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位品級分明,但從一品的提督,地位還不如正二品巡撫

2021-03-05 家族歷史傳承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清朝的官職,這裡要說提督全名是提督軍務總兵官,手中的兵權非常大,這樣說大家可能沒有什麼概念,而換個說法就是是統領一省軍隊的最高武官,官位居從一品。而另一個官職叫做巡撫,職責是主管一省事務,官位居正二品,但這二者相比,提督的地位卻還不如巡撫。清朝官為品級分明,從一品的提督地位還不如正二品巡撫。

在清朝的時候,地方上最高級別的文官與武官分別為總督與巡撫,如果設有總督,那麼這個省份的最高官員便是總督,如果這個省份沒有總督,那麼最高官員便是巡撫。但在清朝時期卻實行以文制武的原則,所以說當時文官的地位要高於武官。總督的官階本為正二品,但是可以加上兵部尚書,與右都御史銜,這樣一來便會升為從一品。而巡撫的官階也是正二品,但只可以加上兵部侍郎與右副都史銜,所以官階依然是正二品。

按照正常套路來說,巡撫是正二品,沒有權力指揮從一品的提督,但因為兵部侍郎這個官職是副部級高官,地位相當高,所以才有權指揮身為省兵部總統帥的提督。而提督還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當時共有四大水師,分別是廣東水師,長江水師,北洋水師與福建水師,而水師提督就是水師中的最高官員。除了這些之外,當時還有一位九門提督,全名叫做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在京城九門負責治安巡查,以及平時在街道上捕捉盜賊等等。在提督的上面,不僅有總都與巡撫,還有駐防將軍壓在他們頭上。在清朝時期,還派八旗兵駐防在全國各個主要城市,駐防八旗的最高統帥稱為駐防將軍,官階位居從一品。這樣來看,駐防將軍與提督都是從一品,那麼應該是平起平坐,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嚴格來說,駐防將軍的地位比提督還要高。

如果說這兩個官階的人要稟報同一件事情,便是駐防將軍先說,總督隨後。導致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清朝是滿族建立的政權,而皇帝與駐防將軍為同族之人,所以對他們自然更加信任。雖然說提督是統領一省官兵的人可實際上他管轄的只是一省綠營官兵,由於當時實行以文制武,以及重滿抑漢的原因,所以說提督雖然位居從一品武官,但地位卻要低於總督,巡撫與駐防將軍。

相關焦點

  • 從一品總督和正二品巡撫,作為封疆大吏,誰的權力更大?
    但並沒有徹底形成,在清朝入關之後,總督和巡撫才逐漸成為地方上的封疆大吏,而且管轄區和職權範圍也逐步固定。我們看一下總督,清朝總計有9位總督,例如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等等。總督一般掛兵部尚書或者兵部侍郎的頭銜,屬於從一品或者正二品文官。在官場上,一般稱呼總督為「部堂大人」或者「制臺大人。」總督一般管理兩三個省,例如陝甘總督,負責管理陝西和甘肅等地區。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
    其中,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裡雅蘇臺為將軍下去,這五個地方的駐防將軍品級仍為正一品。作為當地駐防八旗最高軍事主官,駐防將軍雖從權力上比不上總督,但官階和地位都勝總督一籌。尤其是當出現駐防將軍與總督同駐一省的情形,如果地方出現重大事宜須會同奏事時,駐防將軍的名字應該排列在總督之前,以示尊崇。此外,清朝跟其他歷朝歷代一樣,也有大將軍的職務。
  •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眾將士到底最該聽誰指令?
    前秦時,苻堅還任命了少年都統,專門統帥青年軍隊。同時,少數民族統治者也有都統之名,譬如河西鮮卑大都統。而在清代,都統(即固山額真)是八旗的最高軍政長官,位列從一品。比其略低一等的副手"副都統"則位列正二品。在有駐軍的轄區,都統軍政皆管。而在沒有駐防的地方,都統基本只有純粹的行政實權。
  • 「正一品」在清朝是什麼官職?
    眾所周知,官位也有高低之分,就拿清朝來說吧,官員們一共被分為十八個等級,一般來說,做官都是從低位做起,然後憑著自己的能力或者是使一些手段,慢慢往上升。
  • 清朝的總督和巡撫,誰的官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巡撫總督,通常指一個國家的某片相對自主的區域中實際或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清朝時對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稱為「總督」, 官階為正二品,但可通過兼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巡撫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名。
  • 清朝「雙主官制」比較奇特,兵部正印是什麼職位?位居幾品?
    這裡的「雙主官制」指的是清朝的六部設置有兩位尚書,一位在旗、一位不在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滿尚書」和「漢尚書」。其實,所謂「滿尚書」兵部完全準確,因為私人不僅僅是八旗滿洲,還包括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換言之,出身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者理論上也是可以出任所謂「滿尚書」的。
  •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大?
    總督官制上正二品,加尚書銜的,為從一品,巡撫官制上從二品,加侍郎銜的,為正二品。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屬於武將。將軍、都統是八旗兵將領,將軍、都統官制上從一品。提督、總兵為綠營兵將領。提督官制上從一品。總兵官制上正二品,受提督統轄。從實際運作中的權重來看,將軍(都統) >總督 >提督>巡撫>總兵。
  • 明朝的官階品級
    司禮監還控制東廠和錦衣衛。東廠是掌管偵伺緝捕的特務機構,始設於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有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一員,簡稱總督東廠或提督東廠,由皇帝最寵信的秉筆太監(亦有掌印太監)兼任。提督東廠之下,設掌刑千戶、理刑百戶、掌班、領班、司房等,統領檔頭百餘名,番役千餘名,皆由錦衣衛差撥。檔頭、番役在外偵伺訪緝,上至官府,下至民間,都有他們的蹤跡。以後還有西廠和內行廠的設置,但都不如東廠長久。
  • 都是封疆大吏,總督和巡撫哪個官職大?清朝究竟有幾大總督?
    在以清朝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中,我們總是能看到總督、巡撫這樣的官職名稱。那麼,總督和巡撫究竟哪個官職大?實際上,總督和巡撫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封疆大吏」。其中:「總督」在朝廷則為顯官、在地方則是一方軍政首腦,全稱是「總督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如: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負責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官階一般是正二品,但如果總督同時身兼兵部尚書則可官居從一品。
  • 清朝官制
    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清朝中央官職分中樞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類。例如內閣、軍機處、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職分文官、武官等幾類,例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清朝沿襲明朝傳統,清初官制,大體承明之舊,只是對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釐革。直到雍正、乾隆時候,才逐步調整,從而穩定下來。內閣編輯入關前清朝內閣沿襲於明朝。
  • 清朝的提督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提督是武官官名,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具體分為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負責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清朝的提督一般是指各省綠營(漢軍)的最高主管官,官階是從一品,統領一省的綠營兵。
  • 山東巡撫為什麼比其他巡撫官大?
    清朝官制當中,山東巡撫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官職。一般而言,巡撫的官職,都是屬於從二品官階。
  • 清朝的「九門提督」是什麼官?所謂「九門」指的又是什麼?
    提起「九門提督」,相信大多數人都比較陌生,清朝時期九門提督的全稱為「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往往簡稱為步軍統領,《夢蕉亭雜記》曾對九門提督有過簡單的介紹:「步軍統領,又名九門提督,即古之執金吾。管理京師地面,權勢重要,駱從尤極煊赫。」從中可以看出,清朝的九門提督主要職責是守衛京師,擁有一定的權力和地位。
  • 清朝各級官職一覽表,太全面了,值得收藏
    清朝入關後,清朝官職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從。稱為「九品十八階」,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 知府和巡撫的差別有多大?
    按照清朝官制,巡撫為從二品官階,照例可加兵部侍郎銜,為正二品。而知府一般不加銜。不過,知府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京城和陪都的知府,常被稱為府尹。清朝時,有順天府尹和奉天府尹,它們的官階為正三品。清朝官員的待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官階。從收入來說,清朝官員俸祿,無論滿漢,都以品級劃分。級別越高,俸祿越高。對於巡撫、知府來說,俸祿差異,並非主要。
  • 清朝的總督要比巡撫官職大,可為何地方巡撫經常與總督對著幹呢?
    總督和巡撫是清朝管理地方的兩個要職,總督與巡撫都是地方大員、一屆封疆大吏,但總督是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後為從一品)、巡撫是從二品,總督的管理範圍、權利也要比巡撫大一點,可清朝卻經常出現巡撫不聽總督命令、不把總督放在眼裡的情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九門提督」和「兵部尚書」誰的權力大?調動權在誰手裡?
    具體地說,京城裡的門禁、斷獄,乃至巡夜救火等,都需要九門提督負責。而兵部尚書負責的,又是全國的軍事事務。雖然清朝讓總督、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掌握地方軍政,但軍隊的實際調動,包括製造槍炮,實際上要總督、巡撫報批兵部,才可獲準調動。從表面看,似乎是兵部尚書這個職位的權力會更大一些。因為全國那麼的軍務都要由他負責。
  • 清朝各級官職和職能全覽
    正一品: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文職外官:無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武職外官:無從一品: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職外官:無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正二品: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文職外官:各省總督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