巡航和防空飛彈系統的。這場爆炸的原因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猜測,暗示俄羅斯正在製造另一種核動力巡航飛彈。俄羅斯聯邦原子能機構在為爆炸中遇難的專家舉辦的告別儀式上提到了引發爆炸是因為"測試新的特殊設備",而歐美許多人士猜測,這個"特殊設備"或許是一種核動力發動機。
  • 朝鮮的核武器離世界到底有多近?
    根據媒體報導,這是朝鮮第六次實施核試驗,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而且號稱是成功實驗了核武器裡威力最大的 氫彈 。都是核武器,但是原子彈的威力不如氫彈大。根據中國氣象局的消息,小半個中國都處於核生化汙染的潛在危險當中。另外一張圖片,來源於英國發行量很大的《每日郵報》。郵報在2016年1月的一篇探討朝鮮的火箭到底發展到什麼階段的時候,配了下面這張圖。
  • 中國核彈數量首次被公開?五角大樓給咱挖了個坑,目的已顯而易見
    近日,五角大樓發布新報告,渲染中國的軍事威脅,在其中,中國核彈數量也首次被公開,五角大樓給中國挖了個坑,目的顯而易見,但中國不會上當,發展國力是中國的必然選擇,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發展軍事力量。美國首次公布中國核武器數量近日,美國五角大樓發布了新一期的《中國軍力報告》,在這份報告中,美國首次評估了中國的核力量,公布了中國核彈數量。該報告表示,中國的核彈頭數量應該略微超過200枚。
  • 中國需要擴充核彈頭到1000枚嗎?
    正如去年5月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有關希望中國加入美俄軍控協議的觀點時所表述的,國際軍控界不少人對此都有個疑問,美方是想把中國的核力量談到美國的水平,還是想把自己的核力量削減到中國的水平?中國核武器現狀:西方稱有290枚核彈頭 中國不公布數量有原因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2019年6月發布的報告稱,2018年全球核彈頭總數為13865枚,較之於上年的14465枚略有下降,其中,美俄兩國核武器佔全部的九成以上。
  • 美國逼中國公開核彈數量,中國霸氣回復3個字
    如果世界的核武器同時引爆,足以毀滅20個地球。可以說,人類現在被「核彈」的陰霾所籠罩。近些年來,我國的武器裝備技術發展十分迅速。但對於中國到底擁有多少核武器的問題,一直就是個謎,也是許多西方國家非常關心的問題。中國是世界上用最短時間成功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同時也是用時最短成功研製出氫彈的國家,至今為止,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氫彈的國家。
  • 美:中國多少核武器?華春瑩:當時就念了一句詩
    1月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美國務院發表文章指責中國核武器建設數量不透明且具有威脅性進行提問。
  • 要反對核武器,就必須擁有核武器
    這兩天,《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關於中國增加核武器及東風41戰略飛彈數量的說法,引發了網絡熱議,路透社記者還把這個話題帶到了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
  • 一旦爆發核戰爭,只能任由美核武器摧毀蹂躪?核彈頭少≠必死無疑
    據悉,中國目前核彈頭數量總計320枚,而美國核彈頭數量卻有高達5800枚,相比之下,中國核彈頭數量「少」得可憐。  現在,中美關係越來越緊張,讓很多人擔憂一旦雙方爆發核戰爭,是不是我國只能任由美國核武器肆意摧毀蹂躪?  在外界眼裡,很自然地將一場戰爭的輸贏定在了核彈頭數量多少上,只有大量增加核彈頭數量,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威懾力,以實現和平。
  • 外交部回應美方炮製「中國威脅論」 :不公正、不道德
    ,正實施網絡竊密行動;美國防情報局也發報告稱,中俄將太空視為現代戰爭重要部分,並將反空間能力作為削弱美及盟友軍事效力的手段……針對以上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今天(1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一一回應。
  • 中國國旗是美國人想擺就能擺的嗎?!
    他先是一則6月10日的貼文中宣稱,雖然中國不會來,但「維也納的談判座位仍會等著中國」,就這樣憑空樹立了一個中國「得來參會」的「靶子」。而如今,隨著今天美俄會談的展開,這個美國政府的「軍控代表」便又「自導自演」地朝著之前他自己編造出的那個「靶子」開起了槍,發帖抱怨我們「不來參會」,然後就污衊我們是「躲在長城後面秘密發展核武器」。
  • 中國到底需要多少核武器才夠?
    中國擴充核武庫」成為了新聞熱潮,有人說中國需要核武器800枚,有人說至少1000枚以上,也有人說目前的中國核武完全夠了。 那麼,中國到底要多少枚核武器才夠呢? ▲國外機構統計的各國核武數量任何問題,如果秉承老成守舊的思想、以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都不好。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搞清楚一些基本變化。 一方面是中美關係的變化。
  • 美國又把矛頭對準中國!決不忍讓,我外交部強硬懟回去
    決不忍讓,我外交部強硬懟回去美國是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其軍事能力在國際社會無出其右,但美國卻時時刻刻將別的國家視為安全威脅並以此為由對其他國家實施打壓以維護美國的霸主地位;在美國對其他國家的所謂安全擔憂中,核武器問題無疑是其最為注重和十分敏感的問題
  • 解讀:中國東風31洲際飛彈 可載100萬噸級核武器
    根據美國研究人員的判研和其他消息,該型飛彈裝備了多個彈頭,結合中國的技術水平,該彈應該具有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能力。  早在2003年前,東風-31及其改進型東風-31A型就進行過試射。時隔十多年,中國在該彈基礎上試射一款新型飛彈並不尋常,尤其是更大、射程更遠的東風-41彈道飛彈已經進行數次試射,此時再開發另一種用途接近但卻截然不同的洲際飛彈,著實有些令人意外。
  • 美國人猜測:中國「十四五」造艦計劃將是史上最大規模
    而近幾年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各國對我國公布的五年計劃也越來越關注。今年的「十四五計劃」已經確定,而美國對我國海軍一向非常關注。近日美國《外交官》網站對中國海軍在第十四個五年計劃中的採購計劃進行了猜測。文章稱,在今年全球多個主要海軍國家都對未來的長期採購進行了規劃。
  • 印度是怎麼擁有核武器的
    在60年代,印度就公開表示,自己不會放棄擁有核武器的可能性。在當時的世界各大國中,是唯一一個沒有參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國家。當時,印度的假想敵中國已經在1964年和1967年分別開發出了原子彈和氫彈。
  • 相比數量技術才是王道:理解中國核思維對戰略穩定的追求
    在中美兩國的核對話中,美國學者對中國核透明的一項指責就是,不知道如何根據中國的核戰略原則(如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推導出中國對核武器數量的要求。在美國,對核武器數量的要求是根據需要打擊的目標的數量推導出來的。需要打擊的目標越多,需要的核武器數量就越多。實際上,這個原則是似是而非的。
  • 印度敢用核武器麼?
    這讓毫無基礎的印度迅速發展起了自己的核力量。當然,由於印度拒絕籤署《不擴散核條約》,核大國對它的援助都只能在臺面下進行,或是打著民用核技術的旗號。這個簡單的心機當然也找到了合適的掩護。1956年,印度就建成了第一個核反應堆CIRUS。名義上是為了研究核電技術,但其實這裡的技術實驗就是為了給後來的核武器做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