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各種規模的戰爭從未停止過。人類文明史也是戰爭史。縱觀古今,古代的戰爭都是冷兵器之戰。隨著人類進入科技時代,強大的武器不斷出現。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種威力巨大的武器不斷出現,尤其是在二戰末期,讓我們在毀滅者柯南身上看到了它可怕的威力。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它的威力。
只爆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就輸了,最後不得不無條件投降。這就是核武器的巨大威懾作用。所以二戰後,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加入了發展核武器的行列。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今天的核武器比以前強大得多,數量也多得多。
雖然自1945年以來,我們從未見過核武器襲擊任何國家,但人類之間總是存在矛盾,更不用說即使在現在的和平時期,小規模的戰爭和摩擦也在地球的一些角落不斷上演。所以有人擔心未來可能會發生核戰爭。
愛因斯坦曾經有過一個預言:「我不知道人類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使用了什麼武器。但我知道在第四次戰爭中,人類會使用石頭和木棍。愛因斯坦也很擔心人類未來的核戰爭。一旦核戰爭發生,人類的科技文明可能就此終結,人類將不斷地倒退到原始文明時代。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最終因人類內部矛盾升級而在未來爆發,最終會隨著戰爭的升級演變成核戰爭。那麼我們如何在核爆炸中倖存下來呢?在這裡,朋友們要記住三個自救的地方。
第一個地方:地鐵站,可以說是目前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建在地下,防禦能力按照防護標準進行。而且地鐵站的空間足夠大,可以容納大量的人。核戰爭爆發後,只要你及時躲在地鐵站裡,就能有效抵禦核爆炸的衝擊和隨之而來的核輻射,從而生存下來。
第二個地方:防空洞。防空洞的作用是防禦來自天空的攻擊,所以建造的規格非常高,配備了非常高的防禦技術,可以有效抵禦核爆炸。
而且防空洞裡有大量的食物,可以讓人在裡面長期生存。與地鐵站相比,我國的防空洞數量非常大。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我國提出了「挖深坑,多積糧,不稱霸」的口號,動員人民修建防空洞、防空洞,防止核武器的襲擊。
短短10年左右的時間,我國就挖了上萬個防空洞,這些防空洞儲備了大量的生活物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防空洞中的一些已經被封閉以備將來之需,而另一些則被改造成了倉庫或地下商場。
所以,核戰爭爆發後,我們最好的居住地是防空洞,那裡有大量的生活物資,可以逃離更長時間。相對來說,地鐵站雖然空間比較大,但不是存放物資的地方。一般來說,這裡不會有太多的生活資料。如果裡面的人多,食物很快就會被消耗掉。
第三個地方:銀行金庫。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在這種毀滅者柯南武器的衝擊下,地面上的人和物基本上無法逃脫。但核爆後,一個小女孩成功生還,倖存的原因與工作密切相關。
原來那個小女孩是銀行職員。當她發現不對勁的時候,及時躲在了保險庫裡,成功地躲過了原子彈的撞擊和後續的核輻射。
銀行是儲存人類財富的重要場所。他們經常有地下金庫和金庫,他們的防禦水平可以說達到了人類的最高水平。抵禦核武器的能力超過地鐵站和防空洞,是最容易躲過核爆炸的地方。
而且,每個城市到處都是銀行。如果核戰爭爆發後找不到地鐵站或防空洞,或許可以去銀行避難。當然,銀行的地下金庫不會有太大的空間,裡面也不會有活的材料,所以躲在這裡只是暫時的選擇。只要確保你在最初幾天避開核爆炸的衝擊波和輻射。想住後面,還是要找防空洞。
除了以上三個防核爆性強的地方,我們普通人的地下室也可以作為基地防禦。如果核戰爭爆發,時間緊迫,我們不能去以上三個地方逃生,那麼我們可以選擇最近的地方,在自己家裡或者周圍的地方尋找地下室避難。
無論如何,核戰爭是可怕的,尤其是爆炸後的短衝擊波,可以摧毀爆炸範圍內的一切。如果留在地面上,正好在它爆炸的範圍內,基本上就是十死無生。
當然,如果僅僅是核武器的衝擊波威力不足以讓人類文明倒退,真正可怕的是爆炸後持續不斷的核輻射,這是人類最不願意擔心的事情。核輻射對生命非常不友好,尤其是對人類。一旦地球生態環境被核輻射汙染,人類文明將迎來最後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