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大和!除了蒙大拿以外,還有什麼戰列艦能與大和一較高下!

2021-12-30 巔峰戰艦

如果各位還記得,在三周年的時候,老王對比了一下大和與衣阿華、H41型的優劣。得出的結論,基本上就是大和因為裝備這460毫米的主炮,在火力上相對二者具有壓倒性優勢,所以如果是大和、衣阿華、H41這些戰艦面對面較量,大和十有八九能夠勝出。

至於蒙大拿,就像老王前些日子給大家講的。面對大和,打個五五開,應該沒什麼問題。
那麼,問題就來了,除了蒙大拿,就沒有誰還能挑戰大和了嗎?這個答案,既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在確確實實已經有了定稿的計劃和已經開工建造的戰艦中,確實是沒有。但在計劃艦中,還是著著實實有一些的。比如?咱們今天想要給大夥介紹的主角:

說起H42,咱們必須從H39說起。原因很簡單,H級戰列艦唯一開工的,只有H39。之後無論是H41型也好,還是H42型又或者是H44型,事實上都是一些停留在草稿上的計劃而已。

H39在咱們遊戲裡上線時間已經很久,沒有必要說太具體。總而言之,就是採用了406毫米的主炮,並改用了柴油—渦輪混合動力系統,同時兼顧了高航速和大續航力。基本上,就是一個全面放大、改進型的俾斯麥級戰列艦。

而H41呢?則是在H39上進一步放大改進,換裝了420毫米主炮。嘛,雖然在口徑上已經超過了西方的主流戰列艦,但若是與大和級相比,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而H42就不一樣了。這位大爺的排水量從H41型的68000噸直接飆升到了90000噸,是的,你沒看錯,是90000噸!遠遠遠遠超過了大和級的水平,甚至完全能頂得上兩艘衣阿華級了!

既然排水量達到了9萬噸,艦體長度也達到了驚人的305米,直逼二戰後一大批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長度了。嘛, 那麼,既然在排水量上有了如此突飛猛進的增長。H42至少在火力上,也要比420毫米炮更進一步了吧?

H42型戰列艦在計劃上要安裝一種德國海軍根本沒有研製完成,甚至也根本沒有生產過的480毫米艦炮。是的,這種火炮至少在口徑上,也是世界所有曾出現在戰艦計劃的火炮中,少有的能夠超過大和級的94式460毫米艦炮的。雖然其實際威力未曾可知,但無論如何,克虜伯都不會交出一門明明口徑達比94式大了20毫米,但威力還不如94式的炮,對吧?

其實德國人還計劃過530毫米的艦炮,裝給H44,當然,一樣沒有實際投入生產嘛,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H39、H41還是H42,在火力布局上依然在使用四座雙聯裝炮塔的布置方式。

另外,除火力以外,H42型在裝甲方面同樣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強。只不過嘛,咱們如今已經很難找到H42型戰列艦具體的裝甲厚度數字了。但毫無疑問,其防護相對H41型肯定還是會有一定提升的。畢竟,加了22000噸排水量,總不至於全都用在炮上。會翻船的哦~

綜上所述,咱們已經能夠看到,H42型戰列艦在性能上相比H41型有了不小的提升。憑藉480毫米的艦炮和進一步增強的裝甲,完全能夠與大和一腳高下。無論人們再怎麼說德國船浪費排水量,一條90000噸的戰列艦也不至於敵不過一艘64000噸的戰列艦對吧!而且不得不提及的是,作為一艘長度已經達到了305米的戰列艦,事實上H42型也是在德國海軍看來,最後一個能夠被真正造出來的設計方案。再往後的H43、H44則因為排水量和體積太過龐大,不僅沒有船廠能造,也沒有港口能停。

【遊戲官方資訊】

《巔峰戰艦》官網:dfzj.yingxiong.com

玩家貼吧:巔峰戰艦吧

官方微博:巔峰戰艦手遊

官方客服電話:4009393333

官方QQ群:445038792 、552900332 、199289294

長按識別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大和級戰列艦有剋星?蒙大拿:不好意思!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單以性能數據對比,除了航速和火控,衣阿華級不論在噸位尺度上,還是在火力防護上,都與大和級差距明顯。唯一能與大和級匹敵的戰列艦是美國海軍在衣阿華級之後計劃建造的蒙大拿級,其滿載排水量超過70000噸,裝備12門406毫米艦炮,各方面性能都非常接近大和級,以至於有種說法認為,蒙大拿級就是為了克制大和級而設計的。
  • 老美「蒙大拿」的火力就是吊打你IJN「大和」!
    理由是這樣的火炮重量太大而且炮管使用壽命太短,除了射程遠以外落彈角度有限,最主要因素的還是違反條約。二戰開始後,所謂條約限制也就不復存在了,457毫米艦炮的試驗型號再次受到了軍方的關注。1940年,美國海軍計劃建造的「蒙大拿」級戰列艦重點是強化火力。在設計之初,項目組委會曾提出安裝457毫米艦炮的方案。
  • 蒙大拿號戰列艦
    1/700蒙大拿號戰列艦浮動幹船塢場景蒙大拿級戰列艦(Montana class battleship,首艦蒙大拿號 USS Montana BB-67)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計劃建造、但從未實際建造的一艘戰列艦。
  • 殺手哥的兵器庫 生不逢時的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而建造大和型時使用的技術及生產管理,成為在戰後日本工業的基礎參考。  艦名的由來是以奈良縣的舊國名(令制國)大和國來命名。使用日本歷史的原點的中心地及日本的代名詞大和作為艦名,可知日本海軍對該艦期待的程度。同樣概念的名稱有還有扶桑型戰列艦。「大和」的正式稱呼為「軍艦大和」。雖然沉沒了已超過半世紀後,但是該艦仍然作為不少電影及動畫的題材,繼續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人。
  • 微信周周禮 | 蒙大拿級戰列艦
    蒙大拿級戰列艦(Montana class battleship,首艦蒙大拿號 USS Montana BB-67)是美國海軍在計劃建造、但從未實際建造的一艘戰列艦。是美國海軍設計的最後一級的戰列艦。該級別是依阿華級戰列艦和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繼承版。雖然速度降低,但外形更大,裝甲更重,火力更強。其設計方案甚至影響了英國1939年起草的對「獅」號和「勇敢」號兩艘戰列艦的的設計方案。
  • 日本海軍為什麼造大和戰列艦?
    關於日本海軍為什麼造大和戰列艦,首先一個原因就是補充當時IJN(日本帝國海軍)的實力。海軍艦艇的服役時間十分有限,至大和級正式立案時,日本海軍的主力戰列艦除長門級之外,金剛級已經處於超期服役的狀態,扶桑級和伊勢級也已經服役了近20年,整體的技術也已經落後於當時的時代,且改造的空間也已經不大,急需新的主力艦進行補充。
  • 如果美國把蒙大拿級戰列艦建造出來了會怎麼樣?
    美國在二戰中曾經想建造蒙大拿級戰列艦於1941-1942年完成初步設計。
  • 鐵甲威龍-大和號戰列艦
    艦種:戰列艦國籍:日本艦級:大和型戰列艦(1號艦)製造廠:吳市吳海軍工廠造價:137802000日元(相當於12.134噸純金)動工:1937年11月4日(日文:やまと,英文:Yamato,中文:大和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曾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
  • 日本帝國最後的哀鳴:「大和「號戰列艦
    海戰的方式,從17世紀風帆時期就以戰列線作戰方式為主。它的基本程序是:艦隊中的各艦編成單縱隊航行,搶佔上風位置後,再逐漸接敵到主炮的射程內,此時雙方艦隊隊形基本平行,各艦分別對指定的敵艦實施炮擊,直到最終決出勝負或一方撤退為止。在這種戰術的牽引之下,能進入到這一戰列之中並承擔主要作戰任務的艦艇就必須有威力足夠的火炮和強大的裝甲防護。所以,當時各國海軍實力主要就體現在戰列艦的數量與質量上。
  • 科普帖——大和號戰列艦
    ,曾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而就「大和」的94式主炮本身來說,其身管壽命200~250發,而火炮膛壓小得多的衣阿華級的Mk7型主炮身管壽命也只有 290~350發,這說明94式的身管強度並不差。另外還有一個影響戰列艦火炮射擊的問題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在波濤洶湧的海上,戰列艦艦體的穩定性實際對主炮射擊精度影響非常大,而艦體粗短的「大和」無疑比艦體細長的衣阿華級擁有著更好的縱向穩定性。
  • 世界最大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的造價是多少?
    日本國力有限,但野心卻很大,北進蘇俄蒼茫大地,不一定能找得到石油等資源,而南下攻佔南洋,獲取石油和橡膠等維持戰爭所必需的戰爭資源,事實上在陸海軍中形成了一定的共識。南下戰略實施,必須要將英美荷等西方海軍勢力趕出西太平洋,日本深知美英國力都在自身之上,因此在海軍建設上,就用戰列艦單艦的噸位、艦炮口徑和戰鬥力來彌補自身戰列艦在數量上的不足。
  • 大艦巨炮的巔峰之作——「大和」號戰列艦
    作為歷史上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強、裝甲最厚的戰列艦,「大和」號被日本國內譽為「永不沉沒的海上鋼鐵城堡」,是二戰後期日本聯合艦隊的精神支柱。它的沉沒,不僅為巨艦大炮時代的結束劃上了休止符,更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覆亡埋下了伏筆,而這樣的命運是「大和」號註定無法繞過的一頁。1905年,日本聯合艦隊在對馬海戰中充分發揮戰列艦優勢,以較小代價大敗俄國海軍。
  • 零戰績,日本戰列艦「大和」號的一生
    1945年4月7日,被視為「日本帝國救星」的人類史上最大戰列艦──「大和」號,在沒有護航編隊的掩護下被數百架美機盡情蹂躪,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裡處沉沒,淪為軍國主義的炮灰。 為了建造「大和」號,日本還特意對吳海軍工廠造船船塢進行擴建,完成後長314米、寬45米、深11米。該船廠還曾建造過聯合艦隊旗艦「長門」及航空母艦「赤城」號。 「大和」號的建造為當時最高軍事機密,為了禁止外人知道大和的長度,在能俯視造船廠的地方都加上圍板,就連船塢上也加上屋頂。
  • 二戰時期,被稱為「海上旅館」的大和號戰列艦到底有多豪華?
    而他們的生活相較於陸軍,也是極盡奢華。當日本陸軍使用著被「李雲龍」評價為「燒火棍」的三八大蓋,日本海軍卻花費重金,建造了一艘被稱為「海上旅館」的「大和號戰艦」。1940年8月8日,被後世稱為「昭和三大馬鹿」之一的「大和」號戰列艦在日本吳海軍工廠的一片讚嘆聲中下水。這艘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成為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新旗艦,帶著無限的寄託,更是精神圖騰。
  • 消失的舷號|大和級的頭號勁敵!若順利出世,恐成為史上最強戰列艦!
    蒙大拿級比依阿華級增設多一個炮塔,這使新式戰列艦有四座炮塔,並且全部搭載三門50倍徑406mm MK7型艦炮。該炮最大射速30秒一發,使用300千克的裝藥,最大射程達到38千米。蒙大拿級能夠發射一款威力十足的炮彈。這就是大名鼎鼎的MK8型超重彈,該炮彈彈重1.2噸,內部裝藥18公斤。
  • 大和號戰列艦到底是如何被擊沉的?
    日軍為阻止盟軍登陸,發動衝繩防衛戰天一號作戰,作為菊水特攻作戰的一部分,以大和為中心的艦隊向衝繩海域出擊。3月17日,日本聯合艦隊命令包含戰列艦大和號在內的第一遊擊部隊進行出擊準備,以配合航空攻擊,並將這個作戰命名為天一號作戰,其目的是在美軍登陸衝繩戰役中協防衝繩。大和號的這次出擊,主要是吸引美海軍戰鬥機向大和號在內的第一遊擊部隊迎戰,以緩解美軍對日本特攻機的攻擊。
  • 美軍蒙大拿號戰列艦變身超級核潛艇,火力強悍一口氣造28條
    (USS Montana BB 67)絕對是心目中大艦巨炮的圖騰,甚至連日本「大和」號都難以於「蒙大拿」號那12門406毫米艦炮相抗衡。「蒙大拿」號滿載排水量達到70500噸,比「遼寧」號航母還要大,擁有4座3聯裝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比「依阿華」級多了整整一座,裝甲防護也有更強的提升。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蒙大拿」級戰列艦是世界上設計的最強大的超級戰艦,是大艦巨炮的巔峰之作。圖片:「蒙大拿」號戰列艦設計方案,這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
  • 你以為「大和」就是戰列艦線的巔峰了嗎?真是太天真了!
    毫無爭議,「大和」是人類歷史上所有建成服役的戰列艦中,最為龐大,也最為龐大的。高達64000噸的標準排水量、410毫米的主裝甲帶和460毫米的主炮,使其餘任何國家那些並沒有建造完成,甚至根本沒有開工的計劃艦,在面對「大和」級時都無法穩操勝券——也許除了那條德國人畫草圖哄元首小朋友玩的H44以外。
  • 【模型】大和號戰列艦
    YAMATO這個名稱至今仍佔據著人類戰列艦排行榜的頭名。這是人類工業革命的巔峰之作,這是一個海洋民族傾國澆築的野心,而她短短幾年的一生卻只需要三個字就能概括:然並卵. 這盒模型是我從西安帶來廣州的,現在終於可以拍照存檔了。怎麼說也是世界最大的戰列艦,所以不想草草開工,竟然到了畢業都不敢下手,有捨不得送人,於是跟隨到現在。
  • 被譽為「大和旅館」,大和號戰列艦到底有多豪華?這裡告訴你答案
    大和號戰列艦,是二戰後期日本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被稱為「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