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剛剛撤軍,又緊急採購高原山地作戰裝備,捲土重來?

2021-02-17 麻辣小龍蝦的兄弟

就在不久前,印度國防部統管軍事事務的國務部長謝利帕德·納伊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印度軍隊已經在根據「現有的中國軍事威脅以及中國軍隊的技戰術水平」,開始緊急批量採購適用於高原山地作戰的各種全天候武器裝備,目的則是為了應對中國的軍事壓力,並「挫敗中國軍事威脅」。

要知道2月10日,中印兩國軍隊根據雙方達成的共識,已經開始在所謂的「東拉達克地區」按計劃脫離接觸,同步撤離。《印度斯坦時報》報導稱,解放軍在差不多一天的時間裡就能調走200多輛主戰坦克,並調來100多輛重型車輛運兵,如此快速的部署能力讓印度軍方高層感到驚訝。

軍情畫外音:

長期以來,印方在邊境地區頻繁越線活動,企圖蠶食中國領土,不斷製造爭議摩擦,這是中印邊境局勢緊張的根源。

我們不惹事,但也從來不怕事。從過去到現在,這就是我們不變的立場。

自去年5月,中印兩國軍隊在所謂的「東拉達克地區」對峙九個月後,經過多輪談判,雙方終於達成同時後撤的協議。

這也是中印兩軍首次在脫離接觸中付諸行動。這一成果經過雙方共同努力而來,實屬不易。在班公湖地區的脫離行動,於本周三(2月10日)早上9點開始。對此,有俄羅斯軍事專家指出,從當前複雜的形勢和印方搖擺不定和「善變」的特點看,想一次性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並不大。

其一、中印剛剛同時撤軍,印度國務部長又宣稱,印軍隊正在緊急批量採購高原山地作戰的裝備,目的則是為了應對中國的軍事壓力,並「挫敗中國軍事威脅」。意欲何為?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2月10日,中印達成後撤協議後,印度國大黨領導人拉胡爾·甘地繼續挑起事端。

12日,他就中印兩軍同步組織脫離接觸攻擊莫迪,指責政府此舉是在把印度領土「割讓」給中國,而印度總理莫迪應當為此負責。

「為什麼要把印度的領土給中國?這是總理和國防部長需要回答的問題,」甘地公開聲稱,印軍部隊已做好戰鬥準備,但「總理還沒有準備好對抗鄰國(中國)」。 甘地稱,「我是說,總理有責任保護這個國家的領土。總理把印度領土割讓給了中國人。解決那個問題是他的責任。」

甘地的言論引來印度網友指責,有人說,「印度人民不相信他」,也有人說他「除了罵人,什麼也做不了」。

然而,甘地的言論將莫迪當局推上了風口浪尖,特別是印度國內近期事故不斷、農民大舉進軍新德裡的情況下,莫迪當局如坐針氈,對甘地的質疑不敢「輕視」!

因此,印軍方再度開始大批採購裝備並非空穴來風。這裡起碼有這樣幾個信息:

首先,印度採購裝備是常有的事兒,在雙方撤軍之時又大舉採購裝備也不是不可能;

二是,據悉,印度軍方預計將動用數億盧比的巨資,向美國、德國、奧地利等國緊急採購這些急需的武器裝備。

三是,印度此次採購的裝備將包括新的山地作戰服裝、新型先進步槍、高原山地機動車輛、防寒帳篷和各種取暖設備等等。

從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既有經費預算、採購裝備清單,又有具體採購的國家。此時,印軍採購裝備可以起到一箭兩雕的作用。

一是可以快速回應甘地等反對派政治人士的質疑,二是可以藉機申請國防預算採購裝備,這也是印軍採購裝備的故用伎倆。他們經常打著邊境形勢緊張甚至故意製造緊張氛圍來爭取提升國防經費,從某種程度來說,甘地掀起邊境形勢「吃虧」的態勢正中印軍高層「下懷」,幫助其順水推舟加強武器裝備配置。

其二、事故不斷,近百人死亡,數百人失蹤,短短一周時間,莫迪遭遇4連擊

疫情居高不下,經濟持續下滑、農民維權大軍直取新德裡,就在莫迪為此一籌莫展之時,印度各地事故不斷,近百人死亡,數百人失蹤,短短一周時間,莫迪遭遇4連擊——

1.

鞭炮廠爆炸致19人死亡,莫迪宣布每人賠償1.8萬人民幣

印度當地時間2月12日下午,也就是中國人民歡慶新春之時,印度的一家鞭炮廠發生的爆炸。爆炸造成了至少19人死亡。這起爆炸是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多年來最嚴重的爆炸事件之一。

2.客車和卡車相撞造成14人死亡,莫迪辦公室發推文稱事故令人悲傷

印度南部安得拉邦14日凌晨發生一起客車和卡車相撞事故,造成14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兒童。凌晨4時許,一輛載有18人的客車在行駛中突然越過隔離線,與對面駛來的一輛卡車相撞。當日,莫迪辦公室推特帳號發推文表示:「發生在安得拉邦卡努爾地區的交通事故令人悲傷。在這悲傷的時刻,我與那些失去親人的人們同在。希望傷者早日康復。」

3.印度北部北阿肯德邦發生冰川斷裂,已致51人死亡\163人失蹤,莫迪推特發文

本月7日,印度北部北阿肯德邦發生冰川斷裂,該邦查莫利(Chamoli)地區的一處水電站因此造成潰壩。此事當時也驚動了印度總理莫迪。根據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社當地時間14日的消息,近幾天搜救人員陸續在潰壩失事現場的隧道裡發現了多具遺體,目前死亡總數達到51人,已經統計的失蹤人數是163人。

莫迪7日發推寫道,「為那裡每一個人的安全祈禱。我一直與當地政府高層保持聯繫,獲得有關印度國家災難反應部隊(NDRF)的部署、救援工作和救援行動的最新信息。」

4.巴基斯坦組織的「和平2021」海上聯合軍演沒有印度,莫迪全程沉默

巴基斯坦組織的「和平2021」海上聯合軍演2月11日正式開幕,今年有中、美、俄、英等45個國家參演,但沒有印度。背後原因想都不用想,誰讓莫迪四處樹敵,老是與巴基斯坦兵刃相見,動不動就槍炮相加。

其三、莫迪政府即使有心緩和中印關係,也很難「一步到位」,如果印軍出爾反爾,以退為進捲土重來怎麼辦?戰略投送能力是作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軍部隊能快撤就能快進

快速、精準、多重戰略投送能力需要多種機構和實力作支撐,不僅需要高超、先進的技術作保障,還需要雄厚的物力和人力作支撐 ,我軍能在一天24小時內快速撤離200多輛主戰坦克,並調來100多輛重型車輛動兵,從很大程度上印證,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已今非昔比。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印軍出爾反爾,以退為進,等我軍撤軍之後再捲土重來怎麼辦?

我軍部隊能快速後撤,也就能快速前推部署!

一支缺乏戰略投送能力的軍隊,絕對不會是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相反,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絕對是一支戰略投送能力超強的軍隊。組織部隊後撤和前推部署,都是戰略投送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俄羅斯軍事專家分析指出,考慮到印度國內反對派、主戰派的政治實力仍然不容小覷,莫迪政府即使有心緩和中印關係,也很難「一步到位」。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和中國在列城地區的軍事對峙很可能將長期存在,甚至存在再次發生衝突的可能。

歷史是一面客觀的鏡子。當年在1962年10月20日凌晨,我軍忍無可忍,堅決打響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歷時1個月結束戰鬥,清除了印軍設在中國境內的所有據點,共斃、俘印軍87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

戰略投送能力是一個重要指標。建設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投送力量是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共同目標。這項基礎能力決定了打擊範圍的大小、打擊強度的大小和打擊持續時間等等,它是一個國家軍事能力的重要標誌,是國家戰略能力的核心內容。從我軍一日重新調整200多輛坦克的投送能力,足見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已今非昔比。

既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以靜制靜,以變應變,不惹事,不躲事,不怕事,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關焦點

  • 印度剛從邊境撤兵,就抓緊採購高原山地作戰裝備!這背後肯定有事
    這兩天,中印部隊脫離接觸時,解放軍撤軍速度讓印方大吃一驚。
  • 印度急購美國高原作戰裝備
    彭博社16日援引熟悉事態的官員的話稱,印度已經緊急從美國購買高原作戰裝備。報導認為,印度正為漫長的冬天做準備部署。彭博社:在與中國的衝突中,印度匆忙從美國購買冬季裝備官員表示,印度軍方在此次交易中啟用了一項協議,該協議允許印美軍方相互提供後勤援助,比如為軍艦和飛機購買燃料和零部件。
  • 印度山地部隊靠邊站!解放軍告訴你,誰才是真正的雪域高原王者!
    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索,印度組建了一支以進攻為主且適應山地作戰的「特種化」部隊,印媒也絲毫不謙虛,將國內的這支山地部隊驕傲的稱為「世界最強」,這也是印度為何經常會把「現在已不是1962年」這句話掛在嘴邊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只要山地部隊出戰,就能夠掃平高原,所向披靡!
  • 高原作戰,印度陸軍​「山地師」的戰力如何?
    印度是一個以陸軍為主的國家,海空軍只佔其總兵力的20%左右,這樣的布局跟印度的地理位置也有一定關係。這個國家三面環海,北部有喜馬拉雅山脈作為屏障。在印度洋地區,周邊國家的海軍沒有對印度發起大規模登陸作戰的能力。
  • 印度山地師有多強?曾在高海拔冰川擊敗巴鐵,以美軍為師裝備精良
    印度官員表態,儘管印度陸軍擁有機械化步兵團,但一旦和周邊國家有衝突的時候,首當其衝的就是邊境警察。所以有必要設置機械化部隊。印度為啥這麼重視山地部隊?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1962年的邊境戰爭中的丟人臉面。所以在1962年之後印度的山地作戰能力一直在穩步上升。在一些領域,印度確實取得成果。1984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錫亞琴冰川爆發戰鬥。
  • 4萬印軍開始駐紮,高原環境成一大難題,莫迪四處採購非大國製造物資
    」,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
  • 一支重裝合成旅緊急出擊,莫迪向白宮求助,俄感嘆:火力超越美軍
    現在隨著天氣越來越寒冷,高原地區環境也更為惡劣,印軍也開始明白與鄰國之間的差距。近日一支重裝合成旅緊急出擊,在高原地區進行大規模軍演,印軍瞬間開始緊張,莫迪向白宮求助,希望美軍能給予援助。近日有媒體透露出消息,高原地區在新的一年裡,迎來部隊首次訓練,不僅出現的兵種眾多,還有許多先進武器裝備紛紛現身高原地區。
  • 新型國產突擊車亮相,十分適合高原山地作戰
    原因很簡單,即便印度這些年宣稱其山地部隊的規模以及武器已經發展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但是,我們在這幾年也沒閒著,要知道,解放軍陸軍在這幾年的裝備更新速度也是呈現下餃子的狀態的,單論裝備品質,我們的裝備總體上來說是比我們南亞次大陸的鄰居更能具備山地作戰的適應能力。
  • 印度山地部隊裝備20毫米大槍,中國軍隊直接上20毫米機槍
    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山地部隊,從美軍,瑞典,英國都進口一大批大口徑武器,因為上山難,印度自己汽車完全上不去,只能靠人拉馬馱的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段,它圍繞山頭進行攻防部署,有的特種部隊在印度山地方面軍裡還有裝備昂貴20毫米NTW反器材步槍。不過,印度自己以為它們火力或武器時完全可以壓制巴基斯坦或中國了,那它這次又想錯了。
  • 15式性能強悍,比T90更適合高原,印度急購火力最猛輕型坦克
    15式坦克在設計之初,就主要是為了適應水網地區和高原山區的作戰環境。
  • 和談撤軍只是幌子?大批坦克飛彈前線已就位,印軍攤牌進入倒計時
    最近印軍大批武器裝備開始運抵前線,並且擺出了一副要開戰的姿態,莫非之前的和談以及撤軍只是一個幌子嗎?
  • 印度撤軍了!中印一線雙方脫離接觸,中國贏了嗎?印度會再來嗎?
    印度國內的農民遊行還未平息對於中國來說,此次的雙方共同撤軍,對中國來說顯然是一個好消息。美國方面一直希望能夠借印度的手,牽制中國的注意力。因為印度方面目前只是把一線對峙部隊後撤到比較好過冬的二線位置而已,在中印邊境附近仍然囤積了大量的作戰部隊,距離中印邊境不遠處更是直接駐紮了一個打擊軍,和部署在印巴邊境的3個打擊軍遙相呼應。當然,中國這邊也是,主要是把一線部隊撤下來先過個好年,畢竟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一線駐軍的難度還是很高的。
  • 高海拔山地作戰研究
    過去50年裡,非洲、亞洲、南美洲等地都曾爆發過慘烈的高海拔山地戰爭:1953~1958年,英軍在肯亞中部高原的阿布戴爾山脈,與反殖民統治的「茅茅黨人(Mau-Mau separatists)」激戰數載;1962年,中國與印度在喜馬拉雅山脈邊境地區爆發短暫的戰爭;1979-1989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在其境內的興都庫什山脈(Hindu Kush
  • 中國海軍剛剛在印度洋結束軍演,印度就宣布撤軍了
    印度做出了一個明智的選擇,為自己留下了和平解決問題的餘地。當戰爭差一點就爆發的時候,我們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祝世界和平」並不是一句空話。和平來之不易,是需要爭取的,在印度撤軍前,中印已隔空交手好幾個回合。
  • 解放軍戰術呆板裝備落後?印度高級軍官:10天內就打贏對華戰爭
    言辭中的意思無非就是抨擊解放軍戰術呆板裝備落後,以此來樹立印軍"全球採購先進裝備""山地步兵師訓練有素"之類的良好形象。而且,該軍官竟然認為,印度有能力在10天之內打贏對華戰爭。當印軍手持二戰時期的武器裝備與裝備先進的解放軍作戰時,解放軍充分發揮火力上的優勢和戰術經驗上的領先,先後將印軍在邊界的主力悉數殲滅或重創。這一仗,超過4300名印軍被打死,超過1000人受傷,另有近4000名印軍被俘。解放軍這邊雖然也有傷亡和俘虜,但是遠低於印度。
  • 大手筆軍購,印度都買了啥?
    但較之以往,印度過去一年的軍購呈現出兩個極為鮮明的特點:一是大力採購本國武器裝備,扶植本國軍工企業;二是對外軍購來源多元化,針對性明顯。首先,為響應莫迪政府振興「印度製造」和自力更生的號召,印度軍隊採購國產裝備的積極性顯著提高。印度政府日前批准採購近200架MK-1A型「光輝」戰機和HTT-40初級教練機,系印度史上最大的國產裝備採購案。
  • 大批15式輕型坦克出現在高原地區,透露出什麼信息?
    原來鄰國大批15式輕型坦克出現在高原地區,面對軍方大批15式坦克突然現身邊境,印軍參謀長連呼莫迪快撤,那麼這究竟透露出什麼信息呢?很顯然在15式輕型坦克亮相邊境後,印度的T90坦克已經不佔有任何優勢了。
  • 印度急購新輕坦,要求俄羅斯章魚裝上飛彈,其實中國VT5最合適
    (為了應對中國高原部署的15式新輕坦,印度近期急購輕型坦克)面對中國高原作戰性能更好的15式新輕坦,自認為需要為戰爭做準備的印度最近決定緊急引進一款新型輕型坦克,根據印度方面透露的信息,俄羅斯2S25SDM1章魚坦克殲擊車似乎更加符合印度需求。這款「輕型坦克」的設計思路和當年印度國產輕型坦克如出一轍,但印度國產新輕坦項目早已經取消。
  • 高原印表機:中國PCL-181對陣美制M777,誰是真正的山地戰之王?
    如何在高原作戰,對世界上任何軍隊來說都是大挑戰。由於高原的特殊條件,如何機動,提供穩定的彈藥供給,以及在高原地區的裝備保障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 一支重裝機械化師出動,莫迪緊急向白宮求援,俄:火力已超美軍
    從相關媒體的報導中可以得知,這支部隊的規模非常大,各種重型裝備應有盡有,目前初次的訓練,已經引起印度政府的激烈討論。莫迪第一時間向美國發出緊急求救,但是現在駐紮在拉達克地區的印度部隊還在被灌輸只有輕裝步兵才是山地戰王者的理念,完全不知道他們將要面臨怎樣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