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撤離朝鮮回國前,做了一件事,中外歷史皆無先例

2022-01-08 百戰不殆
抗美援朝

在五十年代打響的韓戰中,美國的加入讓整個北朝鮮都感到岌岌可危,除此之外,美國還多次在中國邊境實施轟炸,而這樣的行為,完全就是對中國主權的公然挑釁。於是在朝鮮領導人對中國請求幫助後,我國經過一番利弊分析,還是艱難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

毫無疑問地是,這是一場無比艱難的戰爭,但在經過志願軍的頑強鬥爭後,他們終不負所望地趕走了敵人。通過這場戰爭,中朝兩國軍民關係也增近了不少,當志願軍離開時,許多朝鮮老百姓都帶著許多食物,淚流滿面地對他們進行了送別。

不過志願軍倒不是戰爭一結束就立馬撤軍,出於多方面考慮,他們還在朝鮮駐紮了一段時間。而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志願軍做了一件事,讓整個朝鮮都感到震撼不已,當消息傳出去後,全球都不禁對志願軍豎起大拇指,咱們看看到底是啥?

修建營地

其實志願軍做的事很簡單,他們撤離朝鮮回國前在駐地修建了營地,但不同的是,志願軍明明要離開,他們卻打造了一片永久性營地。並且,我軍延續著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優良傳統,營地需要材料幾乎全是從國內運過去,剩下一些比較容易的則就地取材。

最讓人震驚的是,志願軍沒有請一個外部人員,所有房租都是由他們親手建造。只是無論營地搭建多麼好,他們始終都要回國,於是等到1948年上級下達命令後,志願軍就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將這個營地留給當地的朝鮮部隊。

中外歷史上都沒有先例

在撤離前夕,志願軍還幹出了一件中外歷史都沒有過先例的事,他們對營地進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繕,讓其看起來就跟剛修建沒有兩樣。除此之外,志願軍還將營房打掃得乾乾淨淨,不僅將水缸裝滿水,甚至把不少糧食都留在了營房裡面。

等到志願軍真正離開後,朝鮮軍人看到「嶄新」的營房,他們感到難以置信的同時,更多是對志願軍的欽佩。而志願軍此舉不但體現了中國軍人優秀的素質,他們更是提升了中國軍人的國際形象,所以等到韓戰結束後,曾經一眾對中國虎視眈眈的國家,他們打心裡也不想和這樣的中國軍人成為對手。

此前,很多人都將中國和平共處的想法當成陰謀,但時間卻證明了一切,中共無論多麼強大,我們從來沒有做過侵害他國利益的事。只可惜有的國家卻一直對中國帶著偏見,時至今日,都還在想方設法給中國製造麻煩,這是一件讓人無奈又可氣的事。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綜合實力孱弱,新生的人民軍隊也不被西方列強放在眼裡,但抗美援朝的勝利,讓西方乃至全世界刮目相看,這場戰爭也在向世界宣告,中國從此站起來了!

如果能有一套可以全景式地再現昔日韓戰歷史風雲的經典之作,一定能方便當代人更好的了解這段歷史,李峰先生所著的《決戰朝鮮》便能很好的滿足這些條件。

書中還附帶百餘幅韓戰珍貴歷史照片,方便讀者們切身感受當時之情況,擁有極強的代入感。本書一經發售,便獲近30萬冊的銷量,足以見得大家對了解抗美援朝這段歷史的渴望。

了解抗美援朝,致敬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點擊下方橫幅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25萬志願軍為何戰後仍駐紮朝鮮?五年後撤離,才知偉人英明之處
    那麼我國當時已經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為什麼還要留那麼多兵力在朝鮮境內呢?這些志願軍在這五年裡又做了些什麼呢?想了解背後詳情的朋友們,不妨點讚支持一下,關注豆豆,以便隨時觀看更多的精彩內容,也可以在評論區打出「銘記歷史」表示對於那些志願軍戰士的崇高敬意。接下來就讓豆豆給大家一一道來。
  • 抗美援朝勝利後,志願軍駐紮朝鮮五年,毛主席為何選擇撤軍?
    為了配合談判,毛主席要求前線部隊再殲滅南朝鮮萬餘人以配合板門店談判。李承晚的瘋狂,被志願軍的大棒砸得粉碎。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議正式籤署。停戰協議籤署之後,為了防止美國捲土重來,也幫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工作,二十多萬中國人民志願軍就留在了朝鮮,幫助朝鮮人民做建設。
  • 【讀圖時刻】戰死他鄉的志願軍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這是當年彭德懷來電報詢問是否將在朝鮮犧牲的毛岸英的屍體運回國時,毛澤東留下的一句話。10月8日,東北邊防軍改名「中國人民志願軍」,這個名詞是毛澤東聽從黃炎培的建議而修改的。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渡過中朝邊境的界河——鴨綠江。此後,韓戰進行了兩年零9個月,但中美兩國從未宣戰。
  • 韓戰:鏡頭裡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坦克戰
    進攻時,坦克作為伴隨火器,支援、掩護、引導步兵衝擊;防禦時,坦克作為固定或遊動的火力發射點,或配合步兵反衝擊;被圍時,坦克用於內部突圍和從外部增援;退卻時,在後面做掩護力量,保障部隊快速撤離;追擊時,以坦克和摩託化部隊組成先遣隊,向志願軍縱深強行滲透。
  • 韓國四星上將白善燁:韓戰中,經過3次慘敗後,終於發現中國志願軍致命缺陷在後勤
    不過中國志願軍參戰後,朝鮮戰場的變化,在參戰方南韓將士心目中是什麼情況呢?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此人在整個韓戰期間,作為最有代表的南韓將帥,算是從頭至尾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他就是韓國四星上將白善燁。有關白善燁的情況,有必要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白善燁於1920年11月23日,出生於朝鮮平安南道。早起曾在偽滿洲軍官學校學習,後來二戰日本戰敗後,他先逃至平壤,再逃至朝鮮南部。
  • 回憶我父親江濤在志願軍司令部的日子裡
    直到1957年10月,父親圓滿完成了祖國交給的部隊偵察與情報工作任務,凱旋迴國。在這期間他登上老禿山主峰,屹立在美軍坦克上留下了勝利的合影。他到朝鮮平安北道碧潼郡志願軍戰俘營,領導審問俘虜的工作。他到板門店停戰談判會址,在大廳內外留下了珍貴的相片。他到檜倉郡的志願軍烈士陵園,緬懷安息在那裡的毛岸英等134名烈士。
  • 湘西土匪血戰朝鮮
    對於沅陵縣的張平匪部機槍手「背了七條人命」向明清來說,去朝鮮就是一個死中求生的契機。雖然他是投降自首的,但是按照「討還血債」政策,當時還是打算要槍斃他的。楊先樹當年任職沅陵縣公安局,是當地選送土匪入朝一事的負責人。
  •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先後有8位正副司令員,1955年分別授何軍銜?
    借用美軍指揮官的話來說:中國人民志願軍是「拿著石器時代的武器」,擊敗了當今世界頭號強國的軍隊。抗美援朝的最終勝利,除了依靠志願軍保家衛國,捨生忘死的拼搏精神以外,也和志願軍的指揮者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從1950年彭德懷奉命擔任志願軍的總司令,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線時起,志願軍先後一共出現了八位正副司令員。
  • 從韓戰看武統臺灣的代價
    我們來看看朝鮮武統韓國的歷史吧。二戰後,日本失去了朝鮮半島的管轄權,朝鮮半島由美蘇兩國共同託管,以三八線為界:北方由蘇聯主管;南方由美國管治。「三八線」的存在令朝鮮半島被分割成了兩個世界,這種差異自美、蘇兩國的軍隊踏上朝鮮的土地便清晰地展現了出來。由於美、蘇對朝鮮半島的分區佔領,令朝鮮在政治上出現了南北分裂的跡象。
  • 美國歷史書中的韓戰:歪曲歷史、自吹自擂
    杜魯門總統這才確信,北朝鮮的這些侵略者們要做希特勒、墨索裡尼和日本在30年代曾經做過的事。 杜魯門總統的牽制政策交由國會討論,他下決心要幫助南朝鮮抵抗共產主義。 南朝鮮也請求聯合國介入。當時蘇聯抗議中華民國而不是共產主義中國與會,所以缺席了安理會投票,因此介入得以通過。
  • 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究竟誰聽誰的?
    志願軍令出多門,歷來為兵家大忌。老祖宗也早就告訴我們,蛇無頭而不行,鳥無翅而不飛,因此,當志願軍踏出國門進入朝鮮半島的那一刻,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就存在如何配合和誰來指揮的問題。事實上,早在新中國決定派遣志願軍赴朝作戰之前,在1950年10月上旬周恩來總理赴蘇聯就關於抗美援朝的問題同史達林會談時,就曾提出過「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當其與朝鮮人民軍配合作戰時,在雙方指揮關係上應如何解決」的問題。不過,由於當時的史達林並沒有做明確回復,因此,這個問題就拖到了志願軍入朝參戰之後。
  • 志願軍駕駛米格-15助戰朝鮮,痛打美國空軍,擊落美機230架
    僅僅在韓戰初期,就集中了各式戰機1100餘架,最多時達到2400餘架,朝鮮戰場上的空中作戰就在敵我力量這樣懸殊的情況下開始了。面對中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薄弱的空軍力量,美國各類戰機如入無人之境,肆意在朝鮮半島上空飛行、偵察、轟炸。但當美軍轟炸機突然遭到志願空軍駕駛的米格-15打擊後,終於明白在朝鮮戰場,他們不再是一枝獨秀,而是要被揍得「百花盛開」。
  • 陳年舊事:14000名志願軍戰俘自願去臺灣的真相
    常誠博士曾就此事訪問多位戰俘,所了解到的實際情形是:由於戰爭爆發之初美國也是倉促出兵,對與中國軍隊作戰一事毫無心理準備,直到與志願軍交上了火,才臨時找來一些曾在中國生活過、會講中國話的日本人和韓國人充當翻譯,這造成了中國戰俘與美韓軍人間嚴重的溝通障礙。此事恰恰成為臺灣派出大批特工介入韓戰進程的契機。
  • 戰史 | 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拉開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69年前的今天,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6個軍共18個師,分別從安東、長甸河口和集安等處跨過鴨綠江赴朝鮮前線,
  • 以山匪之身入朝作戰,殲敵最多,回國後被迫再次上山
    對於沅陵縣的張平匪部機槍手「背了七條人命」向明清來說,去朝鮮就是一個死中求生的契機。雖然他是投降自首的,但是按照「討還血債」政策,當時還是打算要槍斃他的。楊先樹當年任職沅陵縣公安局,是當地選送土匪入朝一事的負責人。
  • 中越戰爭時,朝鮮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讓中國人感動不已!
    這件事還得從對越自衛反擊戰說起,越南這個國家可以說是狼心狗肺。在一開始美越戰爭的時期,中國為了支持小兄弟越南,可以說是把家裡老底都拿出來去支持他了。他後來不僅不感恩,翅膀硬點了,居然跟我們幹起仗來。說起這事都讓人寒心,我們幫了那麼多國家,這些國家居然一致讓中國撤兵。最讓人生氣的是這個阿爾巴尼亞,蘇聯欺負它的時候,我們既幫助它,又替它說話,現在反咬一口,公開決裂。不過值得安慰的就還有三個國家支持我們,分別是緬甸、柬埔寨和朝鮮。雖然支持的國家少,至少心裡有一絲安慰。尤其是朝鮮,當時朝鮮是蘇聯的小兄弟,現在公然支持中國。
  • 李承晚釋放戰俘事件,導致南朝鮮軍損失5萬餘人,但其實他賺大了
    他們都是為了同一件事——質問韓國看守人員為何把戰俘營內的約2.7萬名北朝鮮戰俘放跑了,要求立即採取措施。儘管已是深夜,白善燁感到事態緊急,立即致電李承晚。李承晚卻平淡地回答:「你就說是我讓他們幹的,告訴美國人,明天我會召開記者會的。」這讓白善燁感到非常意外,通常情況在某個決定下達後發現結果並不如意時,他都會將責任轉嫁給別人,私自釋放戰俘肯定會惹怒美國人,但這次他為何主動攬下所有責任?
  • 朝鮮戰場上與毛岸英一起犧牲的作戰參謀高瑞欣
    1951年2月,中央軍委任命父親為志願軍副參謀長。為了抗美援朝,父母決定把一歲的女兒留在蘭州,交由從小餵養她的俄羅斯奶媽繼續撫養。與女兒分別前,父親特地請人拍攝了第一張全家福。1951年9月20日,為兼顧東西海岸作戰指揮,志願軍司令部移到平壤東北更為安全的檜倉(從大榆洞到檜倉,志願軍司令部先後轉移6次)。直到停戰前,再無發生美機空襲轟炸造成我總部人員傷亡的情況,毛岸英和高瑞欣烈士用生命的代價,換回了司令部戰友們的安全。
  • 遠東龍吟,新中國在朝鮮的驚天逆襲
    美國的結論很簡單:中國不過是一盤散沙的三流國家,其軍隊也不過是一群「穿著軍裝的農民」,韓戰這事還得看蘇聯,只要蘇聯不參戰,中國理所當然的不敢動。 於是,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隊(以下簡稱「聯軍」)開始毫無顧忌的,甚至以團或營為單位分兵冒進,漫山遍野的向中朝邊境推進。志願軍入朝作戰前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