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後 我和父親再下一盤軍棋

2021-12-26 山東金融文學

    我那深深的懷舊情結,也是讓我家樓下的古玩市場給薰陶出來的。一個女人家不愛逛商場,卻偏愛每周末到古玩市場溜達一圈,偏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就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那些家家都有的舊物件,這也算獨樹一幟吧?

   周末的古玩市場人山人海,疫情過後,來擺攤的攤位多,來逛市場的人更多。我溜達到老拉麵館的東側,在一位八旬大叔的攤位上看到了一個硬殼塑料小盒,上面寫著「陸軍棋」的字樣,打開一看,裡面有一張棋紙和五十個棋子,和我小時候下過的「軍棋」是一樣一樣的。不過那時的軍棋盒子可沒有現在的高級,是薄薄的紙板小盒,用的時間久了,盒子四邊就裂口了,那時沒有膠帶,都是用紙條粘上漿糊把裂口糊上。「軍旗」改叫「陸軍棋」這也是近年來的稱呼吧?這副「陸軍棋」一看就是新的,根本不算「古玩」更稱不上「古董」,但它卻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和父親經常「下軍棋」,進行「博弈」的情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在海島上小學期間,那時候島裡的文化娛樂活動很匱乏,課餘時間回到家裡,除了在外面和小夥伴們嬉笑打鬧玩一會兒,最喜歡、最盼望的是軍人老爸下班回家,能和老爸下兩盤軍棋了。下軍棋是爸爸最喜歡教我的一項娛樂活動,還沒聽說別的家小夥伴的爸爸這麼有耐心和他們一塊玩棋的。通過下軍棋,老爸恰到好處給我普及了部隊裡機構設置知識,讓我懂得了軍中職務的排序,還能對號入座地了解我們大欽守備區和長山要塞區以及蓬萊後勤部隊,要塞第一、第二醫院等軍中機構的分級層次。尤其是知道了老爸在軍中的職務,明白了他上面有那些領導能管著他,他還能領導那些級別的幹部戰士。一個女娃娃,能通過下軍棋,藉助那些棋子對部隊的機構設置明白個大致情況,也不枉父親那一片精忠報國、堅守海防前哨的愛國愛軍之心和愛島之情啊。通過和老爸下軍棋,我的智力得到了開發,我也獲得了人生最初的啟迪。

   那時我們大欽守備區是師級編制機構,最大的官是同學明華的爸爸,我經常去找明華玩,也能看見這位和藹可親的首長。但爸爸們對他的稱謂不叫師長,卻叫司令員。我百思不得其解,問老爸為什麼?爸爸說:「我們守備部隊就叫司令員,這是上面規定的。」於是我一頭霧水、一知半解的也假裝明白了。

    弄懂了軍棋上的職務排序,接下來和老爸下棋就會有板有眼、有的放矢進行了。

    軍棋分兩支隊伍,用黑、紅兩色棋子加以區分。我喜歡紅色的棋子,每次開局時都會搶先告訴老爸:「我要紅棋!」如果幾次慘敗後,就會棄紅換黑,覺得爸爸能贏,那麼今天用黑色的棋子會運氣好。我還喜歡在開局前洗棋子、往棋紙上放棋子時,默默記住自己這色棋子中幾個重要棋子的位置,待開局後就忍不住先去翻開自己布下的棋,然後趕快把此棋子走到「行營」這個安全地帶,知道這叫保護首長、保存實力。其實用現在的話說這叫搞小動作。

    小孩子終究是下不贏大人的,為了不再給輸棋的小孩子抹鼻子擦眼淚、為了安撫小孩子那顆脆弱、要強的心,接下來有段時間,每回博弈時,父親總是讓我贏幾盤棋,我也知道他是故意讓付我的。他要麼先讓我走三步後他再出手、要麼在下棋的過程該殺的棋子不殺、該碰的棋子不碰,任由我的「官兵」對他的「官兵」為所欲為、橫衝直撞。我的「炸彈」可以炸他的「司令員」,但他的「炸彈」要等我的大官棋子轉移後,我再撿個小官棋子去主動碰他的炸彈,同歸於盡,耗掉他的戰鬥力。每每我下棋耍賴皮時他也好脾氣地寵著我,笑眯眯的看我在棋子前耍小聰明,等我扛上「軍旗」時又喊又叫,高呼「我贏啦、我贏啦!」時,他會笑得扳過我的額頭親一口,我卻做出用手擦額頭之狀,嫌棄他會不會留下吐沫星子。

   還有一種下軍棋的方式是以「山界」為界,把各自顏色的棋子挑到一起,然後讓棋子站立起來,與對方以背靠背的方式博弈,這種下棋方式就是主動出擊。我跟爸爸學會了開局時一定要用自己家最小的棋子,去探視對方的棋子,一旦「犧牲」就明白了對方棋子的級別,為下一步如何消滅它做到胸中有數。

     有段時間我下軍棋著了迷,跟媽媽去房東老百姓家玩,也會帶軍棋去顯擺一下。會將自己通過下軍棋知道的軍隊職務排序,告訴房東家的兒子。結果他學會後出去,給他的小夥伴們鸚鵡學舌。於是乎在我上學的路上,如果遇到村裡那些調皮的男孩子,只要他們人堆裡有房東家的兒子,他們這些皮孩子會衝著我大喊大叫:「什麼最大?司令最大!」氣得我再也不和房東家的兒子玩軍棋了。

   幸福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那些和老爸下軍棋的經歷,是我此後五十年來最難忘、最值得回憶的往事之一。

   中午帶著淘來的寶貝——「陸軍棋」,我到了爸媽家。老爸在看電視,護工姜姐在廚房蒸發麵包子,我看午飯還得等一會兒,就把軍棋和那個大叔贈送的幾粒子彈殼,一古腦放到了老爸身前的小飯桌上。

    我打開了軍棋盒子,讓老爸看看我淘來的軍棋,老爸第一時間卻撿起那幾顆子彈殼,反覆查看著,嘴裡嘟囔著:「這是步槍子彈,這是手槍子彈。」而我更感興趣的是已經打開的軍棋盒子。「老爸,離吃飯還有一會兒,咱倆下盤軍棋吧!」

   我擺好了棋子,發現老爸注意力還放在那幾顆子彈殼上,我想此時此刻老爸肯定是觸景生情,想起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想起了他戎守海島三十年的軍旅生涯,以他九十周歲的高齡思維現狀,不知還記不記得我小時候他教我下軍棋?我幾乎是從他手中奪下了那幾粒子彈殼,想讓他和我再下一盤軍棋。

     他手拿棋子好久也沒找到棋盤上的擺放位置,我問他還會下嗎?他搖搖頭,又點點頭,眼睛盯著手中的棋子看了好久。我突然發現老爸可能真的不會下棋了!去年四月底老爸摔傷大腿骨,做過一個外科接骨手術後,身體是每況愈下,又長期吃藥治療,已經影響了他的體能和智能,唉,父親真的是老了,真的是對這個娛樂活動不感興趣了!

   我不死心,用小時候父親經常對我說過的話:「我讓你三步,你先走!」對父親說,他還是無動於衷。我戚戚然看著年邁的父親,淚水一下子湧上了眼窩,我現在沒有了博弈的對手了,我和父親的這場博弈已經在五十年前決出了勝負,我們的這盤棋早已經下完了,不分上下、沒有高低.

   姜姐端來了大包子,說:「別玩了,快吃飯吧,老爸該餓了。」

   將棋子一一放入盒子裡,我想這副棋子我還是要保存好,它仍然是父親百年之後給我的一個念想。我還想這副棋子留著,等我的外孫子長大點時,我要學著老爸的樣子,教他下軍棋,讓他像我一樣通過這項娛樂活動,熱愛上我們的軍隊,樹立精忠報國的信念。

    我小時候和父親下棋的那份美好已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中,但願我像父親這麼老的時候,記憶裡還會留有曾經和父親博弈的片段。

   親愛的老爸,昨天您教我蹣跚學下棋,今天我陪您夕陽看風光。感謝您不是超人,卻為了我變成了萬能。如今我早已拋卻了小時候仗劍天涯的想法,只願靜靜地呆在您身邊細數年華。


作者簡介:馬素平  女,長島出生,軍人家庭長大,從事金融工作近40年。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協山東創作中心資深創作員、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籤約作者。幾十年來堅持業餘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有數十篇作品在有關報刊、網絡上發表。已在齊魯晚報主辦的「壹點號」上開設『海島尋夢』專欄。

主辦

金融文學創作中心

山東大學華夏文化研究中心中國金融文化研究所

金融文學網

山東金融書畫院

主編郵箱:gongshanglinyi@126.com

編審:賈善耕         柴洪德

製作:林毅   覆核:李會啟

 

相關焦點

  • 軍棋的規則和歷史
    這種「作戰模擬」各個國家都有,內容大同小異:一張仿照真實情況來的圖,然後幾個棋子表示兵力,接下來分析你會怎麼做,我又怎麼做。        真正將這種「戰爭模擬」拉入到軍棋軌道裡的人是馮·萊斯維茨。1807年,馮·萊斯維茨發明了嚴格式兵棋(Rigid Kriegspiel),當然這是個能夠成功分析戰爭的工具,被流傳至今。
  • 陸軍棋
    行走路線包括公路線和鐵路線,顯示較細的是公路線,顯示為粗黑的為鐵路線;1、任何棋子在公路線上只能走一步
  • 軍棋【視頻教程】
    噹噹當,李老師課堂開課了!
  • 【棋類協會】軍棋玩法
    2、吃子規則:司令> 軍長 > 師長 > 旅長 > 團長 > 營長 > 連長 > 排長 > 工兵,小棋遇大棋被吃,相同棋子相遇,則同歸於盡;工兵能排除地雷,其他棋子不能排雷;炸彈與任何棋子相遇時同歸於盡。
  • 我和我父親的故事
    1983年,他背上行囊,遠離家鄉,前往大連入伍,成為了一名空軍雷達兵。1987年,有著四年軍旅生涯的他,退伍進入到原大庸機務段(1994年更名為張家界機務段,2005年併入懷化機務段),成為一名機車乘務員。他時常和我說,當兵改變了他的命運,鐵路賦予了他幸福生活。
  • 軍棋入門規則介紹,最優布局原理分析詳解,最快入門軍棋方法!
    棋盤常識軍棋棋盤:軍棋棋盤包含鐵路線、公路線,每方包括5個行營、23個兵站、2個大本營。獲勝方法殺光對方所有能移動的棋子則獲得勝利;或者一方用工兵挖掉對方三顆地雷後再用該方最小的棋子吃掉對方的軍旗,也能獲得勝利;如果有一方被逼得無棋可走了,也判定該方輸棋。
  • 我與父親接力尋找沂蒙恩人70年
    我這輩子沒做過對不起黨的事,唯一欠下的一個大人情,就是沂蒙山區你劉爺爺一家人。這些年我實在找不到他們了,你一定要替我找到他們,替我報答他們的恩情,否則我死不瞑目。」這是1995年,父親馮忠智臨終前,拉著我的手留下的遺言。
  • 我父親曾娶過一個義大利間諜
    他打電話問我是否知道父親有這麼一個名叫貝安加的太太。披著婚紗又姓譚?我不明所以,他才告訴我,在一本名為《鴉片茶》的書裡看到父親和貝安加的結婚照。他從沒見過我的父親,只看過父親的照片。她帶著小孩和貴州女傭,乘坐一輛卡車到桂林,再轉民航機飛到香港,最後抵達上海。貝安加這個當時才二十出頭、脾氣倔強的女伯爵,為了報復父親的負心,毫不猶豫地東行。臨行前,她要父親知道,她的離去絕不是因為她害怕什麼。「是的,貝安加,我當然知道你是什麼也不怕的。」父親吻別了三個孩子,為每個孩子掛上一條象徵著福運的小紅象項鍊。
  • 下軍棋
    今天我到了爺爺家,本想在這裡玩一上午,但我在柜子裡找到了一盒軍旗,這可把我高興壞了,我馬上去找奶奶下軍旗。
  • 軍棋推演結果:120萬美軍會在兩個月喪命
    軍棋推演結果:120萬美軍會在兩個月喪命。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美國一向都非常喜歡戰爭,因為在戰爭中美國可以賺到非常多的錢,所以發動戰爭是美軍經常幹的事情。 據悉,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美國大發戰爭財,賺了非常多的錢。在美國人眼中認為利益高於一切,一旦發動戰爭,那麼就會有很多賺錢的機會。就像美國在這些年不斷在中東地區挑起事端,發動了很多戰爭。
  • 【金靈文化】「人間親情系列」之一《我的父親100篇》2、父親劉懋功
    劉海峰  劉北1999年,在出版父親劉懋功的回憶錄《夢回吹角連營》時,編輯讓我概括一下他的一生。我想了想後說,「從一個放羊娃成長為解放軍將領,從一個陸軍指揮員成長為空軍指揮員,一個老戰士在戰鬥歲月和政治風雲中走過的路。」十年過去了,現在看這個概括還是準確的。父親是個典型的軍人,中國共產黨培養出來的典型革命軍人。
  • 父親突然對我說我們的真實身份是御龍師
    再回來已經是晚上,不得不說父親真是一個繪畫高手,透過窗戶我看他已經在牆上畫了一組壁畫,雖然我什麼都看不懂,也不知道他畫這些幹嘛,可當我開門進入房間後卻讓我訝異到,因為父親不見了。我第一個反應是不是父親跟我玩躲貓貓,可是整個房間根本無處躲藏啊,而且我剛明明看見父親在裡面啊,不可能是幻覺。
  • 我的父親張繼明在八二三炮戰中
    我父親張繼明時任海軍福建基地岸炮五團副團長兼參謀長,自始至終組織和指揮了八二三炮戰中海軍海岸炮兵部隊的戰鬥。歷史背景  1954年美國與臺灣當局籤訂了巜美臺共同防禦條約》。條約規定:美國政府有義務協助臺灣當局守衛臺灣和金門、馬祖等島嶼。這就為美國幹涉中國內政埋下伏筆。當時臺灣地位未定論抬頭,臺獨傾向逐漸顯現。
  • 因貌美而被鬼子輪番折磨,五十年後說出不自殺的原因,讓人心寒!
    此女子曾經被好多的日本鬼子強暴過,但是她強忍著,知道五十後才說出那段不堪回首的記憶。我們一起來走進她 的故事吧。侯冬娥為了家人和村莊上的人,只能忍耐著,忍耐著。殘忍至極,然而在身體跟精神的雙重打擊下,侯東娥病了,失去了往日的姿色,看上去要不行的。日本鬼子看到這樣就把她要稻草一樣隨便的就丟掉了。因此侯東娥才得意解放了,回到了家中可是此時她的日子也不好過,村裡都知道她被日本人抓走了,後放了回來,經常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的,使得她跟家裡人一直都抬不起頭做人。然而敵人固然可恨,可是同胞們跟然他們心冷。
  • 「紅二代」上將劉源:我,與我的父親!
    「紅二代」上將劉源:我,與我的父親!我國有很多的優秀軍事將領,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一位,就是擁有陸軍「上將」軍銜的一位將軍。
  • 一支珍貴的盧格P08手槍:父親繳獲的戰利品 61年後回到兒子手中
    在這支魯格P08手槍被父親繳獲61年,我第一次知道它的存在40年之後,父親最好的朋友Gordy將這支手槍送給了我。背景介紹我的父親1942年高中畢業,當時年僅16歲。他工作了16個月,然後在1943年18歲生日時入伍。他想當一名海軍飛行員,但被拒絕了,因為他的牙齒長歪了,無法佩戴氧氣面罩。知道這個消息後,他參加了美國陸軍空降兵團。
  • 珍寶島戰役五十年
    他們是什麼部隊不太清楚,但是從遼寧來的部隊我是知道的。他們吃的主食是高梁米,和我們這的以玉米為主不同。我和一個戰士很熟,在他那還吃過高梁米飯。但說實話,當時雖然處於飢餓時期,但我仍然不喜歡吃高梁米飯。做為邊防前線,虎林在中蘇武裝衝突後,立即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政府機關和廠礦企業,醫院學校社會團體等,開展了「深挖洞,廣積糧」的全國性戰備運動,虎林各單位和學校又開始了一輪挖防空洞的高潮。
  • 2000年,香妃劉丹去世後,為何父親和哥哥也相繼離世,是巧合嗎?
    ,為何父親和哥哥也相繼離世,是巧合嗎?不幸的是,劉丹的一生並不順利,在她大紅大紫的時候,她在一場車禍中喪生,她的父親和哥哥也相繼離世。劉丹1972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父親劉志國是河南省洛陽市的一名警察,母親是一名家庭主婦,劉丹還有一個哥哥叫劉高航。由於父親的工作,劉丹的童年是在河南省洛陽市度過的。
  • 父親因公殉職 兒子子承父業當刑警:「我13歲時立下的志向」
    楊穀雨的媽媽塗秋蓮告訴記者,2000年9月30日晚上,她像往常一樣躺在客廳的沙發上,等待丈夫執行任務歸來,但等來的卻是丈夫犧牲的消息,讓她覺得天都塌了下來。而在楊穀雨的記憶裡,父親總是很忙。對於別的小朋友來說,和父親打場球、過一個生日,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可對他來說卻是一種奢望。父愛的缺席是楊穀雨心裡永遠的傷痛,每當遇到困難,他都會想起父親。2007年,從警校畢業的楊穀雨和父親一樣,走上了公安刑偵的工作崗位。當初,他的母親塗秋蓮是強烈反對的。因為對於一位母親來說,最大的願望不過是希望兒子平平安安。失去至親的滋味,楊穀雨心裡很清楚,他也想讓母親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