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中「沙皇」(царь)一詞中的「沙」來自拉丁語凱撒(Caesar)的轉音,царь就是「皇帝」的意思。中文半音半義地把它翻譯成「沙皇」。
「沙皇」是俄羅斯帝國皇帝1546年到1917年的稱呼。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1721年彼得大帝改名皇帝。但直到1917年為止,俄國的統治者一直都稱為沙皇。
在中世紀的俄國,沙皇這個稱號指最高統治者。早期俄羅斯人認為拜佔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俄羅斯人尊稱拜佔庭的君主為「沙皇」,並認為俄羅斯的大公們是拜佔庭沙皇的大臣。
13世紀,蒙古韃靼人的駭人聽聞的統治,加上強盛的蒙古大汗娶了拜佔庭的公主為皇后,使俄羅斯人轉而尊稱蒙古大汗為「沙皇」,俄羅斯大公即又是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了。
但隨著蒙古人的衰落,俄羅斯人不樂意再尊稱蒙古大汗為沙皇了,但始終不敢正式自稱沙皇。
到了15世紀,俄國流傳一種說法,莫斯科大公是拜佔庭皇帝的繼承者,那時,莫斯科的大公權力很小,受到領主們很多限制。但在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後,拜佔庭帝國和皇帝的權力就落入了莫斯科大公的手中。
1547年1月16日伊凡大帝發表了重要講話,要親政並正式自稱沙皇。於是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國改為沙皇俄國,又稱俄羅斯。伊凡四世打破了對沙皇的一切權力限制,領主政體改為了沙皇專制政體。
此外,保加利亞早期的皇帝和20世紀的保加利亞國王也自稱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