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探測到的輻射水平(每小時微西弗uSV)
福島核災難發生已經8年了!在主流傳媒上,關於福島核災難的善後工作的資訊,越來越少。可是,如果我們認真審視8年來清理工作的進展,是難以釋懷的。最關鍵的問題是,福島第一核電廠3座反應堆損毀,裡面250噸1600多根燃料棒在高溫熔化後「估計」掉落在反應堆安全殼底部,該處輻射之高,人類根本無法接近,遑論取出熔毀的核殘渣。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東電)給出一個數字:報廢工作需時40年。40年這個數字,沒有相應的程序步驟作為根據,至今已經8年,只有蝸牛般的進展。40年這個數字,大概給出一個安慰,事故在兩代人之內有望解決。能嗎?
在核電站外面,福島全縣超過4萬人仍然過著難民生活,超過300平方公裡約佔福島縣2.3%的土地,依然被劃為「返鄉困難區域」——這個委婉的詞,指的是事實上的核禁區。
政府為福島縣內約38萬兒童在2011年—2013年和2014年—2015年檢測甲狀腺檢查,診斷187人患甲狀腺癌,比一般的兒童患癌比例高出很多倍。2015年3月,日本政府核災害本部對最靠近政府劃定的強制疏散區域的三個地區磐城市、川俁町、飯館村1150名15歲以下的兒童進行健康檢查,報告顯示45%的兒童甲狀腺內檢測到核輻射;政府強調輻射水平較低,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錪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可是若人體過度暴露可能增加多年後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銫134 的半衰期是2年,銫137 的半衰期是30年。)
在當局淡化福島核事故後遺症的時候,福島災難似乎逐漸在公眾眼中消失,除了每年的紀念日——3.11,還會有幾篇報導之外。
什麼造成這種「集體」遺忘?我們是否可以告慰自己,事故已然過去,讓我們樂觀地迎接明天,相信現代化與科技會給我們帶來舒適安穩的生活?
日本政府是營造歌舞昇平景象的高手。明年暑假,奧運會將在東京舉行。2013年申奧時,東京申奧委員會主席竹田恆和致信國際奧委會,「承諾」福島核洩漏事件不會對東京主辦2020年奧運會造成任何不利影響;距離福島核電廠230公裡的東京,生活「完全正常與安全」,水與空氣沒有受到福島核洩漏的任何影響。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聲稱汙染水「完全控制」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的0.3平方公裡範圍內;他沒說,港灣和和外洋是沒有隔斷的,港灣內的海水在一周時間內有90%會和外洋的海水置換。
稍有常識的人,不會輕信這種「承諾」;奧委會成員為啥偏信一言承諾呢?今年1月法國檢控日本申奧委員會主席涉嫌行賄拉票,賄款約2.3億日元(1400多萬人民幣),我們才大概看到申辦成功後面的故事。但是,成功申辦東京奧運會,卻是一種高明的公關手段:國際組織都不擔心福島核洩漏會影響正常生活,普通市民幹嘛杞人憂天呢?於是,明年我們將會看到,3月開始東京奧運會的聖火傳遞,出發地點將是位於福島縣沿海地區楢葉町、廣野町的J-VILLAGE;報導稱,福島縣的執行委員會在2018年末以作為「震災復興的象徵」為由,向組委會提出相關聖火傳遞方案。福島,將正面地、鼓舞人心地象徵「震災復興」。
奧運聖火將點燃希望,撫平傷口。
不僅如此,重返奧運比賽項目的棒壘球比賽,將在福島市進行。為打造回復正常的形象,政府大力推動解除福島核電站周邊的「居住限制區」等核汙染區域的居住禁令,涉及5.5萬民眾。2016年3月,居住在臨時屋的難民有6.5萬人,一年後,減為3.5萬人。為促使居民返鄉,當局在2018年3月停發民眾的避難補貼。很多輻射水平仍存疑的地區,都要趕在2020年奧運會召開前解除避難指示。儘管一些地區陸續解禁,但願意返鄉的居民少之又少。願意返鄉的居民以老年人為主,很多年輕夫婦帶著孩子不願返回仍在核事故陰影下的故鄉,對政府解除「禁區」的依據(年輻射量低於20毫西弗mSV)不能接受。
《聯合國危險物質及廢料的無害環境管理和處置對人權的影響問題特別報告》在2018年10月25日提交給聯合國大會,專家通賈克(Baskut Tuncak)表示,日本政府在福島災後將公眾可接受的累積輻射暴露水平,從每年1毫西弗提高到每年20毫西弗,提高了20倍,令人深感不安;通賈克表示,「2017年聯合國人權監督機制提出,希望日本將可接受的輻射量降回災難發生前的水平,對於這一建議,日本政府似乎完全置若罔聞,這一點令人失望。」根據聯合國資料庫的資料,德國政府曾建議日本將可接受的輻射暴露標準重新降回每年1毫西弗特的水平,日本政府「答應開展後續工作」,但通賈克認為,這一建議並未得到落實。
按照國際輻射防護組織ICRP的標準,來自非背景輻射的游離輻射,一般人為造成的輻射年劑量規定不超過1毫西弗mSV,換算就是每小時0.1微西弗uSV。
日本農村社區內部有深厚的情感連帶,節日舞龍舞獅,社區裡的人互相熟悉,鄰裡之間和諧友善,較少個體化、原子化。社區集市上賣的雞蛋會寫著是哪一家養的雞下的蛋,充滿人情味,絕少欺詐。但是一場核災難,導致村民最後分散各地。奶農不得不把牛送去屠宰房,結束奶業。
有一些故事令人心酸:一位奶農把牛送去屠宰場後,傷心欲絕,在牛棚裡立了祭牛魂的牌位,說我們對不起你們,然後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