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日美軍,一個被打上了許多標籤的名詞,一個只要有消息就會上日媒頭條的群體,最近又被「針對 」了。
日本《東京新聞》10月13日發表了駐日美軍5年事故的專題調查報告。根據報導顯示,截至今年3月的5年時間裡,日本國內發生2215起與美國軍人和軍隊文職人員有關的事件和交通事故等,在庭外和解補償、民事訴訟賠償損失費方面日本政府承擔約3.2億日元(約合295.2萬美元)。
(圖截:東京新聞)
據防衛省介紹,美國軍人和軍隊文職人員5年來引發的事件和業務事故為382起(非執行公務期間為144起),交通事故為1833起(非執行公務期間為986起),共計2215起,公務和非公務期間的事故幾乎是各佔一半。
不過報導強調,這份相對官方的調查報導給出的結論數據,仍然算是小巫見大巫,因為美國軍人和軍隊文職人員非執行公務期間引發的事件和事故的處理程序極為複雜,很多日本民眾遇到了,只當自己倒黴忍氣吞聲。
《日美地位協定》規定,如果美軍認定為公務事件和事故,則日美兩國政府根據加害責任程度進行補償。
劃重點的來了,即便是美軍負全部責任,日本政府也要負擔25%的賠償損失費。如此一來,這5年間日本政府就替駐日美軍負擔了約為3.2億日元的賠償費用,其中公務事件和事故的賠償費約達1.4億日元。
如果真的是被美軍核定非公務事件和事故,那就更有理難說了,因為根據美日的協議,受害者的賠償金是需要肇事者賠償,美國政府只提供一(微)定(薄)的撫恤金。受害者需要通過日本政府向美國政府申請撫恤金,而且並非受害者想要多少就開口要多少,而是美國政府想給多少就給多少。
(圖源:BBC)
更諷刺的是受害者想找律師幫忙多爭取點利益都很難,因為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很多律師一聽到肇事者是駐日美軍,就趕緊繞道走開拒接案子,長此以往日本民眾就只能自認倒黴。
這樣一來駐日美軍和日本民眾應該積怨很深,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日本曾在2017年做過一次大範圍的民眾對美軍駐日基地看法的一系列調查,得到的結果非常有趣。
在美軍基地對日本安全有沒有必要的問題上,日本全國有71%認同,只有20%否定。但是衝繩卻例外,只有44%認同,否定的態度高達48%。
這份調查結果,在細化到性別和年齡對比上,更為「戲劇化」,全國男性有82%認同,女性認同率較低有62%(衝繩男性52%認同,女性38%認同)。年齡劃分上,年輕群體的認同度較高達65%,年長者群體認同度較低,並未過半。
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日本國民對美軍駐日基地的認同度還是較高的,特別在年輕群體中。這與近年來駐日美軍通過各種活動拉近與日本當地關係以及提升自己的形象有關,但是由於1995年衝繩美軍輪姦事件等事件,女性對其認同度相對不高。
這樣的調查結果其實反應了日本民眾的矛盾心態,通過官方等多途徑的宣傳,民眾認為美軍基地的存在是有利於日本安全的,但是實際生活中卻出現了很多相處障礙,噪音問題就是首要問題,民眾對其其實是很不滿的。
同樣的生活便利程度,在軍事基地周圍的房價(包括房租)就比非軍事基地周圍低很多,但即便這樣,售賣租賃的情況都不太樂觀。
調查中之所以衝繩地區結果相對特殊,是因為美軍駐日基地起碼有一半都在衝繩這個小島上,本來面積就不大 ,連日本國土面積1%都不到,卻承受著74.4%的美軍軍事設施,有33個軍事基地。
(圖源:AP)
這樣密集的編排當地居民日日如同生活在嘈雜的「噩夢」裡,加上歷史問題,反對聲尤為突出,也是很好理解的。
現在日本大部分民眾和政府都認為美軍駐紮利大於弊,只要不生活在美軍出現密集的區域受幹擾程度也不會太大,所以能忍就忍著。
但是即便如此,美軍仍是不知足的。今年9月3日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刊登了題為《美國駐日軍事基地就是坐以待斃的鴨子》的文章。
文章認為日本政府在給美軍軍事基地這件事上表現的尤為雞賊。作者表示美國在日本使用的部分基地最初是為二戰日本軍隊建造的,比較老舊,日本政府並不願意為此翻新保養進行投資。
美軍分到的基地大部分都是處於易被巡航飛彈攻擊的地方,而且由於基地和跑道的限制,美軍並未有抵禦第一波飛彈攻擊的能力。言下之意就是美國在保護日本,日本卻把美軍當成人肉盾牌。
除此之外作者還認為日本的民航發展太過度了,很沒有必要,不如將部分民航跑道劃分給各美軍基地使用,最好有100多個。這樣才能在戰時極大極快的發揮美軍的價值。
還真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不過不論美國表現的多沒皮沒臉,日本政府當下還是會照單全收,民眾們也就只能反對反對發發牢騷了~
點擊下方圖片,即刻跳轉
戰忽局聯名款衛衣勁爆來襲,點擊下↓↓↓圖,海帶纏潛艇即可穿在身上~
本文到此為止,以下為微信平臺自動配送廣告,與本號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