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支持5G毫米波優越感爆棚?——憑什麼中國消費者要為美國毫米波產業鏈買單?

2022-01-28 班門弄斧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2019年被譽為5G元年,然而真正在這一年贏得市場的只有華為,原因眾所周知,一方面華為麒麟晶片在5G層面遙遙領先,另一方面華為和榮耀兩個品牌已經推出多款5G手機和其它終端產品,銷售周期領先其它手機廠商3-6個月。

 

直至進入歲末,隨著MTK和高通終於在5G晶片上有了新的動作,其他中國手機廠商才紛紛宣布「加速」布局5G,計劃在明年一季度開始陸續推出各類5G終端,受制於「芯」的問題越發凸顯。不過好消息是,多家中國廠商都放出要砸重金搞晶片的消息,但想要緩解這種缺 「芯」窘態,可能還要等個三五年。

 

然而,在如此窘境下,高通在近期召開的「2019驍龍技術峰會」上,還不忘懟一懟華為,說華為是「假5G」,意在為其客戶找個產品亮點並協助打擊一下競爭對手。看上去高通貌似抓住了華為5G SoC晶片不支持5G毫米波技術這個「漏洞」,然而當大家紛紛去研究其合理性的時候,恰恰暴露出5G毫米波目前比5G SoC晶片更囧的地位。

 

高通支持5G毫米波真的優越感爆棚嗎?

 

華為真的沒有毫米波終端嗎?

 

實際上華為Mate X有一款毫米波版本,只是因為目前有毫米波需求的運營商太少,沒有對外發售。Mate X毫米波版本搭載的是巴龍5000基帶晶片,巴龍5000不僅支持Sub 6G C-Band頻段,還支持毫米波26GHz和28GHz頻段,最大支持帶寬可以達到800MHz。充分利用毫米波大帶寬的優勢,毫米波理論速率最大可達6.5 Gbps。巴龍5000基帶晶片配合毫米波RFIC和5G毫米波天線模組,具備全形態的毫米波解決方案能力。

 

這款毫米波手機在2019年8月份華為開發者大會上已經亮相了,並且在真實的毫米波基站、核心網環境下做了4K高清視頻點播。

 

華為毫米波終端表現如何?

 

2019年9月,俄羅斯第一大運營商MTS與華為一起在莫斯科高爾基公園開通了第一個毫米波基站,使用Mate X毫米波版本在800M帶寬下峰值速率最高達到4Gbps,可以穩定達到3.7Gbps,這是截止到目前為止,在真實外場毫米波環境下能夠測試到的全球最高速率。視頻連結:https://m.youtube.com/watch?v=6CoMepU7-gY&list=PLl7Hjuxwe7HScOH8Zc60xU-D5n_qPDRE-&index=2&t=0s

高通晶片的表現如何呢?有圖為證,同樣在MTS,峰值速率只達到2.1Gbps,這個數據在美國毫米波商用環境也得到了佐證,從目前獲得到的測試信息,無論是AT&T還是Verizon的毫米波商用環境下,使用高通晶片的毫米波手機最高速率均在2Gbps左右,帶寬只支持400M。很大可能表明,高通晶片在真實的商用環境下支持800M帶寬的能力在功耗、移動性方面還存在不小的缺陷。

毫米波在全球的需求及產業鏈情況

 

3GPP把5G頻段分為FR1頻段和FR2頻段,其中FR1的頻段通常被稱為Sub6G/Sub3G頻段,範圍為450MHz-6GHz,FR2頻段為24.25GHz-52.6GHz,通常被稱為毫米波頻段。各個國家根據自身的頻譜可用性選擇合適的5G頻段,運營商也會根據建站成本和消費者體驗來拍賣或申請合適的頻譜。

 

全球範圍看,5G的第一波商用,目前包括中國、歐洲在內的全球主流運營商選擇的是Sub6G/Sub3G頻段,毫米波在中國的商用最早要到2022年。只有美國、日本以及部分國家沒有Sub 6G頻譜,不得已而為之,在第一波5G商用中選擇毫米波。並且截止到目前位置,宣布毫米波商用的只有美國。

 

5G看中國,中國將是最大的5G市場。2020年全球5G用戶數將達到2億,中國將佔大多數。美國有多少5G用戶數呢?自從今年4月份美國著急搶全球5G首商用以後,截至第二季度末,全美只賣出了2.9萬臺5G設備,截止到目前為止預計不超過10萬臺。在美國發售的支持毫米波頻段的手機更少得可憐,不足5款!都不需要兩隻手就數得過來。而中國5G手機截止到11月份出貨量已達到500多萬部,全球支持Sub6G的5G終端已近200款。

 

5G SOC為了支持毫米波會增加額外的成本,由於做在了晶片內部,這部分設計在中國這類當前不需要毫米波頻段的市場也沒辦法去掉,必然增加了中國市場使用高通平臺的5G手機成本,最終還是消費者買單,相當於中國上億的消費者替少數美國5G用戶大幅分攤了毫米波的產業鏈成本,憑什麼?基於此,華為在第一波5G商用的SOC中不支持毫米波是為了更大市場的5G消費者著想,是明智之舉。

創想科技,點亮生活,我們都是科技+

(微信號我們都是科技+hiphone2020,最近得到很多朋友的關注和互動,並且表示現在八卦文滿天飛的情況下你們的文章是否過於正統過於產業了。我要說的是,我們始終堅持寫有觀點有深度的文章,而非短平快的新聞傳送或者八卦娛樂,為此我們將一如既往,數十年如一日,堅持自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希望繼續得到你們的支持,2019,我們將更加努力!

①點擊微信右上角的「+」,「添加朋友」中進入「查找公眾號」,輸入「班門弄斧」或「hiphone2020」,搜索號碼關注

②點擊文章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高通帶節奏強調毫米波的真正原因:美國Sub-6被軍方大量使用,只有毫米波可用
    其實關於毫米波技術,我想可能很多人誤解,甚至有些人覺得華為990 5G不支持毫米波,那這就不是好5G技術,這種說法就真的不對了。首先,毫米波技術和Sub-6都是3GPP規定的5G標準,都是真5G。Sub-6其實也可以稱為釐米波,因為波長為釐米級,而毫米波則是指波長為毫米波。
  • 毫米波雷達產業鏈!
    與24GHz毫米波雷達相比,77GHz的距離解析度更高,體積更是小了三分之一。2018年,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將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納入評分體系,從而將帶動77GHz毫米波雷達在未來的市場需求。而從長遠來看,77GHz毫米波雷達的體積更小、探距更長,使得其較24GHz毫米波雷達將具備更大的市場空間。
  • 詳解毫米波技術在5G中的地位和作用
    去年(2019),5G中的毫米波曾經在業界和媒體引發了很大的爭論,認為毫米波不是主流,美國推行毫米波是因為非毫米波頻段被軍方佔用不得已而為之。
  • 毫米波雷達全球產業鏈全景分析
    與24GHz毫米波雷達相比,77GHz的距離解析度更高,體積更是小了三分之一。2018年,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將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納入評分體系,從而將帶動77GHz毫米波雷達在未來的市場需求。而從長遠來看,77GHz毫米波雷達的體積更小、探距更長,使得其較24GHz毫米波雷達將具備更大的市場空間。
  • 全球毫米波雷達詳細產業鏈!
    與24GHz毫米波雷達相比,77GHz的距離解析度更高,體積更是小了三分之一。2018年,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將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納入評分體系,從而將帶動77GHz毫米波雷達在未來的市場需求。而從長遠來看,77GHz毫米波雷達的體積更小、探距更長,使得其較24GHz毫米波雷達將具備更大的市場空間。
  • 快到飛起的5G毫米波,可以這樣用
    5G毫米波可以提供高至數千兆比特的連接速率,低至毫秒級的時延。目前,5G毫米波在全球部署發展強勁,在此過程中,5G毫米波也在不斷突破速度極限,並帶來更多新的用例。2020年10月,利用5G毫米波頻譜和載波聚合,Qualcomm、Verizon和愛立信聚合八個獨立信道,5G毫米波首次峰值高達5.06Gbps。
  • 毫米波—5G的新武器:技術概述及人體輻射之疑(12k字)
    文末讚賞支持後,公號輸入欄發送「毫米波5G」獲取PDF資料;歡迎大家讚賞支持科普、下載學習科技知識。在80年代,毫米波集成電路的發展為大規模製造商業應用的毫米波產品創造了機會。在20世紀90年代,77GHz汽車防撞雷達的出現標誌著消費者首次使用40GHz以上的毫米波頻率。199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為未經許可的無線通信開放了59至64GHz的頻譜,從而開發了大量用於商業應用的寬帶通信和雷達設備。
  • 汽車毫米波雷達應用地圖
    毫米波雷達憑藉其自身所具有解析度高、抗幹擾性能強、探測性能好、尺寸較小等的優點,成為了汽車自動駕駛和ADAS系統裡面不可或缺的傳感器。隨著國內毫米波雷達設計以及國產車型的裝機率與日俱增,也促使毫米波雷達應用擴展到更多的方面。本文將詳細介紹一下毫米波雷達的一些應用場景,如有遺漏,歡迎大家加群指正交流。
  • 高通驍龍855五大維度深度解讀:更強大的AI引擎 首款5G移動平臺
    LTE能力方面也集成驍龍X24 LTE Modem,能夠支持最高2Gbps的下載速率,驍龍855在WiFi上升級支持下一代WiFi 6-ready,也就是支持WiFi 802.11ax-ready,而在60GHz的毫米波頻段上支持802.11ay的WiFi平臺。
  • 美國人的5G戰略:為什麼5G這麼重要?
    不購買華為產品意味著,國家要為安全問題支付「溢價」。美國將需要鼓勵其他國家支付這種安全溢價,同時也要做好美國不可避免的會使用華為提供的產品的準備,要決定如何在使用中國網絡設備的國家安全地通過電信網絡連接和通信。美國不需要複製中國圍繞政府建立的5G,但5G確實需要在研究上大量投資並採取一種全面的方法來打擊非關稅貿易壁壘。
  • 美國Verizon和T-Mobile計劃進行5G毫米波試驗
    Verizon和T-Mobile美國已向FCC提交了毫米波(mmWave)頻譜測試實驗牌照申請,該技術有望支持未來的5G服務。每個地點的測試都將使用固定信號傳送器和移動終端用戶設備在最大半徑範圍2公裡內進行。「T-Mobile將會測試信號強度、傳輸、接收特性和其他參數,這些將會是有用的,因為它對如何在網絡上使用毫米波頻譜來支持5G運作進行了考量。」T-Mobile在文件中表示。T-Mobile對其試驗的預期時間表為24個月。
  • 毫米波雷達晶片供應商有哪些_全球毫米波雷達供應商排名
    中商情報網訊:毫米波雷達對於汽車駕駛安全而言是相當關鍵的零部件之一,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毫米波雷達是汽車上不可缺少的。2015年中國車載毫米波雷達銷量達180萬顆左右,ADAS滲透率低於5%,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因為毫米波雷達的技術門檻高,目前主要的供應廠商為博世、大陸、電裝、海拉、採埃孚&天合、德爾福、奧託立夫等,下表為2016年全球毫米波雷達前七供應商排名。
  • 5G頻段之爭!我國為什麼採用Sub-6GHz,而放棄毫米波
    所有機型預計都將支持5G,且都將配備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這些IPhone將支持毫米波也就是MMwave和Sub-6GHz,這也意味著蘋果繼安卓之後終於開始涉足5G。只有iPhone 12 Pro Max才有空間容納毫米波所需的特殊天線設計和更大的電池,以適應毫米波的巨大功耗。
  • 美國5G到底怎麼了?
    可以看到,在經歷了CDMA、WiMAX、5G毫米波等一系列錯誤的道路選擇後,美國的智囊們正調整策略,積極擁抱通信產業的主流選擇,這樣的轉變是全球通信產業鏈的幸事,也印證了當前全球5G網絡部署的正確方向。伴隨著美國精英對於5G落後的焦慮,這場列國紛爭下的技術抉擇,最終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答案?生存還是毀滅?
  • SRMC觀點 | 亞太地區5G毫米波候選頻段最新動態
    另一方面,在中國的建議下,不同國家的觀點主要歸為三個層次。其中,以韓國為代表的較為激進的國家,在國際電聯(ITU)兼容共存研究工作尚未完成前已表示支持部分毫米波用於5G,該觀點受到伊朗等國家在會上一定程度的反對。中國、紐西蘭等國家則表示,如果研究結果顯示5G系統能夠與相關無線電業務共存,則考慮將相關頻段用於5G,澳大利亞也表示出了相似的傾向。
  • 工信部發布5G頻譜規劃 中國首推中頻段5G商用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關於中頻段這塊,很多國家、企業都在等中國的規劃。中國市場最大,對產業鏈的影響也最大,中國確定了之後也可以加速產業鏈的成熟。」不過,高頻段目前在產業中爭議較大。業內將高頻段稱為毫米波,早在2016年7月,美國FCC已經正式公布了毫米波頻段分配方案,後又於2017年9月再次為5G分配更多毫米波頻譜,形成了以28GHz為主的毫米波分配方案。
  • 毫米波雷達爆發的引信來了
    以ACC自適應巡航為例,所使用的雷達升級換代成77GHz的毫米波雷達後,ACC自適應巡航的工作時速由25km起,比起24GHz雷達系統,識別率是原來的三倍,測速和測距的精準率提高了三至五倍,因而可以更準確快速地監測與前車的距離,在保持距離的情況下隨前車的速度進行加減速、剎停和起步。而且因為雷達的特性,即便在有霧、煙、灰塵的幹擾等惡劣天氣環境下,也能得到精確的探測結果。
  • 中國製造的77GHz毫米波晶片取得新突破!刷新全球毫米波封裝天線測距記錄
    電磁學的理論中,波長越長,傳播距離就越遠,波長越短,傳播距離就近,而且容易被遮擋,毫米波波段在24GHz到100GHz之間,在5G上速度要遠高於Sub-6G頻段,但傳播距離容易受限。如果是用於自動駕駛,毫米波的探測距離就更重要,是急需解決的重大技術難題。
  • 車載毫米波雷達解析
    根據 DIGITIMES Research 預測,2022 年全球車用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總計約 160 億美元,其中短中距毫米波84 億美元,長距毫米波雷達 75.6 億美元。考慮自動駕駛需求上升以及自動駕駛等級提升對單車毫米波雷達數量需求增長,預計 2023 年中國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 171 億元,2018-2023 預測 CAGR 48.7%。
  • Sub-6GHz頻段波——5G的低頻武器:無線通信技術概述(15k字)
    相較於4G使用700Hz至2.6GHz,或更高的5GHz(LTE-U),5G頻段要從5GHz開始,一直到100GHz。將頻率代入到光速以及波長的公式就會得出一個波長數量級臨界值。以5G的28GHz為例計算波長,就能得出5G下的波長約為10.7mm(毫米),就是常說的5G毫米波。