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宣稱要在東北「建立一個由日本國支持、領土包括東北及蒙古、以宣統皇帝為元首的中國政權」。從1932年9月開始,在日本關東軍策動下,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及東蒙地區先後宣布脫離國民政府,並建立了偽政權。隨後,在日本關東軍的威逼利誘下,東北三省各縣市的偽政權紛紛出籠。
1931 年底,日軍將清代廢帝溥儀帶到長春,加緊籌備建立偽滿洲國步伐。1932年3月1日,日本關東軍發表「宣言」,宣布偽滿洲國成立。
3月9日,溥儀「就職」典禮和升「國旗」儀式舉行。偽滿洲國「定都」於長春,樹年號為「大同」,以新五色旗為「國旗」,由溥儀出任「執政」,鄭孝胥任「國務總理」,趙欣伯任「立法院院長」,於衝漢任「監察察院院長」,張景惠任「參議院議長」。1934年3月,偽滿洲國改稱為「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改為「康德」。
偽滿洲國成立後,溥儀就同日本籤訂了賣國條約--《日滿議定書》,甘當被日本人玩弄的傀儡。在隨後的13 年時間裡,偽滿漢奸協助日寇在中國東北瘋狂搜刮戰爭資源,並大肆進行殖民教育,給東北人民帶來深重苦難。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發布《停戰詔書》,日本關東軍投降,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侵華日軍武裝侵佔中國東北後,又立即把侵略矛頭指向華北地區。1935年10 月,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把土肥原派到華北,「積極建立滿洲所希望的親日親滿政權」。
土肥原決定讓掌控冀東軍政大權的殷汝耕首先脫離南京政府,進而實現 「華北自治」。11 月23 日夜,殷汝耕和一批漢奸在天津日租界的一家旅館中聚會,策劃「冀東獨立」,土肥原等一夥日本特務也參加了會議。11月24日晨,殷汝耕由天津返回通州,晚上就召開會議,宣布實行「自治」。11 月25日,「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宣告成立,殷汝耕擔任「委員長」。「自治區域」除原冀東22縣外,還包括延慶、龍關、赤城3縣。12月25日,殷汝耕在日本支持縱容之下,公然宣布將「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改組為「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自任「政務長官」。
冀東偽政權成立後,全面奉行親日賣國政策:在軍事上,與日本建立攻守同盟;在政治上,大聘日本人作顧問;在經濟上,大肆出賣國家經濟主權。它儘管打著「自治」的旗號,實際上是日本徹頭徹尾的傀儡。1938 年2 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被其吞併。
東蒙三盟加入了偽滿洲國後,日軍關東軍得隴望蜀,繼續向西蒙地區滲透。德王正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開始邁出背叛祖國的第一步。德王生於1902年,6歲繼承王位,10歲晉升和碩親王,22 歲升任錫盟副盟長。1929 年,德王被南京政府委任為察哈爾省政府委員。關東軍十分看好德王,多次上門遊說拉攏。「九一八」事變後,錫盟盟長索王在德王和關東軍內外壓力下稱病去職。德王代之,由此掌握了盟務大權。
出任盟長後,德王復闢大元帝國的野心畢露。此時,關東軍為了染指西蒙,頻頻向德王示好。而南京政府為了防止西蒙偽化,也不得不派人前去安撫。德王左右逢源於關東軍和國民政府之間。1933年3月,日本關東軍西侵熱河,4 月再佔察東多倫。德王決計乘勢破釜沉舟,加快「獨立」步伐。7月,德王召集西蒙各旗王公召開第一次「自治會議」,聯袂向南京政府發出請求「自治」通電;8 月,再電南京政府,宣布西蒙準備成立「自治政府」,局勢驟然緊張。蔣介石擔心德王投向日本,決定退讓一步,成立直屬行政院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由於其他王公大多年邁多病,蒙政會大權一開始就落在德王之手。蒙政會成立不久後,德王感到非但「獨立建國」願望沒有實現,其活動還要受國民政府,甚至是察哈爾、綏遠兩省的制約,心存上當受騙之意。加上關東軍加緊策動工作,向其提供了大量槍彈和經費。於是,他決定鋌而走險,徹底走親日路線,開始頻頻與關東軍接觸,商討建立「蒙古國」事宜。為了防止西蒙全部被德王裹脅而去,國民政府於1936 年1 月25 日,明令將蒙政會一分為二,另行組織綏境蒙政會,將德王所轄一部分改稱察境蒙政會。
1936年2月10日,德王在王府大蒙古舉行「蒙古軍總司令部」成立典禮,並以成吉思汗30世子孫名義宣讀誓詞,表示「誓願繼承成吉思汗偉大精神,收復蒙古固有疆土,完成民族復興大業」。日本關東軍參謀長西尾到會表示祝賀,強調「日蒙攜手,親密合作」。5月初,德王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正式成立「蒙古軍政府」。隨後,日本關東軍與德王商定,武力西犯綏遠,結果被傅作義所部一舉摧毀關東軍特務機關,並重創德王偽蒙軍。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傅作義奉命向德化進攻,德王倉皇逃回蘇尼特旗王府,再度掛起察境蒙政會招牌,以此為緩兵之計,偽蒙古軍政府遂告一段落。
1937年8月27日,日本關東軍攜偽蒙軍攻佔張家口。張家口商會於品卿投敵,組織「張家口治安維持會」。9月4日,在日本關東軍操縱下,以「張家口維持會」為基礎成立偽「察南自治政府」。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召集當地漢奸成立「晉北自治政府」。
1939年5月,諾門坎事件爆發後,侵華日軍北進計劃被蘇軍挫敗,日本軍部深感北方防務軟弱,指示駐蒙軍加快「蒙疆防共地帶」建設,促成各偽政權合併統一。在日本關東軍應允將察南、晉北偽政權降為地方政權後,德王於8月29日召開「第4次蒙古大會」,通過了政權合併方案。同年9月1日,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成立,德王擔任「主席」,於品卿、夏恭為「副主席」。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成立後,德王會同侵華日軍,採取嚴格的經濟統制政策,開發產業、壟斷金融、控制交通,對「蒙疆」經濟資源和人民財產進行了野蠻劫掠。1945年8月,蘇聯出兵東北,蘇蒙聯軍迅即佔領德王府。德王等人逃遁,由日本人一手扶植的偽蒙小王朝頃刻之間土崩瓦解。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後,侵華日軍為打擊國民黨政府的抗戰意志,指令親日分子、原北洋政府財政總長王克敏組成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並發表宣言,以五色旗為「國旗」,以卿雲歌為「國歌」,「定都」北平,並將北平改為北京,轄河北、山東、山西、河南4個「省公署」和北平、天津2個「市政府」。1938年2月,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也併入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38年11月底,南京國民大會堂,偽政權頭目王克敏(中)與梁鴻志(左二)在「華中七省市代表促進樹立中央政府大會」上
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日軍為把華北建成「以戰養戰」的戰爭資源基地,對華北資源進行了空前野蠻、貪婪的掠奪,不計其數的煤、鐵、鹽、棉及糧食被日軍戰爭機器吞噬。日寇還在華北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大肆宣揚所謂「王道思想」,以泯滅我民族抗戰精神。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華北群奸頓時陷入一片混亂,或攜家眷細軟外逃,或託關係尋找新靠山。歷時8年之久的華北偽政權曲終人散。
1938年1月初,日軍佔領華中大部地區後,決定在華中建立親日政權。華中日軍特務機關長原田熊吉看上了唐紹儀,多次前往上海遊說讓其出面「組閣」,但不久唐被刺身亡,只好另覓名流。後來,原田熊吉選中了曾在北洋政府任職的梁鴻志,認為他是「進行新政權機構建設的最合適人選」。
1938年3月28日,「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在南京成立,梁鴻志任「行政院長」,溫宗堯任「立法院長」,陳群任「內政部長」,下轄蘇、浙、皖3個「省政府」和南京、上海2個「特別市政府」。華中偽政府成立後,梁鴻志一夥對主子的意圖心領神會,在他們登臺的兩年時間裡,以「維新政府」的名義組建漢奸軍隊,訂立賣國條約,出賣華中資源,劫掠人民財產,發行偽鈔,控制金融,犯下了累累罪行。1940年3月,汪偽國民政府成立後,該偽政權被吞併。
1938年7月,日本對蔣介石的誘降工作失敗後,決定撇開蔣介石,誘降汪精衛,於是日汪勾結愈加密切。11月中旬,雙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籤訂密約,並擬定汪精衛從重慶出逃。12月18日,汪精衛、周佛海等人秘密逃離重慶,後經昆明到達越南河內。12月29日,汪精衛在香港向蔣介石等人發表了臭名昭著的「豔電」,明確表示了其賣國立場,希望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與日和談。
汪精衛的賣國投敵立刻遭到了全國各黨派人士的強烈聲討,一致要求通緝和嚴懲賣國賊。1939年元旦,蔣介石召集國民黨中央執行、監察委員召開臨時緊急會議,決定永遠開除汪精衛黨籍,並撤銷其一切職務,同時要求搶在汪離開河內到南京籌組偽政府之前將其殺掉。軍統局局長戴笠奉蔣介石之命,偕大批軍統特務立即飛往河內,準備刺殺汪精衛。但因情報失誤,軍統在河內的刺殺行動失敗。刺殺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決定派人前往河內,將汪精衛轉移到安全的地方。3月25日晚,汪精衛一行登上了租借的法國貨輪「芳福林哈芬」號,後轉移到了日本貨輪「北光丸」上,於5月6日抵達上海。同月,汪精衛赴東京,與日本首相平沼騏一郎會談,乞求建立偽中央政府。1939年底,汪精衛和日本秘密籤訂《日華新關係調整要綱》,以出賣國家領土主權為代價,換取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
1940年3月30日,汪精衛將北平、南京的傀儡政權合於一體,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自任「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院長」。汪在「就職」典禮上稱:「全國以內只有此唯一的合法中央政府。」儘管表面上華北、華中偽政權宣告解散,但由於得到華北日軍的支持,華北偽政權更名為「華北政務委員會」後,實際上自成一體,根本不認同汪偽中央。汪偽政權建立後,一方面,實行與日本所謂「善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提攜」原則,瘋狂劫掠淪陷區經濟資源,協作「大東亞聖戰」;另一方面,積極在敵佔區建立各級偽地方政權,組建偽軍,以「和平反共建國」為口號,破壞抗戰,配合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清鄉」和「掃蕩」,殘酷殺害淪陷區人民。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陳公博主持召開了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最後一次會議。會議決定解散偽國民政府,將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改為「南京臨時政務委員會」,「軍事委員會」改為「治安委員會」,會後發表了《國民政府解散宣言》。至此,汪精衛傀儡政權正式宣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