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吉老人已經一百多歲了,在CCTV軍事頻道的《老兵你好》節目中,他還向大家講述了過去參軍入伍的故事。
談到自己加入八路軍後的第一場戰鬥,這位百歲老人表現出的豪邁之情依舊讓人十分感慨。
如今,硝煙散去,世界也重歸太平,許世吉老人見證了中國由弱變強的全部歷程,百歲老人已是兒孫滿堂,提起以前的事情,他還是會留下眼淚。
104歲老八路含淚回憶師長陳光,陳光後人感動,千裡赴山東看望。
陳光的115師,給許世吉留下深刻的回憶
在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有一支著名之師,名為115師。
這支軍隊由紅一方面軍和第74師等部共同組編的,首任師長便是赫赫有名的常勝元帥林彪,而當時的副師長便是後來同樣被授予元帥軍銜的聶榮臻。
這支部隊開赴山西後,便打出了「平型關大捷」的好成績,將日軍一千多人殲滅,這也創造了抗戰時期的一大歷史,徹底打破了日軍曾經「不可戰勝」的神話。
不過後來林彪受傷,中央方面對此十分重視,讓林彪返回養傷,從此115師師長的職務則由旅長陳光代理。
陳光的革命歷程同樣是一路榮光,從井岡山時期開始,他便作戰勇猛,在長嶺寨之戰、長徵、廣陽伏擊戰等戰役中表現出眾,也是一員當之無愧的猛將。
在1939年,他和羅榮桓共同指揮,在樊壩戰鬥中全殲偽軍一個團的兵力;隨後在陸房戰鬥中,擊斃了日軍聯防隊1300多人;梁山戰鬥中,還順勢擊斃了日軍大隊長「長田敏江」,被稱為「殲滅戰的典範」。
為了能對付這支部隊,日軍有關部門還寫下了《陳光部作戰研究》,分發到各個部隊去,他們幾乎天天都在研究這支115師到底是什麼作戰風格。
也就是這個階段,二十多歲的許世吉十分憎恨日軍,他和十幾歲的弟弟一起去尋找打鬼子的部隊。
在聽說了八路軍的部隊是窮人的部隊後,他最終決定參加八路,來到山區後,他終於找到了八路軍,並成功加入了115師的部隊。
莒縣的形勢比較複雜,許世吉也在這種情況下磨練了自己的意志,那幾年,是他一生當中最為深刻的回憶,除了要跟日寇交手外,部隊還要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圍追堵截。
比如在1942年,國民黨五十七軍111師開始接受共產黨的領導,進入抗日根據地參加整訓,而頑固派所重組的111師在部隊換防之際突如其來,搶佔了甲子山等多地。
情況萬分危急,11師師長陳光決定立即向孫部發動襲擊,來站穩根據地。
這場戰鬥是許世吉老人記憶頗深的一場戰鬥,他們打了整整一夜的時間,最終孫煥彩的部隊不敵八路軍,開始向北撤退,這一仗,115師極大挫敗了孫部的勁頭,殲滅了他們五百多人,還俘虜了六百多人,繳獲了5挺重機槍和1門大炮。
不過,孫煥彩似乎並不死心。
碰巧日軍的「掃蕩」工作開始了,115師調主力一路南下,孫煥彩率領頑軍部隊利用這一空隙,重新出發佔領了甲子山,留下來的八路軍部隊為了保存實力,主動撤出了甲子山。
一個月後,為了打通濱海與膠東根據地的關係,115師決定重新收復甲子山。
陳光採用從兩側攻山的方式,殲滅了師部的指揮機關,經過了三天的激戰,孫煥彩依舊堅守在石場、劉家東山等多地,八路軍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卻遲遲不能將山頭攻下。
在經過了短暫休整後,八路軍決定再次發動進攻,採取挖坑道打包圍的做法,向頑軍勢力反覆衝擊。
孫煥彩終於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終於無力抵抗,向北撤退,八路軍趁勢發動追擊,斃傷頑軍一千多人,繳獲了長槍短炮五百多支,拿下了甲子山。
回憶起這段戰鬥場景,百歲老人還有些激動,仿佛幾十年前的戰爭再次浮現在眼前,他說:「這場戰役打了好多天,好幾個團的戰士都犧牲完了。」
老人至今對那些戰友念念不忘,甚至能夠準確叫出他們的名字。
不過,真實的戰場上總是不給人留下悲傷的時間。
隨後,115師在陳光的帶領下輾轉多地,一場場的戰鬥下來,也讓許世吉對陳光印象深刻。
部隊一路戰鬥到了山東多地,許世吉也在軍營中成長。
1944年8月下旬,日偽軍1萬多人兵分三路對山東濱海地區展開「掃蕩」,濱海軍區的部隊見狀立馬給予敵人沉痛打擊,因此,敵人也被迫撤退。
到了9月,兩千多日偽軍從莒縣開始撤退,八路軍設伏在葛莊和草溝地區,當敵人進入包圍圈以後,激烈的戰鬥就此拉開序幕,敵人死傷慘重。
在葛莊戰役後,附近的很多日偽軍據點迫於八路軍的聲威而倉皇撤離,提到這些戰鬥中的慘烈景象,許世吉老人的眼裡依舊閃爍著光芒。
經過了4年的戰鬥,他也從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搖身一變成為了一位從槍林彈雨中倖存下來的老兵。
1944年,他因為在戰場上負傷而復員,繼續回家務農,重新拿起鋤頭以後,他的感覺和當時也完全不一樣了,他知道,這也是一種為國家做貢獻的方式。
不過,後來有了子女以後,他也不再願意提及那些戰場上的過往,對於歷史來說,戰爭結束後只有死亡數字和意義,不過對於這位經歷了戰場的老兵來說,那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陳光,依舊是老人念叨最多的名字
百歲之際,老人突然又開始沉湎於往事,開始回憶那些過去的點點滴滴,如今新中國已經走向了繁榮富強的道路,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士,再也看不到了。
當年他十幾歲的弟弟許世連和他一起上了戰場,可弟弟的生命永遠在戰場上定格。
令人十分詫異的是,即便是一百多歲高齡的老人,記憶力依舊不輸當年,他能準確記住很多犧牲戰友們的名字,甚至連職務、外貌特徵、家庭住址這些基本特徵都能夠瞭然於心。
他最為牽掛的,還有一批跟他一樣復員的戰友們。
為了能夠完成老人的心願,家人們將老人還記得的復員戰士姓名發布到網絡上,包括臨沂、萊蕪、五蓮等地的幾位戰友,令人遺憾的是,這些老兵已經去世多年了。
對於當年115師的師長,帶領了部隊打了很多大勝仗,這也讓許世吉印象很深。
在他的記憶中,陳光師長中等個子,看上去十分消瘦,在打仗的過程中,軍紀特別嚴格,在戰場上說一不二,正是在這種指揮下,部隊才能屢戰屢勝,保持了優良的傳統。
特別是陳光指揮的甲子山戰役、葛莊等地的戰役,更是讓許世吉老人激動萬分,他在說這些故事的時候,聲音十分高亢,仿佛也再次回到了那個炮火震天的年代。
家人們把這位老人的相關視頻發送到了網際網路平臺上,眾多網友都對老人的英雄經歷表示致敬,這麼多年來,他始終把這些事情放在心底,一是戰場上過於殘忍,二是因為他不希望給國家增添負擔,所以主動選擇了淡泊名利。
網際網路平臺上的內容也引起了陳光後代們的注意,他們萬分激動,沒想到時隔多年,竟然還有115師的倖存老戰士,在向世人們講述115師的奮鬥故事。
其中,許世吉老人對於陳光的尊重之情,更是感動了陳光師長的後人。
陳光的孫子陳家明說:「我們決定去探望許爺爺,我們也擔心,如果來晚了,或許就見不到許爺爺了,我們也將遺憾終生。」
說走就走,2020年8月11日下午,天氣十分炎熱,陳光的7位後代家屬找到了許世吉所在的偏僻鄉村,專門帶來了花束。
見到許爺爺後,陳光明首先說:「爺爺,我代表我的爺爺來探望您,爺爺,您在抗戰的年代辛苦了!」
這位老戰士得知來者正是陳光師長的後代,他心裡也是百感交集,用顫顫巍巍的雙手緊緊握住了陳家明,兩人的眼眶都已經溼潤了。
和萬千奮鬥在戰場前線的戰士一樣,面對國土淪陷,許世吉老人把自己的生命拋在腦後,捨生忘死,和日本帝國主義殊死搏鬥,這氣壯山河的一幕幕依舊激蕩著人心。
對於許世吉老人來說,在當兵的那幾年時間裡,陳光就是他的精神支柱。
讓人欣慰的是,1988年開始,黨史和軍史中也開始逐漸提及到她的卓越貢獻,更多的人開始懷念這位抗日名將。
許世吉老人的影響力也在後來不斷擴大,還上了央視。
他向大家講述,自己有一個小紅布包,裡面裝著復員軍人證書、革命家屬證以及革命軍人證,這是他一生最寶貴的東西。
當主持人詢問他:「如果再做一次選擇,您是否還會選擇參軍?」
許世吉堅定地回答說:「為祖國當兵,永不後悔!」
由於這些經歷,如今地許世吉多了一個身份,叫做「網紅爺爺」。
兒孫們回到村裡探望他時,就會拍攝一些老人日常中地生活片段上傳到平臺上,許世吉老人耿直、幽默的性格也吸引了更多人關注。
當年在戰場上因為炮彈的轟鳴,也導致了老人聽力嚴重受損,他很難聽清楚別人對他說的話,可他自己在講述這些故事的時候,依舊是滔滔不絕。
當被提及老人長壽秘訣的時候,他也僅給出了三個字:「別閒著。」
包括陳光師長在內,一個個過去的人物被老人提及,正是英雄兒女們的偉大奉獻,才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他們的名字永遠不會被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