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74突擊步槍
AK-74(俄語: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 1974 года,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1974年型)是蘇聯在1970年代開始生產及裝備的5.45×39毫米小口徑突擊步槍。
AK-74亦是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在1974年設計,採用了與AK相同的氣動式原理和迴旋槍機閉鎖方式。50%的零部件與AK的改進型AKM的零件相同,只是為發射5.45毫米口徑的槍彈而進行了相應的修改。AK-74發射5.45×39毫米(M74)小口徑步槍彈,機匣由模壓金屬片製成,極其耐用。在外形上與AKM相似,最大的區別是採用結構複雜的圓柱形槍口制退器,利用火藥氣體具有制退和減震的作用,以利於提高射擊精度。AK-74亦保留AKM的機匣外型,既在槍口對應6KH4刺刀,亦同樣可以在依靠華沙條約導軌上加裝各類瞄準鏡及加掛GP-25榴彈發射器。
在越戰時期,7.62×39毫米與5.56×45毫米口徑子彈都已經通過考驗,也顯現出不同的特質,蘇聯的7.62×39毫米子彈在較遠的射程情形下仍有足夠的殺傷力,但是射程越遠,彈著點偏差的越嚴重,而且後座力也比較大。
AK-74雖然由AKM改良而成,但也加入了許多全新的設計,由於改用了5.45毫米口徑子彈,槍管口徑與膛室也要修改,槍口也換上了大型的槍口制退器,這一款槍口制退器除了有助於減少後座力外,亦有效將發射聲音往前方擴散,其彈匣也改為塑料製造。由於小口徑彈藥後座力低,加上這個槍口裝置的效果,AK-74的連發散布精度大大提高了。不過這種制退器雖然制退效果明顯,但卻有另一個缺點,槍口焰會比較明顯,尤其在黑暗中射擊。
AK-74是前蘇聯裝備的第一種小口徑突擊步槍,也是世界上大規模裝備部隊的第二種小口徑步槍(第一種是美國的5.56毫米M16),首次露面於1974年11月7日的莫斯科紅場閱兵儀式當中,從1980年代到蘇聯解體前是蘇聯軍隊的制式裝備。AK-74參與的首場戰爭是1979年阿富汗戰爭,在蘇聯解體後也繼續在多個繼承國中服役至今。除前蘇聯成員國外,AK-74並沒有如7.62×39毫米口徑的AKM和其他仿製型般在世界各地普及起來。主要原因是彈藥不通用,以及部分第三世界國家的用戶對小口徑槍械並不太感興趣。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年產40000多支,力壓三八大蓋,抗戰中最好的國產步槍:中正步槍
經典中的經典,解放軍裝備過最帥的單兵武器——56式半自動步槍
中國名槍,威震港臺黑白二道的「紅星手槍」五九式手槍
自動步槍的開山鼻祖究竟有多厲害呢,看看M1式加蘭德步槍
盤點全球擁有可怕威力的衝鋒鎗:最後一把衝鋒鎗的第一用戶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