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經歷了三十年的奮鬥終於得到了重用,成為國家的參謀官——行軍司馬。對於這個有真本事的人來說,能不能在沙場上有所作為呢?伯樂識的千裡馬是否經得起考驗呢?
唐憲宗正在糾結藩鎮的戰爭是否繼續時,韓愈上了一份奏摺《論淮西之》大力支持將戰爭進行到底,並給出了四條接地氣的建議:1、潘西的士兵已經散了架子,沒有實力;所以我們可以放手去攻打;2、相信民眾;3、各個擊破,一邊安撫一邊攻擊;4、對於執迷不悟的絕不姑息,對於迫不得已的將士可以寬大處理,以此來收服人心。
裴度的睿智加李愬的膽識,深夜急行,一路凍死一千多人,但李愬治軍不放棄,順利殺死了首領 唐軍佔領了整個城池,吳元濟一覺醒來無能為力之好投降。
在此次順利的戰爭中韓愈有著重要的貢獻。其一:協助裴度和韓弘之間的關係——韓愈的說服力與個人魅力讓掌握大權的韓弘非常愉快的與裴度合作;其二:提供正確的戰士,夜晚襲擊大軍。其三:在作戰中不斷的提出有戰略性、有遠見的決策。
大獲全勝後,韓愈又升官,此時的韓愈到達了人生的頂峰,春風得意。為了紀念這樣特別的勝利,皇帝要立一個豐碑,立碑的重任給了韓愈,韓愈用了70多天才完成。可以就在舉國上下所有人正在仰慕韓愈這樣一位能武能文的大文豪家時,李愬手下的一個將士大膽妄為不僅推碑,而且入獄後還殺人。
石曉忠面見皇上後對於這個豐碑有著很多的意見,說整個過程都忽略了李愬的功勞,如果這樣下去天下的將領就不在願意為國建效力。
唐憲宗就在這樣的眾說紛紜中取消了這個豐碑,並且讓段文昌重新起草一份碑文。此事瞬間讓韓愈很不爽快,他不吐不快。
唐憲宗的元和十四年法唐玄宗要把法門寺的佛骨迎回皇宮。這次豐迎的目的就是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祈求長命百歲、長生不老。韓愈就針對這個提出了建議,不是豐迎佛骨就可以長命百歲、國泰民安,比如堯舜等帝王並沒有佛教,但都活得比較長,且國家也很發展;韓愈也舉出了反例如:梁武帝被餓死,且國家存亡時間短。
韓愈對於佛教的強烈反感以及碑文的事件,讓韓愈的慷慨諫言毫不留情、義正言辭的直擊皇帝的底線,唐玄宗立刻下令把韓愈貶到潮州,52歲的韓愈攜帶一大家人(100多人)跋山涉水走了100天才到了潮州。
到了潮州後,韓愈寫了《潮州刺史謝上》第一是知錯、第二是感謝、第三是匯報潮州的好、第四是哭窮,說自己頭髮全白了,牙齒都掉光了,身體不好,只有你可憐我,我就把自己的身體奉獻到這裡、第五是自我推薦,我的文章寫得好,可以歌頌皇帝的功勞、第六是誇獎唐玄宗的治理方陣很獨特,但是這麼好的明君我卻不能在你身邊記錄這一切的輝煌,想到這一切我都覺得自己命在旦夕了。
韓愈這次風格大變,主要是韓愈想快速結束自己目前這樣的不堪局面,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孩子想想。雖說韓愈與唐玄宗沒有過分的仇恨,只是個人在宗教信仰上有所不同而已,韓愈是一個忠誠,唐玄宗也是一個明君並能知人善任,接到韓愈的奏章後唐玄宗說我深知韓愈愛我也,一心為國著想,但是作為臣子豈能這樣囂張不知天高地厚、不把君王放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