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6) 第五章 第五節 反攻開始問題 | 毛選NO.19 優才文摘 NO.1146

2021-02-07 優才成長

(1~6)集齊 地球何處不通共?這家「土八路」開的超市,中國第一!

 優才文摘 NO.1127

                         第五章 戰略防禦

                      第五節 反攻開始問題

  反攻開始問題,即所謂「初戰」或「序戰」問題。

  許多資產階級軍事家都主張慎重初戰,不論在戰略防禦或戰略進攻皆然,而以防禦為尤甚。我們過去,也曾經嚴重地提出了這個問題。江西反對敵人第一次至第五次「圍剿」的作戰給了我們以豐富的經驗,研究一下這些經驗不是沒有益處的。

  第一次「圍剿」時,敵人以約十萬人之眾,由北向南,從吉安、建寧之線,分八個縱隊向紅軍根據地進攻。當時的紅軍約四萬人,集中於江西省寧都縣的黃陂、小布地區。

  當時的情況是:(一)「進剿」軍不過十萬人,且均非蔣之嫡系,總的形勢不十分嚴重。(二)敵軍羅霖師防衛吉安,隔在贛江之西。(三)敵軍公秉藩、張輝瓚、譚道源三師進佔吉安東南、寧都西北的富田、東固、龍岡、源頭一帶。張師主力在龍岡,譚師主力在源頭。富田、東固兩地因人民受AB團欺騙一時不信任紅軍,並和紅軍對立,不宜選作戰場。(四)敵軍劉和鼎師遠在福建白區的建寧,不一定越入江西。(五)敵軍毛炳文、許克祥兩師進至廣昌寧都之間的頭陂、洛口、東韶一帶。頭陂是白區,洛口是遊擊區,東韶有AB團,易走漏消息。且打了毛炳文許克祥再向西打,恐西面張輝瓚、譚道源、公秉藩三師集中,不易決勝,不能最後解決問題。(六)張、譚兩師是「圍剿」主力軍,「圍剿」軍總司令江西主席魯滌平的嫡系部隊,張又是前線總指揮。消滅此兩師,「圍剿」就基本上打破了。兩師各約一萬四千人,張師又分置兩處,我一次打一個師是絕對優勢。(七)張、譚兩師主力所在的龍岡、源頭一帶接近我之集中地,且人民條件好,能蔭蔽接近。(八)龍岡有優良陣地。源頭不好打。如敵攻小布就我,則陣地亦好。(九)我在龍岡方向能集中最大兵力。龍岡西南數十裡之興國,尚有一個千餘人的獨立師,亦可迂迴於敵後。(一○)我軍實行中間突破,將敵人的陣線打開一缺口後,敵之東西諸縱隊便被分離為遠距之兩群。基於以上理由,我們的第一仗就決定打而且打著了張輝瓚的主力兩個旅和一個師部,連師長在內九千人全部俘獲,不漏一人一馬。一戰勝利,嚇得譚師向東韶跑,許師向頭陂跑。我軍又追擊譚師消滅它一半。五天內打兩仗(一九三○年十二月三十日至一九三一年一月三日),於是富田、東固、頭陂諸敵畏打紛紛撤退,第一次「圍剿」就結束了。

  第二次「圍剿」時的情況是:(一)「進剿」軍二十萬人,何應欽為總司令,駐南昌。(二)和第一次「圍剿」時一樣,全部是蔣之非嫡系部隊。以蔡廷鍇的第十九路軍、孫連仲的第二十六路軍、朱紹良的第六路軍為最強或較強,其餘均較弱。(三)AB團肅清,根據地人民全部擁護紅軍。(四)王金鈺的第五路軍從北方新到,表示恐懼,其左翼郭華宗、郝夢齡兩師,大體相同。(五)我軍從富田打起,向東橫掃,可在閩贛交界之建寧、黎川、泰寧地區擴大根據地,徵集資材,便於打破下一次「圍剿」。若由東向西打去,則限於贛江,戰局結束後無發展餘地。若打完再東轉,又勞師費時。(六)我軍人數較上次戰役時雖略減(三萬餘),然有四個月的養精蓄銳。基於以上理由,乃決找富田地區的王金鈺、公秉藩(共十一個團)打第一仗。勝利後,接著打郭、打孫、打朱、打劉(47)。十五天中(一九三一年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走七百裡,打五個仗,繳槍二萬餘,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圍剿」。當打王金鈺時,處於蔡廷鍇、郭華宗兩敵之間,距郭十餘裡,距蔡四十餘裡,有人謂我們「鑽牛角」,但終究鑽通了。主要因為根據地條件,再加敵軍各部之不統一。郭師敗後,郝師星夜逃回永豐,得免於難。

  第三次「圍剿」時的情況是:(一)蔣介石親身出馬任總司令,下分左右中三路總司令。中路何應欽,與蔣同駐南昌;右路陳銘樞,駐吉安;左路朱紹良,駐南豐(48)。(二)「進剿」軍三十萬人。主力軍是蔣嫡系之陳誠、羅卓英、趙觀濤、衛立煌、蔣鼎文等五個師,每師九團,共約十萬人。次是蔣光鼐、蔡廷鍇、韓德勤三師(49),四萬人。次是孫連仲軍,二萬人。餘均非蔣嫡系,較弱。(三)「進剿」戰略是「長驅直入」,大不同於第二次「圍剿」之「步步為營」,企圖壓迫紅軍於贛江而消滅之。(四)第二次「圍剿」結束至第三次「圍剿」開始,為時僅一個月。紅軍苦戰後未休息,也未補充(三萬人左右),又繞道千裡回到贛南根據地西部之興國集中,時敵已分路直迫面前。在上述情況下,我們決定的第一個方針,是由興國經萬安突破富田一點,然後由西而東,向敵之後方聯絡線上橫掃過去,讓敵主力深入贛南根據地置於無用之地,定此為作戰之第一階段。及敵回頭北向,必甚疲勞,乘隙打其可打者,為第二階段。此方針之中心是避敵主力,打其虛弱。但我軍向富田開進之際,被敵發覺,陳誠、羅卓英兩師趕至。我不得不改變計劃,回到興國西部之高興圩,此時僅剩此一個圩場及其附近地區幾十個方裡容許我軍集中。集中一天後,乃決計向東面興國縣東部之蓮塘、永豐縣南部之良村、寧都縣北部之黃陂方向突進。第一天乘夜通過了蔣鼎文師和蔣、蔡、韓軍間之四十華裡空隙地帶,轉到蓮塘。第二天和上官雲相軍(上官指揮他自己的一個師及郝夢齡師)前哨接觸。第三天打上官師為第一仗,第四天打郝夢齡師為第二仗,爾後以三天行程到黃陂打毛炳文師為第三仗。三戰皆勝,繳槍逾萬(50)。此時所有向西向南之敵軍主力,皆轉旗向東,集中視線於黃陂,猛力並進,找我作戰,取密集的大包圍姿勢接近了我軍。我軍乃於蔣、蔡、韓軍和陳、羅軍之間一個二十華裡間隙的大山中偷越過去,由東面回到西面之興國境內集中。及至敵發覺再向西進時,我已休息了半個月,敵則飢疲沮喪,無能為力,下決心退卻了。我又乘其退卻打了蔣光鼐、蔡廷鍇、蔣鼎文、韓德勤,消滅蔣鼎文一個旅、韓德勤一個師。對蔣光鼐、蔡廷鍇兩師,則打成對峙,讓其逃去了。

  第四次「圍剿」時的情況是:敵分三路向廣昌進,主力在東路,西路兩師暴露於我面前,且迫近我之集中地。因此我得以先打其西路於宜黃南部地區,一舉消滅李明、陳時驥兩個師。敵從左路分出兩個師配合中路再進,我又得消滅其一個師於宜黃南部地區。兩役繳槍萬餘,這個「圍剿」就基本地打破了。

  第五次「圍剿」,敵以堡壘主義的新戰略前進,首先佔領了黎川。我卻企圖恢復黎川,禦敵於根據地之外,去打黎川以北敵之鞏固陣地兼是白區之硝石。一戰不勝,又打其東南之資溪橋,也是敵之鞏固陣地和白區,又不勝。爾後輾轉尋戰於敵之主力和堡壘之間,完全陷入被動地位。終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一年之久,絕無自主活躍之概。最後不得不退出江西根據地。

  上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圍剿」時期我軍作戰的經驗,證明處在防禦地位的紅軍,欲打破強大的「進剿」軍,反攻的第一個戰鬥,關係非常之大。第一個戰鬥的勝敗給予極大的影響於全局,乃至一直影響到最後的一個戰鬥。因此得出下述的結論:

  第一,必須打勝。必須敵情、地形、人民等條件,都利於我,不利於敵,確有把握而後動手。否則寧可退讓,持重待機。機會總是有的,不可率爾應戰。第一次反「圍剿」時先想打譚道源,僅因敵不脫離源頭那個居高臨下的陣地,我軍兩度開進,卻兩度忍耐撤回,過了幾天找到了好打的張輝瓚。第二次反「圍剿」時,我軍開進到東固,僅因等待王金鈺脫離其富田鞏固陣地,寧可冒犯走漏消息的危險,拒絕一切性急快打的建議,迫敵而居,等了二十五天之久,終於達到了要求。第三次反「圍剿」雖是那樣急風暴雨的局面,千裡回師,又被敵人發覺了我們迂迴其側後的計劃,但我們仍忍耐折回,改用中間突破,終於在蓮塘打著第一個好仗。第四次反「圍剿」時攻南豐不克,毅然採取了退卻步驟,終於轉到敵之右翼,集中東韶地區,開始了宜黃南部的大勝仗。只有第五次反「圍剿」時全不知初戰關係之大,震驚於黎川一城之失,從挽救的企圖出發,北上就敵,於洵口不預期遭遇戰勝利(消滅敵一個師)之後,卻不把此戰看作第一戰,不看此戰所必然引起的變化,而貿然進攻不可必勝的硝石。開腳一步就喪失了主動權,真是最蠢最壞的打法。

  第二,初戰的計劃必須是全戰役計劃的有機的序幕。沒有好的全戰役計劃,絕不能有真正好的第一仗。這就是說,即使初戰打了一個勝仗,若這個仗不但不於全戰役有利,反而有害時,則這個仗雖勝也只算敗了(例如第五次「圍剿」時的洵口戰鬥)。因此在打第一仗之先,必須想到第二、第三、第四以至最後一仗大體上如何打法,我挨次的一仗勝了,敵軍全局將起如何變化,假若敗了,又將起如何變化。雖結果不見得乃至決不會盡如所期,然而必須依據雙方全局,仔細地切實地想明白。沒有全局在胸,是不會真的投下一著好棋子的。

  第三,還要想到下一戰略階段的文章。若只顧反攻,不顧反攻勝利後,或萬一反攻失敗後,下文如何做法,依然未盡得戰略指導者的責任。戰略指導者當其處在一個戰略階段時,應該計算到往後多數階段,至少也應計算到下一個階段。儘管往後變化難測,愈遠看愈渺茫,然而大體的計算是可能的,估計前途的遠景是必要的。那種走一步看一步的指導方式,對於政治是不利的,對於戰爭也是不利的。走一步應該看那一步的具體變化,據此以修改或發展自己戰略戰役計劃,不這樣做,就會弄出冒險直衝的錯誤。然而貫通全戰略階段乃至幾個戰略階段的、大體上想通了的、一個長時期的方針,是決不可少的。不這樣做,就會弄出遲疑坐困的錯誤,實際上適合了敵人的戰略要求,陷自己於被動地位。須知敵人的統帥部,是具有某種戰略眼光的。我們只有使自己操練得高人一等,才有戰略勝利的可能。在敵人第五次「圍剿」時期「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和張國燾路線的戰略指導之所以錯誤,主要地就在於沒有作到這一點。總之,退卻階段時必須計算到反攻階段,反攻階段時必須計算到進攻階段,進攻階段時又須計算到退卻階段。沒有這種計算,束縛於眼前的利害,就是失敗之道。

  必須打勝;必須照顧全戰役計劃;必須照顧下一戰略階段:這是反攻開始,即打第一仗時,不可忘記的三個原則。


《毛選第一卷》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第一章 如何研究戰爭

  第一節 戰爭規律是發展的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5)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第一章 如何研究戰爭

  第一節 戰爭規律是發展的  

       第二節 戰爭的目的在於消滅戰爭

                                     (2)  

      第三節 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全局的規律的東西

                                    (3)

        第四節 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全局的規律的東西

                                     (4)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4)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9優才文摘 NO.1136

  

                   第三章 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

                第一節 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第二節 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9)第三章第二節 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12 優才文摘 NO.1139

                       

                    第三節 由此產生我們的戰略戰術

                      第四章 「圍剿」和反「圍剿」

                       ——中國內戰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 戰略防禦

            第一節 積極防禦和消極防禦

        第二節 反「圍剿」的準備

            第三節 戰略退卻(2)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6| 優才文摘 NO.1133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2)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7 | 優才文摘 NO.1134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3)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8 優才文摘 NO.1135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4)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9優才文摘 NO.1136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5)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9優才文摘 NO.1136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6)《毛選第一卷》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戰爭 | 毛選NO.10 優才文摘 NO.1137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7)第三章第一節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11 優才文摘 NO.1138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8)第三章第二節 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12 優才文摘 NO.1139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9)第三章第三節 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12 優才文摘 NO.1139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0)第四章「圍剿」和反「圍剿」 ——中國內戰的主要形式| 毛選NO.13 優才文摘 NO.1140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1)第五章| 毛選NO.14 優才文摘 NO.1141

                                                                               (未完待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選第一卷》| 優才文摘 NO.1128   《毛選第一卷》

反對本本主義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2 | 優才文摘 NO.1129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3 | 優才文摘 NO.1130

井岡山的鬥爭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4 | 優才文摘 NO.1131

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毛選第一卷》| 毛選NO.5 | 優才文摘 NO.1132



  注  釋

(1)「實際」這一個概念,按照中國文字,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真實的情況,一種是指人們的行動(也即一般人所說的實踐)。毛澤東在他的著作中,應用這一個概念,時常是雙關的。

  〔2〕 孫武子即孫武,中國春秋時代的著名軍事學家,著《孫子》十三篇。本文引語見《孫子·謀攻》。〔3〕從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到一九三六年毛澤東著此文時,正是十五年。

  〔4〕陳獨秀(一八七九——一九四二),安徽懷寧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五四運動後,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人之一。在黨成立後的最初六年中是黨的主要領導人。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指一九二七年上半年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當時他放棄對於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放棄對於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主張一切聯合,否認鬥爭,對國民黨右派反共反人民的陰謀活動採取妥協投降的政策,以致當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蔣介石、汪精衛先後背叛革命,向人民突然襲擊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和廣大革命人民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使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同年八月七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其後,陳獨秀對於革命前途悲觀失望,接受託派觀點,在黨內成立小組織,進行反黨活動,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被開除出黨。一九三二年十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一九三七年八月出獄。一九四二年病故於四川江津。

  〔5〕李立三(一八九九——一九六七),湖南醴陵人。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李立三「左」傾機會主義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以他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一九三○年六月十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領導下通過了《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決議案,主張全國各地都要準備馬上起義。不久,訂出了組織全國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和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隨後又將黨、青年團、工會的各級領導機關,合併為準備武裝起義的各級行動委員會,使一切經常工作陷於停頓。同年九月中共中央召開六屆三中全會,糾正了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後來李立三接受了黨對他所犯錯誤的批評,認識和改正了錯誤,在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繼續被選為中央委員。

  〔6〕一九三一年一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六屆四中全會上,王明(陳紹禹)等人在共產國際及其代表米夫的支持下,取得了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他們在政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把反資產階級和反帝反封建並列;否認九一八事變後國內階級關係的明顯變化,把中間勢力當成「最危險的敵人」;繼續推行「城市中心論」,主張紅軍奪取中心城市以實現一省數省首先勝利而形成全國的勝利。在軍事上,先是推行冒險主義,後來又變為保守主義和逃跑主義。在組織上,實行宗派主義,對不同意他們錯誤主張的人,進行「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內統治達四年之久,給黨和革命事業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從而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

  〔7〕遵義會議指一九三五年一月長徵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舉行的擴大會議。這次會議集中討論和糾正了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

  〔8〕 參見本卷《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注〔23〕和注〔24〕。

  〔9〕廬山軍官訓練團是蔣介石訓練反共軍事幹部的組織,創辦於一九三三年七月,地址在江西省的廬山。該團對圍攻紅軍的蔣介石嫡系部隊的軍官進行軍事的和政治的訓練,以便普遍推行構築碉堡以及其他進攻紅軍的辦法。到一九三四年,訓練的對象擴大到各非嫡系部隊的軍官,藉以加強蔣介石對各地方軍閥的控制。

  〔10〕這裡所說的第五次「圍剿」的新軍事原則,主要是指國民黨反動派的碉堡推進、步步為營的「堡壘政策」。參見本卷《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注〔4〕。

  〔11〕參見列寧《共產主義》。在該文中列寧批評匈牙利共產黨員庫恩·貝拉說:「他忽略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列寧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8頁)

  〔12〕中國共產黨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於一九二八年五月在江西省寧岡縣茅坪召開。這次大會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討論了發展黨的組織、深入土地革命、鞏固和擴大紅軍及革命根據地等項任務,初步回答了紅軍中有些人提出的「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大會還選出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湘贛邊界特別委員會。這次會議促進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發展。

  〔13〕 見本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注〔11〕。

  〔14〕 參見本卷《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注〔4〕和注〔5〕。

  〔15〕 土匪主義指無紀律、無組織、無明確的政治目標的搶掠行為。〔16〕指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從江西瑞金等地出發轉移到陝西北部的長徵。參見本卷《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注〔22〕。

  〔17〕參見本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注〔7〕。

  〔18〕一九二九年七月,駐贛、閩、粵三省的國民黨軍隊對紅四軍和閩西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一次「圍剿」。紅四軍前委決定:以第一縱隊和第四縱隊留閩西堅持遊擊戰爭,軍部率領第二、第三兩縱隊出擊閩中。九月,出擊閩中的紅四軍主力在中途遇到很大的困難,遂回師閩西,先後殲滅了上杭、武平等地的敵軍。同時,第一、第四縱隊在中共閩西特委的領導下,和廣大群眾武裝一起,開展遊擊戰爭,迫使贛敵退守長汀、連城,粵敵退守永定。第一次「圍剿」至此被粉碎。一九三○年一月初,贛、閩、粵三省的國民黨軍隊又以十四個團的兵力分七路「圍剿」閩西的紅軍。為粉碎敵人的「圍剿」,紅四軍前委決定挺進江西,出擊「圍剿」軍的主力江西敵軍的後方。江西敵軍倉皇回兵自救,福建敵軍因內部衝突也從閩西撤走。這樣,敵人的第二次「圍剿」很快也被打破。

  〔19〕 「偏師」,即不是主力軍,只是側翼的一部分軍隊。〔20〕一九三○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一年五月,國民黨軍隊曾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進行過兩次「圍剿」,都被紅軍打敗。一九三一年九月,蔣介石又開始籌劃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至同年十一月,集結在根據地周圍的國民黨軍隊已達十五個師。由於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抗日反蔣鬥爭空前高漲,國民黨內部的矛盾日益加劇,敵軍的「圍剿」行動遲遲未能開始。十一月上旬成立的紅四方面軍,為破壞敵軍的「圍剿」計劃,主動出擊,至一九三二年六月,先後發起了黃安、商(城)潢(川)、蘇家埠、潢(川)光(山)四次戰役,殲敵約六萬人,使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計劃徹底破產。

  

集齊 十部心理著作| 經典心理著作連載 | 優才心理系列

15部優秀心理著作 集錦

編輯

酒海燕 王虎  方迎九  程文梅  姚蘭 杜冬雪 張向東 徐 良  吳 希  寇忠寶  王瀟  潘秉衡  孫斌 李善傑 高紅彪  徐偉  徐浩倫  徐勇凌 楊樹山 許光  楊雅康  白郎 尚婧  張夢雪 鮑磊 李健兵  鄧玉珠  王曉君 劉淅萍  李春生 王豔 付佳佳 劉龍丹 胡浩 王秀冬 趙紅麗  夏正如 夏宇鵬 李佳蔚  李旭東  羅瓊  黎道谷 李陳芹 潘奎 陳宇鋒  丁宗華  寇忠寶   呂志軍  徐懷忠 唐坤  倪國根  楊國英 王麗珍   戴前倫 龍素君 薛啟誼  謝煥新  陳海玲  王建春  王雄 談宏量  張巖 何平 陳奇智  裴曉華 楊小舟 法博一  張新凱  陳友海  甘譯銘    陳玉海  萬德凱 向青 齊俊傑  廖勇   閆宏江 王雷  王虎 徐萍 王梓蘅  李繼榮 王祝雲 王麒豫  何嘉躍 張方文念  李信巧  劉淅萍  馮進華

賈隨剛 劉洪海 柳軍飛 謝小慶 甘華山 林克  楊樹山 莊力可 張彥傑  陳泯   滕安  樸龍 李敬革  姜和 張彥傑   朱鷹  歐可平  李尚志  鄭日昌 趙宗緒 耿雁生 李凱城 蔡一兵  朱越利  羅美富  雷茂良  法景源 付平 謝路軍  孫臨平 

邊玩邊學好心情

高分高能善創新

與優才在一起,

成為你自己的冠軍!

相關焦點

  • 積極防禦和消極防禦 戰略防禦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學毛選
    戰略防禦這個題目中,我想說明下列各問題:(一)積極防禦和消極防禦;(二)反「圍剿」的準備;(三)戰略退卻;(四)戰略反攻;(五)反攻開始問題;(六)集中兵力問題;(七)運動戰;(八)速決戰;(九)殲滅戰。
  •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讀《毛澤東選集》之七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戰爭自一九二四年開始的中國革命戰爭,都是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國革命戰爭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中國資產階級雖然在某種歷史時機可以參加革命戰爭,然而由於它的自私自利性和政治上經濟上的缺乏獨立性,不願意也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戰爭走上徹底勝利的道路。
  • 地緣政治與中美博弈--朝鮮半島:朝韓軍事衝突的起因與經過(第五章 第一節)
    目錄第一章 帝國主義第二章 一位美國著名學者的政治觀第三章 美國的戰略第四章
  • 地緣政治與中美博弈-- 朝鮮半島博弈各國的得失(第五章 第四節)
    目錄第一章 帝國主義第二章 一位美國著名學者的政治觀第三章 美國的戰略第四章
  • 正確處理戰爭與和平問題是社會主義命運生死攸關的重大戰略問題之一
    二、 正確處理戰爭與和平問題是社會主義命運生死攸關的重大戰略問題之一戰爭與和平,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審慎對待、正確處理的關係自身安危的重大戰略問題。結果使邪惡的侏儒梯也爾聯合俾斯麥,糾集大批軍隊向巴黎公社反攻得逞。蘇聯衛國戰爭取得了最終的偉大輝煌的勝利。但戰爭初期,史達林和蘇聯政府在戰爭爆發時間的判斷上,在戰略決策和戰爭實踐的指導上,有著重大的失誤。應該說,列寧逝世後,史達林和蘇聯政府對帝國主義武裝侵略是十分警惕的。
  • 陳寶倉:從舊式軍官到革命烈士 | 「隱蔽戰線英雄譜」 (8) | 優才文摘 NO.1089
    當日軍以10餘萬之眾繞道南海攻戰廣西欽、防沿岸,截斷國際對中國的物資支援,封鎖中國出海通道的緊要關頭,陳寶倉奉調參加桂南戰役並負責組織戰略要地靈山方面戰役。歷時一年的桂南會戰斃傷日軍4萬多人,迫使日軍往南撤退。桂南戰役失利的日軍取道越南,直逼我西南中越邊境,形勢十分緊迫。「浮雲夜夜變,徵戰古今同。」
  • 放射技術第七章 第五節 DSA設備
    歷史動態;放射技術第七章第一節普通X線設備(上)      放射技術第七章第一節普通
  • 地緣政治與中美博弈(第三章 第四節)美國的全球軍事戰略
    目錄第一章 帝國主義第二章 一位美國著名學者的政治觀第三章 美國的戰略第四章
  • 朝鮮第五次核試驗 考驗中國!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於8時35分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全面啟動朝核應急輻射環境監測體系,沿中朝邊境琿春-圖們-龍井-和龍-長白-臨江-集安等地區開展朝鮮第五次核試驗應急監測。截至9月9日16時,實時監測數據表明,目前朝鮮核試驗暫時未對我國輻射環境造成影響。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將繼續開展邊境地區輻射應急監測,加強對輻射環境監測數據的分析研判和信息公開。
  • 嶽思平 | 關於抗日戰爭研究的若干學術和熱點問題評析
    隨著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開始了由土地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的過渡。從總體來看,1931年至1937年我黨我軍進行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也就是土地革命戰爭。因此,要求改變抗日戰爭時期的上限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下限的說法,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同時需要指出,別的戰爭與戰爭時期也有類似的情況。
  • 國防教育欄目|如何把握「積極防禦 誘敵深入」戰略謀略?
    例如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由於博古和李德的錯誤指揮,強調禦敵於國門之外,打消極的陣地防禦戰,最終導致失敗,結果紅軍被迫進行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長徵雖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創舉,但卻是革命戰爭失敗情況下的無奈之舉。如果沒有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徵的發生,中國革命可能更早成功,而且日本帝國主義或許也不可能有全面侵略中國的機會。可見對戰爭的戰略指導方針的正確性,是獲得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
  • 《創新思維訓練》第五章第一節設問法
    第五章創新思維超級訓練第一節設問法一、檢核表法這種方法又稱「分項檢查法
  • 世界動亂背後的黑手,美國新型「第五縱隊」
    有了如此強大的「軟實力」基礎,美國「第五縱隊」的規模和效率也大大提升。發生在利比亞的「顏色革命」,就是在美國全球輿論辦公室(成立於2003年)的直接指揮下,由美國國家安全局和網絡司令部.聯合運作的一次信息思想戰。過去有一種說法:每一任美國總統,都要發動至少一場戰爭。至少從二戰結束以後看,這句話是成立的。
  •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論
    目錄:中文版導讀弁言導論第一編 希臘世界的結盟與分裂第一章 斯巴達同盟第二章 雅典帝國的起源第三章 波斯戰爭之後的斯巴達第四章 波斯戰爭之後的雅典第二編 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第五章 希臘戰爭第六章 愛琴海危機
  • 阿以衝突六;以阿第五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的擴張。)第二次中東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慘勝,雖然從搶佔了阿拉國6700平方公裡,面積擴展到了2萬多平方公裡。但缺少戰略縱深的窘境依然沒有去除,四面皆敵,一次大敗便面臨滅國的風險。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同埃及籤訂了和平協議,以色列雖然歸還了西奈半島,但來自埃及的威脅也消失,阿拉伯國家一盤散沙,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採取戰略進攻態勢。
  • 一場新的軍事革命正在開始,美國正用新思維謀劃21世紀的戰爭!
    在這樣一個新的國際戰略格局中,如何重新調整軍隊建設方向和重點,如何把坐標參照系瞄準21世紀以尋求新的制高點是美國集中考慮的一個核心問題。美國及西方發達國家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同時,開始集中力量對21世紀初期的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等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和思考。
  • 激戰中東六:以阿第五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的擴張。)第二次中東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慘勝,雖然從搶佔了阿拉國6700平方公裡,面積擴展到了2萬多平方公裡。但缺少戰略縱深的窘境依然沒有去除,四面皆敵,一次大敗便面臨滅國的風險。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同埃及籤訂了和平協議,以色列雖然歸還了西奈半島,但來自埃及的威脅也消失,阿拉伯國家一盤散沙,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採取戰略進攻態勢。
  • 北京軍區守備第五師
    選一首背景音樂《英雄上馬的地方》,獻給曾經在守備五師服役過的全體戰友。                         北京軍區守備第五師1974年4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北京軍區工程兵第七工區(京字411部隊),在河北豐寧縣土城子公社改編為北京軍區守備第五師(51167部隊,先後駐紮:74年六間房,77年三間房),隸屬河北省軍區領導。下屬原工程兵第150團、215團為基礎組建守備第17團(駐紮:圍場縣)、守備第18團(駐紮:隆化縣郭家屯)、守備第19團(先後駐紮:三間房、四間房)。
  • 若朝鮮進行第五次核試驗,中國將如何面對這個局面?
    也就是說,在沒有籤署和平協議前,朝鮮半島仍然處於戰爭狀態。只有「和平協議」才能夠給朝鮮一個定心丸,朝鮮才肯放棄核武器,而美國卻從來不與朝鮮談判和平協議的事情。幾次達成的「六方會談」成果,也屢屢被美國違反。這使朝鮮不得不硬著頭皮搞核試驗,以擁有核武器作為捍衛國家的殺手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