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普】不平凡的美味-鱈魚號潛艇戰史

2021-02-15 戰艦少女R相關推送

轉自"艦娘們歷史上的今天 "

作者「摩耶對空直衛艦 

感謝"艦娘們歷史上的今天 "的轉載許可

點擊「閱讀原文」折躍至作者微博

作者的話:
這篇文章大概斷斷續續寫了一個月,總算完成了。
祝大家新年快樂!

今天我們來說說鱈魚號潛艇(USS Cod,SS-224),這是一條小鯊魚級潛艇,於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康乃狄克州格羅頓的電船公司開始建造。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由G·M·馬霍尼夫人砸瓶下水,首任艇長為詹姆斯·鄧普西少校(安納波利斯1931年畢業,鄧普西少校初次是在S-37號潛艇上服役,指揮這條老式潛艇擊沉了夏潮號驅逐艦,拿到一枚海軍十字)。鱈魚在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正式服役,隨後依次前往布裡斯班和達爾文進行作戰準備。


鱈魚的開工紀念郵戳

  十月十四日,鱈魚從達爾文出發,開啟了她的第一次哨戒任務,目標為南海、馬魯古海。到達哨戒地點後,臉黑的鱈魚一個多月沒有碰到一艘敵艦,便向上級申請能否繼續向北,前往中沙群島、海南島和北部灣附近海域進行哨戒巡邏。得到肯定的答覆後,鱈魚的臉暫時轉晴:在途中,穿過利納帕坎海峽(Linapacan Strait)西行一段後,十一月二十九日晨,鱈魚在巴拉望島西北一百海裡處發現了一支輸送船團。剛剛加入戰場的新兵鱈魚果斷的打出六發魚雷,判斷命中三發,擊沉一條七千噸級的運輸船,擊傷一艘五千噸級的運輸船。但實際上還是沒有戰果,有些垂頭喪氣的鱈魚隨即返回了馬魯古海,並沿著原來的航路,經達爾文回到了弗裡曼特爾。長達六十三天的第一次哨戒便宣告結束。如果做出總結的話,這次哨戒運氣成分居多,但新魚第一次上戰場難免緊張,所以可以理解。

1943年3月21日,鱈魚下水

  經過了一個新年的休整,無論是精神上,還是機械上,鱈魚都達到了新的高峰。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一日,鱈魚從弗裡曼特爾出發,開始進行第二次哨戒。這次的哨戒範圍略大,大概在哈馬黑拉島-爪哇島-南海這樣一個三角形區域。而鱈魚選擇了先從上次的傷心地-南海開始。一月二十九日,鱈魚在距離越南海岸(求江-綏和段)只有幾海裡的地方發現了一支輸送船團,但是由於地形所限,未能掌握較好的攻擊位置而作廢。二月九日傍晚,這次還是在越南外海(廣義-歸仁段)十八海裡處,鱈魚發現了一艘孤單的五千噸級輸送艦,隨即想起打出四發魚雷,但是沒有命中,到手的機會就這麼溜走了。在南海又沒有取得戰果的鱈魚決定離開南海,南下到哈馬黑拉島海域尋求戰機。


鱈魚的下水紀念郵戳(看起來還挺好吃的

  二月十六日,鱈魚在民都洛海峽上發現了一艘帆船,於是厄利空便起到了關鍵作用,將這艘帆船送入了海底。隨後鱈魚南下東進,在桑義赫群島()附近尋找敵艦。二月二十三日凌晨,鱈魚在馬魯古群島摩羅泰島東北九十海裡處,發現了一支由一大一小兩條運輸船組成的輸送船團。鱈魚一直保持對其的跟蹤,直到晚上十點,鱈魚接近到了距目標五千六百碼處。十點十八,鱈魚在兩千三百碼的距離上間隔二十五秒打出了四發魚雷,隨後觀測到第二發和第三發魚雷命中,敵艦燃起大火,濃煙滾滾,斷成兩截迅速下沉。並在下沉過程中繼續爆炸。十五分鐘後,鱈魚的聲吶探測到炮聲和深水炸彈爆炸的聲音。據鱈魚的報告稱:「鑑於魚雷命中之後所產生的爆炸和大火,我們斷定,這應該是一艘運輸石油或者汽油的運輸船。而戰後的對照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點。鱈魚擊沉的這艘船是擁有十分傳奇經歷的特設給油艦第三小倉丸(原名光洋丸,戰爭前曾服務過至少五家公司,擁有五個不同的名字,共同企業、7,350噸)艦長新美和貴大佐(兵40,126/144)陣亡,追授海軍少將。第三小倉丸這次的任務是從油港峇里巴板向帛琉運送石油,而鱈魚眼中護衛她的」運輸船「則是第二共榮丸。隨後,鱈魚仍在處於摩羅泰島海域,企圖繼續截斷日軍的運輸路線。


曾經的第三小倉丸,這個時候她還叫Limeleaf(柑橘葉)

ONI中的第三小倉丸

  事實證明,這是個極其正確的決定。一九四四年二月的日軍正處於收縮防禦階段,而以帛琉為首的中部太平洋諸島就成為了防禦的重中之重。四天後,二月二十七日凌晨一點,鱈魚再一次發揮了沿著海岸巡邏的本能,這次發現的還是一艘落單的運輸船-大速丸(大阪商船為久原商事建造、2,473噸,該艦多次易手。在沉沒後,大阪商船才和原船主,甲斐緑公司籤訂了回購合同)吸取了教訓的鱈魚沉著冷靜,在兩千九百碼上打出四發魚雷,一分五十秒後,魚雷命中船尾爆炸;第二發魚雷隨即也命中了船艙中部爆炸。這次的爆炸和第三小倉丸一樣猛烈,很快,目標便消失在雷達屏幕之上。隨後離去的鱈魚,在二十分鐘後探測到了攻擊位置傳來的深水炸彈爆炸聲。二月二十九日(一九四四年是個閏年)午後,鱈魚在西裡伯斯海上發現了一支輸送船團,目力判斷由一條運輸船和千鳥級水雷艇加照月級驅逐艦護航(千鳥級四條當時沒有在菲律賓海域的記錄,很可能是將鴻級誤認成為千鳥級,鴻級的隼號當時承擔護航任務)。下午兩點四十九,鱈魚在一千九百碼的距離上打出了四發魚雷。由於陀螺儀的故障,第四發魚雷沒能成功啟動。魚雷基本上沒有取得命中,更糟的是,日軍護航艦發現了鱈魚的蹤跡,開始投擲深水炸彈。三點零四,第二批投下的深水炸彈爆炸的位置已經很靠近鱈魚所處的深度了,艦長決定下潛到三百四十英尺。就這樣,反覆糾纏躲避,直到五點三十,鱈魚才成功甩開敵人,上浮到潛望鏡深度。隨後決定返航。三月十三日,鱈魚抵達弗裡曼特爾,結束了輝煌的第二次哨戒。


ONI中的大速丸

  四月六日,鱈魚從弗裡曼特爾起航,開始第三次哨戒。這次的目標要更北一點,蘇祿海、南海和呂宋島沿岸。這次出徵的鱈魚不光增長了經驗,而且還安裝了新的雷達顯示屏(P顯),改善了指揮塔的視野,還塗上了一層新塗裝。這次在蘇祿海停留了一段時間的鱈魚決定放棄蘇祿海,繼續向南海和呂宋島進發。五月十日凌晨兩點,位於林加延灣以西五十三海裡處的鱈魚,在83方向發現了煙跡。由於是滿月,視野格外的好,鱈魚大概判斷敵人在十五英裡之外。兩點十二,鱈魚的雷達在92方向發現了一支敵軍船隊,距離兩萬兩千碼,大概是十海裡、十二英裡左右。同時,瞭望哨發現了兩萬碼到三萬碼距離上的大批敵軍艦艇。經過測算,航速大致為十一節,在菲律賓海岸呈Z字走向。鱈魚決定對其展開攻擊。

現在保存在克利夫蘭的鱈魚控制室

  五點,鱈魚位於一個極佳的觀察位置。艇長描述當時的情況「桅杆多的像森林一樣」,大致是一個由三十三艘船隻組成的運輸隊。這是從高雄前往馬尼拉隨後增援紐幾內亞的ミ-03船團,在日軍的護航實踐中屬於大船團(護航力量為驅逐艦汐風、刈萱,水雷艇鳩,海防艦倉橋、特設炮艦北京丸,第三十七號驅潛艇、以及原本屬於路過ヒ-61船團臨時支援的朝顏、第五號、第十三號海防艦,其中第十三號就一直跟隨本船團)。根據鱈魚的日誌,護航的驅逐艦們在船團前端探路,而水雷艇和掃海艇卻在船團後面護衛。五點十七,鱈魚甚至目擊到了飛過船團上空的二式大艇(隸屬於八五一空)五時二十分,鱈魚基本靠近了船團,面前是五艘船隻組成的隊列。護衛艦是一艘神風級驅逐艦(刈萱號,實際上是若竹級,美帝目力一直不好)和一艘千鳥級水雷艇(實際上是鴻級的鳩)。憑藉超凡的目力技巧,鱈魚能夠判斷出一艘笠戸丸級輸送船和一艘阿蘇山丸級輸送船(事實證明也不是)。

刈萱,三十年代在中國

  五時四十五分,鱈魚準備在30度,三千二百碼處發射魚雷,但隨著運輸船和驅逐艦的轉向,五時五十五分,鱈魚艏艉並用,發射了九發魚雷,定角大概為四十度。擊中了那艘驅逐艦和那艘阿蘇山丸級輸送船。由於在相對較近的距離上攻擊,五分鐘後,鱈魚下潛至三百英尺來躲避那艘水雷艇的深水炸彈。六時零四分,鱈魚甚至遭受到了三枚航空炸彈的攻擊。隨後十幾分鐘,鱈魚的頭上至少有四到五艘驅護艦進行深水炸彈的攻擊,聲吶兵能辨認出約七十枚深水炸彈的爆炸聲(事實上僅倉橋就投擲了五十餘發深水炸彈)。六時二十分,深水炸彈攻擊停止。同時鱈魚能聽到像點燃爆竹一樣的巨大響聲,可能是剛剛擊沉的彈藥船爆炸所造成的。這次鱈魚進行的完美偷襲,擊沉了刈萱號驅逐艦(820噸,艦長島田喜與三少佐,兵62,95/125,後來在自衛隊當到一佐;而第一海上運航護衛隊的代表,久宗富士雄少尉,兵73陣亡)海軍特設運送船昌平丸(三井船舶、7,255噸,曾是北美航路的中堅力量,這次運輸的是水雷,深水炸彈,防空炮和彈藥。艦長竹崎武雄大佐,兵37召,109/179,去年把鳴戶丸帶沉的屑)隨後,斷斷續續的深水炸彈一直持續到十六時左右。晚九時,鱈魚在電閃雷鳴中上浮,確認安全。

昌平丸

  隨後的十七日、十八日,鱈魚在南海海域多次發現了一支三十英裡/十五英裡外的輸送船團(都應該是ヒ-61船團),殺紅眼的鱈魚毫不留情地又又又衝了上去,但是始終沒能進入攻擊位置,而又探測到了一艘友軍潛艇,這次鱈魚只能無功而返,還幫友軍分擔了些深水炸彈。事實上鱈魚在報告中也只是猜測這條潛艇應該是鋸蓋魚(robalo是鋸蓋魚的西班牙文名字,而英文就是Snook,又是另外一條潛艇)(USS Robalo,SS-273)或是角鯊(USS Hoe,SS-258),根據戰報對照,實際上應該是鋸蓋魚,而且實際上也沒有什麼戰果。六月一日,鱈魚回到了弗裡曼特爾,結束了第三次哨戒。在這次哨戒中,鄧普西少校對二式大艇評價很高,表示其超高的續航力完全可以成為美軍潛艇的最大威脅;同時,他還注意到了讓鱈魚這次很不舒服的水雷艇斷後戰術。


弟弟竹崎武雄

  回到弗裡曼特爾之後,新艦長詹姆斯·「凱迪」·阿德金斯少校上任。經過了一個月的全面休整後,七月三日,鱈魚再次殺向南海、呂宋島和爪哇島方向。七月十六日晨五時十分,在鱈魚在布桑加島西北海域,發現了一支輸送船團(事實上是タマ-21B船團的剩餘護衛部隊,由特設測量艦第三十六共同丸,特設驅潛艇加茂丸、鞍馬丸)。這次鱈魚在追了三四個小時之後,在兩分鐘內打出了七發魚雷。但由於這次過於魯莽,被一組-十四發深水炸彈擊中,造成一、二引擎滲水,右舷輔助輪機損壞、控制室電纜損壞。並因為這次的躲避,暫時失去了對這個船團的跟蹤。十七日,鱈魚第三次對這個船團開始攻擊,再次打出三發魚雷,可惜仍然沒有命中。鱈魚只能召喚位於附近的鮋魚號潛艇(USS Lapon,SS-260)前來繼續攻擊。經驗豐富的鮋魚抓住這三條船放鬆的時機取得三殺,第三十六共同丸艦長山田武次大佐(兵48,45/171)陣亡,追授少將。

對昌平丸船團的攻擊示意圖

  鱈魚隨後選擇繼續西進。這次還是在南海上熟悉的位置,黃巖島西南一百六十海裡處發現了一支由七艘船隻組成的船團。鱈魚仍然是很快進入攻擊位置,打出了七發魚雷,但是都沒有命中。隨後鱈魚選擇返回東北方向,七月二十日,再次經過馬尼拉灣時,又發現了一支由四艘運輸船組成的船團,瞄準一艘五千噸級運船打出了四發魚雷,再次一無所獲。到現在為止,第四次哨戒尚未過去一個月,換了艦長的鱈魚就像丟了魂一樣,魚雷僅剩一發,但仍然兩手空空,還遭到了一定的損害。這種情況下,鱈魚只能返回達爾文進行補給。在返程中,七月二十五日下午二時,鱈魚途徑蘇拉群島時,在其東北部發現了一支由三艘船組成的船團。只剩下一發魚雷的鱈魚耐心等待到夜幕降臨,並在丟失一次目標的情況下仍然準確的找到了目標。這次萬事俱備,晚九時五十五,鱈魚在三千八百碼的距離上打出了最後一發魚雷,聲吶兵在兩分半後聽到了爆炸聲,潛望鏡也見到了火光,可是,可是為什麼就是沒有沉呢?由於很多複雜原因,現在並不能查明那條船是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沒沉。七月二十九日,鱈魚抵達達爾文,八月一日,鱈魚和我們的老朋友扁鰺號潛艇(USS Bluefish,SS-222)一同離開達爾文,繼續第四次哨戒。

1943年12月9日,鱈魚在弗裡曼特爾和朋友們的合照,其中包括扁鰺

  八月三日凌晨一時四十一分,鱈魚在蘇拉群島的曼戈裡島北岸上巡航,在271方向發現敵艦,距離大致一萬三千碼。隨後鱈魚快速進入戰鬥狀態,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敵艦的情況一目了然:一艘小護衛艦護送著一艘四千噸級運輸船。很快進入攻擊位置的鱈魚,用潛望鏡觀瞄打出四發魚雷,隨後觀察到三發命中,目標燃起大火迅速下沉。這次在給一直不走運的鱈魚轉運的是特設捕獲網艇星光丸(三光汽船、708噸)也就是那條小護衛艦。她本隸屬於聯合艦隊南西方面艦隊第四南遣艦隊,停泊在安汶。她的出動是為了營救於八月一日凌晨被PBY擊沉的特設運兵船西阿丸(峇里巴板海戰中沉沒的南阿丸的姐妹艦)卻不曾想在回程被鱈魚擊沉。隨後仍然在班達海向南遊蕩的鱈魚多次目擊敵艦和敵機,但由於吸取了上次的經驗教訓,阿德金斯少校都沒有下達攻擊的命令。

  從八月三日到下一次攻擊開始,鱈魚總共目擊到了兩架二式水戰,兩架零觀和幾條小艦艇。八月十日九時三十分,鱈魚殺到了蘇拉威西島東南端,卡巴納島東側十五海裡的海面上,此時,潛望鏡報告295方向上有敵艦,距離兩萬碼。根據瞭望的信息顯示,敵艦無法被辨認是什麼種類的船隻,根據航海長推測是兩千噸級的海軍輔助船隻(我打死都不相信有兩千噸)隨後鱈魚一直處於潛航跟蹤狀態。直到中午十一時四十四分進入攻擊狀態,對其打出了四發魚雷,命中三發,目標瞬間沉沒。事實上,目標是從望加錫向肯達裡的特設駆潛艇東石丸(日本海洋漁業、89噸)隸屬於管轄蘇拉威西島和小巽他群島的第二十三特別根據地隊第三警備隊。十三分鐘後,鱈魚上浮檢視戰場:發現水面上漂浮著很多雜物,其中包括筆記本(還是五寸乘八寸的,在撈的時候沉下去了)以及二十多個金屬制「水彈」。隨後,十三時六分,鱈魚返回航線,準備前往薩拉亞海峽(薩拉亞島和西南蘇拉威西之間的海峽)

畫起來十分形象的水彈

  之前的鱈魚是想找目標找不到,想打目標打不著。但這次好運來了什麼都擋不住:晚二十二時十五分,鱈魚在薩拉亞海峽東口處用雷達探測到了敵艦。這次距離約為一萬碼,瞭望未能辨認艦船類型,但在日本控制的海域,到手的肉怎能不吃?十時五十二分,鱈魚在兩千一百碼的距離上打出四發魚雷,命中敵艦艦艏一發,並自信地認為敵艦已經基本下沉。但幾分鐘後,聲吶和雷達都顯示目標正在繼續移動,鱈魚準備掉頭繼續追擊。這次險些跑掉的是輸送船第六新生丸(林兼商店、260噸)凌晨零時十九分,鱈魚追上並又對其打出了四發魚雷。這次這艘漁船改裝的運輸船沒能撐得住,在兩聲劇烈的爆炸中沉入海底。凌晨一時三十八分,鱈魚決定上浮,然後從薩拉亞島南側穿過。不過,次日的鱈魚改變了計劃,準備在博尼灣東側海域上進行巡航。事實證明,這個決定仍然是正確的。八月十三日十三時四十分,在班達海西側,鱈魚在兩萬碼開外發現了又一艘敵艦,並做出判斷,可能是從東南蘇拉威西前往安汶的軍艦。(這個判斷至關重要)十五時九分,鱈魚逐漸接近了目標,發現目標是一艘雙桅的登陸駁船,只在艦艏布置了一門不超過20毫米口徑的火炮。在這種判斷之下,鱈魚決定浮上進行炮戰。鱈魚從一萬一千碼開火,一直打到九千碼,共打出了二十二發四寸炮彈,可能取得一發命中。十六時四十四分,鱈魚決定下沉跟蹤。

美利堅目力繪圖.jpg

之後分析,這次炮擊沒能取得戰果的原因在於,鱈魚在測距的時候將輸送艦的桅杆高度估算錯誤了,本應是五十五寸高,但鱈魚僅僅用三十寸去估計,導致距離差距也不小。鱈魚的瞭望手詳細描述了這艘從未見過的船,並將其和LST相比,甚至詳細的記錄了敵艦炮火的紅色染色落點。鱈魚決定,準備在夜間借著月光對其發動攻擊。晚九時四十三分,雷達探測到目標在126方向,距離兩萬兩千碼,鱈魚準備加速追擊。時間很快的過去,凌晨一時四十分,鱈魚基本鎖定目標。一時五十五分,鱈魚對著目標打出了四發魚雷,並在潛望鏡中觀察到三發命中。這條駁船的尾部被炸飛,而其餘部分仍然保持在水面上。二時整,鱈魚觀測到敵艦發生多次巨大爆炸,不用多說,肯定是運載的彈藥爆炸。這次栽在鱈魚手上的奇特船隻實際上是日本海軍的第129號輸送艦(艦長:佐佐木孝海軍大尉,預備,950噸)僅僅裝備了一門40毫米高射炮。129號輸送艦在八月五日從泗水前往望加錫的途中觸雷損壞,隨後到望加錫進行緊急修理;這次從望加錫到安汶的航程是她運載貨物並完成修理的一次航行,只可惜途中碰到了鱈魚,還被鱈魚猜對了前進的方向。根據第四南遣艦隊的戰時日誌,當日十七時五十分,129號輸送艦向司令部發出了發現敵軍潛水艦的電文。這次之後,鱈魚的好運還在繼續。

這是同型艦146號,看起來畫得還是比較像

  八月十八日下午,在東南蘇拉威西方向的群島中,鱈魚又發現了敵艦的蹤跡。起初是目力觀測,但天黑之後,鱈魚出色的雷達仍然為其提供了出色的視野。二十時,鱈魚打出了她最後的四發魚雷,可惜一發都沒有命中。雖然之後鱈魚還不甘心地浮上水面用雷達探測目標的所在,但沒有魚雷的她只能悻悻地打道回府,結束了這次堪稱完美的第四次哨戒。八月二十五日,鱈魚抵達弗裡曼特爾,結束了第四次哨戒。在弗裡曼特爾的鱈魚,經過了潛艇補給艦格裡芬號(USS Griffin,AS-13)的改裝,在母港附近進行了一部分的日常訓練後,便準備參加下一次哨戒了。

魚雷打光力,開心

  九月十八日,鱈魚和安康魚(USS Angler,SS-240)以及藍鰓太陽魚(USS Bluegill,SS-242)組成了一個狼群,開啟了第五次哨戒。這次他們的哨戒目標是經過達爾文,進入荷屬東印度海區,然後前往呂宋島和民都洛島附近海域進行哨戒。在前往達爾文的路上順便進行了多次訓練航海。九月二十五日,鱈魚到達達爾文,這次上級的命令更改了:要求鱈魚和鰩魚(USS Ray,SS-271)在呂宋島以南和巴拉望島周邊進行聯合搜索和攻擊。十月一日,鱈魚到達望加錫海峽。十月五日,這次是在民都洛島近海,鱈魚發現了一支輸送船團(實際上是マミ11船團,從馬尼拉運載飛行訓練學生到米利,包括熱田丸,第七南進丸和荒尾山丸,護衛艦有竹)美軍對於日軍軍艦的辨認再次出現了問題,這次是把護航的竹認成了若竹級。鱈魚起初先準備對(若)竹發動進攻,但後來還是選擇了噸位更大的運輸船。據報告稱,這條運輸船簡直就是美國人的T2型船,並且在識別手冊中沒有。這次鱈魚選擇打出了四發魚雷,六英尺定深,並在隨後觀察到目標被兩發魚雷擊中,冒出濃煙。接下來鱈魚準備襲擊竹,但這次竹的走位使鱈魚沒能達成自己的目標。鱈魚的軍官內部也在爭論是否擊沉了那艘運輸船,由於瓢潑大雨,鱈魚難以對船團進行準確的觀察。下午三時,雨停了,但運輸船上的火也滅了。鱈魚覺得再次展開攻擊。

  十五時十七分,鱈魚向111度方向打出四發魚雷,觀察到了四發命中,目標很快也在雷達屏幕上消失了。這次鱈魚擊沉的是輸送船辰城丸(辰馬汽船,6886噸,一條五月份剛剛竣工的2A戰標船,鱈魚覺得和美國戰標船相似也是常理之中)更令鱈魚官兵鼓舞的是,竹看起來動力系統出現了一些問題,速度減緩,落在了船團後面。但魚雷裝填的時間也不允許鱈魚進行更多的攻擊了,於是果斷下潛跑路。在跑路的過程中至少遭到三十二枚深水炸彈的襲擊。十八時三十分,鱈魚浮出水面,準備前往巴拉望水道尋找新的獵物。阿德金斯少校在聽取了鰩魚的意見之後,決定只在巴拉望水道進行短暫的停留,然後前往科隆灣和卡拉維特進行哨戒。

45年2月鱈魚的指揮塔,能觀察到SJ雷達

  十月六日,鱈魚基本到達卡拉維特(Calavite)附近。晚上十時,鱈魚收到了鰩魚在呂邦島北自己吃肉喝湯攻擊船團的通知,鱈魚迅速發報通知前去支援,但鰩魚並沒有回覆這條電報。在此同時,鱈魚在二十三時四十分時探測到一個距離約為兩萬碼的目標。雷達顯示屏上現實的大致為一條大船和兩條護衛艦,甚至已經初步探測出敵艦的運動規律。此時的鱈魚仍然不太確定是去攻擊這個目標還是幫助鰩魚襲擊船團。在等了鰩魚一個多小時後,和鰩魚艇長金塞拉私交甚密的阿德金斯少校覺得他不是那種等待很長時間,尋找好最佳條件才能發動攻擊的人,這種反應明顯就是不想讓鱈魚乾涉這次的攻擊過程。於是阿德金斯少校向鰩魚發送了鱈魚當前的位置和航向,以等待回應。十五分鐘後,鰩魚來信:「我正在努力進攻船團,別和我說話」。這時候就輪到阿德金斯犯愁了,他不能明確鰩魚是否擊沉了一艘敵艦或者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即使他還是剛剛接觸敵艦,我也不想讓我眼前的機會溜走。」

  鱈魚最終還是決定對面前的船隊展開攻擊。又四十分鐘後,凌晨一時四十五分,鱈魚向鰩魚發報「下潛攻擊」,沒有收到回應。幾分鐘後,鱈魚進入潛望鏡深度。通過潛望鏡觀察到的敵艦正在鱈魚的正前方。而鱈魚一開始發現敵艦時,敵艦正在呈Z字狀航行。值星官貝克曼中尉判斷這是敵艦接到附近有潛艇活動,嘗試進港躲避的一種信號。第一次執行這種任務的中尉立了大功,鱈魚這次就這樣很輕易地判斷出敵艦的航行軌跡了。通過和識別手冊對照,可以判斷面前的這艘敵艦是一艘一萬五千多噸的特大型運油船。這次美軍運氣不錯,識別正確,這條船是著名的吃雷專業戶·多次大難不死·運炮塔出身·知床(時任艦長石坂竹雄大佐,兵50,105/272,他是最後一任的高雄艦長,知床在新加坡被炸沉之後順勢上任高雄艦長;知床這次是從馬尼拉前往塔維塔維泊地運輸重油)和上次襲擊船團的故事一樣,負責護衛這條大魚的護衛艦艇(是第二號哨戒艇,原驅逐艦灘風)出現了一些故障,不得不和知床保持一段距離。

多次中雷不死的知床

  凌晨二時三十二分,時機正好!鱈魚用艦艉發射管打出了一波四發齊射,距離兩千七百碼。隨後觀測到兩發擊中,與此同時,鰩魚也在同一方向觀察到了兩發命中。鱈魚隨即下潛,躲避深彈。有意思的是,這次的深彈密度極低:六分鐘內,鱈魚僅僅聽到了八發深彈爆炸。在鱈魚的報告裡,阿德金斯少校將他當時的心路歷程一五一十的託出,甚至包括他在潛艇學校學習應對反潛艦船的經歷和他應對這類攻擊的方法。同時,他也吐槽了日本海軍低效率的反潛方法:使用深水炸彈的爆炸聲判斷潛艇的位置:很多時候明明是非常好的下投位置,單日本人卻堅決不投下炸彈;少校難以理解,日本人是怎麼做到越搜尋離我們越遠的…他甚至希望日本人的潛水炸彈能至少多投一些,這樣他們就能不迷惑然後加速跑路力!

  跑路之後的鱈魚堅定的認為知床肯定沉了,可能他們並不了解這艘看起來普通的運油船都經歷過些什麼…鱈魚命中的兩發魚雷,一發擊中知床的右舷中部,使後部的大船艙漏水;另外一發擊中右舷艦艏,破壞了淡水補給艙,使彈藥庫漏水(知床有兩門十二釐炮),艦身傾斜九度,但仍然能正常航行。四時五十分,鱈魚浮出水面,隨後觀察到鰩魚那邊順勢得手(實際上一無所有)隨後,鱈魚一直保持對知床的觀察,直到鱈魚驚奇地發現經歷了數次爆炸的知床竟然還能以十節左右的速度航行,但現在距離過遠,也無法繼續發動攻擊,只能目送知床穿過巴拉望水道。晚七時,鱈魚接受了鰩魚的匯合申請,並將自己對知床的失敗攻擊告訴了鰩魚。

  十月八日早上,鱈魚收到了來自鰩魚的消息,鰩魚發現了一艘落單的運輸船,並對其發動攻擊,聲明取得一發命中,但目標似乎還在繼續航行。十一時,鱈魚也發現了這艘運輸船,距離一萬八千碼。二十八分鐘後,鱈魚下潛到潛望鏡深度,開始觀察敵艦。根據值星官的判斷,這是一艘一千五百噸左右的運輸船,但在艦艏艉各有一門主炮,特徵是艦艉奇怪的伸長平頂建築,像是老式驅逐艦上採用的龜背甲板(筆者推測是一艘特設炮艦,但還沒能查證,可能是隸屬於第二南遣艦隊的萬洋丸)。目標在大海上進行Z字航行,當距離三千一百碼時,鱈魚進行了一次艦艏六管齊射。魚雷剛一入水,阿德金斯少校就知道這次肯定無法命中,由於目標是呈Z字航行,這次的魚雷偏轉角有些靠後,因此無法命中。隨後,目標投下了一組五發深水炸彈,距離比較近。阿德金斯少校只能寄希望於被深水炸彈影響到的艉魚雷管能正常運行,但由於躲避深水炸彈時出現的一些機械故障,鱈魚只能先下潛逃離。一直到十八時三十分才浮出水面。十九時十一分,鱈魚向總部報告了目前的戰果和魚雷剩餘狀況,並請求繼續和鰩魚向卡巴拉島西北進行哨戒,準備切斷馬尼拉和馬來半島之間的交通線,然後讓日本人完成在巴拉望水道的無用的搜索行動。

這次攻擊的報告截圖

  次日,鱈魚便回到了哨戒航線上,隨即向目標地區繼續進發。十月十九日,鱈魚到達蘇比克灣以西四十五海裡處,這次的雷達探測攻擊由於惡劣的海況而未能成功,面對一艘驅潛艇,在一萬碼的距離上可望而不可即的鱈魚決定另尋其他目標,甚至連晚上十點距離僅為五千碼的機帆船都視而不見。直到二十二日早上七時,鱈魚在博利瑙港以西北十海裡處,林加延灣的西北入口處發現了一艘帆船,少校準備使用四寸甲板炮將其送入海底。八時二十分,炮戰開始,鱈魚的第三發炮彈便擊中了目標,但看起來並沒有對目標造成什麼損害。目標上的敵軍開始用介於.30和.50口徑之間的子彈進行還擊,雖然沒有擊中鱈魚,但是對鱈魚的甲板炮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隨後鱈魚將距離從六千碼拉開到八千碼,並在手動偏差控制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績,但是…命中的數發炮彈並沒有取得什麼明顯的效果。這七十發炮彈基本打了水漂。十時四十分,鱈魚的對空雷達發現了一大隊(約二十架)沿著海岸進行巡邏的飛機,隨後,從中午到晚上,鱈魚一直在發現不同的飛機,並把菲律賓北部日軍飛機頻繁出動的情報傳回了總部。

  十月二十五日,鱈魚收到了繼續在此地區進行哨戒的命令,而就在這天凌晨,於呂宋島中北部的美岸(Vigan)外海十八海裡處發現了一支船團。鱈魚的雷達顯示有四艘大船排成一列航行,外側有五艘護衛艦艇。實際上,初次探測的時候,護衛艦艇並沒有在雷達上閃現。鱈魚在從西向東接近船團的過程中才逐次發現這些護衛艦艇。鑑於鱈魚僅剩四發艉魚雷,鱈魚開始轉向來取得更好的發射位置。追擊了三十分鐘後,鱈魚選定了她這次的目標,一艘大型雙煙囪運輸船(實際上是著名傳奇郵輪淺間丸,日本郵船、16,975噸,這次負責運輸馳援菲律賓和馬來半島的第一師團士兵和軍需品,所屬的船團為モマ04船團,同行的運輸船還有金華丸,能登丸、香椎丸、高津丸,護衛艦艇由海防艦衝繩號領銜)考慮到護衛艦艇和運輸船的走位問題,阿德金斯少校儘量調整了魚雷火控,隨後於凌晨四時打出了四發魚雷,定深六英尺(1.8米)

從長崎出發環遊世界的淺間丸

  魚雷入水後,位於淺間丸側的護衛艦便徑直向鱈魚駛來(實際上是衝繩提前發現了雷跡,通知了全船團)而身經百戰的鱈魚也發現了這次的反潛攻擊不是之前遇到的那種等閒之輩,左轉、下潛、全速一氣呵成,開始跑路。不過,跑路的途中,對這次攻擊極為滿意的阿德金斯少校也沒有忘記詢問負責魚雷火控的軍官那四發魚雷是否擊中。答案是否定的…「我沒聽見任何爆炸或者類似的聲音「,隨即,火控軍官就把注意力放在前來追擊的衝繩上了。阿德金斯少校再次陷入了深深的焦慮。(當然他並不知道淺間丸不久就會在回本土的路上被美軍潛艇偷了)

在報告中,少校用了一頁紙來分析:「為什麼這麼好的火控操作和精密計算以及偽裝攻擊都沒有打中敵運輸船「(他也不知道是因為衝繩的目力過人)面對高速Z字移動的目標,沒有什麼比被動等待Z字機動自己撞到魚雷航線上的運輸船更好的方法了。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著以下的問題:

1.雷達探測的方向略微過時,然而TBT(魚雷方位角傳輸器)進行了重新確定方向

2. 敵艦在魚雷發射的過程中進行了大約0.5°的偏移

3.十月八日在偷襲敵炮艦時,深水炸彈產生的衝擊波影響到了當時處於打開狀態下的艉魚雷管

4.好吧,艦艉魚雷使用不熟練

就算這樣,魚雷的散布、火控系統、魚雷本身都是無懈可擊的,為什麼還是沒有擊沉敵艦呢?阿德金斯少校陷入了深深的、嚴重的自責:這艘船上能搭載多少日本士兵和裝備啊…而這些日本兵又會使多少我們的美澳同胞犧牲或受傷呢?一段時間後,冷靜下來的阿德金斯少校決定繼續跟蹤這支航向馬尼拉的船團,然後向附近的友軍潛艇發送情報請求攻擊。早上六時,日出,借著晨光,鱈魚看清了淺間丸的模樣,但是卻沒能認出這些護衛艦艇。問題在於,潛艇部隊的命令是只能在發現重巡洋艦以及以上規模艦船時才能對司令部發送接觸報告;阿德金斯少校覺得這一隊輸送船團的重要性甚至要高於重巡洋艦,於是便向哈爾西發送了電報。

七時三十八分,阿德金斯少校覺得這隻輸送船團前往印度支那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於是也給中國空軍發送了一份報告,請求攻擊或支援。隨後,鱈魚多次觀察到有飛機從上空飛過,直到中午,鱈魚發送了他的第三封接觸報告,這次將淺間丸的名字清楚的標記了出來。接下來的幾天內,在執念狂人阿德金斯少校的指揮下,鱈魚一直在追蹤モマ04船團。同時也在追逐的過程中發現了數條另外的日軍運輸船。直到十月二十九日,鱈魚收到了向塞班海域執行任務的命令。於是穿過巴坦海峽前往塞班海域進行哨戒。這段時間內,沒有魚雷的鱈魚也開始佛系對待哨戒,只能觀察日軍艦艇的動向而無法攻擊。十一月二十日,鱈魚回到了珍珠港,結束了長達兩個月的第五次哨戒。

這次勞累的哨戒結束後,鱈魚於十二月一日到達加州的馬爾島海軍基地進行休整,二月二十二日前往聖地牙哥海軍基地,為西海岸海軍音響學校提供一部分的培訓。三月七日到達珍珠港。在這段休息過程中,鱈魚進行了多次魚雷訓練,共射出十發訓練用雷。隨著戰線的向西推進,一九四五年春天,菲律賓已經基本收復,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島嶼據點:硫磺島,小笠原群島,拉包爾等也已經成為了洋中孤島。美軍的特遣部隊已經對臺灣,香港和日本本土展開了空襲;在這種情況下,日軍的海上運輸遭受了毀滅性的航空打擊,而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老兵潛艇都同時接到了一項任務:營救落水飛行員。鱈魚也沒能例外。

45年2月的鱈魚

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四日,鱈魚從珍珠港出發,先向關島前進,同時進行訓練航海。四月六日,鱈魚到達關島。九日,接收到了前往東海營救陸航第九航空軍落水飛行員的指令。這是這艘潛艇的第六次哨戒了。十二日,鱈魚到達硫磺島以西二百零五海裡處。十四日晨,鱈魚發現了一艘四引擎水上飛機(二式大艇)並遭到了其一發炸彈的攻擊,所幸沒有造成什麼傷亡。該日中午,鱈魚到達種子島西南一百一十五海裡處。下午一時,鱈魚發現了一枚圓形水雷,三分之一露出水面,能看見四個觸角。上面沒有藤壺,很明顯是剛剛布置不久的。水兵們用.30bar和.50防空機槍將其基本摧毀。(根據海軍水雷史的對照,這應該還是日海軍一直在使用的九三式機雷,而且這個位置並不是集體敷設機雷的地點,很可能是例行敷設)

十五日,鱈魚穿過了惡石島(島上設有對馬丸遇難者的慰靈碑)和小寶島之間的海峽,進入東海。這次發現的水雷是圓角狀的,上面布滿了藤壺。根據以上特徵判斷應該是能在海中保持數月的,由陸攻飛機投放的三式航空機雷一型。下午三時,全體艇員們在後部電池室為剛剛逝世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舉辦了紀念儀式。十六日凌晨,鱈魚的SJ雷達探測到了非友軍雷達信號,鱈魚推測可能是衝繩縣鳥島上的釐米波雷達(二二型電探的陸上版本)發出的信號。早上七點,鱈魚再次遇到了奇形怪狀的水雷。這次大致位於福江島西南三十四海裡處,發現了一枚長條狀,有三枚觸角和浮力鉤的水雷。(根據外型判斷應該是三式航空機雷一型的原型,二式機雷,擁有三個觸角和更大的裝藥,是潛艇負責布設的)鱈魚仍然採用老方法,用bar和老乾媽準備銷毀。但是這次在打了四百多發老乾媽之後,水雷仍然毫髮無傷。鱈魚只能放棄,並準備在再一次遇到水雷之時用博福斯和5寸甲板炮進行解決。


雷達大概就是這樣

日落之後,鱈魚提高了警惕,開始借著月光躲避海上浮沉的水雷。次日早上,鱈魚在170方向發現了兩艘機帆船,一大一小,中間有纜繩連接。九時三十五分,鱈魚進入戰鬥狀態。阿德金斯少校認為應該使用甲板炮將其送進海底,但值星官和武器軍官均不這麼認為。十時五十分,鱈魚在三千七百碼的距離上開火,博福斯在兩千碼的距離上開火。其中的一艘船,在被五寸炮彈擊中後不久就開始燃燒,冒出濃煙,隨後擊沉了那艘被拖曳的船。幾分鐘後,鱈魚到達了沉船地並營救了數名倖存者。其中一名為士兵;另外一名是商船水手。同時,從水中打撈上來的救生圈顯示,這艘船叫「choyo Maru「。少校想從這兩位落水還處變不驚的日本水手口中套出一些有關情報,只得到了這艘船的信號符字「JUJV」,和船籍地下關。 最後這兩條船的名字也沒能被準確驗證。而這幾個俘虜則被放在了五寸彈藥附近。隨後鱈魚開始南下,準備前往臺灣海域。

四月十九日,鱈魚在臺灣海峽北口,馬祖群島東引島東南六十公裡處發現了一艘中國帆船。十時二十分,鱈魚向其打出了一發40毫米炮彈,沒有收到敵對行為。隨後鱈魚向其靠近檢查。那是一條標準的中國漁船:老水手掌舵,年輕力壯的水手划槳,甲板下還有害怕的小男孩在哭泣。登船的軍官找到了一袋豆子,半蒲式耳的馬鈴薯和一袋子魚。為了表示盟國的友好,鱈魚上的水兵送給這艘漁船五包美國香菸,並和他們合影。隨後鱈魚繼續向臺灣方向航行。在四月二十三日和一架PB4-Y進行了護航行動,隨後一直在臺灣海峽北口徘徊。四月二十四日晚,鱈魚在115方向和120方向發現了兩艘軍艦,距離大約為九千五百碼。鱈魚決心用一次四發魚雷齊射和兩發魚雷齊射解決掉這兩艘船。晚十一時,鱈魚首先打出了四發魚雷,距離三千一百碼。魚雷像海豚那樣入水,在寧靜而伴有微風的海上前進。決心用這四發魚雷就基本解決敵人的阿德金斯少校,下令超速前進。但是,目標在魚雷即將到達時打了左滿舵,與魚雷擦肩而過。發現了雷跡的敵人順勢開火,值星官認為是80毫米火炮,但少校固執的認為是120毫米級別的火炮。

鱈魚在檢查漁船

  但是,少校發現,敵軍火炮的軌跡幾乎都是向左舷傾斜的,這使他們能判斷出敵軍的轉向路徑。十一時十七分,鱈魚下潛到一百五十碼。一段時間後,鱈魚遭到了一組定深過大的深水炸彈的襲擊,隨即開始蛇皮走位,躲避這群小反潛船的襲擊。四十六分,鱈魚釋放了無線電誘餌,但是可能是個殘次品。接下來的一組深水炸彈十分準確,有規律地落在了鱈魚的左右的前方,幸運的是,定深都太大了,除了船體顫抖,燈泡忽明忽暗之外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損害。十二時三十分,鱈魚回到了潛望鏡深度,觀察了一下和敵艦的相對位置。那條負責攻擊的敵艦位於鱈魚左後方四千碼處。鱈魚裝填好了三枚艦艏魚雷和三枚艦艉魚雷,定深三英尺(0.9米)

  問題在於,敵艦正在不斷變化方向航行。這個時候,負責TDC的波多瑞恩中尉和他們的老油條艇長阿德金斯少校一錘定音,不對魚雷的陀螺儀角度進行調整,直航發射魚雷。凌晨一時,鱈魚打出了艦艉的三發魚雷,四十秒後,命中敵艦。隨後鱈魚下潛以躲避可能存在的反擊。一時二十六分,上浮的鱈魚循著油跡找到了沉船位置,發現了許多倖存者。此時的位置為基隆港西北六十三海裡。鱈魚營救了一些倖存者,通過審問他們得到了敵艦的番號:第四十一號掃海艇(648噸),這次是進行從基隆到寧波的航海。(由於高雄警備府的資料缺失,我們比較難查到這三條船的準確名稱,其中有一條是第三十九號掃海艇)隨後,三條船中剩下的兩條成為了鱈魚的目標。凌晨五時二十分,鱈魚向剩餘的這兩艘船發射了艦艏的六發魚雷。由於報告的這段看不清了,筆者也難以探究阿德金斯少校在打飛這六發魚雷時的心路歷程。總之,六時三十分,鱈魚放棄了追擊,回到了原航路上。


41掃的姐妹艦,39掃

  又拆了數個水雷的鱈魚返回東海海域進行哨戒。四月二十六日二十一時,鱈魚的艦艉魚雷室起火。損管隊員們冒著危險拆除了起火的第八號和第十號魚雷管中的部分爆炸物,但是,八號魚雷管還是爆炸了。這次爆炸影響到了艦艉電池室,情況十分危急。這個時候,水兵福萊和約翰斯頓挺身而出,自告奮勇地去手動打開魚雷管的蓋子,並成功發射魚雷。但是沒有做好充足防護措施的他們,被湍急的海水衝走。幾個小時後,鱈魚的值星官發現了福萊的蹤跡,並將其救出。福萊早已筋疲力盡,但是還是告訴了大家約翰斯頓的大致位置。可惜,約翰斯頓抱著必死的決心,早就不見了蹤影。福萊只聽到了約翰斯頓躍入海中的那一句「再見」。

四月二十八日,鱈魚繼續在衝繩海域執行任務,中午,之前在第四十一號掃海艇上營救的日軍士兵病死了,死因是急性腹膜炎。這天夜裡,前魚雷室再次發生火災,多虧在上次事件之後艇員們的高度警惕,火很快就被值班軍官撲滅。整個五月,鱈魚再也沒有發動一次攻擊,反而是一直在救助飛行員、清理水雷和和中國漁船友好互動。還出現了一次非正常交涉,鱈魚對一艘拒絕停船檢查的漁船開火示威,發現沒有疑點後只能送出罐頭食品和香菸賠禮道歉…五月二十九日,鱈魚回到了關島的阿普拉港,結束了長達兩個月的第六次哨戒。

第七次哨戒,所有官兵都認為這又是一次沒有價值的巡航,因為日本人現在只有廉價的破爛木船可以作為目標了……但是,鱈魚沒有想到這一次航程中的救援行動,將兩個國家的友誼延續了73年之久。在他們趕往巴丹島的路上,艇長威斯布魯克少校儘量組織各種練習巡航讓船員們忙碌起來,參加過七次巡航的那些老水兵們,不禁有點擔心這位新艇長會不會用力過猛,給大家帶來不必要的風險。但實際上,威斯布魯克少校也是參加過六次巡航的老艦長,自己心裡還是有數的。TF71指揮官詹姆斯·法夫少將在七月一日晚上電令鱈魚號在法屬印度支那的金蘭灣附近巡邏。船員不喜歡這個任務,這個區域常常會遇到日本人的巡邏飛機,少量路過的運輸船也有護航艦艇的掩護。船上一名新人因急性鉛中毒健康狀況惡化,情況糟糕。成功巡邏的前景似乎也很悲觀。陸軍的B-24在鱈魚的航線上還沒有發現任何敵方航運船隊。

七月五日晚,鱈魚抵達帕多倫角附近,並與赤鯛號潛艇(USS Besugo,SS-321)建立了聯繫。在得知赤鯛在這個地區毫無結果的巡邏了三個星期之後,鱈魚告別赤鯛,開始獨自守夜。七月六日,鱈魚的巡航只遇見到一架友軍的B-24和許多當地漁船。傷病員躺在潛艇狹窄的床位上,受到右腰部更嚴重的腫脹和疼痛折磨。艇長威斯布魯克認為他的嚴重情況需要向指揮部發送電報。7月7日午夜後鱈魚號發出電報。七月七日日落後,鱈魚上浮。在20分鐘內,收到從TF71發來的指令:要求鱈魚前往菲律賓蘇比克灣,那裡的海軍醫生可以進行治療。這艘312英尺長的潛艇開始駛過南中國海,將其送往醫院。七月八日早六時,鱈魚的無線電收到來自TF71的消息,荷蘭潛艇O-19號在拉德礁(Ladd Reef,中文名為日積礁,在南威島以西12海裡)上擱淺,距離目前鱈魚的位置超過兩百英裡。鱈魚被命令改變航線,前往拉德礁,並向被困的荷蘭盟軍部分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艇長威斯布魯克決定鱈魚號立刻前往荷蘭潛艇的位置展開救援。鱈魚號向拉德礁駛去。


被困在礁石上的O-19

鱈魚號在白晝航行,船上對空搜索雷達上發生了兩次空中接觸,第一個接觸沒有回應IFF(敵我識別)詢問,這是一架敵機,第二次接觸二十分鐘後閃過友軍的IFF信號。由於還不清楚荷蘭潛艇的遇難情況,威斯布魯克準備了一隻救援隊,打算在最壞的情況下營救荷蘭艇員。兩艘充氣橡皮艇,以及鱈魚號所有的救生圈和足夠的繩索。鱈魚的廚師為盟軍準備了大量的熱湯和咖啡,船員們主動騰空的鋪位和預備幹的換洗衣服。七月八日晚八點,鱈魚號到達拉德礁。荷蘭潛艇用燈光信號引導鱈魚號接近。荷蘭人還沒有放棄他們的潛艇,他們試圖說服鱈魚號將O-19拖曳出礁石。威斯特布魯克向他的荷蘭同行發出信號,「我們一定會在這裡。」他們計劃將在黎明時展開救援。O-19的艇長是馮.霍夫(JF Drijfhout van Hooff),他收到信號十分感動。

O-19級潛艇,是荷蘭為數不多的遠洋大型潛艇,排水量1109噸,艇首、艇尾各4具530毫米魚雷發射管,最高航速19.5節,艇上的布雷設備可容納20枚水雷,可執行布雷任務。本級建造2艘,O-19和O-20。他也是世界上首艘裝備柴油機水下通氣管的潛艇,可以在潛航狀態使用柴油機動力航行。強大的珊瑚礁洋流不斷將鱈魚推動,因此無法進行穩定的拖曳。一場驚人的暴風雨突然降臨,將能見度降低到兩百碼以內,持續超過一個小時。

1943年的O-19,是荷蘭最為功勳卓著的潛艇

  七時二十一分,暴風雨減弱,威斯布魯克決心盡力拖曳。八時,鱈魚的甲板工作組收到了O-19的第一條纜繩,連接著一條鋼製拖纜。在漲潮時,兩艘船開始嘗試脫困,因為O-19上的炮手發射他們的88毫米甲板炮,希望震動能將他們的船從礁石夾縫中脫出。八時四十分,鋼纜繃斷。當潛艇上的船員們試圖重新連接鋼纜時,鱈魚的SD雷達發現一架沒有提供IFF(敵我識別)信號的飛機。兩位潛艇上的瞭望員緊張地注視天空,五分鐘後發現這一架盟軍的陸軍B-24,大家鬆了口氣。利用鱈魚的短波無線電,威斯布魯克了解到,這架飛機是TF71救援命令的一部分。不久又一架海軍PB4Y-2也加入了救援隊伍。十一時五十五分,修好鋼纜,兩艘船再次嘗試脫離礁石。一分鐘之內,鋼纜又一次繃斷了。艇長威斯布魯克命令貝克曼中尉乘坐橡皮艇並與荷蘭船長再次交涉,艇員們為了修復鋼纜再次努力工作。

正在拖曳O-19 的鱈魚

  貝克曼中尉到達O-19,荷蘭艇員們為拯救他們的潛艇做出了所有努力。所有的壓載物都被扔到船外或是移動到船尾,魚雷和所有備用設備現在都已被拋棄,散落在O-19周圍的礁石中。在前兩次鱈魚號拖曳嘗試中,荷蘭潛艇儘量的吹除壓載水以提升O-19的浮力,但是礁石上的珊瑚穿透了潛艇的底部,使O-19處於擱淺死亡狀態。荷蘭艇長還想要進行最後一次脫困嘗試,十四時十六分,馮.霍夫抵達鱈魚號,將他的計劃告訴威斯布魯克。用O-19的鋼索錨鏈圍繞鱈魚號的指揮塔作為拖纜,鱈魚號在第二天早上的高潮位做最後的拖曳嘗試。威斯布魯克確信,即使該計劃奏效,也可能對荷蘭潛艇造成嚴重的結構性損害。但威斯布魯克還是同意了荷蘭同行的計劃。荷蘭潛艇的重型錨鏈被帶上船上,並準備用作拖曳。珊瑚礁強大的海流讓韋斯特布魯克盡力保持艇位,海底鋸齒狀的珊瑚礁距離鱈魚號底部距離不超過三尺。下午四時,荷蘭艇長返回他的船,但他們自己的電動錨鏈的絞盤現在無法拖動八十碼長的錨鏈,需要鱈魚號努力拖曳。威斯特布魯克艇長首先要保證鱈魚號的安全,不願意在日光迅速消失的珊瑚礁急流中冒險,他向O-19發出信號,表示他將在第二天早上返回。然後,他解開錨鏈撤離了鱈魚號。

七月十日凌晨,威斯布魯克再次展開營救。七時十五分,O-19的狀況在一夜之間就惡化了,環礁更強大的海流讓鱈魚號很難保持位置。幾個小時過去了,鱈魚號都沒有取得進展。威斯布魯克努力的操控鱈魚號進行最後一次嘗試,十一時四十五分,再次繃斷纜繩,這次失敗決定了O19的最終命運。威斯布魯克給荷蘭艇長馮.霍夫發出一條消息:「我們準備撤離艇員。「他在當天的航海日誌中寫道:「我的感覺和不得不放棄他的船的O-19艇長差不多。但是,我們沒有更多的手段可以做。昨天8個小時,今天6個小時,沒有進展。在我們的嘗試中,鱈魚號至少有一次觸了底,我不希望變成兩艘潛艇都擱淺。我們的拖曳裝置不是專用的,我的艇員雖然樂於助人,但對拖曳裝備沒有經驗。此外,日本飛機或潛艇隨時都有可能出現。

準備撤離的O-19

艇員將鱈魚號的兩個黃色充氣筏綁在一起,三名艇員劃著橡皮艇穿過激烈的海流,到達O-19艇,協助艇員轉移。十二時五十五分,荷蘭艇員開始撤離。O-19艇員都表現出完全疲憊,心碎和如釋重負,他們大多數人穿上鱈魚號的救生衣,有一些小背包裝著隨身物品。一名荷蘭軍員在他的外套下掛著一個小雕像——O-19艇的吉祥物。下午,在燦爛的陽光下,最後一艘橡皮艇撤離,其中有O-19艇長馮.霍夫。他緊緊抱著O-19號的艇旗。威斯布魯克下令波多瑞恩中尉帶幾個人前往O-19,開始了他們艱巨的任務,完成荷蘭船員不忍心進行的任務——摧毀它。在甲板下方,美國人很驚訝地發現荷蘭人的啤酒和烈酒,他們順手拿了一些做紀念。爆炸物開始計時,美國人帶著紀念品離開。

波多瑞恩中尉向威斯布魯克報告說,爆炸裝置延遲九十分鐘,足以讓鱈魚離開珊瑚礁並下潛。十五時四十五分,鱈魚浮出水面,距離O-19右舷約一千碼,等待爆炸。一段時間後,黑煙從O-19的指揮塔中噴出。過了一會兒,聽到巨大的爆炸聲。威斯布魯克現在意識到大多數人從未見過魚雷爆炸,他邀請下班的船員來甲板上觀看。隨後,第二枚爆炸物被引爆,黑煙順著O-19的甲板艙口噴向天空。威斯布魯克瞄準O-19的指揮塔後方的一個點,發射一枚定深0的Mark14魚雷。三十四秒鐘後,O-19的指揮塔發出一聲巨響,巨大的黑色和棕色雲團伴著碎片向天空飛揚。鱈魚船員的歡呼和驚嘆很快就停止了,因為他們其中的荷蘭艇員正在哭泣。很多的鱈魚的船員就跟著荷蘭人的歌聲開始唱荷蘭的國歌《威廉頌》。


O-19的艇旗

  當煙霧散去之後,威斯布魯克看到O-19側面爆炸炸開的大洞,但這艘荷蘭潛水員並沒有沉沒。下午四時,鱈魚再次發射第二枚MK14,這次瞄準O-19的魚雷艙下方,希望能引爆裝在那裡的兩顆魚雷。第二次爆炸比剛才更強烈,這此爆炸瓦解了O-19的尾部,當爆炸聲到達鱈魚號時,這些艇員意識到大塊和小塊的O-19殘骸現在都朝他們落下,濺入周圍的水中。威斯布魯克打電話給他的甲板炮組採取行動。在接下來的10分鐘內,鱈魚的五寸甲板炮又朝殘骸發射了16發炮彈。最後看了O-19一眼,威斯布魯克離開拉德礁,朝著菲律賓蘇比克灣駛去。威斯布魯克寫道,「多麼希望我上任之後的的第一枚魚雷發射目標是日本人而不是盟友。當荷蘭艇長默默地看著他的船被摧毀時,他該有多麼難過。「

  接下來的一個月,鱈魚在南海反覆檢查各種小船,只有一次襲擊船團的機會,這次襲擊機會是被老船神風擊傷的玳瑁號潛艇(USS Hawkbill,SS-366)轉移給鱈魚的。這次面對神風和特設掃海艇利丸(隸屬於第九根據地隊,艇長池田虎一大尉,預備)兩個經歷了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小強,經驗豐富的鱈魚也沒能成功。八月四日上午,鱈魚撤出任務,返航到弗裡曼特爾。在十三日上午抵達碼頭的時候,受到O-19的船員們邀請,第二天晚上在海港對面的荷蘭軍官俱樂部參加正式的感謝派對。在派對上,水兵們正在享受音、食物和當地啤酒。當樂隊演奏舞曲波爾卡時,有人跳上演奏臺,拿起臺上的麥克風,大聲宣布廣播電臺正在報導說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兩艘潛水艇的水兵們,這時才意識到自己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倖存了下來。

幾個星期後,鱈魚號回到美國。艇員們為自己的潛艇設計勝利標記,記錄他們的戰果。有一個突出顯示的是名為「 O-19 」 的馬提尼玻璃杯,以紀念海軍歷史上兩個國家潛艇的唯一一次救援活動。戰後,威斯布魯克和馮.霍夫成為了親密的朋友。威斯布魯克在50年代初擔任新加坡的海軍情報官員時,有一架海軍飛機飛越拉德礁,並將O-19的殘骸拍照發給荷蘭朋友作為紀念,他經常開玩笑說:「老天,這不公平,你在珊瑚礁上失去了你的船,結果你升了海軍上將。我救了你的命,然後只做了上校!「

鱈魚的戰績標識,注意杯子

鱈魚的戰後歲月仍然繁忙,一九五一年,鱈魚參加了北約的紐芬蘭聯合反潛演習,在其中擊沉了美軍航母。一九五四年,鱈魚進入預備役;一九五九年,鱈魚成為了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預備役士兵訓練艦,在伊利湖上航行,有時還接待遠足的學術參觀學習。一九七一年,鱈魚退出美國海軍。隨後,克利夫蘭的市民組織了鱈魚保存委員會,一九七六年五月,鱈魚正式成為博物館船。其中擁有大量的美國潛水艇歷史的紀念物,每年的五月一日和九月三十日,都會舉辦紀念殉職潛艇艇員的活動。

1951年的鱈魚

今天,鱈魚號位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伊利湖沿岸的海濱,靜靜地看著當今的世界。

如今的博物館船鱈魚

附:鱈魚擊沉艦船一覽:

第三小倉丸,7350噸

大速丸,2473噸

刈萱號驅逐艦,820噸

昌平丸,7255噸

星光丸,708噸

東石丸,89噸

第六新生丸,260噸

第129號輸送艦,950噸

辰城丸,6886噸

第41號掃海艇,648噸

總計:10艘可考船隻,27439噸

相關焦點

  • 99年前的今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蔓延鱈魚角
    至此,鱈魚角(Cape Cod)成為一戰中美國唯一遭受敵軍襲擊的地方。 《襲戰奧爾良》一書中,作者傑克.克利姆(Jake Klim)曾描述道,德軍之所以攻擊鱈魚角,意在恐嚇及打壓美東地區的反戰情緒。作為本次戰役中襲擊鱈魚角的潛水艇之一,德艇SM U-156在正式抵達鱈魚角之前,於長島海域擊敗一艘500英尺美軍軍艦,並殺害了其上的6名船員。
  • 【歷史科普】終戰殺手——大西洋馬鮫號潛艇小傳
    點擊「閱讀原文」折躍至作者微博今天是歷史科普大佬的生日,祝這位大佬生日快樂!大西洋馬鮫第一次哨戒的目標就是東海和黃海,雖然這個海域危機四伏,處於日軍反潛力量的巡邏範圍內,但美軍潛艇部隊首次採取了狼群戰術:由鰣魚號潛艇(USS Shad,SS-235)和湖白鮭號潛艇(USS Grayback,SS-208)以及大西洋馬鮫所組成的狼群在莫森上校的指揮下進行破交行動。
  • 舌尖上的潛艇:各國潛艇兵都吃啥?
    他們在吃上不像中國人那麼講究,食物品種也少的可憐。有趣的是,與中國潛艇一樣,俄潛艇改善生活時也愛包餃子。在重大節日時,俄羅斯的至尊美味也會出場:艇長會拿著抹了一層魚子醬的小片列巴(麵包),發表一通冗長、饒舌的祝酒詞吊大家胃口,然後大家開吃。英國、德國與北歐潛灶基本屬於潛灶界「黑暗料理」的三個代表。英國烹飪常被揶揄為「黑暗料理」,英國人自己也不否認這一點。
  • 日本潛艇史(6)阿留申作戰
    本書介紹了日本潛水艇部隊的由來、創立、武器裝備設計和二戰中歷次作戰的部署和作戰成果,是我了解日軍潛艇戰史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原書較長,不知道懶惰的我何時才能增補完成,為了便於閱讀,在我增補的地方用習慣的藍色標出。此書目前網上有完整中文版,等不及我發的同學們可以點擊閱讀原文去解渴。
  • 漲姿勢 一場鱈魚引發的戰爭
    英國政府認為冰島不可能進行抵抗。雖然冰島武器裝備、戰鬥素質、國力等各方面都遠遜於英國,但是冰島果斷地開炮驅逐來犯的英國漁船以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歷史上頗為有名的鱈魚戰爭就此爆發。不過冰島也明白兩國之間實力的巨大差距,為了不過度刺激英國,冰島戰艦雖然向英國船艇開炮,但卻刻意避免傷到船員。
  • 《戰史文庫》鐵棺:汪洋深處升皓月
    回顧《鐵棺》之前的精彩內容,敬請點擊下面連結:《戰史文庫》鐵棺:一位日軍潛艇軍醫的戰爭記憶《戰史文庫》鐵棺——潛艇軍官們《戰史文庫》鐵棺:艇內生活第一天《戰史文庫》鐵棺:伊-56的元服禮《戰史文庫》鐵棺:軍港的風情《戰史文庫》鐵棺:離愁別緒送友人《戰史文庫》鐵棺:黃油米飯的困擾《戰史文庫》鐵棺
  • 《戰史文庫》鐵棺:明星靚照迎新歲
    回顧《鐵棺》之前的精彩內容,敬請點擊下面連結:《戰史文庫》鐵棺:一位日軍潛艇軍醫的戰爭記憶《戰史文庫》鐵棺——潛艇軍官們《戰史文庫》鐵棺:艇內生活第一天《戰史文庫》鐵棺:伊-56的元服禮《戰史文庫》鐵棺:軍港的風情《戰史文庫》鐵棺:離愁別緒送友人《戰史文庫》鐵棺:黃油米飯的困擾《戰史文庫》鐵棺
  • 日本潛艇史(5)中途島作戰
    本書介紹了日本潛水艇部隊的由來、創立、武器裝備設計和二戰中歷次作戰的部署和作戰成果,是我了解日軍潛艇戰史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原書較長,不知道懶惰的我何時才能增補完成,為了便於閱讀,在我增補的地方用習慣的藍色標出。此書目前網上有完整中文版,等不及我發的同學們可以點擊閱讀原文去解渴。
  • 巴倫支海,大西洋鱈魚的盛產之地
    巴倫支海南部成為整個北冰洋中唯一的終年不凍的海域,全年均可通航,俄羅斯在北冰洋上唯一的終年不凍港摩爾曼斯克,就瀕臨這片水域。巴倫支海海水清澈,透明度高。相對於汙染嚴重的歐洲各海,巴倫支海則不失為一片淨水。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在巴倫支海大部分水域中,形成一種被稱為"極鋒"的界面性水域,它是由溫暖的大西洋水和寒冷的北冰洋水交匯而成的。
  • 《戰史文庫》鐵棺:鐵棺材裡的生靈
    回顧《鐵棺》之前的精彩內容,敬請點擊下面連結:《戰史文庫》鐵棺:一位日軍潛艇軍醫的戰爭記憶《戰史文庫》鐵棺——潛艇軍官們《戰史文庫》鐵棺:艇內生活第一天《戰史文庫》鐵棺:伊-56的元服禮《戰史文庫》鐵棺:軍港的風情《戰史文庫》鐵棺:離愁別緒送友人《戰史文庫》鐵棺:黃油米飯的困擾《戰史文庫》鐵棺
  • 【歷史科普】艦娘歷史上的3月17日
    轉自"艦娘們歷史上的今天 "感謝"艦娘們歷史上的今天 "的轉載許可點擊「閱讀原文」折躍至作者微博1942年的這個3月份對於鐮鰭鯧鰺號潛艇(USS Permit,SS-178)來說算是很忙了,作為美軍在菲律賓部署的亞洲艦隊潛艇之一,她挺過了最艱難的年初,連續進行了三次哨戒。
  • 北海上的鱈魚爭奪戰
    10月23日,「國際利用海洋委員會」(ICES)的科學家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由於幾十年的濫捕,同時對鱈魚的繁殖缺乏保護,英國沿海地區的鱈魚正瀕臨絕種,建議在北海、愛爾蘭海、蘇格蘭西部海域全面禁止捕撈鱈魚。
  • 不看不知道,北歐五國竟然個個都是美食之國?!
    鱈魚、鮭魚、鯡魚、鯖魚、鱸魚、龍蝦、扇貝、北極貝、小鮫、北極蝦,真的是不勝枚舉,琳琅滿目。而且你現場買,旁邊就有人可以給你現場做!新鮮的鯡魚加香料稍稍醃製便可佐以洋蔥入口,荷蘭人也鍾愛這道美味。皇帝蟹更是蟹中的極品。還有冰島的白酒醃鮑魚、美味鯡魚和各種貝類,新鮮的不得了。同時三文魚、白魚和青魚等的魚子美食家也為之趨之若鶩。魚子有紅、白、黑三色,繽紛璀璨,十分鮮甜。
  • 鄧尼茨手下幸運的「深海惡狼」,二戰德國潛艇王牌戰史
    這當中還包括三艘萬噸級的英國的輔助巡洋艦:「勞倫迪克」號(18,724噸),「帕特羅-克魯斯」號(11,314噸),「佛法爾」號(16,402噸)。這樣令人驚嘆的戰果開始讓其他潛艇指揮官對其刮目相看,大家也給這個深海獵人起了一個霸氣的綽號「沉默的奧託」。
  • 盤點世界電影史上那些關於二戰潛艇戰的作品
    而且這艘潛艇在拍攝完《潛艇西進!》 後的確「西進」了很遠——最遠曾到達美國沿岸海域並且大開殺戒,服役期間總共擊沉了42艘盟國船隻,總噸位共計22萬噸,可謂納粹德國的王牌潛艇之一。其實無需影片宣傳,德國也是眾所周知的傳統潛艇強國,擁有悠久的潛艇建造歷史、技術和一戰期間潛艇戰的輝煌表現。
  • 特戰勇士| 鄭俊:不甘平凡成就真正的勇士
    高中畢業後,鄭俊便選擇了軍營,來到了武警上海總隊,期待像爺爺奶奶那樣開啟不平凡的人生徵程。接過老兵手中的鋼槍,鄭俊第一個戰場是浦東國際機場。過了一段時間,他感到有些失落,因為現實和理想存在差距。儘管他軍事素質過硬、執勤技能突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還是沒能成為馳騁戰場、叱吒風雲的戰鬥英雄。每每抬頭望月,他清晰地聽到一個聲音在心中不斷放大:不甘平凡。
  • 從海底復活——角鯊號潛艇的小奇蹟
    這個詞對於海軍部隊——尤其是蟄伏深海之下、生死命懸一線的潛艇部隊來說,不啻於一紙死亡通知書。不過,歷史上曾經出現一艘運氣爆棚的潛艇,它在失事沉沒之後,不僅擺脫了全軍覆沒的慘劇,而且最終還創下若干可圈可點的事跡。這是本文的主角,美國海軍潛艇角鯊號(SS-192)。
  • 《戰艦》一箭三雕:1942年9月伊-19潛艇擊沉「黃蜂」號航母之戰
    木梨在心中默默估算著射擊諸元,不時下達指令,終於他認為時機成熟,果斷下令發射魚雷。一陣輕微的震動從艇首傳來,6枚魚雷連續射出。木梨收起潛望鏡,下令深潛。數十秒後,連續三次爆炸的衝擊波震蕩著潛艇,讓全體艇員欣喜莫名!顯而易見,魚雷命中!此時,木梨艇長和他的部下們尚不知道,在這一刻他們不僅創造了日本海軍潛艇部隊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最佳戰績,同時也在世界潛艇戰史上留下了最難以置信的成功記錄。
  • 有些戰艦,天生就不平凡,尤其是這二位!
    有些人,天生就註定不平凡,戰艦也是一樣,比如下面這兩位,它們傳奇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了奇蹟。俗話說,擒賊先擒王,由此也延伸出了一種戰術叫斬首行動。但這個行動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一定要找準目標,別一不小心斬了自己家的首。
  • 女武神行動的吐槽還原歷史與逗你玩兒
    就在6月3日晚上某個戰艦娘化手遊的夏季活動開始後,玩家和粉絲們紛紛趨之如騖——為了皇家方舟號航母!為了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然而,玩家們進了活動地圖後再次陷入了令人惱火和尷尬的境地,被隨機溝和坑爹的設定讓愉快的活動變成了艦在囧途。作為剛和鎢作戰困難地圖談笑風生完的筆者決定為諸位玩家和圍觀群眾一一揭開這一次某戰艦娘化手遊的歷史痕跡和架空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