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又打起來了!
27日清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亞塞拜然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進行了空襲,隨後亞美尼亞軍隊擊落了2架亞塞拜然空軍直升機和3架無人機。在隨後的地面交火中,亞美尼亞軍隊又擊毀了3輛亞塞拜然軍隊主戰坦克和1輛步兵戰車,目前亞美尼亞已經宣布全國戒嚴並進入戰爭狀態。截至目前,衝突導致至少23民士兵死亡,超過100人受傷。亞塞拜然議會決定該國多個地區和城市進入戰時狀態。先前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希尼揚稱,亞美尼亞政府因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事態宣布戰爭狀態和全國總動員。
衝突現場視頻曝光
亞塞拜然公布亞美尼亞士兵死亡畫面
其實早在7月,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就因為納卡問題爆發了衝突,只不過當時因為新疆新冠疫情,這個新聞的熱度被壓了下去,我們並沒有多少人關心而已。
戰場上的坦克(法新社)
由來已久的納卡衝突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是世仇,嚴格說,這背後涉及的勢力太多,最主要的還是俄羅斯和土耳其的爭鬥。這次爆發衝突的地方屬納卡地區。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位於外高加索,面積4400平方公裡。蘇聯時期,它是亞塞拜然西南部的一個自治州,多數居民為亞美尼亞族人。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納卡
由於對當地經濟和生活條件不滿意,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一直謀求將納卡併入亞美尼亞。1988年2月,主要由亞美尼亞人組成的納卡州蘇維埃要求把這一地區劃歸亞美尼亞共和國管轄。同年6月,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表示同意接管納卡州,但亞塞拜然方面堅決拒絕變更領土的任何要求。當時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也不同意改變納卡州的歸屬。與此同時,納卡州境內的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的衝突卻愈演愈烈。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為爭奪納卡爆發戰爭,亞美尼亞佔領了納卡及其周圍原屬亞塞拜然的部分領土。1994年,兩國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至今仍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1992年,在俄羅斯倡議下,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歐安組織的前身)成立了由12國組成的明斯克小組,俄美法三國為該小組聯合主席國。自此,有關納卡問題的不同級別談判在明斯克小組框架內陸續舉行,但談判至今未取得實質性進展。1994年,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至今仍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小規模衝突不斷。早在70年代蘇聯國內民族問題突出的年代,納卡州的民族爭端成為蘇聯民族問題一個代表,但當時這一地區並未發生衝突事件,當時的蘇共中央有人建議把納卡州升格為納卡共和國,脫離亞塞拜然,也不歸屬亞美尼亞而歸屬蘇聯中央直接領導,以解決納卡問題。但是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蘇聯領導層認為民族問題較為複雜,不要輕易改變當時的現狀和法律,以免發生更大規模的問題,納卡問題就此擱置,也埋下了日後衝突的種子。
100秒速覽亞阿衝突歷史
1988年2月,納卡當局在亞美尼亞支持下宣布脫阿入亞。1989年6月宣布獨立,亞阿兩族爆發衝突。蘇聯解體後衝突演變為阿亞戰爭,亞佔領納卡及其附近地區。在俄羅斯等國調停下,阿亞雙方於1994年5月實現停火。兩國接受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三主席為俄、美、法)的調解。1997年9月,三主席提出分階段解決納卡問題方案,即亞先撤出納卡以外的阿被佔領土,然後就納卡地位進行談判。亞予以拒絕,堅持納卡作為一方參加談判,並提出撤軍與最終確定納卡地位一攬子解決。1998年11月,明斯克小組提出阿同納卡組成「共同國家」的方案。阿認為該建議賦予納卡同阿平等地位不能接受,主張納卡在阿主權範圍內享有高度自治。1999年至今,阿亞兩國總統進行了多次直接會晤,但尚未取得重大突破。換句話說,納卡地區就是一個屬亞塞拜然行政區,實際由亞美尼亞族管轄的半獨立地區,雙方為爭奪主權反覆爆發衝突。俄羅斯作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傳統盟國,在亞美尼亞境內部署有航空兵和127摩步師,在亞塞拜然有預警雷達站,自然要調停。但是這兩年,局勢在逐漸失控,背後的推手逐漸浮出水面,他就是土耳其。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都是高加索國家,也都是原蘇聯加盟國。亞塞拜然更強一些,在蘇聯解體時亞塞拜然分到不少好東西,裏海艦隊的一部分海軍都歸了亞塞拜然。此外亞塞拜然石油資源豐富,依靠出口石油,亞塞拜然經濟進步很大。
亞美尼亞的「圓點」飛彈
亞美尼亞經濟稍差,但在境內有俄羅斯駐軍,而且近年來俄羅斯軍售的一個大客戶就是亞美尼亞,包括最先進的伊斯坎德爾戰術飛彈也是第一個出售給亞美尼亞的,按照現在俄羅斯偏袒亞美尼亞的態度,兩國真打起來,實力可能是持平的。歷史上,亞美尼亞人主要信仰基督教亞美尼亞教派,而亞塞拜然人信仰伊斯蘭教,和土耳其走的較近。這種距離近到亞塞拜然語和土耳其語差別非常小,近似理解就是新疆話和東北話的差別。最早的亞美尼亞國土很大,國土一直從高加索到安納託利亞。在10世紀,亞美尼亞被塞爾柱突厥人入侵,最後受到拜佔庭帝國和突厥人,蒙古人的三重夾擊,領土不斷縮小,到了1453年,奧斯曼帝國徵服君士坦丁堡後,亞美尼亞失去了最後的主權,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地區。奧斯曼帝國是一個伊斯蘭帝國,按照沙利亞法則管理國民,亞美尼亞因為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在奧斯曼帝國一直被當做二等公民對待。隨著沙俄的興起,亞美尼亞人更傾向於親俄而不是土耳其。1828年,沙俄把東亞美尼亞從土耳其人手裡買了回來,但西亞美尼亞還在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從那時候開始,奧斯曼帝國就開始時不時的屠殺亞美尼亞人。
1915年一戰時期,著名的土耳其泛突厥主義分子恩維爾·帕夏的部隊被俄軍擊敗,他懷疑亞美尼亞人通俄,就對戰場所在地區的亞美尼亞人大肆屠殺。在亞美尼亞人的意識裡,這和我們中國當年遭遇的南京大屠殺是一樣的。1918年,蘇維埃的紅旗插到了亞美尼亞,亞美尼亞以加盟國的身份加入蘇聯,在蘇軍的保護下,土耳其失去了染指高加索的希望。土耳其和日本一樣不要臉的是,土政府至今仍拒絕承認這是一起官方發起的有預謀的屠殺行為,但亞美尼亞、俄羅斯和多數西方國家皆認為這是一起可以和猶太人大屠殺相提並論的由一國政府蓄意進行的種族滅絕行為,一些土耳其學者(如奧爾漢·帕穆克等)也持有相同觀點。當前共有阿根廷、比利時、加拿大、法國、希臘、荷蘭、俄羅斯、瑞典等二十多個國家官方承認這是一場種族屠殺。歐洲議會也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稱這宗屠殺為「違反人性的罪行」。聯合國防止歧視和保護少數小組委員會也將事件定性為「種族滅絕」。這是亞美尼亞人永遠的痛。如今亞塞拜然和土耳其一條褲子,土耳其支持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人自然憤怒。現在可以認真講講背後的幕後推手土耳其了,自埃爾多安上臺後,土耳其反向加速,從一個積極入歐的國家變成了持泛突厥主義的霸權國家。近年來,在埃爾多安的攛掇下,土耳其積極參與周邊衝突,進駐敘利亞,和希臘衝突,現在又公開支持亞塞拜然。這些都是奧斯曼帝國原來的屬地,埃爾多安用心人盡皆知。在遠端戰略上,他大打泛突厥牌,用土耳其文化滲透進中亞和新疆。直到現在,新疆的商店貨架上還存在著不少土耳其食品(當然,這是市場經濟行為,但也反映出一些問題),我覺得味道很一般。更「那啥」的事發生在2012年,埃爾多安訪問烏魯木齊,聽說當時不少人去歡迎,整的像偶像演唱會一樣,這樣的確反常了。但你不得不說,這是土耳其刻意而為的文化滲透,如今的一切,是土耳其近30年經營的結果,土耳其的文化成功融入了當地的文化。西方有句諺語:叫的像驢,外表像驢,吃的像驢,那它就是驢。無論土耳其是想幹什麼,但我們看到的都是它的西亞霸權夢。無論從現實危害還是滲透深度,土耳其都更值得我們擔心。說回正題。這次的納卡衝突,土耳其力挺亞塞拜然,原因就是兩國存在大量的文化認同。即使美國歐盟俄羅斯集體告訴土耳其停止插手,但埃蘇丹根本聽不進去,不出我所料,土耳其和俄羅斯的關係又會惡化。俄羅斯這兩年過得並不好,從親西方的梅德韋傑夫下臺後,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就不斷惡化。2014年爆發的烏克蘭衝突,俄羅斯為了遏制北約東進,奪取了克裡米亞的領土和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實控權。烏克蘭戰爭至今已持續6年,俄羅斯無法進一步使東烏獨立,還搞壞了和烏克蘭當局的關係,現在千瘡百孔的烏克蘭對於俄羅斯是一個很大的爛攤子。緊接著。俄羅斯介入敘利亞衝突,敘利亞塔爾圖斯港是俄羅斯在地中海最後的前進基地,一旦塔爾圖斯失守,俄羅斯黑海艦隊會被土耳其徹底卡死,淪為自娛自樂的內海艦隊。今年白俄羅斯抗議的事還未平息,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衝突又起。這兩個國家都是俄羅斯的傳統盟國,俄羅斯對此最好的處理方法是調停,但是目前土耳其明顯力挺亞塞拜然,俄羅斯只能選擇在調解的基礎上偏袒亞美尼亞。這並不是一個好事,俄羅斯的經濟現在越混越沒聲,民間抗議普京的事時有發生,視為自家後院的獨立國協國家不斷被西方和土耳其滲透,可謂是內外交困。留給俄羅斯的時間和機會並不多了,需要俄羅斯自己把握,沒有人能幫上忙。
普京和埃爾多安的博弈,握還是不握?這是一個問題
雖然納卡衝突在地理上離我們很遠,但在很多隱蔽戰線上離我們很近。如前面所說,這不是簡單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的問題,背後可以看見土耳其的野心。不得不說,在從美蘇冷戰到今天,絕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土耳其這個存在,只是單純的認為土耳其是美國的附庸,直到蘇聯解體,土耳其開始了自己的大突厥美夢,才逐漸有人警醒。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泛突厥問題和泛伊斯蘭問題將是圍繞亞洲地區的一個大的安全問題。搞清楚什麼是我們自己的文化,什麼是外來的滲透文化,什麼又是極端文化,做到精確剷除,這才是保證整個新疆乃至中亞和平安寧的重要前提。但是假如戰爭爆發,我會第一個走上前線,做自己能做的一切。
投稿郵箱:laodaojun1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