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社論:美國遏亂限自由 批評香港憑什麼

2021-12-29 星島環球網

《星島日報》1月11日發表題為「美國遏亂限自由 批評香港憑什麼」的評論文章,全文內容如下:

美國官員和政客經常批評其他國家不尊重自由人權,對香港限制違法示威和拘捕暴力分子更連聲譴責,但在美國國會受激進示威者衝擊後,執法當局對闖入國會者進行大搜捕,Facebook 和Twitter 等即封殺川普的帳號,極右組織的網上平臺亦受打壓,民眾被禁在首都示威,忽然間「專制」變得有理,政客們認為在動亂中,自由、人權應被限制,並非無界線。他們對外國說一套,在本國卻做另一套,而且出手更狠,又憑甚麼批評香港。 

禁示威權利 總統也被封口

美國爆發這場世紀暴亂後,政府和社會的事後處理,對世界各國作了一次「示範」,就是為了止暴制亂、維持法律與秩序,個人的自由、人權是必須受到制約的。 

其一,言論自由有界線,就算總統的言論自由亦要受規限。在暴亂發生後,美國各大社交平臺Facebook、Twitter、Snapchat、YouTube都封鎖了川普的帳戶,其中Twitter更宣布永久「封殺」川普擁有逾八千萬粉絲的帳戶,皆因他有「進一步煽動暴力的風險」。 

川普號召支持者包圍國會,並煽動他們仇恨總統選舉結果,對造成國會暴亂有難辭其咎的責任,然而他本人可以申辯自己只是發表言論,沒有鼓吹暴力,故社交平臺封鎖其帳戶是侵犯他的言論自由,永久封鎖帳戶更是未審先判極刑。但各社交平臺未讓他「上訴」 ,而是立即加以滅聲,政客對此卻都沒發一言。 

然而美國政客和傳媒,卻一直極力維護香港一些人宣揚港獨、攬炒和暴力抗爭的「言論自由」,認為絕不能受到任何限制。今次美國網企就告訴大家,言論自由要有界線,不容許鼓吹仇恨、宣揚暴力,甚至因擔心未來可能再爆發暴亂,就可封殺任何人發表意見的機會。 

據最新消息,美國Google及蘋果公司都指極右社交媒體Parler,持續有帖文煽動暴力,將其應用程式從Play Store和蘋果App Store中刪除。 

其二,為了防止社會進一步動亂,民眾的集會自由、參加活動的權利須受到限制。國會淪陷當天,美國華盛頓市長宣布當晚宵禁十二小時,禁止民眾外出,她其後延長緊急狀態十五天,直至拜登舉行就職儀式後,在此期間將可隨時宣布宵禁。換言之,民眾在這段時間內,示威遊行的權利將被剝奪。 

華盛頓政府可以用緊急狀態等手段止暴制亂,去年香港持續爆發街頭暴亂,政府也沒有實施宵禁,美國政客卻仍批評香港壓制自由,為何對華盛頓的嚴厲措施又大表認同?如此雙重標準,實在難以自圓其說。 

追捕違法者 僱員慘遭「逼害」 

其三,美國執法當局,包括聯邦調查局和各州警察,正對參與衝擊的示威者展開大搜捕,已憑網上片段起訴了五十多人,一名州議員也已落網,預料更多人將會被拘,絕不手軟。美國多個主流媒體和社交平臺,更大量刊出示威者的照片,完全不顧他們的私隱與人權。 

其四,參與暴力集會的員工可以實時被解僱。美國已出現多宗個案,有僱主從社交媒體看到員工參與示威的照片,就將員工解僱或逼其辭職。這些員工可能只是到場旁觀,或參與國會外的和平示威,沒證據證明他們使用暴力,故僱主將其解僱,顯然損害員工集會自由和工作受保障的權利,但同樣沒政客說一句公道話。 

美國政府和社會處理國會暴亂,個人自由和人權都受到很大限制,因為大家都認為,絕對自由只會助長不負責任行為,令法治與公共秩序崩潰,帶來更大混亂,損害整個社會。如果美國政府、政客和輿論都相信這樣是合理的話,他們批評香港限制違法者的自由,就完全沒有立足點,還是閉嘴吧。

相關焦點

  • 著名的【星島日報】也被「外國代理人」了
    依據2021年8月23日的一份《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文件,著名的香港報紙-【星島日報】美國版被美國司法部列為「外國代理人」。
  • 美國司法部將《星島日報》美版定性為外國代理人
    美國司法部把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星島日報》的美國版(Sing Tao US)定性為外國代理人。
  • 《星島日報》社論:確保「愛國者治港」 才可防亂維安穩
    《星島日報》2月23日發表題為「確保『愛國者治港』 才可防亂維安穩」的評論文章,全文內容如下:過去幾年香港受盡動亂狂潮蹂躝
  • 蔡英文面對美國騷亂一聲不吭,國民黨高官:怎麼還有臉去說香港警察
    美國因非裔男子遭惡警暴力執法致死,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臺灣媒體注意到,民進黨當局去年針對香港「修例風波」火力全開,如今對美國卻是「沉默是金」,不置一詞,使美國抗議活動活脫脫成了綠營照妖鏡。臺灣《中國時報》2日對民進黨當局就香港和美國事件的不同態度進行了對比:去年香港爆發「修例風波」後,香港警方對暴徒僅使用了輕度武力,民進黨當局就一副捍衛香港「人權」的勇者姿態,蔡英文除指責港警「嚴重執法過當」外,還嗆聲大陸,聲稱「我們跟香港人民站一起」。如今美國惡警執法引發大規模抗議後,總統川普在推特宣稱「可以當街射殺抗議者」,但民進黨當局卻噤聲不敢挺美國民眾人權,更不敢譴責川普。
  • 旁觀美國示威,港媒感慨:美雙重標準暴露無遺
    立法會議員葛佩帆6月1日撰文稱,美國反華政客別忘記,美國自身就有極其嚴厲的國安法,如今「雙重標準地抹黑和阻撓港區國安法,乃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霸道行為;中國自家裝防盜門,美國緊張什麼?」據香港東方日報網6月1日報導,葛佩帆當日斥責泛民議員雙重標準稱,連日來他們只提殺死黑人的美警被扣留調查,卻絕口不提示威中也有記者被捕、美方更已出動相當於中國武警的國民警衛隊鎮壓示威者。
  • 香港警方還原驅散暴徒經過
    頭條日報網稱,示威者於13日凌晨時分逐漸散去,金鐘一帶的馬路旁垃圾遍地。《星島日報》13日稱,「金鐘暴動」的示威者組織能力超過5年前非法「佔中」,不但預先通過隱秘社交群組收集物資,還各自組成七人以下小隊,現場通過手機藍牙互傳信息,「以避重就輕地進行遊擊佔領」。
  • 《星島日報》:川普內外交困 貿易形勢有利於中國
    《星島日報》社評:這個新年,美國總統川普難言過得快樂。
  • 香港政務司司長:年輕人勿自毀前程
    作者 | 張霓▲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提醒年輕人勿自毀前程(圖源:《星島日報》)香港警方近日表示,由6月至今,警方共拘捕5890人,他們涉嫌暴動、非法集結、藏有攻擊性武器等。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指出,被捕者中有2345人是學生,佔到了四成。他呼籲香港學生勿以身試法,自毀前途。據香港《星島日報》及「東網」報導,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30日早上出席兒童事務委員會活動。他在會後形容,「修例風波」爆發近半年以來,被拘捕的人數令人震驚。
  • 香港《蘋果日報》掀起假新聞歪風
    前高層:黎智英搞互鬥曾任職《壹周刊》副總編輯的資深傳媒人潘麗瓊,曾經在報章專欄大爆黎智英的黑幕,指黎智英以高薪挖走新聞界精英,又令員工互鬥,刊物內容則迎合市民八卦、偽善、嫉妒、好色、貪婪、懶惰和愚昧等人性本能,但面對權貴就會另一副面口。
  • 香港第二季GDP跌9%;駐港部隊罕有曝光防空飛彈影片
    華府決定取消對香港的特殊待遇,使之無法與美國競爭,並對美國自身的經濟帶來好處。川普早前形容,香港在中國控制下「永不會成功」。又稱在中國的管治下,「香港市場將跌落地獄」,聲言將無人在香港做生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絕不是哪個國家的恩賜,更不是誰能夠予取予奪的。
  • 俄羅斯敢公然批評美國言論自由,還說的理直氣壯
    以前美國總以「言論自由」等為理由來批評別人,現在看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 蘋果日報是什麼
    蘋果日報是什麼1黎智英被判刑,蘋果日報停刊,拜登發聲指控北京侵犯言論自由。
  • 【海外上海學】李歐梵|「批評空間」的開創——從《申報·自由談》談起
    總之,我是反對近年來美國漢學界確定中國有公民社會的看法的。然而,對於「公共空間」的問題,雖然在哈氏理論中與「公民社會」密切相關,但不必——也不應該——混為一談。我認為它指涉的是構成公民社會的種種制度上的先決條件,而這些制度的演變可以作個別的探討。所以我一向把「空間」一詞視為多數,在英文詞彙中是space,而不是sphere。
  • 藏在香港示威者身邊的美國人,是誰?
    「蓬佩奧先生說在美國也常遇到抗議,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希望把現在香港發生的那些極端暴力分子手持鐵條和致命性武器襲擊警察的抗議也搬到美國呢?讓美國正好向世界展示一下它的民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斥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前一天有關香港「抗議是合理的」言論。
  • 千鈞棒 | 從「韓四靠」支持者被禁言看美國言論自由的本質
    在歐巴馬後期開始到川普時期,一方面企圖擴大在中國等國家宣傳鼓動,但是同時又不斷幹涉中國文化在美國的傳播,甚至是最近連續使用永久關停個數千個中國推特帳號和封殺支持韓國瑜的臉書社團的辦法幹預香港和臺灣的事務,更加暴露了,美國的所謂的「言論自由」的虛偽性和欺騙性。國內的自由派公知不是不知道這一點,只不過他們出於忽悠國人支持他們的改旗易幟的政治圖謀而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而已。
  • 前序航次查出新冠肺炎,載3600餘人遊輪高雄被禁登岸,連夜返回香港
    【環球網報導】由於前序航次中出現了多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診患者,一艘載有3600多人的郵輪抵達臺灣高雄港時被禁止登岸,5日提前返回香港,隨後船上人員接受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