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宋楠的「換個角度看車市」公眾號(leningrander2408)第一時間獲悉全球新能源行業情報分析及軍用裝備發展態勢
本文為宋楠的日本衝繩(琉球王國)觀禮比亞迪K9電動大巴出口活動之餘撰寫的系列遊記第二篇。另有研判美駐日本衝繩海軍陸戰隊裝備篇;大明帝國藩屬之琉球王國現代節拍美食篇;衝繩的日清戰爭遺蹟和博物館篇。
此前,筆者曾經以另外一個身份前往日本陸軍駐北海道軍事基地進行拍攝。至今筆者已經完成了日本陸軍帕傑羅「73式」輕卡車、「96式」輪式裝甲車、「87式」輪式裝甲偵察車、「輕裝甲車」、「16式」輪式突擊炮等現役主力輪式裝備。並在第一時間就日本陸海軍新能源技術軍用化發展策略,「6輪驅動油電混動105突擊炮」和「增程式油電混動履帶試驗載具」進行了獨家報導。
尤其是2016年5月,筆者在中國華北地區某地對日本陸軍現役帕傑羅「73式」輕卡車進行了全球獨家深度測試。截止2017年12月14日,筆者撰寫的日本陸軍傳統動力輪式裝備,日本陸海軍新能源技術軍用裝備的評測稿件,全球範圍內獨一無二。
本文為筆者2017年12月1日,前往日本衝繩觀禮10臺比亞迪K9電動大巴商業化運營儀式期間,對駐守衝繩那霸機場的日本陸軍、海軍、空軍、海上保安廳多款裝備,美軍駐衝繩嘉手納基地的軍用裝備進行精準拍攝並撰寫的評測報告。
原本計劃攜帶3臺相機(1代A7+24-240鏡頭;1臺A7RM2+24-70鏡頭;1臺DF+24-85鏡頭)前往日本便於快速街拍日本陸海空軍裝備,並用長焦抓拍遠距離海空軍裝備。
奈何出發前5天因為意外導致右手骨裂,佩戴半包圍石膏。右手及右手臂腫脹到難以使用相機。最終選擇攜帶2代A7RM2+24-70鏡頭,並將照片文件尺寸調節最大(約36兆)。因此本文部分圖片經過放大切割處理,圖片質量欠佳,盡請見諒。
本文禁止任何網站或公眾號轉載!
1、日本陸海空軍、海上保安廳及美軍共用那霸機場(基地)簡介:
那霸機場位於日本衝繩(琉球王國)那霸市,屬於民用機場。那霸機場是一座位於日本衝繩縣那霸市的民用機場。每年有大批旅客進出該機場。那霸機場專業的保障能力,吸引了眾多航空公司在該機場開通航線。與此同時,那霸機場還是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附近還有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基地與那霸機場有著相重疊的空域。
日本衝繩距離中國南京戰區直線距離700餘公裡、距離福州戰區不足900公裡、距離臺灣也只有700餘公裡。作為日本所謂防空識別圈重要警戒基地,那霸機場駐守的日本海軍航空兵配屬的大量「P3-C型」反潛機、日本空軍F-15J型戰鬥機和"E-2C型」預警機。與那霸機場「咫尺相望」美軍駐衝繩的嘉手納基地不僅裝備百餘架「F-15」系列戰鬥機,更率先裝備旨在威懾中國空軍的「F-22型」隱形戰機,具備兩棲攻擊能力的「V-22型」短距垂直起降運輸機以及"E-3」大型預警機。
近年來,中日矛盾不斷加劇,圍繞釣魚島爭端、臺灣爭端以及解放軍空軍大量裝備「三代機」,解放軍海軍055系列萬噸級驅逐艦、052系列大型驅逐艦、054系列4千噸級護衛艦以及「宋」和「元」級柴電潛艇、「晉」和「商」級核潛艇,突出第一島鏈動作不斷。我人民海軍與日本海空軍摩擦加劇,而日本衝繩那霸機場以及在周邊附屬基地,無疑將成為中日戰爭爆發被摧毀的重要目標。
近年來,駐守解放軍空軍沿海各前線機場的殲-10、殲-11、轟-6等戰機輪番升空前往日本相關空域巡邏,迫使駐那霸機場日本空軍F-15戰機和E-2C預警機以最大強度升空應對。由此帶來的是日本海空軍戰機提前老化和飛行員身心疲憊,最終引發多次重大飛行事故。
2、場日本海上保安廳駐那霸機場裝備解讀:
作為軍民混用的前線機場,那霸機場承擔日本陸軍、海軍、空軍以及海上保安廳相關裝備存儲、使用和後勤支持任務。
上圖為筆者在那霸機場3層觀景臺拍攝的日軍相關作戰設施細節特寫。
紅色箭頭:民用航空器維修倉庫
白色箭頭:日海上保安廳代型巡邏機停機庫(1架)
黃色箭頭:日海上保安廳中型飛機停機庫(2架)
橘色箭頭:日海上保安廳直升機停機庫
上圖為日海上保安廳大型停機庫放大細節特寫。
白色箭頭:義大利製造的「阿古斯塔AW-139」中型直升機
紅色箭頭:法國達索「獵鷹-900」飛機
日海上保安廳裝備的達索「獵鷹-900」飛機,碩大的後垂尾以及「品字形」布置的三臺發動機,是最醒目的外觀識別特徵。
3、日本海軍駐那霸機場裝備解讀:
與海上保安廳停機庫並列間隔1.9公裡的是日本海軍停機庫和停機區域。共有4-5組大型停機庫,以及約8架P3-C型大型反潛機處於待命狀態。
由上圖可見,2家P3-C大型反潛機在停機坪待命,1家P3-C反潛機在機庫內修整。
在2000年代,我人民海軍裝備的水面艦艇多為排水量3000噸級051型「旅大」級驅逐艦、4000噸級「旅滬」級驅逐艦、6000噸級051C型驅逐艦和8000噸級蘇(俄)制「現代」級驅逐艦為主。在圍繞著中國釣魚島邊境摩擦衝突中,日本海軍P3-C型反潛機扮演了威脅中國海軍水面及水下作戰艦艇安全的角色。源於冷戰期間,日本海空軍作為美軍亞洲存在的重要環節,本身就擁有全球最大強大的反潛戰鬥力。
4、日本空軍駐那霸機場裝備解讀:
位於那霸機場日海軍機庫另一側為日本空軍第5航空聯隊裝備的E-2C中型預警機機庫及停機坪。
如上圖所示,其中1組機庫內停放3臺後備狀態E-2C預警機,在停機坪處於準待命狀態的3臺E-2C預警機。
實際上,駐守那霸機場日本空軍常年都有6-8臺E-2C預警機處於隨時起飛狀態。處於操作指令以及預警級別不同,待命狀態的E-2C預警機或處於機翼摺疊狀態,或處於展開至起飛狀態。
E-2C中型預警機為美制航母艦載機作戰需求設定,目前裝備所有美海軍航空母艦。E-2C預警機其中一個改型E-2T,目前裝備了中國臺灣空軍。
E-2C預警機:1971年1月20日首次試飛,同年中投入生產,量產型於1972年9月23日首次試飛,1973年起交付美國海軍,1974年2月起開始行程作戰能力。相較於E-2B,E-2C的主要改良為換裝APS-120雷達、性能提升的T-56-A-425發動機(單機功率5100馬力),並加裝一套Litton的AN/ALR- 59(後來升級為AN/ALR-73)被動探測系統(Passive Detection System,PDS)。
最大起飛重量26噸;實用升限10576米;最大航程2708公裡;續航時間約為6小時。
對駐守那霸機場的日空軍E-2C預警機(待命狀態)及附屬支援設施細節放大研判,每臺E-2C預警機都配屬了1臺燃料加注車。
如上圖所示,綠色塗裝的五十鈴1.5噸輕型卡車改型的燃料加注車,正在為待命狀態的E-2C預警機添加燃料。
繼續向右看,仍然是日本空軍第五聯隊停機庫,只不過大門緊閉的機庫內停放的是F-15J型戰機。每組機庫可錯位停放3+2臺F-15J型戰機。
上圖為另一組大門完全開啟的日本空軍F-15J型戰機機庫。
經過對照片局部放大後,可以隱約分辨出3+2錯列停放的5臺F-15J型雙發重型戰機。
紅色箭頭:前排停放3臺F-15J型戰機
黃色箭頭:後排錯位停放2臺F-15J型戰機
再次放大局部細節特寫後,依稀可見日本空軍F-15J型戰機輪廓。
平直的機翼、矩形雙側進氣道、尖潤的機鼻、以及雙側機翼各懸吊的1組保形油箱(白色箭頭)和2枚美制AIM-7響尾蛇空對空飛彈(黃色箭頭)。
日本空軍裝備的F-15J型戰機為三菱重工組裝,並進行了諸多分系統國產化改型。處一些必要本土化改型,總體效能與美軍後期改進的F-15E/F型相差較大,主要突出了對空作戰效能。
上圖為進入降落狀態(放出起落架、展開減速板)並攜帶2組保形副油箱和4枚AIM-7型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具體型號或存在誤差)的F-15J型戰機。
對上圖的對比度進行微調後,可以更清晰分別出F-15J型戰機前機蓋艙蓋開啟(白色箭頭)狀態,保形副油箱(黃色箭頭)以及與前起落架連結的牽引車(紅色箭頭)。
上圖為筆者圍繞那霸機場拍攝到的另一組戰備值班狀態4臺F-15J戰機。通過環境比對,這組F-15J戰機位於更加開闊區域,並不與民用客機共用起降跑道。
串列式雙座設定,前排為駕駛員、後排為武器或電子展控制軍官。隨著解放軍空軍大量新銳「3代機」甚至「4代機」的裝備,日本空軍甚至美國駐日本、駐南朝鮮的空軍聯隊都處於異常忙碌狀態。
甚至因為解放軍空軍作戰編隊頻繁帶彈飛行至我國東海、黃海臺灣島東側的防空識別圈巡邏,導致日本空軍F-15J型戰機超負荷起降伴飛,最終導致這款服役30餘年的戰機集體提前老化甚至零配件脫落。
日本空軍裝備F-15J型從1970年代-1990年代,始終壓制著我人民解放軍裝備的殲-7\8系列老舊基型。直到2000年代之前進口蘇聯的SU-27\30系列,以及2000年代-2010年代人民解放軍批量裝備自主研發的殲-10系列、殲-11系列、殲-15和殲-16系列,才結束日本空軍的技術性壓制。
日本空軍F-15J停機庫右側為4組小型單體停機庫。不能確定這些半永久小型停機庫的具體功能。
黃色箭頭:半永久性半圓形停機庫
紅色箭頭:橫向側拉開啟的大門
5、日本陸軍駐那霸機場裝備解讀:
繼續向右側平移,為日本陸軍停機庫以及相關裝備露天停放區域。
如上圖所示,與日本海軍空軍永久性停機庫完全相同的陸軍停機庫大門緊閉。右側停放了4臺
上圖為封閉的停機庫外停放的3-5款不同載荷不同驅動橋數的日本陸軍通用卡車。
紅色箭頭:三菱扶桑20噸級6輪驅動軍用卡車(新狀態)
白色箭頭:三菱扶桑5噸級4X2驅動民用卡車
紅色箭頭:為了提升通過性三菱扶桑20噸級6輪驅動軍用卡車懸架明顯被提升
橘色箭頭:三菱扶桑5噸級民用卡車以公路運輸為主懸架高度較低
上圖為20噸級三菱扶桑6輪驅動卡車拖車改型(老狀態)。在2010年的日陸軍舉辦的富士山軍校演習中,由其拖掛日軍最新90改式全液氣懸掛坦克正式亮相。但是這款採用前中後三橋小速比的越野車卻是老型號,已經在日軍服役將近14個年頭。
紅色箭頭:日本陸軍裝備的五十鈴「73式」3.5噸6輪驅動通用型卡車(新狀態)
黃色箭頭:日本陸軍裝備豐田「73式」3.5噸級6輪驅動通用型卡車(老狀態)
上圖右側前排6輪卡車(1臺),為2015年量產並裝備日本陸軍的五十鈴「73式」3.5噸車型。
上圖左側後排6輪驅卡車(2臺),為1990年代末期量產並裝備日本陸軍的豐田「73式」3.5噸車型。
上圖為日本陸軍、海軍、空軍裝備量最大的一款1.5噸載荷豐田「73式」4輪驅動輕型卡車。有意思的是,日本陸軍在2000年代之前並未裝備載荷超過5噸的重型軍用卡車。拖拽90式坦克等重型履帶裝備的牽引車多為民用車型強化而來。
上圖為五十鈴量產的最新狀態的「73式」6輪驅動3.5噸卡車。
2000年代之後,日本陸軍相繼裝備了三菱10噸級8輪驅動重型載具。
二戰之前日本陸軍裝備的越野車、卡車以及履帶裝備,分別由豐田、三菱、日產、五十鈴等車廠提供。
二戰後日本戰敗,日本陸軍裝備的越野車、卡車、坦克、裝甲車以及應用新能源技術的全新裝備,依然由三菱、豐田、五十鈴等車廠提供。
從1970年代(1973年至2015年)至今,日本陸軍裝備了2款「73式」輕卡車(三菱帕傑羅)、43款「73式」各型3.5噸和1.5噸卡車。被冠以「73式」的6輪驅動和4輪驅動卡車,也分別有豐田、三菱和五十鈴提供。
對於日本陸軍不同改型的「73式」6(4)輪驅動3.5噸(2.5噸)卡車,筆者將會在2018年單獨撰稿介紹。
上圖為日本陸軍裝備的「輕裝甲車」細節特寫。
日本陸軍裝備的「輕裝甲車」,於1990年代由小松製作所研發和生產。1998年完成初期設計,共生產出4臺樣車。1999年晚些時候進行包括使用CH47支奴幹直升機空運實驗,道路試驗,彈道防護試驗。4臺樣車分別進行了4000公裡至9000公裡不等的實際道路測試。
1999年「輕裝甲車」進入日陸軍進行列裝測試,在一線部隊進行「野蠻暴力式」使用。雖然測試過程較為曲折,出現了發動機倉鈑金備件扭曲度超過車身定額標準,前傳動軸斷裂,以及制動後跑偏等故障,最終都得到了解決。並於2000年定型,但是這款車在設計之初,採用的是「型號牽引」,而不是「技術牽引」。與豐田汽車、五十鈴汽車和神戶制鋼所進行了充分溝通後,大量引入現有車輛的成熟技術,以及部分可控的預研儲備技術。所以整車使用了大量民用車輛備件以及質量標準。在日後的維修養護中提供了最大便利性。
進入了21世紀,日本軍部為了進行徹底轉變,打破」和平憲法」的限制,向海外大量派駐的的「維和部隊」參與各種軍事活動。在伊拉克日軍正式參與聯合國架構下維和任務。在索馬利亞吉布地,配屬「輕裝甲車」的日本陸軍配合美軍對索馬利亞反政府軍進行作戰勤務,並為美軍提供機場警戒勤務。
6、美國海空軍及海軍陸戰隊駐嘉手納基地裝備解讀:
目前美陸海空軍及海軍陸戰隊在衝繩共有10座基地,其中普天間和嘉手納基地最為出名。嘉手納基地距離衝繩那霸機場較近,由美海軍陸戰隊以及日本陸軍共同使用。
從筆者遠距拍攝的嘉手納基地細節放大後研判,隸屬於美空軍的「C-17」大型運輸機共有2架。
紅色箭頭:「C-17」大型運輸機
白色箭頭和黃色箭頭:「C-17」大型運輸機左側雙發動機
藍色箭頭:2聯裝「PAC-3」型愛國者地空飛彈(待發狀態)
美軍「C-17」型大型運輸機,採用大型運輸機常規布局。前起落架為雙輪,主起落架為6輪。最大起飛重量263噸,可在鋪設與未鋪設的跑道上使用。目前,圍繞中國周邊的國家中,已經有多個國家軍隊部署這款「洲際」遠程戰略運輸機。
2010年代後,我人民解放軍開始對「運-20」型大型運輸機測試並列裝。運-20」型大型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載重超過66噸,最大時速≥800千米,航程大於7800千米,實用升限13000米。擁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作為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
上圖為美海軍嘉手納基地外側部署的3組「PAC-3型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細節特寫。
紅色箭頭:2套2聯裝「PAC-3型愛國者」防空飛彈處於待發狀態
白色箭頭:1套並未安裝「PAC-3型愛國者」防空飛彈的發射架
黃色箭頭:牽引貨櫃掛車的奧什科什FMTV中型戰術卡車
FMTV中型戰術卡車車族,採用通用卡車底盤,具備2.5噸載荷4輪驅動車型、3.5噸載荷6輪驅動車型。在兩個載荷車型基礎上,由延伸10餘種不同功能改型,是2000年代美軍通用卡車車型。
上圖為牽引「PAC-3型愛國者」防空飛彈掛車的M977中型載具。
1980年代裝備美軍的「M977型」10噸級8(10)輪驅動的戰術卡車,至今演變出10餘種改型。
「M977型」戰術卡車搭載Detroit 8V-92TA型8缸12.06升柴油發動機,功率為447馬力,變速箱採用Allison HT740D型自動變速箱和Oshkosh 55000型兩擋分動箱(帶氣動斷開前橋驅動裝置)。前四個輪負責轉向,採用Oshkosh 46K型並裝轉向系統。雙前橋和雙後橋為Eaton DS-480型,M984A1採用Eaton DS-650型。前後橋均為單級輪邊減速,由駕駛員控制橋間的各個差速器。剎車採用雙管路壓縮空氣制動,駐車制動為斷氣彈簧制動(作用在雙後橋)。車架採用錳碳合金鋼製造。雙門兩座駕駛室採用極其耐用的鋼焊接結構,並採用耐腐蝕蒙皮。駕駛室後裝有備胎架,有吊柱將備胎放至地面。
愛國者系列防空飛彈是美國研製的第三代中遠程、中高空地空飛彈系統,是美國陸軍為適應未來複雜的作戰環境和不斷變化發展的空中突擊力量所造成的威脅而提出研製的,1984年開始裝備部隊並服役,成為美軍主要中高空防空武器。2008年後逐步被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取代部分功能。
1套「PAC-3型愛國者」防空飛彈,由M977型戰術卡車牽引在半掛車用於機動和發射。每「PAC-3型愛國者」防空飛彈載具可一次發射4發飛彈。
需要注意的是以「M977型」戰術卡車為載具,臺灣陸軍裝備了「雷霆」火箭炮,用於威懾遂行解放臺灣戰鬥的我人民解放軍登陸部隊。
隨即抓拍的嘉手納美軍基地停車區域,可以識別出2款工程機械、4款「悍馬」高機動車以及2款戰術卡車。
綠色箭頭:靠近基地核心區域的停車場停放的是四輪驅動軍用鏟車(具體型號不知)
白色箭頭:輕裝甲型「悍馬」高機動車
橘色箭頭:「悍馬」救護車
綠色箭頭:「悍馬」單排軟蓬高機動車(基型車)
黃色箭頭:「悍馬」敞篷高機動車(基型車)
在美軍基地最遠端的建築牆面上,浩然噴塗著日本海軍軍旗。
隱藏在眾多美軍陸戰隊裝備中的日本陸軍現役豐田「疾風」高機動車(紅色箭頭)。
在1950年代,日本三菱開始仿製威利斯吉普,然後在1970年代開始生產73式輕卡車。1980年代晚期,看到美軍裝備的悍馬系列越野車的出色表現,日本國防部決定由豐田汽車研發一款具有相似性能的通用指揮車。最終在1992年,豐田完成了一款名為「疾風」高機動車的通用軍車,並由日野汽車大規模生產。1993年率先裝備日本陸軍富士教導學校。
日本陸軍現役豐田「疾風」高機動車長寬高分別為:4910/2150/2350mm。自重2.55噸,有效載荷1.5噸,成員包括正副駕駛員2人、戰鬥班組8人,共10人。基型車分為戰鬥指揮型(5門設定,4人班排級指揮團隊),運兵車(3門設定、搭載2+8人戰鬥班組)。
除了幾處不同級別戰術車輛之外,約70臺奧什科什MTVR型6輪驅動戰術卡車牽引的油罐車集中停放。
甚至在衝繩那霸市街頭,都可隨時看到美軍陸戰隊裝備奧什科什MTVR型6輪驅動戰術卡車。
上圖中這臺MTVR型6輪驅動戰術卡車採用北約標準美軍三色塗裝,並臨時安裝沙漠色塗裝的加寬外後視鏡(前機蓋),提升都市行車安全係數。
美國奧什科什卡車公司6×6中型戰術車輛替換車輛是特殊設計的軍用車輛,採用了若干經過商業驗證的傳動部件,以減少採購和全壽命費用。
在之前撰寫《宋楠:在日本體驗近30萬公裡皇冠計程車是種什麼感覺》的一文中,筆者搭乘那霸市豐田計程車街頭隨機拍攝過程中,抓拍到一組隸屬於美海軍陸戰隊「悍馬」高機動車3車編隊。
入上圖所示,適用於歐洲的北約三色塗裝的「悍馬」非裝甲型高機動車(紅色箭頭)、適用於敘利亞反政府軍戰場的沙漠色、加裝防彈車窗和頂置武器戰防護措施的「悍馬」高機動車裝甲型(黃色箭頭)。
這款綠色塗裝的「悍馬」單排皮卡高機動車前進氣格柵加裝額外防護套件(黃色箭頭);發動機進氣道加裝涉水喉(紅色箭頭)。
最有意思的是,前後輪轂塗裝了與車身綠色啞光漆不同色系(白色箭頭)。
放大駕駛艙副駕駛員細節,典型的亞裔人面孔輪廓。
這不禁讓筆者想起,10年前www.sonicbbs.com(上班族論壇)上一位ID:芒果的廣西男孩高中畢業前往美國定居。「芒果」最終加入美國海軍,在某航母聯隊從事維修類工作,扛著軍士軍銜,在美國海軍駐日本XX基地輪訓。
上圖中「悍馬」裝甲型高機動車為配屬伊拉克反恐戰場特殊改型。
在「悍馬M1114」裝甲型基礎上,換裝了防護級別更高的四車門,並加強了側車門防盜窗,頂置武器戰進行了360度全向防彈機槍護盾。
紅色箭頭:頂置武器站側向護盾(可單獨更換的防彈玻璃)
黃色箭頭:頂置武器站正向護盾(防彈玻璃單獨更換並可進行左右各30度獨立轉向)
綠色箭頭:拆除了原本標配的固定在輪轂中央的輪胎自動充放氣系統(噴嘴管路)
上圖為「悍馬M1114」四車門加裝的橫向滑動開啟的防彈窗組件細節特寫。
白色箭頭:焊接或螺栓固定在車門外側防盜窗框架
紅色箭頭:橫向滑動的防盜窗
研發與1980年代的「悍馬」系列高機動車,原本用於替代「威利斯」系列吉普車。在1990年爆發的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悍馬」高機動車與「M1」系列主戰坦克同臺出場獲得極高的關注度。
上圖為「悍馬」高機動車基型車(不帶裝甲防護)與「悍馬M1114」裝甲防護型高機動車懸架高度細節對比特寫。
在隨後的20年間的中東及阿富汗反恐戰爭中,不具備裝甲防護以及初級裝甲防護的「悍馬」高機動車被RPG擊穿被IED炸毀比比皆是。
但是更新的防雷反恐安全車並未第一時間投入作戰。直到2017年,美軍主力部隊幾乎完成了「悍馬」系列高機動車的換裝,並淘汰給伊拉克部隊。
7、那霸某港口停靠的日本海上保安廳「琉球號」PLH09巡防艦:
抵達那霸市筆者入住的酒店位於一座港口附近。上圖中這艘貨輪始終為離開停靠區域。
通過窗戶向另一側眺望,可以看到隸屬於日本海上保安廳第十一管區海上保安本部(衝繩縣那霸市)「琉球」號巡防艦。
日本將周邊海域共劃分為11個管區(第1管區至第11管區),各管區再設地區海上保安本部由日本海上保安廳管轄。
中日釣魚島爭端中,日本海上保安廳一直是重要角色,其中日本海上保安廳第十一管區更是其中的主力。第十一管區的艦船多年來頻頻在相關新聞事件中亮相。圍堵、攔截、撞擊、捕捉海峽兩岸漁船的日本「軍艦」,其實都是第十一管區的巡視船和巡視艇。
日本海保廳11管區主力艦隻有六艘。分別是PLH09、PL03、PL61、PL63、PL64、PL65,剩餘的都是百噸左右甚至幾十噸的小艇。總噸位一萬一千噸左右。
上圖為2012年7月11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布一組照片,顯示中國「漁政202」、「漁政204」以及「漁政35001」3艘漁政船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巡航。圖為日本3000噸級的「PLH09」巡邏艦堵截中國漁政船,該艦搭載有直升機。
「琉球」號PLH09巡防艦滿載排水量4000餘噸,2000年3月31日服役。
「琉球」號PLH09巡防艦續航裡程為6000海裡/18節航速,搭載1門40mm口徑博福斯型艦炮(黃色箭頭),1門20mm口徑JM61型艦炮。(紅色箭頭)
白色箭頭:40mm口徑博福斯艦炮武器人員操作艙
「琉球」號PLH09巡防艦中部兩側各搭載1條突擊快艇(白色箭頭)、交通艇(黃色箭頭)和救生艇(藍色箭頭)。艦艇後部桅杆頂部採用底目視識別塗裝(紅色箭頭)船艙後部安裝2座水炮(橘色箭頭)。
「琉球」號PLH09巡防艦作為非軍用裝備,搭載的水炮用於「驅散」警戒目標而不至產生人員傷害。
「琉球」號PLH09巡防艦雖然滿載排水量超過4000噸,具備停放1-2臺中型直升機能力,卻沒有設定機庫。
作為日本海軍的老對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已經擁有一隻以1艘在用航母、2艘在建航母;5艘滿載排水量超1.2萬噸055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超7000噸052C\D驅逐艦;滿載排水量超過4000噸054A\B級護衛艦;「商」級和「晉」級新銳核潛艇;「宋」級和「元」級新銳柴電(鋰電池)AIP常規潛艇為主的亞洲最強艦隊。
筆者有話說: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此次筆者前往日本衝繩(琉球王國)觀禮比亞迪K9電動大巴商業化運營。在全部行程中特別留意日本陸海空軍裝備體系。
筆者親眼見到,駐那霸機場的10臺日本海軍「P3-C」反潛機隊處於隨時警戒狀態;不少於8臺日本空軍「E-2C」預警機處於警戒狀態;不少於日本空軍12架「F-15J」戰機(掛彈)處於警戒狀態;而駐日美軍部隊裝備的4套雙聯裝「PAC-3型愛國者」防空飛彈處於警戒待發狀態。
筆者堅持認為,中日一戰不可避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歡迎加入宋楠的「換個角度看車市」公眾號(leningrander2408)第一時間獲悉全球新能源行業情報分析及軍用裝備發展態勢
文/電動GO網主編宋楠
歡迎加入宋楠的「換個角度看車市」公眾號(leningrander2408)第一時間獲悉全球新能源行業情報分析及軍用裝備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