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買完美軍廢品魚雷,臺灣文物潛艇要「自爆」了

2021-02-10 今日防務觀察

文 | 諸葛兵

只做優質軍事內容,讓你獲得軍事知識,充實軍迷每一天,一萬期的長徵路。

520當天,臺灣領導人蔡英文再次發表就職演說,混合著無數單身狗的怨念,開始了自己的第二個任期。

然而就在當天,美國國務院高調宣布批准對臺軍售,以1.8億美元的高價向臺灣出售18枚Mk 48重型魚雷。

我滴乖乖,1.8億才18枚,合著1枚魚雷就要1千萬美元?我沒看錯吧?

▲確認過消息,的確沒看錯(圖源:環球時報)

而且這次也不是臺灣要買,是美國要賣。

據胖兵了解,美國賣給臺灣的這批Mk 48 Mod 6不僅是老型號,還是2011年生產的舊貨,已經翻新過一次,這次使用壽命到期後,就必須報廢。

各位,看明白沒?

臺灣有什麼辦法?只好照單全收。

當時有美媒舔著臉說這是送給小英的「賀禮」,結果連一些臺灣媒體人都看不下去了,諷刺道:送「禮物」是不用(要)錢的。

▲ 臺灣電視節目諷刺美國的「送禮」說辭(圖源:新浪軍事)

所以,美國這是又把臺灣當成舊貨回收站了?

是,也不是。

你們見過誰家的舊貨能賣到如此天價?

如果小兵兵沒記錯的話,2017年臺灣曾向美國求購過一批MK 48,當時花2.5億美元買了46枚,也就是說單價只有543萬美元,比這次「貴」了一倍。

▲美軍士兵給潛艇裝填Mk 48魚雷,也就三年的功夫,價格翻番。

其實,美國要求臺灣高價收購老舊軍火,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真正讓胖兵想不明白的是,這前後兩批Mk 48到底要用在哪裡?

Mk 48是專為潛艇設計的水下魚雷,主要裝備於美國海軍的俄亥俄級、海狼級、洛杉磯級和維吉尼亞級,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也有裝備。

你等等……臺灣那幾艘潛艇也能用?

臺灣目前有兩艘購自荷蘭的劍龍級潛艇,但當時荷蘭並沒有出售武器給臺灣,也沒有提供武器操作的培訓。

▲臺灣裝備的劍龍級柴電潛艇,極少露面

後來,臺灣是通過印尼這個「二手販」渠道購買了117枚德國SUT魚雷,才讓劍龍級有彈可用。

雖然臺軍沒有承認劍龍級能發射Mk 48,但從2017年主動購買這件事上來看,他們應該是通過改裝使其具備了這項能力,但沒有確鑿證據就無法實錘,只能說差不多、也許、好像、應該,可以用……

▲2017年,一艘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裝填Mk 48魚雷

除了兩艘劍龍級,臺海軍還有兩艘老掉牙的海獅級,這可是美國在二戰期間建造的潛艇,能活到現在堪稱世界潛艇史,乃至海軍史上的奇蹟。

由於服役時間太久,它已經沒辦法達到正常的下潛深度,只能長期泊港做吉祥物,雖然偶爾出港作訓,但根本沒有作戰能力,發射魚雷還是免了吧。

▲臺媒用「全世界最資深潛艇」形容海獅號(圖源:新浪軍事)

除了潛艇,水面艦艇也可以使用魚雷。

目前,臺海軍能夠發射魚雷的驅/護艦主要有:基德級驅逐艦、成功級和濟陽級護衛艦。

這三種軍艦都裝有Mk 32型魚雷發射管,但這種發射管的口徑為324毫米,能發射Mk 44/46/50/54這四種輕型魚雷,就是不能發射Mk 48這種口徑為533毫米的重型潛射魚雷。

▲伯克級驅逐艦裝備的Mk 32型魚雷發射管

現在問題來了,這魚雷潛艇不一定能用,水面艦艇也不能用,性能再好不也是廢品?

那倒不至於,畢竟Mk 48的性能非常不錯,而且它的技術很有特色。

與我們印象中的傳統魚雷不同,Mk 48並不依靠直接命中進行殺傷,而是通過聲納制導系統航行至船體下方引爆,通過形成空泡、空泡再破裂所產生的水下雙重衝擊波效應震碎船體結構。

▲澳大利亞海軍使用Mk 48進行實彈射擊訓練,這艘退役30年的軍艦被水下衝擊波炸成了兩截

由於這種殺傷威力巨大,往往能把龍骨直接炸碎,因此美國海軍也將這種殺傷稱作「破脊」。

升級後,這型魚雷還增強了制導與控制能力,如果沒有命中目標,還能再燃料允許的情況下繞回來,重新嘗試攻擊。

如果灣灣的劍龍級真能發射Mk 48,的確對我海軍構成了一定威脅,1發魚雷換1艘驅逐艦,那1枚就要1千萬美元也算不虧。

▲這麼強的殺傷力不容小覷,可對052、055構成重大威脅

可問題是,大陸海軍也不是吃素的,從水下、水面到空中,我們的反潛體系也越來越完善,怎麼可能給你用老爺級潛艇發動攻擊的機會?

你不用倒還好,本來也沒什麼存在感,可現在能威脅到我,那就得看緊了重點照顧,保不齊接戰後第一輪就給你幹掉了。

胖兵原先還想著去港口看看這些活古董,現在你們把咱這點願望都掐滅了,想想還有點可惜。

▲ 兩艘劍龍級是臺灣唯二可用於作戰的潛艇,真有戰事基本上逃不出全滅的結局

當然,島內除了用這種「一發一艘驅逐艦」安慰自己之外,更是喊出了這是美國「支持臺灣自製潛艇的信號」。

▲有臺媒體一直在鼓吹臺灣自製潛艇(圖源:新浪軍事)

「國造潛艦未現世,美同款魚雷先行送達,美臺友誼好棒棒~」

咱見過拍馬屁的,但沒見過馬屁能拍到這個份兒上的……

不過胖兵看了看島內的聲音,發現「國艦國造」這個話題的確又被炒起來了。

既然如此,咱還是回歸科普的老本行,給大家講講小灣灣的大夢想。

▲島內輿論預測,自製潛艇會在2025年服役(圖源:騰訊軍事)

為了促進防務自主,臺灣一直在努力實現兩個目標,一個是自製防禦戰機IDF,另一個是自製防禦潛艦IDS。

前者俗稱「國機國造」,這個目標已經通過從美國獲取技術援助的方式實現了,也就是現役的「經國號」戰鬥機。

技術雖然不是自己的,但好歹自己能造了。

▲「經國號」戰鬥機

而後者被稱作「國艦國造」或「潛艦國造」,也就是自主建造潛艇。

由於潛艇的技術難度大、研發費用昂貴,至今未能實現。

不過臺灣並沒有放棄,他們幾乎和世界上每一個擁有潛艇製造技術的國家都有過接觸,尤其是美國,不放過任何租賃、購買或技術轉讓的機會,只是還沒有人答應臺灣會與其進行合作。

▲行將報廢的海獅已經成了臺海軍的怨念,他們急於尋求新型潛艇

現在好了,美國人賣給臺灣一批潛艇專用的重型魚雷,有臺媒理解成「支持自製潛艇」的信號倒也可以理解,再加上美國逢中必反的政治氛圍,難免會產生放鬆軍火輸出限制的錯覺。

▲美國一些鷹派人物曾建議臺灣學習歐洲國家搞微型潛艇

說到這,小兵兵得和各位八一卦,圈內盛傳臺灣自製潛艇的技術和圖紙來自歐洲某國,而且是美國在中間牽線搭橋,也許灣灣自嗨還就嗨到點上了。

說了這麼多,臺灣到底有沒有能力建造潛艇呢?

要探究這個問題,得從個3方面來分析。

1、預算

2001年,臺「國防部」曾做過精算,軍費至少佔到GDP的3%才能維持軍隊正常運轉,按照當年的數字計算就是100億美元,可實際上只達到了GDP的2.6%-2.8%,並未達標。

▲最燒錢的海軍情況最為堪憂,圖為臺海軍老舊的基德級驅逐艦

這幾年臺灣的GDP雖然在漲,但到了2017年,臺灣的軍費佔比已下滑至GDP的1.8%,當年僅為106億美元,幾乎沒有增長。

軍費的巨大缺口導致臺軍的人事費用、武器採購都受到很大影響,被寄予厚望的「雲豹」裝甲車服役進度拖沓、採購數量縮減就是例子。

▲臺灣自研的「雲豹」裝甲運兵車

如果連裝甲車搞起來都這麼吃力,比它昂貴成百上千倍的潛艇又怎麼辦?

2、技術

之前咱們提到,臺灣沒有建造現代潛艇的關鍵技術與配套工藝,就算要自主研發也要很多年,等它搞出來了,技術規格與功能可以滿足戰爭的需要嗎?

數量足夠對大陸海軍構成實際威脅嗎?

▲臺灣自製潛艇的1:1000微縮模型,外形上看與德國212A型頗為相似

就算臺灣突破了技術障礙,能夠自主建造,可大陸這邊的驅/護艦隊與水下力量也在不斷變強了,數量、性能都全面碾壓,既然沒有勝算還造它幹嗎?

3、市場

臺軍自己的需求頂死了十幾艘,等臺軍自己裝備完了,有沒有拿到軍火市場上出售的前景?

不是胖兵潑冷水,就臺灣這幾年那個「斷交」的速度,想靠外銷攤薄自己的研發成本、維持生產線的存續幾乎是不可能的。

▲2019年5月,蔡英文參加潛艇建造專用廠房的開工儀式(圖源:觀察者網)

有需求才有市場和供應,如果臺軍沒有對潛艇真實而迫切的需要,僅憑媒體喊喊口號是不可能造出潛艇的。

不過對於臺軍來說,有沒有潛艇其實都一樣,與大陸在軍事上的差距已經不可逆了。

我們可以站在臺灣的角度思考一下,到底要不要造潛艇呢?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好回答,自主建造無論如何都划不來,臺軍內部也曾有高級官員呼籲,臺軍要有潛艇,但應該買,而不是造。

▲日本曾大力推銷自己的「蒼龍級」AIP潛艇,說臺灣沒動過心思是不可能的

燒火做飯買把斧子能劈柴就行了,非要造個油鋸出來,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臺灣真的需要好好想想自己要在這個泥潭中深陷多久,今天做人家的棋子,明天又被當作牙籤,島上兩千多萬民眾的命運被政客當作政治資本肆意編排,這就是臺灣人想要的未來嗎?

如今兩岸關係在綠營獨派的操縱下愈發緊張,所以小兵兵還是要勸你們一句,早點懸崖勒馬才是上策,免得在將來成為中華民族和臺灣人民的罪人後才追悔莫及。

[1] 環球時報:美國務院520當天宣布賣給臺灣18枚重型魚雷,總額1.8億美元[2] 美敏感時刻宣布售臺重型魚雷 把「臺獨牌」打到極致

[4] 國民所得統計摘要——民國40年至108年

截至北京時間3月28日,美國累計確診人數正式突破10萬人,並於此後一騎絕塵,牢牢佔據世界第一的寶座。此後,總統川普改口不再稱謂「中國病毒」。但越來越多的跡象卻指向美國。美國到底欺騙了世界什麼?他們到底有無隱瞞真相?掃描下方二維碼,後臺回復「美國」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臺軍買新魚雷對解放軍有多大威脅?
    行吧行吧其實臺灣買MK.48魚雷的消息昨天出來的時候,筆者只覺得真是老調重彈,都TM喊了多少次了,這次算是能落實了?這事兒如果讀者以前沒有關注過,得從頭說一下才能說明白。荷蘭專門引進美國「大青花魚」級潛艇——這也是美國最後一型常規潛艇的技術,以其為藍本,採用了水滴形艇體,三臺高性能柴油機,大容量電池——其設計目標是對抗蘇聯的核潛艇。那在上世紀60-70年代呢,核潛艇其實還是有很多弱點的,比如水下噪音大,但是它航速快,武器攜帶量大,要想對抗,常規潛艇不僅要更安靜,而且也需要較高的航速和使用更先進的反潛魚雷。
  • 臺軍潛艇存在一天,兩棲攻擊艦就不敢進入臺海?繼續吹吧
    給CNN這麼大自信的是臺灣於11月24日開始動工的自主製造潛艇,這個計劃總共預計建造8艘,而首艘潛艇要到2025年才能出海測試,可以說這是一個還在雛形中的計劃,但既然已經被CNN拿到了檯面上,我們就不妨分析分析這批潛艇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大作用。
  • 廢品收購站的破銅爛鐵,極有可能是天價寶貝!——二戰軍品收藏(國內篇)
    總之,就沒有布魯斯不能以一定的利潤買不到的軍用品。《軍廢品的神奇之旅》見證了布魯斯和他的團隊將生鏽的金屬變成歷史珍寶的奇蹟。其實小編已經關注二戰軍品收藏很長時間了,這個紀錄片更是堅定了小編寫一篇關於二戰軍品收藏相關的文章。
  • 二戰最強魚雷即將降臨,各位準備好了嗎?
    原因很簡單——整個世界海軍歷史上,大規模列裝的氧氣魚雷,只有日本人的九三式(610毫米艦用魚雷)、九五式(533毫米潛艇用魚雷)和九七式(450毫米微型潛艇用魚雷)這三種。其實即使在魚雷列裝之後,仍然會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魚雷,會在發射後400米距離左右,在純氧替換掉所有空氣的那一刻自爆。只不過相比於德國、美國那些故障率超過50%的魚雷,九三已經是異常可靠了。
  • 臺軍潛艇戰力:當年丟人的事兒,如今都是「戰果」
    按照臺灣一些人現在的說法,臺灣能夠成功獲得這兩艘潛艇本身,也多少有些「稀裡糊塗」的因素在其中。▲ 畢竟RSV造船集團本身就有將近兩萬人,要倒閉了荷蘭政府的麻煩更大臺灣方面在當時「順勢而為」下了兩艘潛艇的訂單,對於臺軍來說是一件多少有點幸運的事情,因為沒過多久,當1983年臺灣再次向荷蘭提出增購4艘同型潛艇的時候
  • 美國向臺灣出售MK48重型魚雷,對臺海局勢究竟能產生多大影響?
    美國這次對臺軍售項目除了18枚魚雷外,還包括備件、支持與測試設備、運輸和貨櫃、操作手冊、技術文件、培訓與技術後勤支持服務等。究竟該魚雷性能及威力如何?臺灣買到這種魚雷後潛艇戰鬥力會有何提升?MK48魚雷事件對臺海局勢,究竟會產生多大影響?
  • 現代潛艇魚雷武器
    現代魚雷的目標探測傳感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主動和被動聲吶,用於探測反射波和目標航行噪音;二是尾流導引頭,艦艇航行時會在身後留下數千米的尾流,魚雷順著尾流能追蹤到目標。主動/被動聲吶的作用是探測目標,通常安裝於魚雷前端。潛艇魚雷的標準直徑是21英寸(533毫米),少部分是19英寸(483毫米)。由於魚雷前端用於安裝聲吶的空間小,所以其聲吶頻率比潛艇、水面艦艇的聲吶要高很多。
  • 揭秘臺灣自造潛艇企業:臺灣國際造船公司
    根據臺灣當局規劃,「潛艇自造」計劃總共包括8艘潛艇,去年11月正式開工,2025年首艘原型艦交付海軍測試,往後10年陸續下水服役。臺軍「潛艇自造」由臺灣「中科院」牽頭設計,製造方由臺灣國際造船公司(以下簡稱「臺船」)負責。這一期的「臺軍揭秘」,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臺船究竟是怎樣的一家公司?為何蔡英文當局會把8艘潛艇製造任務交由其承擔呢?臺船是臺灣造船業的標杆企業,是全臺灣規模最大的造船廠。
  • 時隔13年,臺軍劍龍級潛艇將再次試射德制魚雷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軍「漢光36號」實兵實彈演習將於7月13日至17日舉行,為配合「漢光」演習,臺軍「劍龍級」潛艇擬於7月1日在東南外海試射德制
  • 人操魚雷最後的瘋狂:本土防禦計劃(甲14)
    迅鯨級潛艇母艦,是專門建造的潛艇母艦,以替代更老舊的駒橋級5月10日,第5特別攻擊隊在九州的鹿兒島成立,指揮官是駒澤香積海軍少將。5月20日,第3特別攻擊隊在佐世保成立,裝備「蛟龍」袖珍潛艇和「震洋」自爆摩託艇,指揮官是澀谷清美海軍少將。5月25日,參謀長聯席會議給前線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五星上將、亨利·H·阿諾德和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籤發命令,同意盟軍進攻日本本土。
  • 殺手哥的兵器庫 日本島風號驅逐艦自爆真相
    寂寞的島風對話的對象是連裝炮醬丨艦娘中的島風儘管我們一直拿她的速度說事兒,但真正的島風可是將適航性、攻擊力、速度、續航能力等不可兼得的要素近乎完美地組織在了一起。戰艦世界艦娘團島風丨先代島風號在日本大正年間曾有一艘峰風級驅逐艦名為島風,曾達到40.7節的航速紀錄,在此艘驅逐艦完工時前代島風仍在日本海軍服役,不過已經因為艦齡老化改裝為哨戒艦並更名為「第一號哨戒艇」,並在1943年1月18日遭到美軍潛艇
  • 平戎 | 臺灣地區計劃用自主研發潛艇來抗拒統一,軍迷笑噴
    (小編是個無神論者,但是小編還是想說,蔡大小姐,這是天意,老天爺都不想看著你在這瞎折騰了)不過小編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臺灣憑什麼自造潛艇?針對潛艇技術困難,臺灣區造船業公會理事長韓碧祥說,只要上層有決心,業者一定有辦法。過去有些國家只想賣潛艇,不讓臺灣自己做,幾十年來第一次看到決心,臺灣的技術不輸韓國,不夠再從外面補,「關鍵零件還是要美國幫忙」。
  • 魚雷管最多的潛艇,以色列海豚級潛艇,德國戰後設計的最大潛艇
    二戰後德國在常規動力潛艇上仍然有很強的發言權,雖然都是建造一些排水量較小的潛艇,但卻避開了與其他產品的競爭,開闢出了自己的市場。,用於包圍海域、封鎖一些關鍵通道,不過早期都是依靠購買二手潛艇維持戰力,到80年代,以色列海軍在潛艇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的使用經驗,於是提出了未來新一代潛艇的購買計劃,最後西德承擔起潛艇的建造,這就是後來的海豚級潛艇。
  • 美媒為「臺獨」壯膽:臺灣自造潛艇成軍後,可擋解放軍數十年威脅
    臺灣自造潛艇原型艦上月24日正式動工,總共將建造八艘,首艘預計2025年出海測試。
  • 美幫臺灣造潛艇,可能是來騙你錢.....
    然而國際上是一片懷疑聲,德國和西班牙都曾拒絕向臺灣提供潛艇設計方案,以避免觸怒北京政府,「川普這是在測試北京嗎?」美國《新聞周刊》這樣問。臺灣的「潛艇情結」蔡英文上臺後,就宣布了雄心勃勃的要造8艘潛艇的「潛艦(艇)國造」計劃。臺灣的「潛艇情結」由來已久,可是歷史似乎總是跟臺灣開玩笑。
  • 臺灣「中國造船公司」拿到了8艘潛艇建造合同
    ◆臺船製造的海巡艦C、投5000億造艦艇最大項目是啟動「海昌計劃」蔡英文上臺之後,一直揚言要「防務自主」,其中一項計劃就是由臺灣自主建造海軍潛艇。臺灣海軍目前僅有4艘老舊潛艇,其中2艘為二戰時期美國建造的「海獅」級潛艇,另外2艘為分別於1987年和1988年從荷蘭購買的「海龍」級潛艇,而且都是常規動力。
  • 為什麼船上的日軍寧願自殺也要守住秘密
    牛山島地處中國臺灣海峽的咽喉地帶,距離日戰區僅18海裡。晚上10點,「皇后魚」號在距離自己15公裡的地方發現了「阿波丸」號。接著,艦長拉福林下令靠近它,並對它發起攻擊。11點,四枚魚雷飛向「阿波丸」號,隨後魚雷爆炸,它沉沒了。等美軍趕到時,只有一個倖存者,其餘2008人全部遇難。奇怪的是,「阿波丸」號一到東南亞就進入了嚴格的保密狀態,船上裝載著很多神秘貨物。「阿波丸」號在遭到攻擊後,很多日本人浮在水面上,卻拒絕美軍的援救,與船一起沉沒於海底。船上的日軍全部自殺,他們是為了保守什麼秘密?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一十二期】為什麼臺軍不惜代價購買MK48魚雷?盤點臺軍三種現役魚雷(軍事系列第414講)
    SUT魚雷除了MK46以外,臺灣潛艇之前長期使用德制SUT魚雷。SUT魚雷是德國的一種外貿魚雷,80年代開始服役。魚雷重量為1.5噸,僅僅裝藥就有260公斤,最大射程40公裡,有效射程28公裡。魚雷採用線導控制,命中率很高。客觀來說,同當時世界上最先進魚雷相比,SUT有一定差距。但是,SUT魚雷的噪聲很小,被譽為世界三大低噪聲魚雷之一。臺灣購買SUT魚雷,完全是無可奈何。在80年代購買荷蘭潛艇以後,臺軍卻無法搞到魚雷。
  • 魚雷坦克——特四式內火艇與龍捲作戰
    關於龍捲作戰的計劃很少有明確的數據,這些水陸兩棲戰車將使用潛艇運輸至盟軍錨泊地環礁附近,釋放後依靠自己的動力翻越珊瑚礁進入瀉湖錨地。其中戰列艦陸奧自爆生還的上別府宣紀大尉也在其中。陸奧號自爆沉沒後,上別府大尉一度轉到海軍水雷學校,擔任魚雷艇教官。訓練中,逐漸暴露了特四式內火艇存在巨大問題,這種兩棲坦克是為了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沙灘上運輸物資而設計的,實驗中發現潛艇浮出水面後,打開發動機水密蓋啟動坦克需要花20分鐘。
  • 二戰日本喪心病狂的自殺式武器 ——「回天」人操魚雷
    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指出,日本海軍中一些年輕的潛艇軍官便萌生了研製自殺性武器實施特攻的想法,黑木博同中尉和仁科關父少尉就是其中最熱衷的兩位。他們在1943年提出了研製人操魚雷的構想,計劃將一種供水面艦艇使用的93式魚雷改裝成人操魚雷,對美軍實施自殺性攻擊。1944年2月,鑑於形勢的不利發展,日本海軍部最終採納了黑木的方案,並秘密指令吳港海軍工廠魚雷試驗所試製這種人操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