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謙:被展演的三年八個月——婆羅洲的大歷史與小敘事

2021-02-20 華文好書

美裡(Miri)圖片源自網絡

文 / 高嘉謙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六日,距離張貴興的故鄉砂拉越羅東(Lutong)小鎮不遠的美裡(Miri)在汶萊與砂拉越的英國駐軍無力支援下,正式淪陷入日軍手裡,從此進入慘無人道的三年八個月。

一九四六年,日軍戰敗投降的隔年,美裡設立了一座「一九四五被難僑民公墓」紀念碑,刻有十九名殉難華人的中文名字,另有九名拼音名字,大抵是洋人、原住民、印度裔的殉難者。這可能是張貴興當年最早接觸的三年八個月的歷史見證物。只有碑銘,沒有事跡記敘。

作為戰爭的見證者,這群美裡的受難犧牲者已不能發言,僅有無聲的碑文,刻上背景來歷不甚明朗的名字。這是馬來亞/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普遍的歷史經驗,記錄華人史跡的重要物證,往往是各類公冢、家冢、宗祠、寺廟、會館、書院的碑銘、匾額等紀念物。甚至包括記載三年八個月的種種慘劇的常見方式,就是馬來西亞各地相繼發掘的戰時亂葬崗、無名的遺骸。

這些被集體屠殺的證據,在戰後的數十年,仍時有所聞。而婆羅洲面對這場戰爭,悽慘的被侵略被殖民歲月,僅有的紀念碑,仿佛是見證悲劇的唯一手段。我們對張貴興過往描寫砂共、原住民與華人的糾葛情仇並不陌生,當《野豬渡河》試圖處理三年八個月的歷史經驗,已有《群象》《猴杯》等代表作的珠玉在前,這則砂拉越的戰爭經驗該如何敘說,張的寫作動機和抱負值得我們仔細探究。

《野豬渡河》表面處理二戰日本南侵期間,砂拉越淪陷的歷史慘劇。但小說搬演的故事卻有其歷史縱深。早在十九世紀末就聚集洋人、漢人、馬來人、日本人,以及當地各原住民社群的北婆羅洲,其實擁有各方人種族裔進行貿易,交換政治與社會利益的複雜語境。

日本的南洋姐,尤其蠱惑著這片土地交集的性與欲望。爾後日本「大東亞共榮圈」概念下的「南進」,承繼了之前日人南遷尋求機會的脈絡。但戰爭與暴力,替砂拉越烙下無以磨滅的傷痕。在此前提下,暴力的紮根與蔓延,張揚了砂拉越歷史的新序幕。

因此《野豬渡河》描寫砂拉越豬芭村華人籌組「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的二十七名關鍵人物,緣於支持中國抗戰的愛國情操,在日寇入侵後遭到報複式的追剿、迫害與屠殺故事。

這幾乎是馬來亞華人在三年八個月裡的「原罪」,招致死亡的宿命。眾多登場的小人物,其實已接近「一九四五被難僑民公墓」的人數和形式,他們皆是逃不過歷史災難的受害者。這份戰爭暴力經驗的刻畫與重寫,恰似碑銘意義的展演,替大時代下渺小單薄的個人受難悲劇,以小說虛擬經歷,寫入婆羅洲的大歷史。這構成《野豬渡河》的基本視域,以及小說敘事的倫理意義。

回顧二零一三年張貴興重新整理和集結短篇舊作成書的《沙龍祖母》,那是他重返文壇的暖身之作。爾後二零一五年發表的中篇小說《千愛》,儘管公開發表僅有一部分,但小說已有處理婆羅洲二戰經驗的端倪。小說的男主角是北婆羅洲在一九四五年三月山打根(Sandakan)的拉瑙(Ranau)的死亡行軍裡的倖存者。這是二戰記憶裡,驚心動魄的一頁。

但《野豬渡河》的逼視傷痕,直探暴力反而更上層樓。小說除了演繹戰雲密布,風雨欲來之際,豬芭村女子急著匆匆嫁人,免得戰時落入日寇魔掌,貞節不保。這是父輩傳遞的記憶,張貴興父母在戰時倉促成婚的過程,屬於他的家族經歷戰爭的小歷史。但更多時候,小說對待暴力卻是採取弔詭的展演。

如果將三年八個月視為小說設定的時空體(chronotope),頻繁搬演的人事,目不暇給,交織出戰爭經驗下的各種回聲。但歷史傷痕往往盤根錯節,所有小人物都是大歷史下的蜉蝣。需要拼湊的人事、史料、事件,是這部小說的敘事斷片,以及故事風格。但小說處處可見的斷腿、斷臂、斷頭,殘肢散落,乳胎早夭,預示著三年八個月是一場前所未見的摧殘,形式之互通。

無論切腹奪胎,拋嬰穿刺,孩童削肢,野豬刨屍,幾個血腥但不動聲色的情境,張貴興寫來從容自在,冷靜異常,仿佛那是說故事者置身事外的餘裕和權力。殺戮場景之殘暴,落實於文字,儘管華麗血腥,似乎要告訴讀者這仍不及真實歷史傷痕一分。

然而,不能忽視的是,張貴興生動的筆觸底下,藏有人與自然交融的詩意。張貴興文字的魔幻風格,素來擅長以特有的熱帶自然物產、氣味與生態,大凡水果、野獸、草木、風土,皆可發揮嗅覺、視覺、聽覺的熱帶感官借喻和轉喻,修飾種種潛在的張狂欲望,甚至因此形塑獨特的雨林水土和時序。試讀以下一段:

父親帶著九歲的亞鳳走向茅草叢時,指著一片散亂著水窪、小溪、灌木叢和果樹的野地,嚅了嚅嘴唇,好像說,聽見鳥的啁啾,就知道哪裡有鳥的飛旋,知道了還不夠呢,還要揣摩動態,是在捕食、築巢或求偶。聞到熟果的暴香或強腐,就知道哪一棵果樹的果子熟了,樹上有幾隻撒野的猴子。感覺到大地戰慄,就要細數出有幾隻野豬豨突,還要估計野豬的數量、大小和體重。舔到了空氣中的尿騷味或血腥味,就要知道哪一巢鱷蛋、哪一窩大番鵲孵化了。父親笑得很神秘,說,磨鍊久了,經驗多了,這種本事只能算是雕蟲小技。

美裡(Miri)圖片源自網絡

或許我們應該如此理解,被感官化的大自然,賦予他筆下歷史的自然化。殺戮與暴虐,是天地萬物為芻狗的內在展演。人類歷史從未逃離這樣的輪迴。暴力當前,斫喪之禍,恰恰在小說世界繁衍了一則悖論。

如同阿多諾所言,「在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換言之,詩與絕對的暴力之間,拉出的鴻溝,不再是及物的寫實,而是不及物的文字詩意,迂迴試探著暴力陰暗的背後,華美又鄙瑣的欲望。三年八個月,是一場魔幻與殺戮的演義,逼近歷史的自然法則。

詩意與不安並存交織,成為閱讀《野豬渡河》,見證暴力展演的另類歷史與情感參與,試圖驗證本雅明對歷史記憶的思辨:「民眾不想被教育,他們需要的是被衝擊。」

張貴興對傷痕與暴力展示策略,出神入化,實屬馬華小說之極致,也是近年華文小說的巔峰之作。小說裡的「面具」帶有隱喻的意義。在童稚遊戲裡當「鬼」,要猜出身後同伴的面具。日本鬼子降臨,被蹂躪的土地上人鬼雜處,人鬼不分,人鬼莫測。小說裡迴蕩著清醒的聲音:「不要以為戴了面具我就認不得你」,人世的暴力總以不同面目反覆降臨,那是警世之言,還是末世之感?《野豬渡河》鑄造了砂拉越的新「傷痕文學」,但又像幽暗大地的現代啟示錄。

相關焦點

  • 雙十節兵力展演在即 臺軍首度展示「反斬首」能力
    臺灣軍機9月24日清晨飛躍臺北市區上空,為雙十節展演進行首次預演。
  • AME亦塾走進臺大:這個初冬有點熱
    來自臺大生物科技學研究所的蔡孟勳教授則就二代測序的原理、數據處理流程等內容進行了分享,並介紹了其團隊應用DNA全基因測序技術對臺灣特有的鳥類-臺灣帝雉進行基因測序,大概推測出臺灣帝雉在2440萬年前與火雞是近親。來自臺大生理學研究所的賴亮全教授的報告聚焦於表觀遺傳學,系統地介紹了相關的理論機制,並且分享了基於表觀遺傳學的一些研究方法,滿滿的乾貨。
  • 孫繼成副教授近日在韓國全南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辦的「東亞與茶文化」國際會議上做主旨發言
    2021年12月22日--24日,山東理工大學副教授、三思譯坊坊主孫繼成老師率領MTI研究生馬曉、張鈺等同學一起受邀參加了韓國全南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辦
  • 【軍情瞭望】海軍副教授這樣翻譯日本最強戰艦
    在作者介紹中說張海峰是副教授,碩士。而搜索謝宇鵬發現在其他發表的論文裡介紹,他是海軍航空大學的講師。唯獨這個於忠琳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篇論文外沒找到其他相關信息。咱們就事論事,說這兩篇論文,軍事的事情咱別多說,就談談論文的英文關鍵詞和摘要翻譯。
  • 紀實:700萬日軍大投降!
    (包括峇里、龍目、帝汶)、布魯、塞蘭、安汶、卡伊、阿魯、塔寧巴爾、阿拉弗拉海諸島、西裡伯斯諸島、哈馬赫拉諸島、荷屬紐幾內亞日軍向東南亞戰區總司令投降;4、婆羅洲、英屬紐幾內亞、俾斯麥群島、索羅門群島日軍向澳大利亞陸軍總司令投降;5、原日本委任統治島嶼、小笠原諸島以及其他太平洋島嶼日軍向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投降;6、日軍首腦機關,日本本土及附屬島嶼、北緯38度以南之朝鮮
  • [徐美恆]科幻、科技和文化軟實力:《格薩爾》史詩魔幻敘事解讀
    也就是說,原初的神示或夢示是借神之力權威化人,這應是歷史生活原貌。後來經藝人們藝術化的神示或夢示,不再需要權威化決策人,而是將決策神化,通過把大量的決策神化,進而實現推崇決策智慧、膜拜英雄的目的。這樣一來,史詩中的格薩爾似乎成了一個被神操控的人,他本人或其作為一尊與人親近的小神,並沒有什麼韜略,只是因為天神下凡,與神相通,處處能得到各路神的幫助而已。這應該是史詩神化後對歷史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背離。
  • F-16V「小事故」,臺空軍大危機
    臺軍F-16V戰機民進黨當局及臺軍一直將F-16V的列裝,視為應對解放軍壓力的重要手段。按照此前規劃,臺灣向美國採購的66架F-16V首批兩架會在2023年交機、全數交機則要等到2026年。近期有臺媒報導,民進黨當局正以因應臺海局勢為由,向美國方面爭取,將交機時程提前至2022年,並增加首批交機數量。
  • 這樣的大比武,你見過嗎?
    十個縣(市)區,十支隊伍,五天時間,韶關市禁毒社工實務大比武現場精彩紛呈,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面向場外禁毒社工同行進行直播分享。11月22日,大比武第一天,參加比武的各縣(市)區禁毒社工匯聚一堂,圍繞本次大比武的主題進行實務專題學習。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隱藏著人類敘事範式的重大轉折
    2016年Neuralink成立,這個時間點正是馬斯克的SpaceX開創火箭從太空直接垂直回收歷史的次年。這項技術最終夯實了馬斯克在NASA及聯盟政府心智中的地位。與SpaceX項目如出一轍,Neuralink項目仍是當代美國最重大的軍民融合項目之一,背後均受益於聯盟政府的資金資助與政策指引。
  • 臺灣閱兵,穿過歷史去看看
    臺灣的閱兵,在老蔣時期特別多,而小蔣和李登輝時代,僅各閱兵兩次,陳、馬時代,已經不叫「閱兵」,而改稱「國防展演」或「國防戰力展示」了——規模比閱兵小很多,儘管仍有閱兵的意涵。馬英九——今年7月4日,臺灣舉辦了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的「國防戰力展示」。這是馬英九最後一次在任內公開校閱臺部隊。
  • 天地會逃到此國,建立了個國家,面積比2個日本大,至今說漢語
    ,人力資本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厥功甚偉,中國的人力資本投入的使用效率有所下降,中國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更強調是外部因素而不是內部努力其實並非金先生虛構,這個幫派在歷史上也是真實的存在,他不但是清朝民間的一個秘密組織,更是後來叱吒江湖的洪門的前身。
  • 臺當局10日起暫停「小三通」宣稱「大三通」也研議暫停
    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下午在記者會中聲稱,現在是「停客不停貨」,未來疫情若持續嚴峻,不只「小三通」,「大三通」也研議暫停。  臺灣《聯合報》報導稱,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升高,臺當局持續強化入境管制。4日「疫情中心」決議,入境前14天曾停靠大陸及港澳地區港口的郵輪,不得停靠臺灣港口。
  • 大航海時代 — 滿者伯夷;中國人的禮物;中世紀的馬來世界
    在地理上包括有: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加裡曼丹島(婆羅洲)、蘇拉威西島、爪哇島四個大島及其附屬小島組成的「大巽他群島」;與爪哇島隔海峽相望的峇里島,及其以東至帝汶島(東帝汶所在島嶼)一帶的「小巽他群島」;蘇拉威西島與幾內亞島之間,盛產香料的馬魯古群島。
  • 遼寧艦繞臺後臺軍首次模擬解放軍攻臺
    這是遼寧艦進行繞臺行動後,「國軍」首次模擬進行的解放軍攻臺演習。據「中央社」報導,臺當局「國防部」17日舉行「『國軍』春節加強戰備」媒體參訪活動。17日上午,臺陸軍十軍團假想解放軍於福建、廣東集結,並派遣兩棲攻擊艦搭載直升機越過臺灣海峽中線,解放軍特戰部隊進行滲透並配合「在臺潛伏特工」奪佔臺重要設施。臺陸軍派遣機步二三四旅,出動主力戰車、直升機及特戰部隊奪回目標。
  • 《大宋王朝.鏖戰潞澤》須三看 讀者評
    吳光輝/文花了近一天的時間,把《鏖戰潞澤》一口氣看完了,掩卷之餘,不由得感慨,這第四部寫得的確精彩,可謂好戲連臺,
  • 模因、GME、比特幣和敘事經濟
    《攻殼機動隊S.A.C. 2nd GIG》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因戰亂逃入日本的難民被鬱郁不得志的野心政客合田一人散播了「個別的十一人」病毒,挑動難民發動恐怖襲擊,製造出難民擁核的假象,並製造消滅難民的理由,解決掉困擾日本的大難題
  • 專欄 張召忠: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天下第一艦大鳳號
    為什麼號稱日本歷史上或者說是世界歷史上建造的最結實的裝甲航母會如此不堪一擊?一枚魚雷就能讓它沉沒呢?「大鳳號」是用來衝鋒陷陣的1936年12月31號,限制海軍軍備的華盛頓條約到期,日本開始瘋狂地參與海軍軍備競賽。1939年日本制定第四次艦艇補充計劃,也叫丸四計劃,確定要建造大鳳級航空母艦。
  • 【敦克爾克】口碑一路高歌猛進,說好的大撤退呢?
    《敦刻爾克》源於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新書火熱團購 科技大暢想、未來趣故事:科幻冒險小說《超時空少年》
    ★ 塞恩斯伯裡兒童圖書獎★ 英國孩子超喜歡的新書TOP 10★ 《星期日時報》上榜圖書   ★ 暢銷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十幾個國家★ 科技大暢想:智能機甲、生物科技、物理理論各種腦洞大開的大碰撞超級新穎、超級詭異,丹尼寫了一個偉大的故事,孩子們將會超級喜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