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臺灣人不認自己是中國人

2021-02-13 每日午報

為什麼有的臺灣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這還要從臺灣的人口遷移歷史說起。

島嶼由於與大陸隔水相望,經常能保持相當的獨立性,在文化和人種上也保持自己的特色。但是隨著大陸上的人口爆炸或者技術提高,登陸島嶼並移民是一種必然趨勢。所以人們經常能看到世界上的一些島國/島嶼地區像千層餅一樣有一層一層的人口歷史。

比如斯裡蘭卡?

和這些島嶼一樣,寶島臺灣也是一個人口組成相當複雜的地區。臺灣的族群可以分成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和外省人,各自擁有聚居地和經濟文化,構成了臺灣豐富多彩的社會。

但來源於中國大陸的這些居民的某些後裔到了今天,卻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中國人身份。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順著時間的脈絡,一起來了解臺灣島上的人,找回他們和中國剪不斷的聯繫。

原住民

五十年來渤海濱,生番漸作熟番人。裸形跌足崩髻發,傳皇童男童女身。

——吳廷華《社蓼雜詩》

這是清朝時期描寫臺灣原住民生活的詩,其中「生番」與「熟番」就是當時對原住民的稱呼。之所以有生與熟的區分,則是當時漢人對與自己親近的原住民稱為「熟番」,疏遠不往來的稱為「生番」。

原住民意指在漢人到之前就已經定居在臺灣的人,所指並非單一的民族構成,而是分成若干小民族與部落。在明朝文人陳第所著的《東番記》中,將原住民稱為「東番」。古代中國的官員和民間都並沒有根據人類學的知識將其分類,這種情況一致延續到了日本殖民時期。

17世紀荷蘭殖民者描繪,目前所知最早原住民圖像。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網站

日本殖民時期,殖民政府為了更加方便統治臺灣,對原住民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分類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1898年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所提出的「4群8族11部」體系最為重要,奠定了原住民研究的基礎。後來民國政府撤退臺灣,也是承接了這一時期的研究,將原住民進一步分類。

臺灣原住民,拍攝於日本殖民時期。圖片來源:人民網

粗略來看,臺灣的原住民分成兩大類,住在高山山區的高砂族(或高山族)和住在平地的平埔族,而這兩大類又衍生出很多亞族。高山族有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等;平鋪族有噶瑪蘭族,西拉雅組等。

現在,他們大都住在中部的山區或者東邊靠海的地方,相對於繁華的臺灣中北部顯得與世隔絕。

在漢人到達之前,島上的原住民已經在島上定居了近8000年,卻很少與外界聯繫,像毛利人和印第安人一樣保持著最原始的生活方式。

臺灣複雜的山地鍛鍊了這些人的山林適應能力。他們大多靠在山裡打獵過日子,可以穿梭在臺灣的高山森林裡,因此大多力氣很大,跑得又非常快,是難得的體育人才。以至於後來一段時間臺灣當局挑選運動員都從原住民裡面篩選。

楊傳廣


楊傳廣(1933-2007),臺灣阿美族人,1960羅馬奧運會十項全能銀牌,中華臺北第一面奧運獎牌,並曾經打破世界紀錄。

他們擁有的獨特文化和文明世界的文化展現方式截然不同,例如紋面,即在臉上刺青,標誌著成年和成就,是一族的標誌;有一些習俗看起來很野蠻,比如出草,也就是獵首,把敵人的頭顱割下來然後舉行慶祝儀式。

穿著民族服飾及紋面的原住民。圖片來源: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這種民俗對於漢人和日本人來說,都是超越生活經驗的儀式化行為,不管是從心理上還是從道德上都很難完全接受。於是日本殖民時期,日本總督府提出禁令,禁絕了部分原住民風俗,尤其是出草這樣以殺人為本質的民俗。

出草給日本人看


電影《賽德克巴萊》,清楚描繪了原住民生活的狀態,以及和漢人與日本人的關係,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觀看一下。

電影《賽德克巴萊》劇照

Alin、張震嶽、羅志祥、蕭敬騰都是臺灣原住民族

外省人

喏!你說,福田村再過去就是水圍

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

——洛夫《邊界望向》

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當年數以百萬的人隨著蔣介石,抱著「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心情來到臺灣,卻被歲月嘲弄,變成了回不去家鄉的孤兒。這群人,被稱為外省人。

不知何時能回家


相比較本省人屬於閩客族群相對單一,外省人的來源就要複雜得多。他們來自中國的五湖四海,職業也五花八門,有軍人,公務員,教師,學者等等。這批人的到來給臺灣製造了很多社會問題等待解決。

臺劇《光陰的故事》海報,講述了60年代眷村的故事,是臺灣眷村文化的縮影


當年到臺灣的外省人有200萬,而當時的本省人只有600萬,全島人口竟然有1/4的外來人口。住是首要的問題,為此臺灣當局建了很多住宅,其中以為軍人建造的「眷村」最有特點。這種住宅區是依據軍種,職業等特徵,讓軍人和他們的家人分別群聚於一定範圍。

臺灣很多重要的基礎設施,均依賴於這些軍人的付出


因為早期生活條件艱苦,鄰裡相互扶持共渡難關,因此眷村都有很強的向心力,久而久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眷村文化」。對於老兵來說,眷村不僅僅是一個住所,更是老兵漂泊臺灣幾十年的心靈依靠,眷村就是他們的一切,眷村就是他們的家。

四四南村,臺灣第一個眷村。圖片來源:臺灣「文化部」臺灣深度之旅網站

據統計,臺灣最多時約有886個眷村,他們分布在臺灣各個城市。但是現在,因為房屋老舊,城市建設等問題,眷村被慢慢拆除,眷村文化也慢慢消失。目前僅保留一部分眷村作為文化遺產,紀錄那段時光。

清水眷村文化營區。圖片來源:臺中觀光旅遊網

外省人給臺灣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文化融合和語言交流問題。

在1945年之前,因為日本殖民的關係,臺灣的官方語言是日語,而民間普遍說閩南語(臺灣人稱為臺語),客家話或者原住民語言。外省人則操著各省的方言。以至於本省人與外省人,甚至外省人之間不能很好地溝通。因此,推行國語非常重要。

1949年之後,臺灣當局決定在全臺灣普及國語。在往後的幾十年間,學校上課一律用國語,禁用臺語。曾經的電影電視劇廣播和正式場合也禁止使用臺語(現今為了保護閩南語等而做出一些改變)。在這種教育下,國語才逐漸取代閩南話成為社會和家庭的主流語言。

用於推廣國語的國語日報和國語周刊,漢字的旁邊會用臺灣的注音符號標註讀音


但即使有了國語環境,能夠和當地人進行交流,老兵們也仍然日夜思念著家鄉,也懷念著家鄉的美食。

根據記憶中家鄉的味道,老兵們動手進行改良,創造出了新的臺灣特色美食。具有代表性的如臺灣牛肉麵,就是四川籍的老兵根據成都小吃「小碗紅湯牛肉」改良而成。再有人們熟知的永和豆漿,就由來自華北的外省人創立,隨後遍布臺灣。其他的還有閩南人客家人不常吃的麵食,包括餃子包子,現在在臺灣也普及了起來。

臺灣牛肉麵


回顧了臺灣的人口遷移歷史,人們就會發現,這是一座和中國大陸關係剪不斷理還亂的島嶼。其上的居民,根子裡都有著中國人的血緣,兩岸的血脈親情並非政客信口雌黃所能打斷。

但因為長久以來的政治動蕩和民間宣傳,原住民、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後代有不少對「中國人」這個概念產生了懷疑和抗拒。

堅守著中國人身份的外省老人們,隨著時光穿梭,正在逐漸老去甚至過世。他們對大陸故鄉的依依思念在臺灣社會的影響力,也在逐漸下降。

但他們的心願毫無疑問是全體中國人的心願,人們都深深期待著兩岸能夠早日和平統一,共同走向明天。

相關焦點

  • 轉臉不認人,臺灣「精分」人物層出不窮
    「精神分裂」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明知有「病」還不吃「藥」!罵人者提議被罵方坐下談和平,精日者「急獨」高喊生怕人不知,「永遠做中國人」的人轉臉不認人,當年「姑婆勇」今日「毒奶」不停歇……臺灣「精分」人物層出不窮,了解一下。
  • 臺灣又被「斷交」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就沒人把你當人看!
    歪交部長吳釗燮在記者會上說,蔡英文剛上臺時,就發現多米尼加關係有危機,今天之變,皆乃胸有成竹之事。之前聖多和巴拿馬兩國「斷交」,蔡當局也是這一套說辭,為什麼要說「早有發現」?這些負心漢一個個提出分手,不是因為我民進黨無能,而是國民黨的鍋。壞事總是別人的,好事才是自己的。問題是臺灣現在哪有什麼好事?
  • 臺灣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外媒看兩岸
    今天起,我們將精心編選、翻譯一些外媒看兩岸(或臺灣)稿件,不定期發布,以提供大家思考。請注意:無論外媒持何種態度,我們支持統一的立場不變。
  • 美國人六親不認 唯利是圖
    不是老夫故弄玄虛,只要掀開美國的歷史你就會一目了然:一開始是不認祖宗,背叛母國——英國,實現獨立;然後是不認恩人,對真誠給予過他們幫助的印第安人實行種族滅絕;再後來是不認盟友,強迫日本籤訂《廣場協議》,直接導致日本十年經濟大蕭條……總之,美國人是六親不認,唯利是圖——為了實現稱霸世界的目的,他們會不擇手段。何況中國跟美國什麼「親」都「攀」不上,所以更是「宰你沒商量」。
  • ​中國人到底該不該同情川普?
    本來,川普生不生病,死不死,跟中國人也沒多大關係,他是美國總統,自然是為美國人服務,為美國人鞠躬盡悴,死而後已,對此如何蓋棺定論,要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一些什麼譽美之詞,或者把他的頭像刻到總統山上去,或者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授予他一個諾貝爾和平獎,那都是美國人和挪威人的事。但有一件事,讓我覺得十分憤怒,始終不能原諒川普,更不會同情他。
  • 臺媒對「臺獨」分子忍無可忍了: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對於島內那些意圖「去中國化」的極端分子,臺媒也看不下去了。據中國臺灣網6月2日消息,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社評指出,「臺獨」主張者既可悲又可憐,卻又有些可惡。為了自己狹隘的意識形態一意孤行。鄙視中國人,也改變不了自己的血液。為了臺灣好,請那些基本教義「臺獨者」放下切割兩岸認同的屠刀。請記住:我們生在臺灣長在臺灣,我們都是臺灣人,我們也是中國人。
  • 擲地有聲論戰:為什麼統一臺灣不傳下一代?
    目前臺灣形勢,看看這張圖表,就一目了然: 大體說來,從1991年到2018年,27年間,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的臺灣人,從13%,增加到75%。同期,認為自己也是中國人的臺灣人,從73%,下降到10.4%。同期,認為自己就是中國人的臺灣人,大體保持在10%。
  • 擲地有聲論戰:為什麼武統臺灣不傳下一代?
    目前臺灣形勢,看看這張圖表,就一目了然:大體說來,從1991年到2018年,27年間,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的臺灣人,從13%,增加到75%。同期,認為自己也是中國人的臺灣人,從73%,下降到10.4%。同期,認為自己就是中國人的臺灣人,大體保持在10%。2014年11月臺灣「九合一」選舉後,大陸幾個重要媒體,紛紛轉發一篇著名文章,《張安樂:臺灣已經沒有中國人了》,就是對臺灣現狀的精確描述。
  • 同樣是被侵略,為什麼臺灣人會那麼喜歡日本人?
    大陸和臺灣中國人對日截然不同中國人說自己最討厭的國家顯然是日本,同時堅稱臺灣人是中國人。不過涉及到對日本的看法,看法卻截然不同,臺灣人顯然不是「中國人」,因為仇恨日本的只是大陸人。儘管臺灣保釣行動轟轟烈烈、高山族高金素梅控訴靖國神社、小虎隊成員參與大陸抗日電影拍攝,臺灣人表示自己最喜歡日本。謝長廷說,臺灣要如何走,他也不太了解。但是有一個民調可供參考,「臺灣人民心目中最友善的國家就是日本」。日本於臺灣地區進行的2012年度「對日輿論調查」中,有關「最喜歡的國家和地區」這一選項,日本獲得了43%的支持率,排在第一位。
  • ISIS為什麼不襲擊中國(ISIS為什麼不殺中國人)
    組織十幾年來,除了在2015年殺害一名中國人外,極少中國人在isis的恐怖襲擊中遇難,那麼isis不殺中國人的緣由有什麼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揭秘isis為什麼不殺中國人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ISIS恐怖分子為什麼不敢惹中國的原因  因為拉登信仰伊斯蘭教,認為美國人違背了這一信念,並且他年輕時曾參加蘇聯的反美帝軍事行動,後來戰爭結束後他自己組建了一支部隊,與美國抗爭至今。
  • 「日本人」變成「中國人」:二戰臺灣兵戰場身份的轉變
    (圖片來自網絡)臺灣人在戰場上的身份本來只是幫忙運補雜務的二線「志願兵」,連串的戰鬥下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實戰經驗累積了不少,很多人都直接被升為二等兵,甚至有升為軍曹者。在軍隊裡最低階的二等兵,卻是個象徵,表明本島人身份跟日本本土人一樣平等了。
  •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不包括臺獨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同胞。
  • 俄羅斯人說,不理解為什麼中國人叫他們「戰鬥民族」
    網上說我們養熊,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有人在森林裡撿到小熊,放在家裡養;說我們冬天不怕冷,也許吧;說我們打架厲害,肯定有人打架很厲害啊,這是正常的自我保護吧;至於喝酒,我覺得中國人比俄羅斯人喝得更厲害,中國人可以一直喝,不吃東西一直喝到醉。
  • 為什麼衝繩人不認同自己是日本人?日本人也瞧不起衝繩人?
    衝繩雖然作為日本的一個縣,但是衝繩人卻始終不認同自己是日本人,獨立或者自治的意識在衝繩人心中從未斷絕。與此同時,日本人也瞧不起衝繩人。日本本土的很多日本人一直不承認衝繩人的民族地位,不願意給予衝繩人應有的權利和待遇,這是為什麼?
  • 廖信忠: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
    摘自廖信忠新作《臺灣這些年所知道的祖國》臺灣人在戰場上的身份本來只是幫忙運補雜務的二線「志願兵」,連串的戰鬥下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實戰經驗累積了不少,很多人都直接被升為二等兵,甚至有升為軍曹者。一想到美國人會做的那些事,挖開俘虜的肚子,挖出眼睛做藥,割卵葩做奴隸,林水源真正感到恐懼了,在叢林裡面對隨時的炮火和飢餓疾病尚且不怕,一想到接下來的酷刑他卻緊張恐懼得作惡,為什麼天公伯要讓他活下來,難道虐待他虐得還不夠嗎?他躺在床上惶惶不安,見到粗壯的黑人走過就像廟裡地獄圖裡的那些怒鬼,白人穿著白衣,又像索命的白無常。
  • 為什麼說中國人必須擁有自己的航空專業詞典?
    但是呢,他是一個學習不太認真的學生,專業課水平只能用一般來形容。既然是一個畢業設計就得寫的豐滿,飛機燃油系統的組件介紹,原理描述,總是少不了的吧。不懂就要問吧,雖然說Zty學習成績不是太好。主要原因是他對學習不太感興趣,時間都去哪了?用他的話說就是陪他的女朋友—電腦了。但是他認真起來絕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不論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還是在學習上,遊戲上。畢業設計這件事他就認真起來了。
  • 臺退役上將王文燮:兩岸都是中國人永不變 兩岸最終會統一
    臺灣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陸軍退役上將王文燮接受香港中評社採訪時表示,臺灣一旦宣布「獨立」發生戰爭,美國人絕不會為臺灣犧牲一兵一卒。臺灣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文燮(中) 圖片來自臺媒王文燮,88歲,山東省日照縣人,歷任「軍團司令」、「聯勤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二級上將退役後,接任國民黨黃復興黨部主委有十年之久,現為中評委主席團主席、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
  • 他是愛穿中山裝的日本首相,堅稱自己是中國人後裔,後來怎樣了?
    但是對於日本,我們並不是能輕易釋懷的,當年他們在我國犯下的無數滔天大罪,全都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歷史,加上至今都有某些「不懷好意的人士和國家」從中阻撓、挑撥兩國的交往,可謂用心險惡
  • 馬英九回應兩岸關係:我們每個人都是中國人 也是臺灣人
    在島內,一向支持統一的新黨26日舉行25周年黨慶大會,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出席祝賀時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是中國人,我們的家園在臺灣
  • 為什麼有很多印度人討厭中國人
    為什麼有很多印度人討厭中國人,並認為中國人想摧毀印度?印度人都對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每個人都是。當你擁有這種有著數百萬年歷史的文化時,你會感到無比自豪。我們是感性的人,當一個印度人成為CEO時,整個國家都會充滿喜悅。這種文化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是所有印度人的共性,我們愛自己的國家。討厭巴基斯坦的印度人最多,因為我們把巴基斯坦視為敵人。由於1962年遭受的襲擊,我們把中國視為的恃強凌弱的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