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註:回天魚雷放置於潛艦與水面艦的甲板上
說起二戰日本的自殺式攻擊,大家可能會想到駕駛飛機撞向美國軍艦的「神風敢死隊」,不過鮮為人知的是,除了來自天上的「神風」攻擊之外,日本還研製了一種來自水下的自殺式武器——「回天」人操魚雷。
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指出,日本海軍中一些年輕的潛艇軍官便萌生了研製自殺性武器實施特攻的想法,黑木博同中尉和仁科關父少尉就是其中最熱衷的兩位。他們在1943年提出了研製人操魚雷的構想,計劃將一種供水面艦艇使用的93式魚雷改裝成人操魚雷,對美軍實施自殺性攻擊。1944年2月,鑑於形勢的不利發展,日本海軍部最終採納了黑木的方案,並秘密指令吳港海軍工廠魚雷試驗所試製這種人操魚雷。日本海軍開始將這種自殺式武器稱為「救國武器」,接著又稱「零六」,最後才定名為「回天」,有藉此逆轉不利戰局之意。
圖註:回天魚雷是由人手親自控制的,乘員可由小型潛望鏡確認敵艦的位置然後手動改變其方向,目的是為增加對敵艦的命中率
日本的「回天」是採用普通魚雷改裝而成,雷體全長約14米,直徑1米,排水量為8.5噸,航速30節,航程40海裡,裝550公斤炸藥,是一般魚雷的3倍。整個雷體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前部是炸藥艙,裝滿了烈性炸藥,外加一套接觸引爆裝置,與中部駕駛艙相連;由於前艙裝藥太多,以致駕駛艙空間非常狹窄,僅能容一人蜷曲而坐,艙內還安裝了可用於操縱魚雷艇的駕駛盤、一部捕捉攻擊目標的潛望鏡以及少數必備儀表。為了節省原料,降低成本,提高命中率,「回天」在生產中沒有配置返回艙,而是相應增加了炸藥量。操縱員進入駕駛艙後,艙門立即水密關上,此後便不能打開。這樣,操縱員在操縱「回天」進行攻擊時,只能一往直前,發現目標後即與目標同歸於盡。因此,日本的「回天」實際上是一種微型的自殺潛艇,或者說是一枚裝人的魚雷肉彈。
圖註:回天魚雷直徑1米,魚雷內部可裝載一名士兵
1944年7月,「回天」試製成功後,日本許多年輕人盲目追求「以死報國」,紛紛要求參加「回天」的訓練。由於操縱困難,「回天」從研製成功到1945年8月戰爭結束,僅在訓練中就有55人死亡,包括「回天」的研製者黑木大尉都沒有倖免。
1944年11月,首批「回天」由潛艇母艇載運到作戰海區,準備去進攻美軍艦隊,沒想到美軍反潛力量非常強大,日本母艇還未等放出「回天」,就紛紛被擊中自爆,只有幾艘衝向美艦,但在美國軍艦的猛烈炮火下,最後只有一艘美軍油船在錨地被擊沉。1945年2月硫磺島戰役中,日本海軍又派出3艘裝載「回天」的潛艇參戰,其中2艘被美國軍艦擊沉,另外1艘在美國軍艦的不斷攻擊下,不得不狼狽逃竄,「回天」則一艘也沒有發射出去。同年4月,在衝繩戰役中,2艘日本潛艇載著「回天」再次出擊,結果被美國航母「巴坦」號和「安濟歐」號上的艦載機發現,結果2艘潛艇連同裝載的「回天」遭到猛烈轟炸,最後一同葬身海底。
【兵工科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