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奴隸出身的軍人到埃及的統治者:拿破崙都佩服的軍隊——馬木留克

2021-02-23 紫砂壺文化知識大全

                 粉絲福利,文末領取。

馬木留克(Mamluk),是中世紀埃及各族奴隸出身的軍人。阿尤布王朝(首任哈裡發就是大名鼎鼎的薩拉丁)組建了一支由奴隸構成的馬木留克近衛軍。馬木留克騎兵驍勇善戰,1250年與第七次東徵的十字軍爭奪開羅,取得了一次非常輝煌的勝利。隨著中央集權的削弱,他們逐漸成為強大的軍事統治集團,阿尤布王朝解體後他們奪取了開羅的政權,建立了通稱為馬木路克的的蘇丹國。馬木留克王朝的歷代蘇丹多數是軍人通過軍事政變奪取政權,對戰爭有著近乎本能的迷戀,國家不斷陷入戰爭之中,通過與十字軍、蒙古人、土耳其人進行的一系列戰爭,馬木路克很快強大起來,版圖一度擴張到整個阿拉伯東方。馬木留克王朝統治埃及達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最終於1517年在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戰爭中失敗,從此滅亡。

馬木留克是阿拉伯語「奴隸」的意思。最早的馬木留克服務於公元9世紀阿巴斯王朝的巴格達。馬木留克大多是由奴隸販子抓到並販賣到中東地區的。來自於高加索地區和黑海北部,而不是埃及本土,如希臘的色雷斯、馬其頓,高加索的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他們大多是六歲以下時從他們的故鄉被購買或者拐騙和綁架過來的,大多都不知道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每年,阿拉伯的奴隸販子們把數以萬計的孩童送到巴格達、大馬士革、和開羅的奴隸市場販賣,阿拉伯各國的蘇丹們會過來挑選素質最好的孩子,將他們買回去後全部被閹割,開始被灌輸以伊斯蘭教義和培養對主人的忠誠,在十四歲後則編入專門的軍事學校,進行冷酷無情的軍事訓練,成為馬木留克騎兵。據記載,最受歡迎的馬木留克來自高加索的喬治亞和中亞突厥部落,喬治亞每年被拐賣的孩童多達兩萬人。埃及的馬木留克王朝從建立以後的500多年間,王朝的馬木留克騎兵幾乎全部都出自高加索地區。

那些被送往軍事學校的孩子們會接受系統而又殘酷的訓練。他們主要學習的課程就是馬術和格鬥,包括熟練使用彎刀、長矛和弓箭等武器。其中箭法尤其受到高度重視,這些孩子們先練習站在地上射箭,之後學習在馬上射箭,最後掌握策馬飛馳時的射術。當他們的基本軍事技能精熟後,便開始接受戰術訓練,演練實戰中進退迂迴的各種隊形和互相策應的基本戰術。一般都有三分之一的男孩死在成人的過程中,包括閹割手術後的感染,或者經受不起高強度的訓練。倖存的,就成為沒有家庭,沒有親情,沒有絲毫感情的戰爭機器,他們完全為戰爭而生存。

與蒙古騎兵不同,蒙古騎兵通常每人配備三、四匹馬,可以一天行軍一百公裡,因而蒙古軍隊擅長長途奔襲,在機動性方面馬木留克騎兵遠遠不及蒙古騎兵。

馬木留克軍隊的戰鬥力在伊斯蘭世界首屈一指。經過訓練合格後的馬木留克全部都成為重騎兵。他們的頭盔是用精鋼打造的,身上穿著用鋼絲密織的鎖子甲。跟歐洲騎士相比,他們的裝備要輕便得多,但是防護效果並不遜色多少。武器裝備包括一張強弓,一支長矛,一柄鋒利的大馬士革彎刀和一面盾牌。馬木留克的強弓射程遠,穿透力強;而坐騎是世界聞名的阿拉伯純種馬,身高腿長,衝刺速度極其驚人,耐力也不錯。馬木留克騎兵基本上是一人一馬,這點就與蒙古騎兵不同,蒙古騎兵通常每人配備三、四匹馬,可以一天行軍一百公裡,因而蒙古軍隊擅長長途奔襲,在機動性方面馬木留克騎兵遠遠不及蒙古騎兵。

與同樣以騎兵為主的蒙古軍隊相比,馬木留克騎兵的戰術也有很明顯的差異。作戰時,馬木留克騎兵通常先採取守勢,他們排成整齊的隊形,用強弓一波接一波地齊射打擊進攻的敵軍(馬木留克騎兵的箭術都很高超,能夠在很遠的距離上準確射中敵人);等到敵人有生力量遭到弓箭齊射大量殺傷,陣形散亂以後,馬木留克騎兵才開始發動攻擊。這時馬木留克騎兵會以嚴整的隊形衝向敵陣,接近敵人時他們會先再施放一撥弓箭,然後衝入敵陣,用長矛或馬刀與敵人格鬥。馬木留克騎兵的刀法極其出色,他們可以在策馬疾馳時劈中懸掛在空中的一顆蜜棗,而大名鼎鼎的大馬士革彎刀更讓馬木留克騎兵如虎添翼,在近距離格鬥中勇不可擋。

雖然馬木留克騎兵起先只是奴隸,但是由於在戰爭中的突出表現,統治階級很重視這支隊伍,於是馬木留克們的經濟和政治地位不斷得到提升,漸漸融入到埃及的社會政治生活中,成為一個很有勢力的群體。而且這個群體因為其特殊性,內部非常團結。但埃及人普遍鄙視他們,對他們又恨又怕

馬木留克軍隊在裝備和戰術上綜合了歐洲騎士和中亞輕騎兵二者的優點,並且馬木留克士兵訓練有素,紀律嚴明,鬥志頑強。馬木留克王朝依靠這支強大的軍隊延續了五百多年。馬木魯克騎兵在歷史上曾多次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擊退蒙古軍的入侵,在埃及保存了阿拉伯和伊斯蘭教的種子,1291年攻佔十字軍佔領的阿克城,滅耶路撒冷王國。馬木魯克勢力最盛時除埃及和敘利亞外,還佔有昔蘭尼加、蘇丹北部和阿拉伯半島漢志地區。14世紀末馬木魯克王朝勢力漸衰,1516年,奧斯曼蘇丹謝姆世一世攻入開羅,次年滅了馬木魯克王朝。

小編推薦:堅持純手工打造為前提 老老實實做劍,本本分分做人,以市場價降低40%為保證,下單就送全套裝備。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諮詢,一起學習,交流。還能免費領取福利.如果你也喜歡龍泉劍請一定不要錯過。

                                        看完點個「在看」支持下小編

相關焦點

  • 埃及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埃及到了二十王朝以後,一系列的奴隸起義導致國力衰竭,開始了跨越5個王朝的第三中間時期(公元前1070年-公元前664年),其間的王朝有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五王朝,埃及自第二十六王朝進入古埃及後期,最終在前525年被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所滅,古埃及時代結束。
  • 馬穆魯克:從奴隸到帝王
    從中國到歐洲,奴隸軍隊都曾被廣泛的使用。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關於奴隸軍隊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商周換代時候的牧野之戰。而在西方歷史上,曾有過多個著名的奴隸軍團,不但在戰場上能徵慣戰,而且反客為主,成了自己主子的「主子」。這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大概就是聞名天下的埃及馬穆魯克人。
  • 【戰役】金字塔下駐馬沉思的拿破崙:此戰能否開啟徵服中東之夢?
    意外給予法國人前進動力的是貝都因人。這些荒原上的遊牧民們騎馬逡巡於法軍隊列後方和側面,一旦有掉隊的士兵落單,他們便一擁而上,輕則劫掠、重則肢解。目睹這些可怕景象的法國人自然也顧不得饑渴,不覺足下生風,開始快速向目標前進。
  • 從埃及到緬甸,軍人幹政問題何解
    縱觀各國,緬甸的軍人幹政並非特例。從反殖民運動到冷戰,曾有無數軍人掌握一國權柄,非洲大陸、拉美諸國、希臘和韓國,軍方作為政治要角皆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血筆。納賽爾更自1956年修訂新憲起,擔任埃及總統長達14年,直到1970年逝世。在此期間,埃及三度土改、施行義務教育、力推國有化政策,中小資本家與國企工人比重躍升,社會整體相對活絡,城市化與現代化更是穩步進行。軍方亦借民心加持趁勢坐大,不僅深入國家政經部門,亦開始打壓其餘可能競爭勢力,從共產黨到穆斯林兄弟會(簡稱「穆兄會」),皆受遏抑。
  • 獨眼少將摩西達揚:34歲當將軍,美蘇都佩服,卻差點讓以色列亡國
    以色列在建國後不斷吸引全世界猶太人,其中包括各國參與二戰的軍人,這些人對達揚的能力表示懷疑,達揚也知道自己需要一場像樣的戰爭來鞏固地位。1956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英法在歐洲秘密回合以色列對埃及開戰,達揚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 埃及為什麼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埃及地處亞非交界,溝通著地中海和紅海,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這就意味著每一個雄才大略的統治者都不能放過埃及,想佔領地中海就得佔領北非,而想佔領北非,就得佔領埃及。進入18世紀後,工業革命讓西方迅速趕超東方,拿破崙戰爭席捲歐洲之後,也波及到了埃及,1789年拿破崙進兵北非,拿下了埃及。但來得快去得也快,1801年,由於和英國作戰失敗,拿破崙撤兵。
  • 新史學薦書154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現代世界的鍛爐》
    這場戰爭最終將世界歷史上最為傑出的將領之一——拿破崙——推上權力的寶座。他讓自己做了皇帝,憑藉軍事政府統治了大半個歐洲。法國佔領者重新劃分了邊界,重構了法律與制度,影響了其後的好幾代人。1792—1815年持續不斷的鬥爭重寫了戰爭的規則,並將革命理念帶到了世界幾乎每一個角落。法國推行了全民徵兵制度,並在民兵行伍中灌輸愛國主義,從而打造出一支龐大的、被愛國熱情點燃的軍隊。
  • 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執掌軍政大權
    他非常仇視保王黨人對革命的進攻,他曾在一封信中說:「從大革命開始,我就一直在打擊國內外一切敵人,履行我作為軍人的職責,恪守一名軍人的義務。我拋棄了我的家產、榮譽、地位,甚至親人,我為共和國喪失了一切,但我毫無怨言!」所以當他得到保王黨人企圖對革命大舉反攻時,就立即派軍隊回國,幹預議會事務。
  • 戰爭事典奴隸兵到底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馬穆魯克提供了政府和軍隊的基礎,馬穆魯克軍官中的「持劍者」掌管著軍事事務,而其中的「持筆者」發揮著重要的行政作用。無論是哪種,他們的身份都一直與西方式的「奴隸」完全不同,雖非自由人卻很高貴,在開羅生活的他們不會覺得比任何自由民要低等。
  • 夫妻互贈綠帽,霧月政變掌權——《拿破崙大帝》(8)
    當時拿破崙完全被蒙在鼓裡,少數幾個知道內情陪著約瑟芬的拿破崙的手下也都不敢挑破。最終這個事兒什麼時候敗露的?是直到拿破崙去攻打埃及,在埃及前線的時候他終於確認自己被約瑟芬給綠了。那個時候拿破崙應該是內心挺痛苦的,當時他給自己的哥哥約瑟夫寫過一封信,他說:「真相大白後,我心如刀割。我在這世上只有你了,你的友誼對我彌足珍貴,只要失去它,只要我見你背叛我,我就會變成反人類者。」
  • 歷史上的今天 : 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今日科西嘉島上的拿破崙像 拿破崙生於1768年,父親是科西嘉島上的一名貴族。在年輕時,拿破崙就已經進入軍校就讀,成為一名炮兵軍官。在法國大革命開始時,拿破崙還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軍人。1793年12月的土倫港之役中,24歲的拿破崙指揮炮臺的革命軍士兵成功擊退了前來援助法國波旁王朝的英國艦隊。
  • 「中東強人」穆巴拉克去世,91年的生命,見證了埃及軍隊興衰
    而阿拉伯軍隊,尤其是埃及軍隊的失敗使得軍中對於法魯克王朝和其背後西方列強的不滿更加加劇。其實早在二戰期間,埃及軍隊中的青年軍官們就秘密發起了自由軍官運動,隨後成立了相關組織。該組織吸收了埃及軍中出身平民階層的35歲以下的軍官,致力於推翻英國支持下的法魯克王朝。納賽爾就是該組織的核心人員,與納賽爾一同畢業於軍事學院的薩達特同樣也是。
  • 為什麼拿破崙從來沒有到過中國,在歐洲蔑視中國的時候,卻告知世界,中國是一頭雄獅,別與中國為敵
    拿破崙從來沒有到過中國,那他怎麼會有這樣的判斷呢?其實,在這個轟動整個歐洲甚至世界的評價背後,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後人的記錄中,籠罩了一定的神秘色彩。1798年,拿破崙為了對抗英國,率領300餘艘艦船組成的龐大的艦隊,遠徵埃及。他計劃把埃及變為法國向東方進軍的大本營,終極目標是把英國人逐出南亞,並就此終結他們的全球帝國。
  • 商場如戰場,企業管理者從戰爭和軍事中可以學到什麼
    在我們今天的世界中,很少有人會像戰爭中的軍人那樣每天都在直面生死,但是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在競爭性的商業世界中,成功與失敗同樣無所不在。儘管商業競爭與戰爭比起來當然算得上溫情脈脈,但對於失敗者來說,結果是同樣的殘酷無情。戰爭衝突是人類對抗的最高形式,在戰爭領域,戰略戰術的正確與否所造成的後果,遠遠比任何其他領域都來得明顯。
  • 中國和美國的軍隊,都只保護國家的統治者
    為確保這裡的絕對安全,所有士兵甚至連睡覺都呆在國會山,以防萬一。 坐在地板上吃飯,躺在地板上睡覺,莊嚴肅穆的國會山大廳變得亂糟糟的。 數千士兵實在是太多了,國會山大廳提供不了足夠大的面積供他們躺在地上,於是他們見縫插針,睡在所有能睡的地方。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半身像下,躺滿了美國大兵。
  • 拿破崙時期陸軍各兵種及戰術簡介
    因為當時火器的不準確性以及裝填困難使得集群使用以及在更近距離上開槍顯得尤為重要,故訓練時注重忍耐性與隊形,提倡在敵方射擊後裝填時貼近敵人開槍再以刺刀衝鋒。 又因為往往隊形的破壞造成火力持續性缺乏,線列步兵的訓練及其注重保持隊列與不同隊形的變化,而這種訓練也是同學們軍訓時怨聲載道的踏正步排隊列的由來。 作為軍隊的主要組成部分,線列步兵給其他兵種建立支撐,掩護與作戰術機動的平臺。
  • 俄羅斯的統治者 ——亞歷山大一世(3)
    假如不答應任何一條,歐洲十一國軍隊共六十萬聯軍將立即南下攻滅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政府大為驚慌,內部有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叛亂,外部有歐洲大軍的入侵。馬哈茂德二世十分清楚他無法抗撃歐洲新一代霸主亞歷山大的大軍,雙方的士兵素質、武器質量、後勤效率均有天壤之別。馬哈茂德二世謙卑地向亞歷山大公開道歉、答應亞歷山大開出的全部條款,亞歷山大對此十分滿意,決定饒恕馬哈茂德二世的過失。
  • 石勒-冉閔: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
    2.二十多個政權中,只有三個政權可以制霸北方:後趙、前秦、北魏,這三個政權有一個共通之處,打天下的過程中,都有一位漢人大神作為謀士,共謀一番大業。3.後趙的建立者石勒,奴隸出身,比僧丐朱元璋的出身還低,但憑藉自己的實力,從一屆士兵幹起,履立軍功,與漢人謀士張賓的搭配,一文一武,開啟了開掛的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