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排放法規越來越嚴格,柴油稅費越來越高,古板且偏愛柴油的歐洲人對混合動力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比如,沒那麼多財力研發新的內燃機,現款2.0雙增壓潛力壓榨到極限的沃爾沃,前一陣就宣稱2019年開始所有車型都會搭載電動機。
數據不會說謊,在德國,2017前六個月有37580輛混動新車上牌,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9.6%!而柴油2017上半年新車上牌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0.1%,柴油車現在的市場佔有率現在也只有41.3。2017年6月份柴油車突破了歷史最低,只有38.8%。
時隔僅一年,混動增長了一倍還多,柴油減少了十分之一,這對德國這樣一個極其保守甚至可以用古板來形容的市場來說是不可思議的!要知道歐洲自動擋的增長曲線是非常緩慢的,至今都有的車是手動擋。
而這次推薦的7款車從1.7萬歐到18.5萬歐元,從微型SUV到性能跑車,價格由低到高分別如下:
鈴木Ignis SHVS
售價:1.704萬歐,最大90馬力,百公裡油耗4.3升
Ignis是鈴木2016年推出的一款微型SUV,長度只有3.7米,排量只有1.2升,他的混動系統(Smart Hybrid Vehicle by Suzuki)應該也是世界上最Mini的,只是回收剎車浪費掉的能量給電池充電,在加速的時候能量回收裝置變成很弱的電動機幫助內燃機一下而已,馬力和扭矩和不帶混動系統的是一樣的。
Auto Bild給出的評價:優點是機敏的微型SUV,適合(尤其歐洲)城市通勤,價格在混動車中算便宜的。缺點是混動只有高配版才可以選,這樣一下子就比入門價格貴了5000歐元,而百公裡油耗只少了零點幾升。
豐田雅力士 1.5 VVT-i Hybrid
售價:1.799萬歐,最大100馬力,百公裡油耗3.3升
Ignis雖好,但還是太小,混動系統也太弱,而雅力士雖然也是不到四米的車身塞下了第二代普銳斯混動系統,電池和郵箱一起塞到了後座下方,但轎車空間還是相對大一些。1.5升的汽油機只有74馬力,111牛米,綜合的100馬力雖然不適合長時間在德國的不限速高速路上飛馳,但城市和鄉村完全夠用了。
優點是理智冷靜的小車,油耗極低,低價高配。缺點是駕駛感平平,混動系統也相對比較老,並且重達200公斤。
起亞Niro 1.6 GDI
售價:2.499萬歐,最大141馬力,百公裡油耗3.8升
Niro是起亞在2016年推出的一款緊湊型SUV,車身比較低矮,只有1535毫米高,像跨界旅行車。全系只有混動,搭載1.6升汽油發動機,105馬力,搭配六速雙離合變速箱。Niro的調校也是迎合歐洲市場,機械感比較強,雷厲風行,Auto Bild實測油耗也只有5.8升。
優點是感受不到混動系統的存在,Auto Bild的編輯覺得混動就應該這樣!缺點是汽油機噪音大,技術老舊,起亞明明有更新的汽油機但是卻不用。
豐田普銳斯 1.8 VVT-i
售價:2.815萬歐,最大122馬力,百公裡油耗3升
提混動不得不提混動的先驅普瑞斯,如今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超過20年成熟的混動系統可以輕鬆的比最省油的柴油機還要省,低於百公裡4升的油耗並不難做到。
優點不用多說,成熟的混動系統,超低的油耗,作為一臺緊湊型車也能勝任普通緊湊型車能勝任的絕大多數場合。缺點是對於歐洲人的口味來說,不夠運動(總感覺這條是雞蛋裡面挑骨頭)。
奔馳C300h
售價:4.7338萬歐,最大231馬力,百公裡油耗3.6升(柴油)
C300h搭載了和S300h一樣的動力系統,2.1升柴油發動機204馬力,扭矩高達500牛米,電動機雖然只有28馬力,但是扭矩高達20Nm。這款車受到了計程車行業的喜愛,電動機在緩加速,巡航和減速的時候運行,百公裡可以省下大概一升的柴油,也是最少出現在加油站的C級。
優點是最省油的C級,並且有C級都有的優點。缺點是比搭載同樣發動機的C250d貴太多,很難通過油耗把多出來的價錢省下來,並且這款柴油機優點太老舊太吵了。
雷克薩斯GS450h
售價:5.61萬歐,最大345馬力,百公裡油耗5.9升
雷克薩斯能上榜實屬不易,德國人對這個為美國量身打造的豪華品牌絲毫不感冒,全系加起來銷量有的時候還不如貴了幾倍甚至十倍的賓利……Auto Bild給這套動力系統的評價是精練,沒有別的更好的詞語可以形容,加速有力,迅速並且毫無聲息。豪華度也夠,作為A6,5系和E級的替代品還是可以的。
優點是技術可靠,舒適度高,油耗低得驚人。缺點是調教不夠運動,並且受混動系統的影響,車身太重。
本田NSX
售價:18.5萬歐,最大581馬力,百公裡油耗10升
看到NSX還有有點意外的,不過大家也都熟悉,主要說說Auto Bild的評價吧。第一句就是混動也可以很性感!四臺提供動力的機器配合的天衣無縫,管他們是怎麼工作的呢,好用就行!雖然混動系統讓重量額外多了200kg(918也是),但也無所謂,整個混動系提供的劇烈駕駛感,完全可以補償這部分重量。缺點就一個字,貴!
AL頻道小結
看得出來,這次推薦的車型裡沒有插電混動,原因是純電動續航裡程太低,如果是工作和家在同一個城市,並且兩個地方都有充電樁,那是很幸福的。
但現實情況往往不盡人意,德國中產階級開車幾十甚至上百公裡到另一個城市工作是很常見的事情。在電量耗光的情況下,大容量電池的重量是個累贅,佔用車內空間,還特別重,這個時候油耗相比同款普通混動要高,並且會影響操控和安全性。
超過一大半的德國人是住在樓房裡,只有小部分住在House裡,並且還不一定是獨門獨院的,停車往往只能在街邊,安裝充電樁的可行性也不大。即便有安裝條件,插電混動車價高比如普銳斯插電版比普通版貴9400歐。
配件價格更是高的離譜,德國一個雜牌子手機數據線就十幾歐,原裝數據二十幾甚至幾十歐,插電混動的家用充電裝置在德國幾千歐是很正常的。上門安裝?預約可能要排到好幾周之後,人工費一小時好幾十歐,還要在旁邊端茶倒水。所以如果只是為了代替柴油,只是為了省錢,插電混動並不合算。
並且Auto Bild對混動的觀點也有所保留,主編Gerald Czajka說:「混動是有意義的,雖然已經影響到了柴油車的銷量,但相當一段時間還不會取代柴油。混動也只是目前的妥協方案,而不是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最終方案,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其他的新能源動力更有意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