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戰離我們並不遙遠

2021-02-11 方略智庫

作 者:方 略

和平時期,或許人們對這個地球上年年都會發生的災害早已習以為常,即便是10年前那場罕見的重大雪災也不足為怪。但若是在戰爭時期,這種異象則會對戰爭的勝負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自然災害不同的是,氣象武器能通過人工手段對災害發生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精確控制。但由於其最終表現為自然災害,所以幾乎無法甄別,具有極強的隱蔽性。

隨著氣象武器的日趨發展,氣象戰將以全新的「面孔」登上戰爭舞臺。加強對氣象戰的預知和研究,對制定國防政策,確定軍隊編成、武器裝備系列和後勤保障體系,以及健全有效防範機制和開展針對性訓練,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的條目注釋:氣象戰,是將人工影響天氣和氣候作為武器的作戰行動。旨在造成對敵不利、對己有利的氣象條件,以達到預定的軍事目的。氣象戰是地球物理戰的組成部分,既可在戰役戰術上運用,也可在戰略層面上運用。

人為地對局部天氣施加影響,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已在軍事上得到了某些應用。例如,為了解決軍用機場有霧時飛機的起降問題,英國研製出加熱消霧裝置,對保障航空兵及時出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943年9月,美第五集團軍用飛機播撒造霧劑,在義大利沃爾圖諾河上,製造了一條約5公裡長、1.6公裡寬的霧層,成功地掩護了部隊渡河。

20世紀40年代後期,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取得了重要突破,人們開始用催化的方法進行人工降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雲消霧等。在為和平目的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研究活動的同時,一些國家也積極從事人工影響天氣應用於作戰的研究,企圖通過這種手段造成不利於敵的天氣和氣候條件,以破壞敵方交通,危害敵方人員,破壞生態平衡,削弱敵國經濟,或為己方的軍事行動提供有利的氣象條件,這些都為氣象戰的產生提供了可能。

首創氣象戰的是美國。二戰後,美國就致力於研究氣象武器,在佛羅裡達州建立了麥金萊氣候實驗室,專門研究各種氣象武器。越戰期間,該實驗室生產了大量降雨催化彈,在越南和寮國境內人為製造了暴雨和洪水。阿拉斯加半島還有一個高頻主動極光研究基地,通過釋放大功率高頻波使地球電離層變熱,從而達到影響指定區域氣候的目的。

20世紀50年代,美軍就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氣象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觀點。越戰時期,美軍秘密進行的長達7年之久的人工降雨,可以說是人工影響天氣並用於實戰的一次嘗試。從此,氣象戰的問題被正式提了出來,引起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關注。

1974年10月,美國利用人工影響的方法將一場颱風引向宏都拉斯,使中美洲國家損失高達千億美元,人員傷亡逾萬人。此後,美國在大西洋又成功地進行過三次人工引導颶風實驗,其人造颶風技術日臻完善。

▲好萊塢大自然科幻電影,氣象武器的威力!

根據戰場環境和作戰需要,氣象戰的典型方案包括:出動隱形飛機人工製造暴風雨,使敵軍陣地爆發洪水;人工製造乾旱,使戰場上的敵軍缺乏淡水供應;人工製造颶風,使敵軍的防禦陣地變成廢墟;利用雷射製造雷擊閃電,擊落戰區中的敵機或使其無法起飛;利用微波和粒子束將電磁能、熱能傳送到大氣中,幹擾敵軍的衛星通信和雷達系統;在地底或海底引爆核彈,製造大殺傷力的地震或海嘯等。

雖然聯合國於1977年通過相關協議,限制人工影響天氣技術應用於軍事範圍,禁止各種氣象武器用於進攻目的。但據俄羅斯科學家分析,美軍多年來一直在進行大氣層作戰的研究。美國媒體曾披露,美國空軍於冷戰結束後,擬訂了「2025年全範圍控制計劃」,企圖設法通過氣象戰,確保美國在國際事務中處於領先地位的能力。1997年,美軍有人透露說,空軍的未來氣象戰規劃認為,開發軍事應用的氣象控制系統的風險「極高」,然而,「太空給予我們新的場所,技術給予我們新的機會」,氣象開發擁有「巨大的軍事威力」,可以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控制戰場。

氣象戰正像一頭脫疆的野馬一步步向我們逼來。目前,如其說人們對氣象戰帶來的威脅和災害還缺乏切膚之痛,倒不如說對氣象戰還缺乏足夠的認知。10年前的那場雨雪冰凍災害已經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痛定思痛,不可讓代價白白付出。有時「吃一暫、長一智」的代價是巨大的,未必凡事都有待付出昂貴的代價之後才能讓人警醒。由於對大氣變化過程認識的局限,自然發生的異常天氣變化掩蓋著人工影響天氣所造成的後果,使氣象戰更具有隱蔽性,往往使被攻擊一方受害於不知不覺之中,從而也讓始作俑者在悄無聲息中達成戰略目的。

儘管氣象戰十分隱蔽,但從戰略觀點看,氣象戰是可以被認識和識別的,氣象武器也是可以被戰勝的。氣象戰作為一種特殊作戰樣式,不僅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在和平時期也攸關國計民生。它警示我們,必須站在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高度看問題,時刻關注國際風雲變化,切實增強憂患意識、政治意識和戰略意識,切實重視加緊氣象戰對策研究和戰法研練,更加全面自覺地推進現實軍事鬥爭準備。

@圖文除原創外均來源於網絡,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平臺接受相應欄目原創文章投稿,文責自負!

相關焦點

  • 方略觀察:氣象戰離我們並不遙遠
    1997年,美軍有人透露說,空軍的未來氣象戰規劃認為,開發軍事應用的氣象控制系統的風險「極高」,然而,「太空給予我們新的場所,技術給予我們新的機會」,氣象開發擁有「巨大的軍事威力」,可以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控制戰場。
  • 國防大學教授李莉:「戰爭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在有限時間內,她迅速作出了判斷:當時國防部還沒有正式回應,這是日本單方面發布的消息,需要進一步確認;日方進入距離中方艦艇編隊3公裡的地方,這本身就是一種挑釁和敵意行為;中方艦艇是在正常遠洋訓練狀態,當時所有搜索雷達都應開機,我方雷達照射到日艦,只能說明我們的雷達工作正常。  「這是在為國家利益而戰!」回想當時的心情,李莉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擔負重任的狙擊手。
  • 【入圍視野】中國不想打仗 但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
    推薦關注:微信查找「老師之家」。約350美元/千立方米,價格比歐洲高。而中國從中亞國家進口天然氣均價在200美元左右!動作如此之急促,數量如此之巨大,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的領導人已經聞到了戰爭的氣息。高價進口俄羅斯石油,就是為了拓寬石油供應渠道和加快儲備量破解馬六甲困局,防止戰爭來臨被戰略封鎖,保證戰爭機器的運轉。
  •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我們離最終戰勝疫情並不遙遠
    隨著春天的到來,離最終戰勝疫情並不遙遠。聯合國新聞圖片 |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記者會近日,紐約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確診。但在此之前,西海岸的加州和華盛頓州已出現數十例確診病例,且每天還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長。
  • 背後離我們並不遙遠的黑手
    衝突現場視頻曝光亞塞拜然公布亞美尼亞士兵死亡畫面其實早在7月,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就因為納卡問題爆發了衝突,只不過當時因為新疆新冠疫情,這個新聞的熱度被壓了下去,我們並沒有多少人關心而已。在亞美尼亞人的意識裡,這和我們中國當年遭遇的南京大屠殺是一樣的。1918年,蘇維埃的紅旗插到了亞美尼亞,亞美尼亞以加盟國的身份加入蘇聯,在蘇軍的保護下,土耳其失去了染指高加索的希望。
  • 「我們製造泥巴,而不是戰爭」 ——越南戰場上呼風喚雨的美軍氣象戰部隊
    到了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為了截斷著名的「胡志明小道」,不惜擲下重金,發動了一場由兩次獨立行動組成的大規模氣象戰。無計可施的美國人於是便把目光轉向了最不可能的方向:氣象戰。美軍認為,只要提高胡志明小道所在地區降雨量,就能夠使得原本簡陋的道路變得泥濘不堪。若降雨效果顯著的話,甚至會引發洪水和泥石流,徹底切斷運輸通道。由此,代號為「大力水手」(Operation Popeye)的氣象戰行動應運而生。
  • 氣象戰! My God 誰幹的 美帝
    近期,由於南海事件,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除了操縱南海仲裁,在韓國部署薩德,這幾天美國還對我國實施——氣象戰對,就是通過改變天氣來淹你、凍你、折磨你造成湖北,貴州,福建等地的洪水泛濫,連我大河南的新鄉也被攻擊,那可是王牌54軍的基地耶,這可真是定點打擊啊!
  • 現實版《全球風暴》即將來臨 「氣象戰」不再是科幻
    該片雖然為一部科幻片,但是其中提及的氣象戰以及氣象武器卻並非子虛烏有,而最近一則有關伊朗指責以色列偷「雲雪」的消息更是再次喚起了人們對於氣象戰的關注。  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7月3日報導,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反破壞部隊指揮官吳拉姆·禮薩·賈拉利在德黑蘭的一場農業會議上指責以色列操縱天氣來竊取伊斯蘭共和國的雲和雪,導致伊朗長時間乾旱。
  • 氣象武器與氣象戰
    所謂「氣象戰」是指將人工影響天氣和氣候的氣象武器運用於軍事目的的一種作戰手段。它通過造成對敵方不利、對己方有利的氣象條件,以達到戰勝敵方的目的。是環境戰的組成部分,既可在戰略上運用,也可在戰役戰鬥上運用。    一、人工影響自然天氣的基本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工影響局部天氣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
  • 氣象戰、生物戰、輿論戰,未來組合戰爭設想
    如氣象戰。越戰期間,從1967年到1972年美國共進行過2602次播雲降雨作業,通過人工降雨使道路泥濘,車輛無法通行,用以切斷胡志明小道供應線。雖然不敢發動核戰、金融戰,但是先發動了一輪氣象戰,造成大洪水;隨後一輪生物戰,導致瘟疫大爆發;然後發動輿論戰,趁你亂,要你命。
  • 【科普園地:氣象武器與氣象戰】
    所謂「氣象戰」是指將人工影響天氣和氣候的氣象武器運用於軍事目的的一種作戰手段。它通過造成對敵方不利、對己方有利的氣象條件,以達到戰勝敵方的目的。是環境戰的組成部分,既可在戰略上運用,也可在戰役戰鬥上運用。一、人工影響自然天氣的基本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工影響局部天氣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讓氣象為戰爭服務,使大自然的力量成為人類的幫手已變成現實。
  • 美國發動氣象戰搗亂!?
    下面是筆者舊著《這才是美軍》裡面的一篇文章,原題為《什麼因素孫子兵法沒怎麼提,美軍卻很重視》,正是說美軍的氣象戰。再次重發,以饗讀者。美國氣象戰的幕後功臣在美國的阿拉斯加,有一個名為HAARP的試驗基地,2003年開始展開各種氣象試驗。該項目的主持人,是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有「氣象戰教父」之稱的伊斯特蘭。2005年完成一項氣象試驗之後,他向五角大樓提交了一份題為《讓氣候成為一種力量倍加器:2025年掌握氣候》的報告。
  • ​北極冰川消失:我們與環保的距離從來都不遙遠
    如果不是這個消息,我們可能都快忘記了,在我們的星球上,還有一塊那樣美麗、純淨的地方。記得小時候,也常常做過關於北極探險的夢,幻想著自己能駕駛著破冰船,去到遙遠又寒冷的北極,看虎鯨緩緩浮出水面,北極熊在冰原上穿行.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在852行動中,使用「氣象戰」效果如何?
    考慮到部隊進攻行動的隱蔽性和進攻的突然性,我軍便開始運用新的戰術「氣象戰」這個戰術要求出擊當天上半夜必須有月亮,利用月色進行秘密摸進,下半夜月亮必須消失以便於步兵隱蔽潛伏。
  • 《遙遠的橋》背後的故事
    《遙遠的橋》正是表現了這一段歷史。《遙遠的橋》是西方國家繼表現諾曼第登陸的《最長的一天》拍攝的第二部全明星二戰電影。原著作者恰好也是創作《最長的一天》的科尼利厄斯·瑞恩。圖為當時的全明星海報《遙遠的橋》以大規模戰鬥場景和明顯眾多而著稱。先說說宏大戰鬥場景中的各式二戰重武器。影片拍攝時離二戰結束已經三十多年,各種二戰武器基本已經退役。劇組頗費心思才搜集了少數道具。
  • 阿根廷,人生最遙遠的流浪
    因為我們對它幾乎一無所知:太遙遠、太陌生、語言不通、旅費昂貴、通貨膨脹嚴重,不適合六七天黃金周度假式旅遊;更何況前幾年籤證不好辦,遊客稀少,連《孤獨星球》都放棄了出版《阿根廷》中文版指南。阿根廷,最遙遠的流浪
  • 遙遠的軍艦島,我們不知道歷史, 身邊的抗戰老兵,我們要銘記.
    有這麼一個地方,我們都不知道,因為,我們遺忘了從這段歷史裡走出來的人,河南平頂山的李海水,他是抗戰軍人,機槍手與七位戰友被俘虜至日本,就在罪惡的九州煤礦挖煤,被迫作為奴隸勞工。我們去了八個人,只回來我自己,我把他們七個死的地方上下左右的土抓一些裝在盒子裡,我抱著七個盒子上的船,從塘沽下船回祖國,全部都是餓死的……
  • ​北極冰川消失上熱搜:我們與環保的距離從來都不遙遠
    如果不是這個消息,我們可能都快忘記了,在我們的星球上,還有一塊那樣美麗、純淨的地方。 記得小時候,也常常做過關於北極探險的夢,幻想著自己能駕駛著破冰船,去到遙遠又寒冷的北極,看虎鯨緩緩浮出水面,北極熊在冰原上穿行.
  • 太陽系最遙遠的邊疆: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
    建議橫屏查看看了這幅圖,你有什麼感想?1951年,美國天文學家柯伊伯提出了這樣的解釋:在距離太陽30天文單位(海王星離太陽30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到100天文單位之間,有許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塵埃冰凍體,這些物體的軌道面與行星相似(所以只能稱為
  • 戰爭離我們遠嗎?
    然而,我們知道,對於真正的英雄而言,並不需要用名字來傳誦功績,他們的熱血青春早已永久鑄入這座城市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中。一位南昌市民的話令人怦然心動:「我們不是來看新鮮,而是來感受屬於南昌的榮耀。」「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吟甌越。」這是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描寫的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