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核戰爭之謎

2021-02-23 奧秘

一直以來,廣島和長崎的核爆炸都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將核武器投入到實戰中的案例。可事實上,早在史前文明階段,人類很有可能就已經經歷過核戰爭了。古文獻和古遺蹟中都殘留著有關「核戰爭」的記憶……

殘留在摩亨約·達羅中的核戰爭痕跡

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用於實戰的核武器,是1945年8月6日從日本廣島上空投下的原子彈。不過這一歷史性常識可能需要加上「有史以來」這一附加條件才行,因為在遙遠的史前階段,人類很有可能已經經歷過核戰爭。

1945年8月6日,在廣島落下的原子彈爆炸後形成的蘑菇雲。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中。

原子彈落下後,變為一片焦土的廣島街道。《摩訶婆羅多》中相關的描寫就如同被核武器攻擊後的城市一般。

「史前階段的核戰爭」,這一驚天動地的假設雖然很難讓人馬上信服,但是在古文獻、古文明遺蹟中都發現了為數不少的、能夠佐證這一假設的痕跡。

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摩亨約·達羅都市遺蹟,這個暗藏著遠古之謎並長眠於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內的遺蹟,於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800年之間,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中繁榮一時,而摩亨約·達羅也是當時規模最大的都市。

摩亨約·達羅是在很好的城市規劃基礎之上建造而成的,媲美現代。照片為沐浴場遺蹟。

自1921年該遺蹟被發現以來,雖然歷經多次挖掘調查,但直至今日,其都市的全貌仍未明朗。不僅如此,隨著挖掘工作的展開,許多徹底顛覆主流考古學常識的事實被公之於眾。

最早提出古代核戰爭痕跡學說的是,英國的大衛·W· 達維伯特和義大利的艾特雷·文森特,他們是研究古代史的搭檔。

兩位研究學者推斷,印度兩大敘事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中有關於古印度發生核戰爭的描述。於是兩人於1978年前往當地進行實地考察後,發表了《公元前2000年的原子彈破壞》一書,提出了大膽且極具衝擊性的假設。

這個假設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呢?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摩訶婆羅多》中提到的某種武器從天而降時的相關描述吧!「一柱熾熱的煙霧火焰,像一萬個太陽般明亮,熠熠沖天而起。它是一種無人知曉的武器,是鋼鐵的雷霆,死神的信使,它使整個城市化為灰燼。」「狂風驟起,雲朵轟然升起,塵土和砂石如雨點般落下,屍體被燒焦難以分辨,頭髮和指甲全掉落。連食物也變得有毒了。」

《摩訶婆羅多》中的繪圖故事,描繪了激烈的戰鬥場景。

恐怕任何一個了解廣島和長崎慘劇的現代人在讀了上述描寫後,都會認為這描寫的是遭受核武器攻擊的城市吧!

那麼實地考察的結果是什麼呢?與摩亨約·達羅相毗鄰,有一塊半徑約400米的、被黑色玻璃質砂礫滿滿覆蓋的地區,被當地人稱作「玻璃城」,兩位研究專家就在這裡有了驚人的發現。

這座「玻璃城」中的玻璃質砂石,專業術語稱「託立尼提物質」,該物質是砂礫在高溫熔化後,又迅速冷卻成玻璃狀的一種人工礦物。1945年,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開展了世界上首次原子彈三位一體實驗。當時因核爆發產生的高熱而熔解的砂石,形成了玻璃狀的物質,這便是其最初的由來。

摩亨約·達羅附近的「玻璃城」。玻璃化的砂礫散落各處。令玻璃熔解的溫度約1400度,在自然界中是無法達到這樣的高溫的。

除了「託立尼提物質」,兩人還通過現場發掘出的扭曲成旋渦狀、玻璃化的壺,以及因高溫而半熔化的磚塊等古代遺物推斷出,「玻璃城」就是核爆的中心地。

從摩亨約·達羅遺址出土的骸骨,數量龐大且十分不自然。其中一部分白骨的焦黑痕跡被認為是高溫加熱導致的。

遭受高溫而完全變質、變形的古代遺物。

「從目前觀察到的痕跡來看,爆炸所帶來的高溫破壞只在瞬間便完成,其程度在我們現有的技術階段中,只有核武器能達到。也就是說摩亨約·達羅因在其上空爆炸的數千噸核武器而變成了一座死城。」

《月藏經》中講述的古印度核戰爭

還有一些古代文獻能夠佐證古印度核戰爭之說。比如佛典《月藏經》中就有以下記述:

「當時虛空中,大聲震於地,一切皆遍動,猶如水上輪。城壁碎落下,屋宇悉圮坼,樹林根枝葉,花葉果藥盡。」(空中傳來巨大聲響,須臾之間大地顫抖,天地萬物都被捲動其中,猶如水上的波輪在轉動,滿目儘是殘垣斷壁,支離破碎,樹木花草都被連根拔起。)

這些描述暗示了核爆發生時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諸有井泉池,一切盡枯涸。土地悉鹹鹵,剖裂成丘澗,諸山皆焦然,天龍不降雨。苗稼皆枯死,甘蔗劫貝藥,生者皆死盡,餘草更不生。雨土皆昏闇,日月不現明,四方皆亢旱,數現諸惡瑞。」(一切水源都乾涸殆盡,大地變成不毛之地。地表綻裂,山丘成為了溪谷。山脈燃燒,卻不降一滴雨水。農作物乾枯,寸草不生。冬季到來後,日月皆隱去了蹤跡,天地之間唯有無盡的黑暗肆意蔓延。)

《月藏經》中描述的這一地獄般的景象,是釋迦牟尼對末法時代來臨做出的預測。但是,也許這並非簡單的預言。釋迦牟尼是存在於公元前5世紀左右北印度的人物,或許他將太古時期古印度爆發的核戰爭經歷,編纂成了具有警示意義的預言。

如今印度全境還有許多未經調查的疑似核戰爭痕跡的遺蹟。

核試驗產生的託立尼提物質,從「玻璃城」中發現了與之相同的物質。

比如美國歷史學家雷尼·諾巴肯所著的《消失的種族之謎》一書中就有提到,夾在坎吉斯河流域中部和拉吉馬哈魯丘陵之間的區域有一處石造遺蹟,由於超高溫導致巨石熔化相連,並且由於表面坑窪不平而產生了一些孔洞。

此外,在德幹高原密林內的石造遺蹟中,能夠看到石壁上殘留著因超高溫而熔化的痕跡、因熾烤而開裂的石頭等,建築物內部還有玻璃化的、熔化後又結晶化的石造生活器具。

前蘇聯時期,同樣在德幹高原進行調查的莫斯科科學協會的考古學家雷克薩德魯·格魯伯夫斯基就在《尋找太古之謎》中寫道,這裡出土的人骨上檢測出的放射能量要高出一般古遺蹟正常值的50倍。

索多瑪和蛾摩拉是因為核爆炸而滅亡的?

宗教典籍《聖經·舊約》中也有提及古代核戰爭的段落。諸多的古文明研究學者都主張索多瑪和蛾摩拉毀於核爆之中。

矗立在死海邊的「羅德之妻鹽柱」。在死海周圍零星散布著疑似鹽柱的物質。

索多瑪和蛾摩拉是曾經真實存在於約旦低地的城市(現在的死海)。該城雖然曾經繁華一時,但由於居民日漸墮落、罪孽深重,耶和華不得不審判罪惡,將全部居民和整個市鎮從地面上抹殺殆盡,僅留下了信仰虔誠的羅德一家。

羅德和他的家人正在逃離因觸怒神明而被毀滅的索多瑪。羅德的妻子因違背天使「不能回頭」的警示,在回頭的瞬間變成了「鹽柱」。

然後——

「太陽自地面升起時,羅德逃到了瑣珥。主將硫磺之火自索多瑪和蛾摩拉城上空降下,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草木都毀滅了。羅德的妻子因為不聽警告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就變成了一根鹽柱。」(《聖經·創世記》19章23-26節)

不僅是聖經研究學者,就連科學家也對《聖經·舊約》中這段著名的滅亡故事十分關注,提出火山爆發論、大地震論、小行星衝擊論等等,雖然有各種版本的假設,但卻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定論。

但是僅僅一顆原子彈所蘊含的威力,就能在一瞬間毀滅廣島和長崎這樣的大城市,因此核爆論漸漸受到世人的矚目。

若是從核爆論角度來分析,上述引文中這些令人費解的記述和表現手法就都說得通了。

比如「太陽自地面升起時」這句,或許就是人們目睹了核爆時產生的令人目眩的閃光而寫出的。而羅德的妻子變成了「鹽柱」,則可能是因為核爆時暴露在強烈的熱射線、放射線之中,保持著站立的姿勢瞬間死去,但是經歷災難的人不了解真正的原因,僅僅因為其死去的狀態與那些形狀怪異的鹽柱十分相似,就如此記錄了下來。

還有跡象顯示死海周邊遭受著驚人的高溫烘烤。古希臘地理學家、歷史學家斯特拉馮在他的《地理》一書中寫道,「死海地區有被火熔化的巖石,起火的原因不詳」。

另外在死海一帶還有一種數量眾多的黑色石頭,被稱作玻璃隕石。這種石頭與前文提到的託立尼提物質一樣,是砂石在超高溫度下(至少2500度)熔化又迅速冷卻後形成的玻璃狀物質,通常都是隕石衝擊形成的。

但是死海周圍既沒有隕石衝擊後產生的隕石坑,也沒有發現過隕石的蹤跡,所以肯定有其他的原因導致了2500度的高溫。(有記錄稱廣島發生核爆時其地表溫度為3000-4000度)

《聖經·舊約》的《以賽亞書》中也有一些記述可以佐證核爆論:

「巴比倫素來為列國的榮耀,為迦勒底人所矜誇的華美,必像上帝所傾覆的索多瑪、蛾摩拉一樣,其內必永無人煙,世世代代無人居住。亞拉伯人也不在那裡支搭帳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臥在那裡。」(第13章19-20節)

這是公元前8世紀,預言家以賽亞預言巴比倫傾覆的詩篇,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暗指索多瑪和蛾摩拉遭受了高濃度的放射性汙染。

目前我們尚不知索多瑪和蛾摩拉究竟起源何處,不過《創世紀》寫成於公元前5世紀,《月藏經》有暗指古印度發生核戰爭的內容,與之類似,這一段發生在史前的核爆經歷很有可能被作為猶太教·基督教的訓誡性的信仰傳說,編寫進了《聖經·舊約》之中,並代代相傳了下來。

卡帕多西亞——作為核掩蔽所而建造的地下城市?

遠在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亞也因為古代核戰爭的痕跡而備受矚目。在這片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裡的荒涼地帶,遍布著圓柱形的巖石和各種造型的奇石群。一般觀點認為這裡的石灰巖因常年的侵蝕而逐漸形成了如今的奇觀,不過古代核戰爭論的支持者們則認為,這些由紅褐色、褐色、白色、粉色等等各種顏色組成的條紋狀巖石表面,恰恰是被強烈高溫焚燒過的最好的證明。

土耳其安納託利亞高原的卡帕多西亞。矗立著無數奇石的地表之下,遍布著大小不一的地下城市。

更值得關注的則是建造在卡帕多西亞荒涼地表之下的巨大地下城市。這些大大小小共計約250多個的地下城市中,規模最大的當屬德林庫尤,這個巨大的空間有著120米長的通氣口、配有52眼水井,能夠容納2萬人同時居住。

卡帕多西亞地區的巖層色彩豐富,有研究人員認為這是被核戰爭產生的高溫灼燒的證據。

 為什麼要建造規模如此之大的地下城市呢?由於有教會的痕跡,所以有推測認為是基督教徒們為了躲避迫害而隱居於此,事實上,歷史上自公元1世紀起,其後幾個世紀間基督教徒都居住於此。但從整體來考量,這座地下城市的規模實在是太大了。

德林庫尤是一座共計12層的巨大地下城市,而2014年還發現了一座新的巨大地下城市。新發現的地下城市規模約46萬平方米,地下道路最深處達到了113米,比德林庫尤還要大出3成之多。

蘇格蘭Tap o'Noth山丘之上的城堡遺蹟。一般認為是超高溫灼燒造成了城堡周圍石頭表面的玻璃化。

有專家認為雖然現在還有為數不少的地下城市未被發掘,但是整體來看這裡足足可以容納數十萬人。我們不難推測這座規模巨大的地下城也許並非出自基督教徒之手,而當時的基督教徒們只是利用了現有的設施資源。

那麼,修建這麼一座規模巨大的地下城市其目的究竟是什麼呢?也許它就是核爆的避難所。

卡帕多西亞的所在地安納託利亞地區,還有哈吉拉努、阿拉加霍裕克、恰塔霍裕克、卡拉霍裕克、哈拉巴等諸多遺蹟,這些遺蹟中都殘存有厚度達50-100釐米的、被高溫破壞過的土層。上世紀60年代,德國考古學研究所克魯特·比特路博士在對其中一處遺蹟進行發掘調查後明確表示:「就算這座城市中貯藏了大量的可燃物,然而一般火災產生的溫度是絕對無法將建築物的磚牆熔化成赤紅色的土塊,也無法將石頭燒至皸裂的。」

遺留在世界各地的高熱破壞痕跡

其實,在世界各地還有很多地區殘留著被高溫破壞的痕跡。

秘魯的薩克塞華曼遺蹟,其山體表面的巖石和建造城牆的花崗巖巖塊上均有玻璃化的物質。

位於秘魯的薩克塞華曼遺蹟。多面體的巨石磚塊堆積高達5米,一部分巨石的表面有玻璃化的現象。

巴西的Sete Cidades遺蹟,巨石表面有變成玻璃狀的物質,還有赤紅色的金屬熔化後牢牢粘於巖壁之上。

蘇格蘭的城堡遺蹟群。60多座城堡中最有名的當屬矗立在Tap o'Noth山丘之上的史前遺蹟,包圍城堡的牆石表面均有玻璃化的現象。

蘇格蘭Tapo'Noth山丘之上的城堡遺蹟。一般認為是超高溫灼燒造成了城堡周圍石頭表面的玻璃化。

此外還有位於挪威西北部海岸的羅弗敦群島之上的城堡遺蹟,其中塔身、城牆等都有玻璃化的物質。

看來,關於古代核戰爭的說法並非無稽之談,人類或許已經經歷過核爆的災難。在史前時代,不僅僅是某一地區發生過核戰爭,也許還發生過全球規模的核戰爭。

相關焦點

  • 古代核戰爭的證據,人類文明空白期也許是不斷的發展和毀滅的輪迴
    半邊黑桃 古代核戰爭理論分為兩派,一派人認為古代發生過核戰爭,當時高度文明都被核武器毀滅了;另一派人則認為原來地球上存在過高度文明
  • 牛魔王的回憶第八彈:月海和古代的核戰爭
    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描寫的是班度和俱盧兩族爭奪王位的鬥爭,其實就是核戰爭。克利須那上天追擊,但是沙瓦在天空中一立戈距離處堅守……「他一刻不停地朝我投擲火箭、飛彈、長矛、長釘、戰斧、三仞投槍、發火器……,天空似乎有上百個太陽、上百個月亮,以及上百萬個星星。分不清晝夜,辨不出方向。」
  • 遠古核戰爭的記憶 摩亨佐達羅遺址
    不過有令人震驚的說法稱,殘存於荒涼之地上的這片廢墟,是遠古爆發的核戰爭留下的痕跡。讓我們用這些珍貴的照片串聯起這一神秘文明的故事吧!《摩訶婆羅多》中描寫的核戰爭悲劇「阿溼婆他摩因這話語而怒火中燒,在戰車上仔細漱口後,與真言一同拋射出耀目的無煙之火。不祥之風捲起,太陽都失去了光芒。
  • 琅琊山「無梁殿」的未解之謎……
    在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磚結構建築的興盛,無梁殿成為我國磚石建築史上的傑作,其中安徽滁州琅琊山的無梁殿,飽經時代滄桑巍然屹立於此,而且還留下一個未解之謎。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開篇便是,「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這描述勝地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公裡處,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琅琊山。
  • 恐龍滅絕研究新成果:不是隕石撞擊,而是遠古核戰爭?
    恐龍滅絕研究新成果:不是隕石撞擊,而是遠古核戰爭?
  • 【未解之謎】阿拉伯數字是誰發明的?揭曉阿拉伯數字的的由來
    其實,未解之謎網小編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但後來經過查閱資料才發現,阿拉伯數字並非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哪會是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呢?下面未解之謎網小編就為大家揭曉阿拉伯數字的的由來。並且未解之謎網小編記得在很早之前看過一個國內的節目,在某衛視一個百科問答節目裡,主持人問其中一位選手:「阿拉伯數字是由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選手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阿拉伯人。」結果大錯特錯。其實,這些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創造的,它們最早產生於古代的印度。在西元500年前後,隨著經濟、婆羅門文化的興起和發展,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Punjab)的數學,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 紅警2MOD之核戰爭3.0
    下面是網絡對於這個MOD的簡介:  核戰爭v3.0全稱:紅色警戒2核戰爭3.0之風雲再起,遊戲描述的是21世紀是一個高速發達的社會,中國的崛起,打破了冷戰後美國一家獨大的現狀,亞洲各國也都不幹心,日本、印度等加強了軍事合作,朝鮮也在研製自己的核武器,法國等一些阿拉伯國家也開始了核研製,在加上不甘被別人取代的大國美國、俄羅斯、德國等,種種矛盾頻繁的相碰,核戰爭將一觸即發
  • 三大自然之謎「天啟大爆炸」
    這次爆炸原因不明、現象奇特、災禍巨大,是「古今未有之變」。天啟大爆炸其成因至今仍然困擾著歷史學家和科學家,與3600多年前發生在古印度的「死丘事件」、1908年 6月30日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大爆炸」並稱為世界三大自然之謎天啟六年(1626 年)5月30日上午9時左右,京城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城東北方漸至城西南角,同時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滾動。
  • 十大揭示的科學之謎的第一位,蜜蜂的飛行之謎
    但有一個困擾科學家多年的問題,那就是蜜蜂的飛行之謎。從蜜蜂的體重比例和它的翼展上來看,空氣中的動力很難支撐它們飛行。蜜蜂是如何飛行的?這一直是一個令人迷惑不解的問題。然而,更加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科學家驚奇地發現,如果你用飛機這類飛行工具飛行時所遵循的傳統空氣動力學塬理來看的話,蜜蜂根本就不能在天上飛。可是,這些小小的蜜蜂卻是飛行能手。
  • 詭異的世界十大未解之謎,你都知道嗎?
    地球這麼大,在宇宙中我們人類就像個塵埃一樣,世界那麼大,有很多事情和現象都是我們用科學解釋不了的,我們都稱為未解之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世界最有意思的十大未解之謎吧!1.中國的馬賽克線條,甘肅省中國沙漠中的這些馬賽克線條是谷歌地圖最先發現的,但其目的仍然是一個謎。
  • 古印度典籍中竟然有飛行器與核戰爭的記載
    古印度典籍中怎會有類似於核戰爭和飛行器一般的記載?本期檔案揭秘,小編為您講述:古印度文明消亡之謎古印度最早的文明,誕生在南亞最長河流印度河的河谷。不過有意思的是,在古印度的典籍中,確實有仿佛古代核戰爭一般的記載。
  • 歷史上的4大未解之謎:個個神秘無比,第一個實在詭異!
    歷史上的4大未解之謎:個個神秘無比,第一個實在詭異!莫斯科地鐵失蹤事件,1975年4月1日,在莫斯科地鐵發生了不可思議的失蹤事件。
  • DOS時代經典遊戲 《炎龍騎士團2——黃金城之謎》
    雖然不能稱之為戰棋遊戲的鼻祖,但是走格形式的回合制戰棋,戰鬥畫面切換,劍與魔法的這種組合,從小學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夢幻模擬戰2》,《光明力量——古代封印》,一款款都是傳世的佳作,如今每每提到,都讓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在此,首先感謝我的老爸老媽給我提供如此的條件,硬體上的支持,以及對我稀鬆的管理
  • 詭異的世界10大未解之謎,讓人不寒而慄!你都知道嗎?
    地球這麼大,在宇宙中我們人類就像個塵埃一樣,世界那麼大,有很多事情和現象都是我們用科學解釋不了的,我們都稱為未解之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世界最有意思的十大未解之謎吧
  • 巴爾貝克神廟上的巨石之謎,這裡曾傳言是外星飛船的著陸點!
    根據生物學家的說法,古代外星人曾經參觀過巴爾貝克,並用巴爾神廟作為其飛船的著陸點。根據歷史學家的說法,巴力是黎巴嫩古代居民腓尼基人崇拜的萬神殿中的主要神靈之一。腓尼基人隨後決定建造最大的寺廟來紀念巴爾,而這座寺廟的建造地被稱為巴爾貝克(Baalbek),以巴爾命名。這是歷史的主流版本。但是古代腓尼基人怎麼說?
  • 假如核戰爭爆發,我們要如何生存下來?記住三個地方可自救
    縱觀古今,古代的戰爭都是冷兵器之戰。隨著人類進入科技時代,強大的武器不斷出現。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種威力巨大的武器不斷出現,尤其是在二戰末期,讓我們在毀滅者柯南身上看到了它可怕的威力。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它的威力。只爆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就輸了,最後不得不無條件投降。這就是核武器的巨大威懾作用。
  • 愛斯基摩起源之謎及其考古學研究
    加拿大考古學家戴亞蒙德·吉尼斯隨後於1926年來到白令海峽地區,在拉斯穆森考察成果的基礎上對一些古代遺址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並在當時材料缺乏的情況下做出了一個至今仍然正確的結論,即吐勒文化源於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在對白令海峽之間小迪奧米德島的發掘中,吉尼斯確認了早期的舊白令海文化,由此揭開了史前愛斯基摩文化大發現的序幕。
  • 20億年前的古老核反應堆被發現,難道核戰爭毀了史前文明?
    這些鈾礦提供的能量,竟然可以支持核反應堆運轉50萬年之久!這個已經停止運轉的核反應堆,意味著50萬年以前就有,只有高等生物才能使用核能,而現在文明發展到能夠使用核技術,建立第一座核反應堆,也只是20世紀40年代的事情。
  • 混合核戰爭解析
    可以說,斯託爾滕貝格發表聲明之時就是這種全新概念武器的誕生之日。這種全新概念武器的出現也完全符合現代戰爭「混合化」的趨勢,可視為常規武器對抗領域向核武器對抗領域的自然延伸。化學武器在敘利亞戰場上就展現了類似的特徵;如果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話,那麼如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也可視為生物武器所展現的同樣特性。
  • 史前文明:失落的姆大陸之謎
    國王被稱為「拉姆」,拉代表「太陽」,姆則是「母親」,又被稱為「姆帝國-太陽之母的帝國」。其都城拉尼布拉與各主要城巿之間,以工整的石板馳道和交通運河為通路,城牆與幹道多飾有閃閃發亮的金屬飾品,可見其生活富饒,文明鼎盛,人民多精於航海,海外貿易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