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有可能砸到一條魚?!

2022-02-04 觀滄海

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將再入大氣層燒毀!!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最新消息,3月29日,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196.4公裡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188.5公裡、遠地點高度約204.3公裡、傾角約42.67°),預計北京時間4月1日±1天再入大氣層

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將每天都發布有關的監測預報信息。

大家一定關心,它會在什麼時間,墜落在什麼地點。可惜,對此我們無法作出準確預測。我們也不清楚會有多少東西掉落到地表,不過好消息是,天宮一號的絕大部分會在空中燃盡。而且,它不太可能在陸地上空再入大氣層,更不用說掉落在人口稠密的區域了。

確實有些人在過分擔心這件事情,需要澄清的是,作為個人來說,被來自天宮一號的碎片擊中的可能性極小,遠低於被雷霹中的機率。所以,不如去擔心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在浴缸裡滑倒之類的。

天宮一號的模擬圖。圖片來源:中國國家航天局

天宮一號使命完成

天宮一號是中國的首個空間站試驗飛行器,於2011年發射升空,進入距離地面超過350公裡的低地球軌道。它長約10米,由服務艙和實驗艙構成:服務艙裝有太陽能板提供電源,並配有發動機用來維持天宮一號的軌道高度;實驗艙則配有對接接口,可以讓艙天員在其中短期駐留。

天宮一號迎來過3次訪客,第一次是無人的神舟八號飛船,然後是載人的神舟九號和十號飛船,都與天宮一號進行過多次對接試驗。這些試驗給未來中國更大的空間站的建造和運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雖然已經算是太空,但在低地球軌道上,仍然是有空氣存在的,只不過極其稀薄。然而,太空飛行器環繞地球的軌道速度將近8千米/秒,就算是再稀薄的空氣,也會產生阻力。這會讓太空飛行器損失能量,降低軌道高度,必須要定期點火加速才行。天宮一號的服務艙攜帶了足夠的燃料,可以用來點火併抬升軌道。

2016年3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天宮一號在完成各項在軌試驗後,其歷史任務已經完成,並終止了數據連接。從那時起,天宮一號就再沒有進行過軌道維持。如今,它的軌道最低處距離地面只有大約235公裡,最高處也只有大約250公裡。

難以預測

天宮一號掉得越低,遇到的空氣就越稠密,速度就會掉得更快。具體速度取決於大量難以建模的變量,比如地球大氣層不同高度的空氣密度(這會受到太陽活動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天宮一號迎風面的形狀等等。

正因為如此,對於它最終墜落的預測只能估計一個大概。在2017年年底,人們預測它最快可能會在3月初重返大氣層,而目前的預測逐漸移到了4月初。不過,目前預測的墜落時間,跨度仍然長達10天。想要縮小時間窗口,唯一的辦法就是等著看天宮一號接下來的軌道會如何變化。

          天宮一號可能墜落在北緯43度到南緯43度之間的任意地點。圖片來源:ESA

天宮一號的軌道與地球的赤道有一個大約43°的傾角,因此理論上來說,它有可能在北緯43°到南緯43°之間的任何地方墜入地球大氣層。這基本上已經涵蓋大半個地球了!不過,這片區域大都被水覆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而且絕大多數陸地也都人跡罕至。

確實,這片區域也有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不過別忘了,相對於巨大的地球來說,這些地區其實都很小很小。天文學家Jonathan McDowell通過計算指出,對於這片區域裡的任意地點,天宮一號墜落在那裡的機率都極低。在這片區域的最北端和最南端,機率會稍高一些,因為天宮一號在高緯度地區上空飛行的時間要更久一些。但就算如此,這一機率也仍然極低。

所有這些不確定性,導致我們不知道天宮一號會墜落在哪裡。不要忘記,它的運動速度很快。預測墜落的時間差上一分鐘,就意味著墜落的地點會偏離大約500公裡!

儘管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也有專家做出了相對「精確」的預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用對天宮一號的墜落地點過於糾結。他同樣認為,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後,天宮一號將與地球大氣層劇烈摩擦,產生高溫高壓,大部分將會被燒毀。剩餘的殘骸將落入指定海域,墜落地點初步估計在南太平洋海域,那裡是公海。「砸到人是不可能的,砸到魚倒有可能。」

(來源:果殼科學人等)

(編輯:吳瓊   審核:吳穎)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即將隕落何方?我們人類無能為力,只有老天爺知道
    根據官方去年致電聯合國秘書長的照會,天宮一號已經失效並進入軌道衰減期,最近官方還發布了再入預報。天宮一號即將隕落,它落在哪裡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我國官方為什麼不發布明確的落區呢?不是不為而是無能為力。失效的天宮一號只能聽天由命,讓軌道自然衰減最後再入大氣層燒毀。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的軌道衰減是一個緩慢和連續變化的過程,時間一般長達數月甚至數年。
  • 天宮一號將「失控墜落」!想太多
    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將再入大氣層燒毀。近日,各國媒體都開始進入「倒計時」,緊盯天宮一號預測落點,部分境外媒體甚至渲染天宮一號的「謝幕」風險,妄稱「中國已對天宮一號失去控制」。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截至2018年3月26日,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12.0公裡的軌道上,整器結構完整,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和專業機構分析,預計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時間在2018年3月31日至4月4日之間。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將每日發布有關監測預報信息。
  • 天宮一號變身太空武器突襲美國?巨大陰謀浮出水面
    西媒體多慮了天宮一號既不是第一艘,也不是最後一艘人類發射的又終止使用並可能留下殘骸的飛行器。太空飛行器再入大氣層是人類航天發展中的常態化事件,所有的低軌道太空飛行器都存在壽命結束再入大氣層的問題。軌道高度在200~600千米的太空飛行器,幾乎都會受到地球稀薄大氣的影響,大氣阻力使它們的飛行速度稍稍變慢,軌道高度逐漸降低,最終墜入地球。
  • 天宮一號預計明日墜毀,你該知道的都在這了!
    167.6公裡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161.0公裡、遠地點高度約174.3公裡、傾角約42.70度),預計北京時間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氣層。天宮一號的設計壽命只有兩年,神舟十號飛船任務的結束標誌著這個太空實驗室的壽命終結。任務結束後不久,中國便讓天宮一號進入「休眠模式」。最初,中國官員表示要讓天宮一號以可控的方式脫離軌道,而後利用推進器重返大氣層。但在2016年3月,中國宣布天宮一號停止向地面控制中心傳輸數據。在這種情況下,受控再入已經不可能,只能任由天宮一號自行墜落。整個過程中,大氣阻力會延緩墜落速度。
  • 會砸到我嗎?答案來了
    其墜入大氣層後就會燒毀,剩餘殘骸將落入指定海域,不會危害地面。天宮一號運行狀態仍在定期更新來源:上海東方高清讓大型太空飛行器受控墜落是門技術活,與返回式衛星或飛船再入大氣有同有異。對此中國已有豐富經驗。據了解,除了多次控制神舟飛船和返回式衛星精準返回,2014年11月1日,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以第二宇宙速度從月球軌道返回,通過在大氣層表面「打水漂」的方式減速,最終落在內蒙古預定位置。
  • 天宮一號即將返回地球 西方媒體為何「嚇壞了」?
    其墜入大氣層後就會燒毀,剩餘殘骸將落入指定海域,不會危害地面。  據參考消息網觀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至今仍定期發布其軌道狀態。官方發布的數據亦顯示,天宮一號姿態穩定,形態未發生異常。  此外,西方專家也承認,天宮一號殘骸墜落地球人群聚居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天宮一號」下落,那也是有技術含量的!
    而到2018年3月,它即將在科學家的幫助下再入大氣層。針對已經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我國採取了兩方面應對措施:一是加強了對飛行器的地面監測和預警;二是在飛行器軌道壽命末期,使天宮一號主動離軌,重返大氣層燒毀。這兩項技術都已經被我國科學家掌握並熟練運用。
  • 外媒瘋傳「天宮一號」即將失控墜地,嚇得小編都不敢出門了
    實際上,天宮一號失控的說法毫無依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至今仍定期發布其軌道狀態。讓大型太空飛行器受控墜落是門技術活,與返回式衛星或飛船再入大氣有同有異。對此我國已有豐富經驗。記者了解到,除了多次控制神舟飛船和返回式衛星精準返回,2014年11月1日,我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以第二宇宙速度從月球軌道返回,通過在大氣層表面「打水漂」的方式減速,最終落在內蒙古預定位置。
  • 天宮一號「回家」為何充滿懸念?熱層大氣預報存誤差
    天宮一號「回家」為何充滿懸念?  天宮一號「回家」為何充滿懸念  前段時間,我國第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陸續完成既定科學任務後,最終落入被稱為「太空飛行器墳場」的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剛剛,天宮一號墜落了,而中國空間站即將騰飛
    長按識別二維碼,收看2018《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區塊鏈商業峰會 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北京時間今早 8 時 15 分左右,在太空中飛行了六年半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結束它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