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使稱史達林同為二戰始作俑者,德大使幫腔

2021-02-10 目以

目以(n180424)


來源:觀察者網 趙挪亞

本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接連炮轟歐洲把二戰的罪責從納粹轉到共產黨人身上,還怒斥二戰時期波蘭駐德大使利普斯基為「混蛋、反猶的豬」。未曾想到,這竟引發美國和德國的荒唐回擊。

美國駐波蘭大使莫斯巴徹 圖自推特 下同

據「今日俄羅斯」(RT)31日報導,前一天美國駐波蘭大使莫斯巴徹發推特「喊話」普京,把挑起二戰的原因直接指向希特勒和史達林「合謀」:

「親愛的普京總統,希特勒和史達林『合謀』發動了二戰,這是事實。波蘭是這場可怕衝突的『受害者』。」

莫斯巴徹推特

俄羅斯駐波蘭大使館官方推特發推回擊莫斯巴徹,諷刺道:「比起外交,你真覺得自己更懂歷史?」

有意思的是,德國方面也「幫腔」莫斯巴徹——德國駐華沙大使尼克爾同樣在推特上發表評論稱:「《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為納粹德國對波蘭的罪惡入侵做了準備,蘇聯和德國一起參與了對波蘭的殘酷分割。」

在擔任外交大使之前,莫斯巴徹曾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的執行長。據俄新社報導,她曾在擔任外交官期間,多次將波蘭總理及其他政府官員的名字和職位寫錯。

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已有80年,歐洲國家今年卻就戰爭爆發的原因陷入了口水戰。歐洲議會在今年9月通過《關於戰爭爆發與團結對歐洲未來重要性的決議》(簡稱決議),字裡行間中將蘇聯與納粹德國劃等號,甚至宣稱《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為二戰爆發「鋪平道路」。

進入12月, 俄羅斯總統普京火力全開,繼21日炮轟歐洲把二戰的罪責從納粹轉到共產黨人身上後,又在24日的演講中指責:曾與希特勒「沆瀣一氣」的歐洲國家正企圖篡改歷史。普京直接點名二戰時期波蘭駐德大使利普斯基,「他就是混蛋、反猶的豬,沒法用其他詞彙來稱呼他」。

普京在當天的演講中回憶起了一則檔案:1938年,希特勒接待了利普斯基(1934-1939擔任波蘭駐德大使),並與他分享了一項將歐洲猶太人送往非洲的計劃。

利普斯基(右一)與希特勒合影

他援引檔案資料稱,波蘭大使在給波蘭外長的電報中寫道,「我告訴希特勒,如果他這麼做的話,我們將在華沙為他豎立一座宏偉的紀念碑」。

另外,普京抨擊歐洲議會的決議簡直是「一派胡言」,指責歐洲試圖抹去蘇聯在他們國家取得勝利的記憶,包括拆毀蘇聯紅軍的戰爭紀念碑。

他憤怒地說:「正是那些與希特勒談判的人,在今天拆毀紅軍戰爭紀念碑,他們就是納粹的追隨者。而紅軍戰士曾把歐洲和歐洲人民從納粹手中解放出來。」

對於《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普京解釋道,與希特勒籤署協議是在糟糕和更糟糕之間做出選擇,蘇聯沒有那麼多時間準備德國的進攻。他還質疑,其他歐洲國家就以為自己表現得很好嗎?

9月1日二戰爆發80周年紀念活動上,德國總理默克爾是「貴賓」,但普京甚至沒有受到邀請。而在即將到來的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的紀念日上,普京也沒有獲得邀請,對此「RT」認為是一種「侮辱」。


順手放入朋友圈,沒準您的朋友就需要!


合作請加微信號:n190102

相關焦點

  • 叫囂完中美不能相提並論後 美國大使連遭三重擊
    資料圖片: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此後,爭論的漣漪開始從德國擴散。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在11月27日的報導中,就直接「提煉」耿爽的話作為標題稱:美國是世界動蕩不安的製造者 確實無法同中國相提並論。德國官員拒不撤回對美批評美國駐德大使之所以能「榮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全方位的回懟,還要從幾天前美國與德國之間爆發的「口水戰」說起。法新社報導稱,德國經濟能源部長阿爾特邁爾11月24日為德國不按美國要求、允許華為參與該國5G網絡建設的決定進行了辯護。
  • 美駐聯合國大使將防臺,稱臺灣為「自由中國」什麼意思?
    中時新聞網報導:美國務卿蓬佩奧宣布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訪臺,並在聲明中指出,臺灣展現出「一個自由中國」所能達成的成就
  • 臺「駐美代表」自封「大使」
    臺灣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近日被曝將社交媒體上的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引發網友熱議。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有網友諷刺蕭美琴「只會自嗨」,還有網友質疑:「這個人是要將臺灣推向戰爭邊緣,以獲取個人最大利益才高興?」蕭美琴個人推特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
  • 駐美大使電文外洩 批川普笨拙無能
    《星期日郵報》刊登外洩機密外交電文,顯示英國駐美大使達羅克(KimDarroch)形容美國總統川普及其政府「笨拙無能」、「少見的失能
  • 中國駐美大使就美艦闖南海舌戰CNN主播
    阿曼普:在過去24小時,美中兩國首都之間上演了「口水戰」。美國防部長稱,美方艦機將繼續駛入或飛越有關海域,因為有關海域是「國際水域」,並且美方行動得到了地區盟友的支持。但中國外交部表示,如果美方「一再製造緊張」,中方將不得不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中方確實有必要加強、加快相關能力建設。那意味著什麼?
  • 臺灣可以在美國有「大使」?大陸和美國:啪啪!
    >日前,臺灣地區新領導人任命高碩泰為新任臺方駐美代表,並稱其為「大使」。對於這一稱呼,大陸和美國一眼就看穿了。  現任臺灣當局「駐美代表」沈呂巡在蔡英文上任後第一天就被要求於最遲6月5日去職,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一直到23日下午都不願證實,當日晚間則發布「總統令」稱:「『駐美國大使』沈呂巡已準退職,應予免職。特任高碩泰為『駐美國大使』。」
  • 蔡英文竟改稱「駐美代表」為「大使」
    」直接改稱「駐美大使」。不叫「駐美代表」,竟改口「駐美大使」 據香港中評社5月24日報導,臺灣「駐美代表」沈呂巡被要求6月初去職,「總統府」一直到23日下午都不願證實,晚間發布「總統令」:「駐美國大使沈呂巡已準退職,應予免職。特任高碩泰為駐美國大使。」值得注意的是,因臺美無「邦交」,過去都稱為「駐美代表」的官銜,新政府竟已改為「大使」。
  • 推特改名的臺「駐美代表」深夜發文承認,「駐美大使」不是美國官方承認的稱謂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在推特改名為「駐美大使」引發關注後,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深夜在臉書發文承認,她在推特的簡介上用「Ambassado
  • 美前駐華大使警告:當心美中因臺灣爆發核戰爭
    「美國決策者必須考慮美中之間可能因為臺灣問題爆發軍事衝突升級為核戰的風險因素。」  據香港中評社4日消息,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 J。Stapleton Roy)3日在華盛頓智庫發言時警告稱,美國決策者在處理臺灣問題時,必須考慮美中之間可能因為臺灣問題爆發軍事衝突升級為核戰的風險因素。
  • 美大使稱中美無法在道德上相提並論,耿爽:確實
    記者問:據報導,25日,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發表聲明稱,中美無法在道德上相提並論。格還表示,把美國政府同中國共產党進行比較,這是對美國的侮辱,也是對中國民眾的侮辱。你對此有何評論?耿爽回應稱:美國的一些政客和官員隔三差五就要出來叫一叫、跳一跳,攻擊抹黑中國。他們的拙劣表演充分暴露出其不可告人的險惡用心和政治企圖。資料圖,圖片源於視覺中國美國確實無法在道德層面同中國相提並論。
  • 法國駐華大使:唯有承認錯誤並加以改正才能換來和平
    走進法國駐華大使館,聽法國駐華大使顧山為您解答。法國駐華大使顧山中國已成為國際舞臺上名副其實的參與者,世界各國對此堅信不疑  主持人:您擔任法國外事顧問期間,對中國的印象如何?去年8月以來,您再度來到中國,在這次與中國的再度接觸中,什麼讓您感受最深?
  • 沒禮貌、不正常——美駐華大使突然「不辭而別」,預示著……
    按道理說,一國大使辭職是兩國間及其重要的事件,一般情況下按照國際慣例,一定會按照程序,知會所在國政府,但是從中國外交部的反饋來看,他們並不知情。很多人也是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推特第一時間才知道。中國外交部表示沒收到相關通知
  • 史達林最後一刻放棄的計劃,二戰蘇聯為何沒攻打北海道?
    二戰末期,如此狂妄的日本為何會宣布投降呢?
  • 華春瑩亮明堅定立場後,美大使突然宣布取消訪臺,蔡當局措手不及
    儘管我國外交部多次表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臺高官往來,但美國卻一再拿警告當耳旁風,就在本月6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突然放出風聲稱,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凱莉·克拉夫特將在不久後訪問臺灣。美方如果執意妄為的話,必將為其錯誤言行、錯誤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在收到警告後,美國國務院急忙改口。據環球網1月13日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當地時間12日宣布,國務院取消本周所有外訪行程,包括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的「訪臺」計劃。報導稱,克拉夫特原定於本月13日至15日訪問臺灣。蓬佩奧12日表示,作為同拜登政府過渡交接的一部分,本周的所有外訪行程都已取消,包括他自己的歐洲之行。
  • 新民環球 | 伯恩斯會是個怎樣的美國駐華大使?
    如果回顧歷史就會發現,和日益緊密複雜的國家關係一樣,無論這些駐華大使此前對中國了解多少,最終他們都同中國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其中有分歧,也有共識。伯恩斯來自紐約州布法羅,是典型的「學而優則仕」的人物。1980年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國際關係碩士學位後,他很快受聘於美國國務院,從國務院發言人起步,當過駐希臘和北約大使等。
  • 加拿大態度突然強硬,美英歐盟紛紛幫腔
    路透社報導截圖美聯社報導稱,21日加拿大外長弗裡蘭發表聲明稱,「我們對中國政府在本月早些時候拘留的兩名加公民表示關切,並呼籲中方立即釋放他們」。弗裡蘭還表示,加拿大是個法治國家,孟晚舟將會正面對「公平、公正和透明的法律程序」,還稱加方會尊重包括與美國的引渡條約在內的國際協議,不會「妥協或將法治和正當程序政治化」。
  • 和拜登「親如一家」,這個人即將成為美國駐歐盟大使
    近期,美國總統拜登宣布,這本書的作者、現年 74 歲的吉滕斯坦(Mark Gitenstein)即將成為美國駐歐盟大使。吉滕斯坦是拜登三十餘年的親密工作夥伴和長期密友,親密程度幾近家人。從1987年起,他們就開始緊密合作。
  • 臺駐美代表自封「駐美大使」,舔著臉的自嗨令人不齒
    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近日被發現把自己推特上的身份改成了「臺灣駐美大使」,引起軒然大波。
  • 史達林陰險的詭計
    不幸的是,這場本該是朝鮮人內部的統一戰爭迅速演變為大國博弈的角鬥場。戰爭起因自然是出自朝鮮人民統一國家的迫切願望,同時也是史達林為蘇聯謀求利益的一項戰略舉措。值得注意的是,史達林一直以來並不支持朝鮮謀求統一的願望,蘇聯滿足於朝鮮半島保持現狀。根本的原因自然是蘇聯在戰略重心在歐洲。
  • 中國大使怒了!
    14日,《環球時報》記者發現,中國駐賽普勒斯大使黃星原的推特帳號(帳號名@AmbassadorHuang)頁面被凍結,黃星原大使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其推特帳號於2020年3月1日正式啟用,4月13日被封,「此前推特一直運作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