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新版官方全國地圖,擦除我阿克賽欽邊界地區

2021-02-07 南海的波濤

據巴基斯坦媒體報導,8月4日,巴基斯坦內閣批准出版了新版的全國政治地圖(圖1)。在新的地圖中,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也被巴基斯坦列入了本國地圖內。


圖1. 8月4日,巴基斯坦內閣批准出版的新版巴基斯坦全國政治地圖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在印度宣布取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特殊地位一周年之際,發表了電視講話,向巴基斯坦人民表示「有朝一日,這張地圖將成為巴基斯坦的永久地圖」。他表示,這幅新地圖反映了巴基斯坦人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人民對克什米爾問題的全部立場,這也說明了印度此前對克什米爾採取的強制行動是非法的。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資料照片)


這一新版地圖,相比於此前巴基斯坦國防部測量局官方網站(www.surveyofpakistan.gov.pk)上公布的官方地圖(圖2),有如下幾點變化:


圖2. 巴基斯坦國防部測量局官方網站上的巴國官方地圖


1、保留對在印巴分治時期產生的爭議領土——朱納格特、馬納瓦達爾(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主權聲索的同時,增加了對先生灣(Sir Creek)的特別描繪。先生灣是一片96平方公裡的濱海沼澤水域,關係到儲藏有豐富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的海域劃界,目前印度與巴基斯坦對該地區有主權爭議。


2、維持對印控克什米爾的主權聲索的同時,不再用代表本國領土的淺綠底色渲染覆蓋(標註「未定界」)中國阿克賽欽地區的邊界領土。而是在根據《中巴關於中國新疆和由巴實際控制其防務的各個地區相接壤的邊界的協定》劃定邊界的東端終點——喀喇崑崙山口以東,均將淺綠底色淡化為代表外國領土的灰色底色,以體現對中國主權的尊重。


兩版地圖在中國阿克賽欽地區邊界處的變化


巴基斯坦官方地圖的變化,正說明中國捍衛邊疆主權的一貫堅定立場,贏得了國際友人的尊重。一個國家,首先要切實有力地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才能在國際社會樹立正面的形象。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力保「阿克賽欽」,深度解析
    這裡我們要特別說明一下:原本阿克賽欽是屬於克什米爾地區(宣傳上,必須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了克什米爾鬥了很多年,而當時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共同對付印度的,所以巴基斯坦承認了中國對阿克賽欽的所有權,而阿克賽欽是新疆和西藏唯一的通道。
  • 中印藏南、達旺、阿克賽欽三塊爭議領土 看中印國家戰略
    1962年那場戰爭,放棄藏南?和藏南和達旺相反,堅守阿克賽欽是中國的高明之處,阿克賽欽雖然非常荒涼但它的地勢非常重要,看看地圖就可以知道了,它居於中亞的制高點,緊臨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它的地理優勢遠甚於藏南和達旺,如果說藏南和達旺是兩塊肥肉,而阿克賽欽就是中亞的鎮妖塔和刺向印度心臟的利劍。
  • 走進印度系列之地圖上的印度
    中國自然資源部提供的標準中國地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印度主張全部克什米爾(包括阿克賽欽)和全部藏南,而中國主張阿克賽欽與藏南都是中國領土。目前的客觀事實是,中國實控阿克賽欽,印度實控藏南。在地圖比例尺較小時,可以看到新藏公路。新藏公路是進藏的重要通道之一,對西部、西南國土安全至關重要。在邊界,一般路修到哪裡,實控就到哪裡。
  • 邊境風雲——中印邊界問題的來龍去脈
    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裡,所謂詹森線很可能是偽造的,阿克賽欽地區屬於中國故土.西段,傳統習慣邊界線長約650公裡,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崑崙山口。中印邊界問題久遠複雜。19世紀印度變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後,開始逐漸不斷向北方推進以印度為中心的殖民擴張,包括在西北控制了歷史上藏族傳統居住區拉達克(目前為中印西段邊界印控地區),並劃了一條「詹森線」,將阿克賽欽全部劃入英屬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借道這裡將大英帝國的影響拓展到西藏和新疆。為了和北方的沙俄帝國爭奪新疆中爭取清帝國的支持,又向清政府提出分割阿克賽欽的「馬繼業-竇訥樂線」。
  • 尼泊爾改地圖,巴基斯坦改地圖,和印也有爭議地區的緬甸會行動嗎
    印度亞洲新聞國際通訊社消息,8月3日,尼泊爾土地管理、合作與減貧部部長阿里亞爾表示,8月中旬,尼泊爾將出版發行新的全國行政地圖。將同印度有領土爭端的卡拉帕尼、裡普列克等地區共335平方公裡重新劃歸尼泊爾版圖。屆時將向國際社會和國內家庭、學校分發新地圖,印度政府也將得到一份。上述三地爭議地劃歸本國是尼泊爾議會於6月13日表決通過的。印度外交部不予承認,認為是尼國的單方行動。
  • 吳啟訥:中印邊界問題的回顧與展望
    2020年6月中印邊境對峙地區示意圖 目前世界上對於中印邊界問題有真正了解的人很少,即使是不抱偏見的人,看地圖時的第一感覺仍是「在中印邊境爭議裡,印度是更為佔理的一方」。這種感覺,源於近代以來一般人認為世界各國的自然邊界都是依照河流或者是山脈的稜線來劃分的印象。因此,中印邊界爭議裡的東段部分,印度佔領區位於喜馬拉雅山稜線的南半部,很多人便直覺認為其為印度所屬。然而,持這種看法的人不知不覺間就抱持了雙重標準,事實上,在中印邊界西段地區,中國的邊界根本未及喜馬拉雅山麓。可見現代人在認知上普遍具有「現代刻板印象」與「雙重標準」,而且這些認知並不符合歷史事實。
  • 雄鷹飛不到的「藏南地區」,邁開雙腳也能到達
    阿克賽欽是新疆和西藏唯一的通道。阿克賽欽地區是新藏公路(G219線)的必經之地,而且也是規劃中的新藏鐵路的必經之地。其實從新疆入藏,只有阿克賽欽這一個通道。否則,就只能翻越崑崙山脈了。看看下面的新藏公路就知道這條道路有多麼的困難,如果丟掉阿克賽欽,那麼想要在哈喇崑崙上修建公路那幾乎就是天方夜譚。從交通來說,阿克賽欽的地位遠高於藏南地區。
  • 中印邊界最大爭議,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是怎麼來的?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中印邊界問題。中印邊界衝突不斷,有非常複雜的歷史原因,我儘量把重點講清楚。中印邊界的爭議地區,有三段。西段主要是阿克塞欽地區,爭議地區約3萬平方公裡,接近兩個北京,中國擁有實際控制權。「阿克賽欽」這個詞,由突厥語音譯。「阿克賽」意為「白石灘」,「欽」解釋有兩個:一個是山口;另一個是「中國」。這是由新疆進入西藏的必經之地,清朝雍正時,在此設立拓置局管轄。
  • 中印邊界爭議區地圖集,印度還侵佔我國多少領土?
    3.1、巨哇、曲惹和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區——1954年,印度官方地圖標為已定界,將該地區劃入印度,形成爭議。巨哇、曲惹地區早在17世紀中葉即由五世達賴喇嘛規定為扎西崗的舉巴扎倉管轄的領地。3.2、桑、蔥莎、波林三多爭議區——此段邊界傳統習慣線位於貢桑布(橋),在蔥莎以西跨過甲扎崗噶河,再往東經瑪那山口,長約100公裡。1954年印度地圖將該地區劃入印度,形成爭議區。
  • (多幅詳實地圖)
    英國外交部官方線:1846-1847年劃定;詹森線:1866年劃定,該線私下把阿克賽欽區域劃入英屬印度,這條線也是印度的主張線;馬繼業-竇訥樂線:1898年,英印第一次正式向中國提出劃界方案。以上三線清朝中央政府均無回復。左公收復新疆之後,聽聞英國入侵南疆,遂組織了清軍敢死隊,騎著駱駝馬匹,跋涉一月,來到賽圖拉,趕走克什米爾的殖民軍,建立賽圖拉和麻扎等軍事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