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 | 為啥飛豹不像A-10一樣加上裝甲?對地攻擊時生存能力不更強?

2021-02-09 講武堂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據昨天的軍媒報導,我兔陸航部隊的艙門機槍手這一崗位終於是固定編制了,艙門機槍手可以在機降部隊即將到達登陸點的時候對附近的敵人進行火力壓制,其對於提高機降部隊生存率的作用可想而知,未來,我們也能經常看到我們的艙門機槍手一邊在艙門警戒,一邊對下面的「敵人」突突突了……                 圖:從內文表述中看,我兔的艙門機槍目前似乎還是固定在艙內的,還是得抓緊出個能架在機艙外的啊。

戰略忽悠局提示: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問:請問堂主,像飛豹、蘇-24、狂風這樣的專門用於對地攻擊的飛機,為什麼不像A-10和蘇-25一樣加上裝甲?如果狂風加上裝甲,海灣戰爭時也不會損失那麼多吧。一樣要損失,在高強度對抗下沒啥區別。二戰時期IL-2裝甲多吧?那是整個二戰損失最多的作戰飛機,而且不光損失量大,單位架次損失率也最高。           圖:伊爾-2的裝甲結構圖,大部分是4到6毫米,只能防0.3英寸的機槍彈。因為火力比裝甲增長總是快得多的,IL-2設計的裝甲就是針對重機槍的0.3英寸級別子彈,這在30年代是機動防空和戰鬥機主要火力,但是到二戰大家都是12.7毫米機槍和20毫米炮,這點裝甲就不夠了,要再增加裝甲飛機就飛不動了……也就是駕駛員背後的12毫米裝甲還能發揮點作用。           圖:裝甲防護更好的蘇-25一樣被擊落,最新一架是2020年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衝突中損失的。A-10的裝甲,實際上主要就是飛行員有個鈦合金澡盆,能防小口徑防空武器,其他地方其實都沒啥裝甲,靠的是多重操縱系統之類的冗餘措施扛彈片。但是面對高密度的火力,尤其是幾公斤重的飛彈戰鬥部,操縱鋼索之類都是頂不住的,跟無裝甲飛機的差異其實很小。           圖:A-10的座艙裝甲           圖:就是這個東西,1米長、0.6米寬、0.4米高、0.04米厚的鈦合金裝甲澡盆重約360公斤,對飛機來說很重了。狂風在海灣戰爭損失大,那還是突擊火力密集的機場挨打,總損失達到了6架,問題是A-10的損失也有6架啊……還是面對防空火力密度小得多的地面部隊,損失總數跟狂風差不多,很光榮麼?         圖:全世界最傻的飛機就是俄國的蘇-34,一款戰鬥轟炸機搞了類似A-10的裝甲盒,白白浪費很多重量卻沒啥實際意義。問:多次付費只是微薄之力,求大帥哥堂堂解答。跟一個精美爭過,他說雷達的都卜勒效應只能發現大於300時速的物體,探測不到無人機,怎麼反駁他?畢竟人家是妥妥的理科學霸,還是搞信息工程的如果不能發現低於300時速的物體,那E-8怎麼搜索地面車輛?獵迷預警機咋會因為都卜勒閾值設置太低,導致滿屏幕全是車輛,而分辨不出來飛機的?          圖:E-8是專門用於對敵縱深進行監視的大型雷達飛機,而車輛速度怎麼也上不了300。直升機其實絕大部分時刻也到不了300,難道雷達也發現不了直升機?他這信息工程可有點水啊……他大學的時候難道沒學過雷達測速原理麼?現在交警悄咪咪的藏起來給你的車測試開罰單,那用就就是一個都卜勒雷達測速器啊,感情按照他這個理論,不光是E-8面對的戰場上全是舒馬赫,獵迷的測試環境也全是漢密爾頓,我國街道上也是無數塞納復生,全是開到300公裡以上的F1賽車?           圖:PD雷達就是脈衝都卜勒雷達。由於飛機的運動,機載下視脈衝都卜勒雷達與地面之間存在著相對運動,再加上天線方向圖的影響,使得脈衝都卜勒雷達地面雜波的頻譜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這種顯著變化,使地面雜波被分為主瓣雜波、旁瓣雜波和高度線雜波這三種特徵雜波,從而方便被過濾掉,只剩下目標回波。精美不是問題,問題是別裝大瓣蒜,啥都不懂就別裝學霸了。堂主發現啊,無論是精美還是黃俄都喜歡裝專業人士,但是一張嘴全是笑掉大牙……這是美國人的《雷達手冊》,可以告訴他,他雖然是「精神美國人」,不懂英文沒關係,中國人很貼心的翻譯了,他這樣的「外國友人」也可以看的……           圖:飛機坦克汽車,幾千公裡速度到幾十公裡速度,就沒有脈衝都卜勒檢波沒法檢出來的,而且他還扯無人機?他不知道螺旋槳和旋翼是高速運動目標麼?           圖:英國獵迷預警機。300公裡這個限制也是有說法的,預警機的任務主要是搜索敵機,而陸地上有很多汽車,如果不限制目標速度閾值,從而將汽車這類目標過濾掉,就很容易滿屏都是汽車,而把飛機的回波淹沒。因此預警機要設置目標速度閾值,最合適的標準就是遠超汽車而低於飛機的300公裡/小時左右。這是故意不看,而不是看不到。          圖:同理,因為密集陣作戰時主要採用全自動模式,所以也設置有目標速度閾值,以免錯誤的發現、跟蹤和打擊水面目標,將自家的交通艇、救生筏、其他軍艦幹掉。後來用於反恐時,要額外增加一個電視攝像機進行目標識別。問:請問堂主,我國有類似蘇-24上的SVP-24轟炸系統嗎?SVP24本質是就是二戰的諾頓轟炸瞄準具,把機械計算機計算部分換成電子計算機,再把光學目鏡上裝個攝像頭連到座艙裡面去,最多再加個雷射測距儀來提供較為詳細的目標距離判讀。當然還把戰鬥機機炮瞄準具的功能也綜合進去,可以用來打火箭彈。就是確定目標點,再交聯自動駕駛儀按照固定航路轟炸而已。所以航空飛鏢比賽的時候,毛子飛機都是排成隊列依次投彈,而我國的飛豹多路同時投彈短時間完成,反而被扣分了,因為不符合毛子的對地投彈教範。           圖:SVP24又稱火神瞄準系統,裝備蘇-24和蘇-25,由機載衛星導航子系統、測量微小角度變化及瞄準誤差度的準直儀、飛行數據編輯處理裝置、數據綜合處理計算機和備用數據存儲器組成。飛行員只需將預定轟炸目標的坐標傳給「火神」系統,然後飛抵投彈區域上空就行了。「火神」系統會依據計算結果,在其認為最適合的位置自動投彈。           圖:SVP24組成與適裝機型,蘇-24、蘇-39(蘇-25的升級型號)、卡-50、米格-27、圖-26,都是些過時的老東西,新的蘇-34都不用。這玩意使用上跟二戰時期的投彈模式沒啥區別,所以看敘利亞那些投彈視頻,一個個歪得不行,還不如韓戰中美國戰鬥轟炸機飛行員憑經驗扔得準。60年代搞出來了平視顯示器以後,就利用平視顯示器和電子計算機搞出來了連續計算彈著點和連續計算投彈點的模式,都有點類似於遊戲打槍的瞄準方式了,比起單一計算模式的老諾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投彈精度已經接近早期制導武器,大部分國家都使用了這樣的模式。                                  圖:我國80年代與義大利聯合研製的強-5M,採用義大利和巴西聯合研製的AMX攻擊機的武器航電系統,除了時代限制還沒有衛星導航,能力上已經超過SVP24。蘇聯人的SVP-24家族最早是在蘇-25和蘇-24上用的,這倆都沒有平視顯示器,也沒有連續計算彈著點和投彈點的能力,只能沿用老模式,然後被沿用到了現在。蘇聯60年代後期搞的東西,能是啥先進生產力麼?               圖:使用最新版SVP24的蘇-24座艙,1998年首飛,注意這個時間節點。問:堂主,俯衝轟炸機投彈時為何要減速,讓炸彈放飛自我一頭紮下去不好嗎?額……因為速度太快了,等到拉起的時候,那個過載飛行員頂不住,可能會失去意識。           圖:高過載下被拉到昏迷的飛行體驗者。黑視就是腦部供血不足、導致視野丟失的現象,再進一步就是昏迷。而且飛機速度太快時拉起需要的杆力太大,到時候兩隻手扳都扳不動,像斯圖卡那種俯衝轟炸機甚至有自動拉起裝置,防止俯衝速度過快沒法拉起……老的俯衝轟炸機,JU87斯圖卡還有日本的99都是固定起落架,所以俯衝速度都不會太快,到SBD採用收放起落架後速度上限大增,就必須專門在機翼上搭配了穿孔的俯衝減速板,根據空速表自動打開減速板,防止衝過頭了。德國那些雙發俯衝轟炸機,屁股上還有孔雀開屏一樣的大型減速板,也是為了這個問題。           圖:巨大的固定起落架增加了飛機迎風面積和表面積,不僅在俯衝時,也是平飛時降低了飛機最高速度,因此逐漸被取代。           圖:穿孔鋼板做的減速板只在需要時打開,平飛時不增加飛機阻力,因此便於提高轟炸機最高速度,從而提高自身生存能力。俯衝投彈是為了準,而不是炸彈的穿甲深度更大,就俯衝轟炸這從天而降的掌法,當時的坦克或老一點的戰艦主炮塔頂都是頂不住直接命中的。而要準,就是越靠近目標越準,但是靠近目標拉起的空間就越小。速度快了,一個飛行員失去意識,一個就是拉不起來直接撞地了,還有可能是拉起的時候直接就解體。          圖:俯衝轟炸時,飛機自身動力加上重力,很容易接近音速,這對老式螺旋槳飛機來說是滅頂之災,很容易導致墜毀。直到二戰後,人們才逐漸認識音障的存在,使改進後的飛機可以放心俯衝。問:堂主大大你好,看到彩虹5視頻裡的控制倉,各顯示器裡面的作業系統好像是windows xp,講一講我國武器、指揮系統等的作業系統,難道都是用的windows xp嗎?因為到現在為止,WINDOWS系統還是開發成本最低,開發難度最低,開發自由度最高,開發資源最豐富的平臺。從80年代的MS-DOS開始到現在快40年了,微軟都保證了開發程序的向下兼容特性,40年來積累無數代碼資源都可以繼續使用,90年代的硬體限制都還能用。           圖:windows是應用最廣泛的作業系統,必然有最大量的程式設計師。而且大家家用電腦都是win,軍隊用這個不會增加額外學習成本,這點極其重要。不像UNIX/LINUX現在估摸著有幾萬個甚至幾十萬個不同版本,各個版本的可調用執行庫各不相同,資源分配千奇百怪,堂主當初用LINUX光一個升級驅動都要哭死,往往都是得內核升級的時候才能把驅動給升級了,現在很多印表機都找不到LINUX、MACOS驅動,那咋搞?           圖:UNIX/LINUX適合自行調試開發,但是這需要高層和項目管理者自己有探索精神,而這在大型組織中很難得。哪怕是美國的馬斯克,也是自己搞新公司而沒法在波音等大企業裡出頭。這些都沒有WINDOWS這麼方便開發,所以需要比較低成本、比較短周期開發,首選只能是WINDOWS。彩虹這種出口無人機都是短平快項目,都是奔著快點搞完賣掉回收成本來的,那肯定怎麼簡化怎麼來。而搞自用項目,有時間有錢,才可能自己定製一個LINUX來做,而且定製LINUX還能收以後升級的大把的錢,公司用WINDOWS那肯定都是被時間給逼出來的。           圖:彩虹5的控制站屏幕,看右下側屏幕底部,就是windows的頁面特點。           圖:前幾年的陸軍車載指揮所,大屏幕上看也是windows作業系統。他在我國軍隊中的應用範圍,很可能比商業市場還高一些,畢竟商業市場有很多專用系統。問:靚堂,再次提同樣的問題。在一戰之初德國就集中公海艦隊主力,利用自己艦隊主力集中在本土,而英國需要從全球各地集中艦隊主力的優勢打一個時間差,以公海艦隊受重創甚至全軍覆滅為代價,重創英國不完整的本土大艦隊,以此來打掉英國人的作戰意志,改變一戰結局。靚堂你覺得這種操作有可行性嗎?這個問題,問得很地道啊……其實這個在海軍史界是討論過很多次的問題,而且還未必是需要重創甚至全軍覆滅。英國海軍在14年開戰的時候,實際上兵力很分散,而且也沒後面那麼多船,當時無畏艦隻有19艘服役,德國人同時期有15艘戰列艦,數量並沒有多大的差距。           圖:英德戰列艦與戰巡對比,德國人除了國王級、德弗林格爾級和巴伐利亞級已經全部服役,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復仇級和虎號都沒服役。
當時不少戰巡還在忙著追捕斯佩艦隊,4:8的戰巡劣勢也被拉平了不少。打起來至少比日德蘭的兵力對比好看得多,日德蘭那可是英國人33條對德國人18條戰列艦……           圖:德國各海外軍艦的流竄作案軌跡。斯佩伯爵分艦隊在1914年8月11日有裝甲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格耐森諾」號和輕巡洋艦「紐倫堡」號,英國人排出無敵號與不屈號戰巡追殺,南大西洋的航跡就是斯佩伯爵分艦隊。海軍史上對提爾皮茨的批評,很大一部分就是他長時間致力於建造一支強大的海軍,但是這隻海軍是幹嘛用的他根本不知道,需要打仗的時候根本捨不得用,長時間就是避戰保船的思想,使得花費巨資建立的艦隊在戰爭中沒發揮啥作用。到了戰爭末期又異想天開的搞自殺出擊,搞得整個帝國崩潰,連像樣的投降條件都拿不到。           圖:提爾皮茨受法國新海軍學派影響,武斷的認為英國必然採取近距離封鎖戰略,於是一支存在艦隊足以打破疲憊的英國艦隊的封鎖。為了讓英國人對此感到擔心,他盲目追求主力艦數量,而忽視了單艦質量。結果開戰後英國人實施遠程封鎖,他所有的計劃都落了空,而且毫無應變能力。           圖:戰列艦時代劣勢海軍如何對抗優勢海軍,日本人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大力發展單艦質量,用超級排水量換取大炮重甲,使自己能夠以傷換命,摧毀優勢對手的數量優勢。如果一戰前德國人選擇這條路,開戰後再果斷出擊,結局肯定比歷史上好。問:求入選,堂主能不能介紹一下為什麼新的30mm轉管炮會取代單管35mm高炮呢?前者技術是不是源於蘇聯海軍內能源炮,後者精度應該更高呀?堂主沒猜錯的話,那是23毫米炮而不是30毫米的。35毫米炮攔截炸彈的話射速太低了,也就能打飛彈,不能打制導炸彈。           圖:我國出口山貓裝的是6管23毫米炮問:塘主,你昨天談了山貓拖榴彈炮的事,那你說說,在重量差不多的情況下,榴彈炮的口徑肯定不如迫擊炮,那到底是山貓扛迫擊炮,還是山貓扛榴彈炮搞火力支援來的香?論射程肯定是榴彈炮了,榴彈炮的彈道更靈活,最大射程也更遠,但是榴彈炮的射程對於步兵來說嚴重過剩了。山貓的設計載重在0.8噸,裝個榴彈炮上去負載太大了,車輛的行車性能會下降嚴重,火炮的精度和射程肯定會受很大影響,並且備彈也不會很多。           圖:山貓裝榴彈炮只能作為承載平臺,裝不了其他東西,炮彈必須另外一個車攜帶。問:發動機停了,電傳飛控系統還要電源嗎,還是飛控航電都是另外獨立電源的?當然要電源了,沒電咋工作?飛機上後備動力系統可以驅動液壓泵和後備發電機,也還有電池提供一些備用電力。

圖:飛機上的衝壓空氣渦輪(Ram Air Turbine,縮寫:RAT),俗稱電耗子,如果發動機不轉了從飛機裡放出來,在氣流的作用下旋轉發電,維持飛機航電最基本的運行。

問:出現了全動垂直尾翼、全動水平尾翼、全動鴨翼,最後有沒有可能出現全動主翼?靠整個機翼的移動來起到滾轉和襟翼的效果?F-8U那個機翼不就是全動的麼,還有X-18垂直起降驗證機。           圖:X-18由美國希勒飛機公司研製,旨在成為傾斜和VSTOL(垂直/短距離起飛和著陸)技術的第一個試驗臺,在YC-122C運輸機基礎上改進而來,安裝兩臺艾立森 T40-A-14 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來自海軍的 XFY-1/XFV-1 立式起降戰鬥機,1959年首飛。           圖:F-8U起降時機翼增大迎角,以提高升力係數。問:堂主,關於福島把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有個疑問,反正是冷卻用途,汙染過的水為什麼不能反覆利用,要用新的水?因為冷卻水本身就要和海水發生交換,才能把熱量傳遞出去,福島是這個傳遞換熱機構已經徹底沒了。福娃是整個反應堆堆芯(裝核燃料棒的)都燒熔成一團了,只能通過人工注水進反應堆安全殼內,浸沒堆芯,再抽水出來進行換熱循環。

圖:福島核事故之所以和車諾比一樣,被定為7級的特大核事故,就是因為其反應堆堆芯融毀,並且核物質還在大量、無法控制的往海裡排,所以級別很高,並且日本方面在核事故的處置上也挺不負責的。
問:請教堂主,二戰中日本陸軍和海軍矛盾真的鬧的不可開交麼,是否真的到了相互拆臺,看對方笑話的地步?實際上二戰各國這麼互相拆臺多了去了,艾森豪那是明確拒絕太平洋戰場的任何登陸經驗,就是不想把諾曼第的榮耀分一點給海軍和陸戰隊,德國義大利海空軍扯皮也不說了。只是日本人扯皮也扯得很有儀式感,很規範,看起來更滑稽而已。問:堂主,對於戰術彈道飛彈,是發展一種通過裝藥多少兼顧多種射程,還是不同射程區間發展不同飛彈?兼顧不同射程一般不是靠裝藥多少,而是戰鬥部大小,常規戰鬥部的打一兩千,換成小號的核彈頭就可能四五千了。           圖:彈道飛彈的燃料不做調整,戰鬥部不變時通過調整彈道改變射程,還可以讓發動機提前關機。問:遊戲裡面,坦克無論是炮管、炮閂、履帶、觀瞄還是高低機等等被打壞了,都能停車就地維修好重新上路。那現實當中,現代主戰坦克在野外能夠進行哪些維修呢?都可以,觀瞄這種把備件換上校炮就完了,像坦克炮這種貫穿車體的,修起來會比較麻煩,需要有能吊裝主炮的吊車,有的甚至還要拆炮塔。           圖:野戰條件下吊裝96坦克炮塔。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踢館 | 以色列坦克的「三合板裝甲」真像大家說的那麼一無是處嗎?
    #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我軍的裝甲步兵跟毛軍差不多,都是用重槍管步槍當機槍用,步兵班往往還有個不帶槍的火箭筒手,我們每個班多一個不帶槍的機槍副手,這一點等於比俄國人少一支槍,當然95火力比AK74又要強一點。
  • 踢館 二戰一整支艦隊的炮擊火力,還不及一個團的飛豹強?
    FBI WARNING: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 殲16是中國最強對地攻擊飛機?殲20表示可以輕鬆碾壓
    殲16在中國空軍就是運泥巴的角色,殲20戰鬥機負責開路幹掉敵機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對。從殲16來看,殲16的載彈量和機動性遠超國內攻擊專業戶飛豹,飛豹攻擊機載彈量5噸出頭,而殲168噸碾壓,說空戰能力,殲16保持了蘇27原版的高加速和爬升,最大速度2馬赫輕鬆碾壓飛豹攻擊機,當然,飛豹是二代機,勝之不武。
  • 為啥「飛豹」總愛掉?因為它少了這麼一樣關鍵設備
    飛豹發生了不少次飛行事故,大部分事故發動機都完好反過來說,假如發動機足夠可靠的話,操縱系統也不出問題,飛機應該不會出事。尤其是裝備兩臺發動機,事故應該更少發生。但是我國飛豹戰鬥機就遭遇了很怪異的事情,飛機裝備了2臺英國羅羅發動機的斯貝發動機,幾乎從來不停車,最終還連續發生了十多起飛行事故,由於是雙座飛機,事故發生後傷亡慘重。
  • 踢館 中國、德國和美國,哪家的穿甲彈威力最強?
    更悲劇的是,由於斯貝渦扇發動機噴管較粗,導致尾部誘導阻力加大,換了發動機F-4戰機,加速性能反而下降了。 我國也一樣,飛豹系列不是停產了、就是快停產了,換發這個事情得不償失。還不如直接生產更多使用太行發動機的殲11系列飛機,殲11系列的飛行性能和航程都更好,也更適合做多用途戰鬥機,用起來效費比高得多。
  • 踢館 | 國產外貿火箭炮一個比一個牛,為啥我軍就是不裝備?
    追求學♂問的分割線問:踢一次,我們的外貿火箭炮感覺一個比一個牛逼,要射程有射程要精度有精度,能打到臺灣西岸了,跟短程地地飛彈一樣,為什麼兔子不採購?另外火箭彈頭體分離技術是個怎麼意思,為什麼能增加射程?
  • 踢館 | 二戰時為何有些戰列艦怎麼打都不沉,有些卻一發即入魂?
    750公斤級炸彈炸美國那些一戰老戰列艦還行,對於加強裝甲的條約和條約後戰列艦的水平裝甲基本無效,所以只是失能沒擊沉。但是如果是真實海戰中,這麼炸一波後續就是等著被魚雷直接送了。圖:二戰時多少航母被炸,燒了半天人員都棄艦了也不沉,還得驅逐艦或潛艇補槍。熟人理察號燒了好幾天,消防員都放棄了也沒沉。
  • 飛豹老矣,西沙還是需要殲16和航母鎮守
    和以往中國戰機只能隔很久時間才能組織較大規模編隊,而且常常不具備攻擊能力(機型不具備能力,或者出於航程考慮等因素未掛載對地對海武器)的遠海邊界巡邏相比;在進駐永興島以後,中國對西沙邊界的爭奪和控制已經開始進入由虛轉實的階段。
  • 踢館 | 既然巡航飛彈威力巨大,為何中美俄等大國都不搞武庫艦?
    在奪取制海權之外,航空母艦也可以提供對地攻擊的輸出,在美國海軍巨大的強勢下,這其實已經是主要任務了。但是,美國人能開展對地攻擊、需要對地攻擊能力的前提,是有航母奪取了制海權,然後才能討論對地打擊是武庫艦打巡航飛彈好,還是航母的攻擊機好。航母是1,其他都是0,哪怕有再多的0,沒有這個1,那也是0。
  • 踢館 | 宙斯盾艦究竟有多強,我們的055萬噸大驅還有哪些差距?
    除防空外,宙斯盾系統在其他方面有沒有亮點,在哪些方面提升海軍的能力?在宙斯盾之前,除了半吊子基德以外,驅逐艦、巡洋艦都是偏向於專用的。像萊希這樣的防空巡洋艦雖然有很好的聲吶,但是反潛能力基本就是10公裡內自衛,畢竟沒有直升機,甚至長灘這麼大都是。至於驅逐艦更不要說了,斯普魯恩斯基本沒有防空能力。至於對地之類,大家也都基本沒有。
  • 踢館 | 為什麼中國兩棲戰車比美軍同類火力要強那麼多?
    >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問:請堂主介紹下美國兩棲攻擊方面的問題,兩棲登陸作戰頭一波登陸的陸戰車輛一般也都不會很重,裝甲也不厚,也沒有我們的105自走炮,那麼美國是如何利用這投一波次投放的有生力量,通過協同作戰確保後續主戰裝備上岸的呢?
  • 殲10音爆幹掉恐怖分子:從12個軍事細節看《空天獵》
    有人說古代戰爭名將打仗靠《孫子兵法》,其實孫子兵法更像是哲學讀本。現代軍隊作戰也一樣,所有作戰行動都是由一個個條令規範和戰術細節組成的,有細節才能打勝仗,無細節管理的軍隊都是烏合之眾。我們的空軍就是一支有細節的軍隊。《空天獵》也是,影片的情節、故事都來源於真實的空軍生活。對外反恐的實戰也是基於日常訓練的各種預案。甚至日常的訓練比影片更加複雜。據影片軍事顧問講,真實的空軍故事,也比電影中更精彩。
  • 我空軍「飛豹」戰機實現複雜戰場環境綜合打擊能力
    、沙漠開展實戰化訓練,實現具備了複雜戰場環境綜合打擊能力。  在這次國際軍事競賽中,我空軍「飛豹」戰機與蘇-24、蘇-27、蘇-30、蘇-34等世界著名戰機同臺競技,參加了空中領航、實彈攻擊、複雜特技、體能測評、目視偵察5個項目角逐,總評獲得轟炸機組第二名,其中對地目標作戰比賽斬獲滿分,4枚火箭彈全部命中目標,是所有參賽國唯一一支火箭彈全部命中的代表隊。
  • 踢館 | 直10戰鬥力與毛子的米28和卡52比怎麼樣?
    與直-10接近的虎式,空重3噸,最大起飛6噸,雖然有效載荷總數比米-28等要小几百公斤,但是考慮到本身就是小一號的,實際可用載荷還會更高,對應的直-10也是如此。而且米-28和卡-50笨重,加上旋翼效率低,米-28的有效升力不足,懸停高度才3600米,比起歐美和我國的武裝直升機是不如的,上了高原那就哭爹喊娘了。
  • 踢館 | 發動機推力大小代表一切?警惕這些「數據陷阱」?
    實際上產品30這種真細細探究起來,更像是三代發動機的加強版。比如美國的F-110GE132/134系列發動機,它們是在F110發動機基礎上升級的,用在阿聯的F-16E戰鬥轟炸機上,最大可以提供152千牛推力,這還是可以輕鬆使用的模式。當時還搞了個F-110X發動機,推力更大。但是這些都是三代發動機,只是推力大了,高速性能沒法比,加速能力也沒法比。
  • 踢館 | 為啥我軍猛士不配14.5毫米機槍?威力更大不香嗎?
    只是當時蘇聯沒有合適的20毫米高射炮,輪式裝甲輸送車也想有點反裝甲火力,就保留了下來。但是等到後面23炮、30炮出來,運輸能力也加強後,蘇聯人自己也都不用了。我軍以前14.5不少,但是除了民兵預備役演戲,其實能看到的機會都不多了,02式高射機槍其實數量都很罕見,主要是邊防在用。
  • 30年後試飛員披露飛豹試飛秘事:大坡度盤旋、橫滾、半滾倒轉、斜斤鬥、斤鬥、半斤鬥翻轉、上升轉彎,所有戰機的複雜特技,飛豹都能飛!
    飛豹戰機迎來誕生30歲的生日,本刊記者為此專程前往閻良試飛院採訪了試飛員李存寶,他在採訪中向本刊記者表示,飛豹出來以後,他本人有機會參與,主要是平臺試飛比較多,像飛行品質、強度、各個系統、飛機性能,包括特技,也試飛過發動機。
  • 踢館 | 為啥別人可以通過貿易互換,我們卻什麼都要自己搞一套?
    如前所述,這些領域,我們不一定要自己搞一套完整的。但如果極紫外光刻機的關鍵部件中,有中國企業的產品,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就不能如此肆無忌憚了吧?這是歷史欠帳,得補。第二種觀點是骨子很軟。懂王很威武地搞了我們一通,不就被自己的精英集團搞下去了嗎?昨天Biotech和輝瑞的新冠疫苗三期測試90%有效的新聞,為啥是昨天才出來,不就是輝瑞不想給懂王助選嗎?
  • 飛豹戰鬥機研製趣聞:在外參觀看到一柜子書,節省了11億
    大家都知道飛豹戰鬥機,是中國第一款專用的戰鬥轟炸機,飛機具備強悍的遠程對地對海攻擊能力,而且空戰能力也不弱,面對中國號稱最強悍的殲8戰鬥機,多次友鄰部隊交付,都把殲8戰鬥機虐的體無完膚。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1974年的西沙海戰說起,中國收復了西沙,但是家裡的戰鬥機和強擊機腿太短,面對敵人可能的攻擊,沒有多少手段,最終決定全新開發一款遠程飛彈載機,接替過度老化的轟5和短腿的強5,最終大家都知道了西飛贏了,這就是飛豹戰鬥機,而競標對手就是:沈飛的殲8機翼加強版,和南昌的變後掠翼強6,這2者,一個過於保守,一個過於冒險,最終輸了合同,理所當然。
  • 中國強-5攻擊機設計超前,為什麼不能像A-10一樣繼續戰鬥?
    先說機身總體,咱們前面說強-5的技術底子約等於是和殲-6型殲擊機平行發展的東風-106殲擊機。就以米格-19自身的性能來說,它是個輕型戰鬥機,空重只有5噸多,在掛載副油箱的情況下,其作戰航程也只能將將超過20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