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印度國防部統管軍事事務的國務部長謝利帕德·納伊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印度軍隊已經在根據「現有的中國軍事威脅以及中國軍隊的技戰術水平」,開始緊急批量採購適用於高原山地作戰的各種全天候武器裝備,目的則是為了應對中國的軍事壓力,並「挫敗中國軍事威脅」。
要知道2月10日,中印兩國軍隊根據雙方達成的共識,已經開始在所謂的「東拉達克地區」按計劃脫離接觸,同步撤離。《印度斯坦時報》報導稱,解放軍在差不多一天的時間裡就能調走200多輛主戰坦克,並調來100多輛重型車輛運兵,如此快速的部署能力讓印度軍方高層感到驚訝。
軍情畫外音:
長期以來,印方在邊境地區頻繁越線活動,企圖蠶食中國領土,不斷製造爭議摩擦,這是中印邊境局勢緊張的根源。
我們不惹事,但也從來不怕事。從過去到現在,這就是我們不變的立場。
自去年5月,中印兩國軍隊在所謂的「東拉達克地區」對峙九個月後,經過多輪談判,雙方終於達成同時後撤的協議。
這也是中印兩軍首次在脫離接觸中付諸行動。這一成果經過雙方共同努力而來,實屬不易。在班公湖地區的脫離行動,於本周三(2月10日)早上9點開始。對此,有俄羅斯軍事專家指出,從當前複雜的形勢和印方搖擺不定和「善變」的特點看,想一次性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並不大。
其一、中印剛剛同時撤軍,印度國務部長又宣稱,印軍隊正在緊急批量採購高原山地作戰的裝備,目的則是為了應對中國的軍事壓力,並「挫敗中國軍事威脅」。意欲何為?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2月10日,中印達成後撤協議後,印度國大黨領導人拉胡爾·甘地繼續挑起事端。
12日,他就中印兩軍同步組織脫離接觸攻擊莫迪,指責政府此舉是在把印度領土「割讓」給中國,而印度總理莫迪應當為此負責。
「為什麼要把印度的領土給中國?這是總理和國防部長需要回答的問題,」甘地公開聲稱,印軍部隊已做好戰鬥準備,但「總理還沒有準備好對抗鄰國(中國)」。 甘地稱,「我是說,總理有責任保護這個國家的領土。總理把印度領土割讓給了中國人。解決那個問題是他的責任。」
甘地的言論引來印度網友指責,有人說,「印度人民不相信他」,也有人說他「除了罵人,什麼也做不了」。
然而,甘地的言論將莫迪當局推上了風口浪尖,特別是印度國內近期事故不斷、農民大舉進軍新德裡的情況下,莫迪當局如坐針氈,對甘地的質疑不敢「輕視」!
因此,印軍方再度開始大批採購裝備並非空穴來風。這裡起碼有這樣幾個信息:
首先,印度採購裝備是常有的事兒,在雙方撤軍之時又大舉採購裝備也不是不可能;
二是,據悉,印度軍方預計將動用數億盧比的巨資,向美國、德國、奧地利等國緊急採購這些急需的武器裝備。
三是,印度此次採購的裝備將包括新的山地作戰服裝、新型先進步槍、高原山地機動車輛、防寒帳篷和各種取暖設備等等。
從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既有經費預算、採購裝備清單,又有具體採購的國家。此時,印軍採購裝備可以起到一箭兩雕的作用。
一是可以快速回應甘地等反對派政治人士的質疑,二是可以藉機申請國防預算採購裝備,這也是印軍採購裝備的故用伎倆。他們經常打著邊境形勢緊張甚至故意製造緊張氛圍來爭取提升國防經費,從某種程度來說,甘地掀起邊境形勢「吃虧」的態勢正中印軍高層「下懷」,幫助其順水推舟加強武器裝備配置。
其二、事故不斷,近百人死亡,數百人失蹤,短短一周時間,莫迪遭遇4連擊
疫情居高不下,經濟持續下滑、農民維權大軍直取新德裡,就在莫迪為此一籌莫展之時,印度各地事故不斷,近百人死亡,數百人失蹤,短短一周時間,莫迪遭遇4連擊——
1.
鞭炮廠爆炸致19人死亡,莫迪宣布每人賠償1.8萬人民幣
印度當地時間2月12日下午,也就是中國人民歡慶新春之時,印度的一家鞭炮廠發生的爆炸。爆炸造成了至少19人死亡。這起爆炸是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多年來最嚴重的爆炸事件之一。
2.客車和卡車相撞造成14人死亡,莫迪辦公室發推文稱事故令人悲傷
印度南部安得拉邦14日凌晨發生一起客車和卡車相撞事故,造成14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兒童。凌晨4時許,一輛載有18人的客車在行駛中突然越過隔離線,與對面駛來的一輛卡車相撞。當日,莫迪辦公室推特帳號發推文表示:「發生在安得拉邦卡努爾地區的交通事故令人悲傷。在這悲傷的時刻,我與那些失去親人的人們同在。希望傷者早日康復。」
3.印度北部北阿肯德邦發生冰川斷裂,已致51人死亡\163人失蹤,莫迪推特發文
本月7日,印度北部北阿肯德邦發生冰川斷裂,該邦查莫利(Chamoli)地區的一處水電站因此造成潰壩。此事當時也驚動了印度總理莫迪。根據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社當地時間14日的消息,近幾天搜救人員陸續在潰壩失事現場的隧道裡發現了多具遺體,目前死亡總數達到51人,已經統計的失蹤人數是163人。
莫迪7日發推寫道,「為那裡每一個人的安全祈禱。我一直與當地政府高層保持聯繫,獲得有關印度國家災難反應部隊(NDRF)的部署、救援工作和救援行動的最新信息。」
4.巴基斯坦組織的「和平2021」海上聯合軍演沒有印度,莫迪全程沉默
巴基斯坦組織的「和平2021」海上聯合軍演2月11日正式開幕,今年有中、美、俄、英等45個國家參演,但沒有印度。背後原因想都不用想,誰讓莫迪四處樹敵,老是與巴基斯坦兵刃相見,動不動就槍炮相加。
其三、莫迪政府即使有心緩和中印關係,也很難「一步到位」,如果印軍出爾反爾,以退為進捲土重來怎麼辦?戰略投送能力是作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軍部隊能快撤就能快進
快速、精準、多重戰略投送能力需要多種機構和實力作支撐,不僅需要高超、先進的技術作保障,還需要雄厚的物力和人力作支撐 ,我軍能在一天24小時內快速撤離200多輛主戰坦克,並調來100多輛重型車輛動兵,從很大程度上印證,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已今非昔比。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印軍出爾反爾,以退為進,等我軍撤軍之後再捲土重來怎麼辦?
我軍部隊能快速後撤,也就能快速前推部署!
一支缺乏戰略投送能力的軍隊,絕對不會是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相反,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絕對是一支戰略投送能力超強的軍隊。組織部隊後撤和前推部署,都是戰略投送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俄羅斯軍事專家分析指出,考慮到印度國內反對派、主戰派的政治實力仍然不容小覷,莫迪政府即使有心緩和中印關係,也很難「一步到位」。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和中國在列城地區的軍事對峙很可能將長期存在,甚至存在再次發生衝突的可能。
歷史是一面客觀的鏡子。當年在1962年10月20日凌晨,我軍忍無可忍,堅決打響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歷時1個月結束戰鬥,清除了印軍設在中國境內的所有據點,共斃、俘印軍87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
戰略投送能力是一個重要指標。建設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投送力量是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共同目標。這項基礎能力決定了打擊範圍的大小、打擊強度的大小和打擊持續時間等等,它是一個國家軍事能力的重要標誌,是國家戰略能力的核心內容。從我軍一日重新調整200多輛坦克的投送能力,足見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已今非昔比。
既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以靜制靜,以變應變,不惹事,不躲事,不怕事,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