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美國《華盛頓時報》《戰略之頁》等媒體報導,解放軍的電腦和網絡已換裝中國自主開發的作業系統。五角大樓匯聚軍中和民間的網絡高手,策劃如何攻破解放軍這種獨特的軍用電腦系統。
據美國《華盛頓時報》報導,美國國會召開一系列聽證會,邀請各政府機構和智庫的網絡安全專家討論中國軍用電腦系統的相關問題,並研究「如何在新形勢下與中國展開網絡戰」。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網絡戰專家凱文,科曼表示,中國的軍用電腦系統自2001年開始研發,中國政府機構和軍方的電腦從2007年開始試用該系統,成為首批用戶。2013年以來,中國軍方的電腦陸續換裝該系統。這一舉措意義重大,「強化了解放軍的網絡戰實力」。
據美國《戰略之頁》報導,中國開發出一種與傳統電腦晶片完全不同的安全微處理器,它不僅能防止惡意軟體的攻擊,還具有數據恢復功能,即使一些數據被惡意刪除,仍能恢復。再加上中國軍方和政府機構設置的大型防火牆,中國軍用電腦系統抵禦攻擊的能力有所增強。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軍計劃成立一個新的司令部,負責電腦網路安全,並研發進攻型網絡戰武器,目前該計劃的制定已接近尾聲。五角大樓表示,新司令部將統一指揮美軍計算機網絡的攻防行動,一方面保護美軍網絡不受中俄等國的攻擊,另一方面增強美軍自身的網絡攻擊力。
《華爾街日報》描述了美軍對外發動網絡戰的情景:在一間密室中,一群美軍技術人員輕擊鍵盤發出指令,瞬間,萬裡之外的敵國大城市斷電,陷入混亂;軍方和民航的指揮系統失控,雷達失靈,客機和戰鬥機都無法起飛;核電站的反應堆冷卻系統關機,全國核災難襲來;政府與軍隊難以聯絡,核潛艇失蹤,戰艦自行發射飛彈,攻擊目標不明;通信衛星、網際網路和廣播電視等系統嚴重阻塞,國家元首的緊急命令無法對外發布……
《華盛頓時報》指出,網絡戰最常見的形式是圍繞秘密資料展開「竊取與反竊取」之戰。雖然大多數國家和軍隊都把機密信息儲存在與網際網路斷開的電腦系統裡,但難免有技術人員疏乎,通過間接渠道將信息接入網際網路。美軍只要找到這種漏洞,破解密碼,就能竊取機密信息。有時這種竊密方式比派「007"式間諜深入敵方的電腦系統管理中心還管用。
還有一種網絡戰形式是輿論戰,這種戰法考驗的不僅包括電腦技術,還有心理戰水平。攻擊方可以編制一些入侵敵方網絡和電腦的程序,內含製造恐慌的信息。與早期「陣地喊話」式的輿論戰比起來,網絡技術支持下的輿論戰效果被放大,其作用不容忽視。
《華盛頓時報》認為,解放軍換裝電腦系統,使美國向中國發動網絡戰的計劃難以實現,網絡進攻可能無效。目前美軍網絡戰部隊研發的攻擊武器——竊密程序和入侵程序,可以對付Linux、Unix和Win—dows系統,這是當今世界流行的三大電腦作業系統。但美軍不了解中國自主開發的電腦系統,美軍網絡戰專家手中也沒有能攻擊該系統的程序。有美軍專家指出,中美之間的網絡戰力發展可能失衡,因為美軍電腦和網絡以Linux作業系統為平臺,該系統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專家來說都不陌生,他們可能編制入侵或破壞程序。
為扭轉這種局面,美軍網絡戰專家嘗試攻擊解放軍的電腦系統。據美國《戰略之頁》報導,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專家正在搜集有關解放軍電腦作業系統的信息,試圖尋找突破口。
有美軍專家猜測,解放軍的電腦糸統可能是以Unix系統為藍本衍生出來的,因此五角大樓遍尋美軍中的Unix系統高手,讓他們研究有關解放軍電腦系統的信息,然後與Unix血系統比較,試圖找到該系統的破綻。據悉,由於美軍採用Linux作業系統,所以軍中精通Unix系統的技術人員不多,五角大樓只能找民間專家。
據《華盛頓時報》報導,美國伊利諾州大學計算機教授伯恩斯坦帶領他的研究小組與五角大樓籤約,幫助軍方研究Unix系統。伯恩斯坦的研究小組受僱於一些Unix軟體開發公司,專門負責搜尋軟體缺陷。在過去的幾年中,他們攻擊過數以千計的Unix軟體,在號稱相當完善的軟體中也能找出漏洞。
《華盛頓時報》透露,五角大樓將僱用大批這樣的民間專家,一旦美軍拿到中國軍用電腦系統或相關軟體,他們將成為攻堅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